明月传》/《崽他有皇位要继承——星月琼玖【完结+番外】
时间:2023-08-01 14:36:57

  明月是读书人,比自己聪明多了!
  做香皂要用到大量的猪油和鲜花,鲜花可以说是家里女娃们喜欢,长在野外的,也没人会在意。
  猪油要是天天大量的买,那可就不行了。
  不说有时候买不到,县里就一家卖肉的,自家做包子天天去买,早熟了,突然就大量买猪油,人不奇怪啊?
  又不是啥大户人家,屋子都是赁的,咋舍得天天吃那许多的油?日子不过了?
  家里菜肉多是赵发财和刘婆子去买,赵明月只跟她外祖父说了,咱家买猪油得慢慢的来,隔断时间往上加点。
  赵发财现在对赵明月是言听计从。至于刘婆子?慧娘和赵明月不跟她说要买,她是绝对不会买的。
  后来再做的香皂家里人也都不用了,一是这东西用了不少油的,金贵,舍不得用;二是听赵明月说的怕了,万一被人看见了,自己咋说?
  肯定支支吾吾的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平白惹人心疑。
  大银几个女娃现在也能安心在县城住下了,能帮着做值钱的香皂,她们在这也不算是吃白饭。
  每天下午几人轮流上机,新手织得慢,要不是姑姑每天只织两个时辰,她们还怕耽误姑姑挣钱。
  每天的吃食姑姑都要补贴良多,活计又少,织机怎么用现在也会了个大概,都不好意思继续待下去了。
  这香皂每次做都得搅和两三个时辰,不轮流着来真不成,光靠大金几个,到不了明月要的量。
  在县城住了一段日子后,金银们现在都敢自己一个人上街买东西了。买东西看好赖,讲价也都不憷了。县城也没什么好怕的。
  字认得一些了,算术都学得不错,出门逛一圈,腰杆都挺得直直的。遇到认识的村里人来赶集,说话声都老大了,一副县城我熟的得意模样。
  赵家三兄弟每旬送草纸过来,都顺便带些菜蔬和鸡蛋来。
  做包子要用一些,一屋子的人吃饭,菜要是做少了,每人吃不了几口就没了,到街面上买菜总觉得是花冤枉钱。
  日日相见不觉得,赵家三兄弟每次来都觉着,家里的泥猴子们长进了。哪里不一样了,他们也说不大出来,就是觉着一个个看着,都和村里娃儿不一样了。
  大金二金做事愈发周全,几个银都能上织机了,穿着慧娘新裁的县里时兴的夏衫,谁看了都是县里人的模样。
  除了穿戴,县里人和村里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眼神。村里人来县里,穿了压箱底的衣裳,努力挺直了腰杆,只眼里不时闪现的生疏怯懦,是骗不了人的。
  金银们摸清了县里的大街小巷,出门兜里有铜板,自觉也跟着明月学了一些本事,就算是穿了从前的破旧衣裳,眼底的镇定自若也让人不敢欺负了去。
  “爹,你们今天来得早,一会我带你到县城逛逛再走?”
  “爹,姑姑让你吃你就吃,自家做的包子,花不了多少钱,我们日日都吃到饱呢。”
  这副县城大爷的语气,听得赵家兄弟想打人,心里又隐隐骄傲,自家小子以后肯定比自己出息!
第19章
  家里收了新粮,交了粮税,差一些的留在家里吃,好一些的赵家都送到了县里。
  家里有了进项,几个娃儿在慧娘这里每日吃的粮都不少,能送来的粮就都送来了。今年不用卖粮来作日常的花用,一家子都能吃饱了。
  看几个银也能帮得上忙,赵家三兄弟舔着脸面,也不说接她们回去的话。
  秋收过后,三兄弟就进林子去寻蜂巢,豁出去被蜇个脸肿,给赵明月连巢带蜜的送了两桶蜂蜜来。
  赵发财背后告诫孙子孙女们:“这是明月补身子用的,明月给了也不许要。”
  蜂蜜表哥表姐们不喝,赵明月教大银融了蜂蜡做成口脂,大手笔派发。
  不光家里人有,三个舅妈和族长家给了,师母那送了,宝玉两兄弟那也拿走十多盒。
  说来惭愧,赵明月升班几个月了,愣是融不进去新的班级,日常说话的同窗还是只有两个结拜了的兄弟。
  原本赵明月也没打算大肆结交同窗,可同窗们个个离她远远的,也实在是让人心酸……
  这就是赵明月想多了,不是同窗们想远着她,实在是对着个小豆丁同窗,说不出日常寒暄的话来。
  赵明月看着着实可爱得紧,个子小小的,日常着一身缩小版的深色儒袍,上下学身边还跟着两条霸气的大狗,走哪都是视线的中心。
  尤其是肃着张包子脸,童声童气的背文章和一本正经回答夫子的提问时,让人不由自主的就一直盯着瞧,还回答得尤其好!
  小小年纪,严肃认真和夫子探讨各种治国之策,看得人抓心挠肺,只恨不是自家弟弟。
  手也痒痒,想去揉揉小同窗的头,捏捏小同窗的包子脸,不离远一点,怕控制不住自己的手。这在现代,一个“萌”字就可概括所有。
  班里年纪最小的十五,大的将近二十了,有几位家里娃儿都和赵明月一般大了,实在是拉不下脸来和赵明月探讨学问。
  不说学问,他们对着赵明月这般大小的娃儿,只会逗着玩。
  你要是对着赵小同窗说一句:“今日下学了,去哪玩儿,吃什么好吃的?”
  对别的娃娃是友好交流的开始,对赵明月说这话感觉就是在调侃同窗。
  赵小同窗能板着脸回你一句:“你课业写完了?功课都复习了?”
  赵小同窗说这话时也让人想捏脸,谁要是万一没管住手,就得被夫子的戒尺打肿!
  赵小同窗可是夫子心里的宝贝,甲班的那些人合起来都比不了!
  对着赵小同窗,他们只敢远观,日日瞅着,暗自欢乐,作为埋头苦学之余的闲暇放松。
  另一方面,赵明月六岁之龄升到乙班,明年的县试就要下场,他们的压力陡然增大。
  尤其是几位大龄学生,屡考不中,明年要和如此稚童一起下场,这要是赵小同窗中了,自个名落孙山,这脸面实在是没处放。
  分班的目的是为了同一水平的学生能相互讨论,促进学习。毕竟,整个学堂就一个夫子,就算从早到晚嘴说干了,也指点不完所有学生。
  在乙班,李夫子是统/一教学,后升上来的,有缺漏的部分李夫子会单独指出来。也就是说赵明月现在一边要完成每天的课堂作业,另一边自己欠缺的部分要额外补上。
  算学还好,都是会的,只需要规范下答题格式。
  诗赋赵明月自认没有半分灵性,牢牢记住了韵脚。前世背的那些诗词,被赵明月改得面目全非,强行降了格调,拿去蒙混过关。
  律法就靠死记硬背了,这个和前世的道德法规有太多不同之处,完全不敢理解性背诵。
  赵家小院里,每天散学后赵明月都在大声背诵各种律法,满院子的人迅速脱了法盲的帽子。
  赵发财觉着,自己回村后接连一个月,不带重复的显摆说辞有了。
  李夫子对赵明月的策论是哭笑不得,各个题目布置下去,别的学生是引经据典,洋洋洒洒一大篇,没有半点新意。
  赵明月愣是能写出让人耳目一新的一二三四来,各种角度的应对之法都有。只让人感叹,不愧是孩童,天马行空的想法只有你猜不到,没有赵明月想不出来的。
  只大都不合实际,还时常犯了忌讳!
  乙班学生在深刻感知赵明月的脑洞之时,赵明月也慢慢学会了如何把自己心中所想,用这个时代的语言表达出来,而不犯忌讳。
  至于不合乎实际?这个在府试和院试中都不算大的失分点。毕竟能给出合乎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法子,那都可以向上献策,惠及一方了,那是会试的要求。
  乙班学生们各取所长,一时间人人觉着自己进步不少,明年的县试取中有望。
  赵明月的桌上时常出现同窗送的谢礼,附有纸条,言明赵明月的课业令他茅塞顿开。
  先是有纸笔,墨条,接着是各种果子,再后来是各种点心干果。秋高气爽的季节,赵明月还收到了手炉,只能说同窗们也算是有心了。
  赵明月得的各种吃食,宝玉兄弟吃起来没有半点迟疑,“看来乙班的同窗也挺喜欢你的嘛!”
  赵明月翻个白眼,“但是他们都不愿意跟我探讨学问,平日里也不说话的。”
  张佳宝:“我也不跟五六岁的小娃玩。”
  胡佳玉:“我们兄弟跟你玩,等明月你明年成了童生,让他们后悔莫及去。”
  赵明月:不至于,不至于……
  *
  一场秋雨后,赵明月穿上了夹袄,这之后天就要一日比一日冷了。
  赵家三兄弟带了土砖来,给赵发财和慧娘住的屋子都盘了炕。
  冬日里不好找花来做花汁子,赵明月指着香皂将来卖个高价的,不好降低了颜值要求,做香皂的活计暂停。
  之前没想到草纸这么好卖,现在赵家三兄弟要准备去忙盘炕的活,家里人手就缺了。
  金银们嘱咐赵明月,今年年节早些回去,家里定是各个屋子都要盘上大炕的,到时候赵明月想睡哪边就睡哪边。
  县城虽好,离家半年,甚是想念。金银们收拾好自己的衣物,一路打打闹闹的回家。
  县里的赵家小院一下子冷清下来,慧娘接着几天饭都吃得少了。金银们在的时候,赵发财和刘婆子时常嫌他们吵的头疼,人一走又各种说起孙儿们的好来。
  赵明月心想,人始终还是喜欢热闹的,若是将来她能生几个孩子,慧娘身边有小孩儿闹着,想必眉间的郁郁能消散些……
  她是啥时候对慧娘产生了如此深的感情呢?
  许是从她刚出生那会,她生,慧娘生,她死,慧娘也不独活的选择开始;又或是三年间耗费心血的用心养育,恩重如山;还是能毫不犹豫的突破自己的舒适圈,孤勇直前的来到县城生活,只为她能有个自己想要的前路?
  赵明月一直是慧娘最珍贵的宝贝,珍贵到她能不顾世俗,挣脱自我。
  赵明月觉着,她也能为慧娘的平安喜乐,在这个令人窒息的时代,做出一些妥协。
  比如,养几个亲身孩儿这种。至于男人?她们家有她一个“男人”撑起门户就够了。再多一个,那只会是她们一家平安生活的不确定因素!
  *
  年节前夕,三个舅舅来接赵明月回家过年。
  三人提前就跟慧娘说好了,今年过年的肉他们自家买,只带些包子馒头回去就成。金银们虽然可以在家里做,但三个舅舅怕方子泄露出去,不让他们在家动手。
  还跟慧娘保证了,已经告诫过几个孩子,方子绝对不能让外人知道了,几个孩子的娘都不清楚做法。
  言语间还有点埋怨慧娘:“方子这么重要的事情,咋不捂好了?咋就让娃儿们都知道了,大银可是就要说人家了,后面的一个跟一个,都是这几年的事。”
  赵家三兄弟都有些羞赧,他们欠妹妹的越来越多了。
  三个舅妈知道了自家娃儿都会做馒头包子了,也没私下里打听。把婆家的方子说给娘家,被休了都是轻的。
  娃儿们知道就是占了他们小姑姑天大的便宜了。
  更何况,现在爹娘跟着小姑子,吃食衣裳都是小姑子一手操办,娃儿们在县城吃喝,慧娘也没少贴补。
  家里今年做草纸,一年就得了二十四两银子,三家一家分了八两。家里男人从秋日里就出门盘火炕,单这几个月就挣了二十两,一家又分了六两银子。
  过完年节,后面排着队的活,还能做几个月,估摸着一家还能得五两。
  虽然娃他爹说外头已经有仿着盘炕的了,但据说手艺比他们差老远,县里的人家还是愿意找他们做。
  单就这些他们一家子就只有对小姑子感激不尽的份。
  几个娃儿从县城一回来,十里八乡的媒婆差点踏破了赵家门槛,不光大银二银,大金二金,后面几个小的都有人惦记了。
  几个娃在县里几个月,带回来几身好衣裳,说话行事瞅着就让人欢喜,还养得白嫩了,村里人啧啧称赞。赵家几个娃都出挑的消息长着翅膀四处飞。
  媒婆们拿出来说的都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人家。
第20章
  大银年前就定下了,说的是下湾村村长吴长河的长子吴淼。
  媒婆见了大银,笑得合不拢嘴,到男方家里头一说,这姑娘长得俊不说,人还能干,说话办事都没得挑,认得一些字,会算术,还能上府城的那种大织机,一手茶饭更是顶呱呱。
  男方家立马就递出话来,想要相看。
  吴淼的阿奶,娘和隔房的婶子们都来了,自家娃儿一溜出来打招呼,几人脸上就乐开了花。
  再一见大银,好家伙,老太太拉着大银的手就舍不得放下了,满口保证大银到了她家,她当亲孙女看,定不会让大银受委屈。
  再一吃大银烧的一桌子饭菜,连聘礼至少是四两银子的话都放出来了。
  男方家这么抬举,他们这边也不再端着,顺势定了去男方家相看。
  家里三个男人四处盘火炕,这吴长河家早打听清楚了。吴长河家里头老爹不在了,老娘就是来家里相看的那个老太太,精明能干,在家里很能说得上话。
  吴家前两年分了家,老太太跟着吴长河这一房,平日里是吴淼他娘当家。老太太强势,做媳妇的性情温和,一家子也算和睦。
  吴家五十多亩地,吴淼下头还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大银嫁过去是长媳,有老太太喜欢,日子应该会好过。
  吴淼不出意外应该是下任村长,也去县里念过一年私塾。小伙子长得也不错,没传出有啥不好的喜好,是十里八乡的好女婿人选。
  吴淼今年足有二十岁,比大银大了四岁。其实要不是给他阿爷守孝,早该说亲了。
  三个舅妈看了都满意,大银的亲事就这么定下了。男方年纪不小,赶在年前就下了聘礼,婚期定在六月。
  聘礼里头聘银就有三两,其他衣裳什么的也得有一两多,还真是吴家阿奶说的,聘礼不低于四两银子。
  三个舅妈跟慧娘说起这事时,眼里都是自豪。大银嫁得好,剩下的几个也不会差了。
  开春不盘炕了,家里就盖房,青砖大瓦房。
  赶在大银出嫁前盖好,到时候亲家来结亲看了,也是她们家大银的底气。
  温柔贤惠的大表姐就要嫁人了,赵明月一阵惆怅,偷偷跟大银耳语:“大姐要是在婆家受了欺负,可别瞒着。尽管回来告诉家里,我给大姐做主。”
  赵明月这话说得一点不谦虚,她忽悠赵发财的话都想好了:“人要是知道我连表姐在婆家受了欺负都不管,不得说我无情无义,还考啥功名?”
  “实在是过不下去了,咱合离也没关系,到时候大姐就跟我走,也不在村里听闲话。”三条腿的□□不好找,两条腿的男人多的是。她大姐这样温柔又能干的人,啥样的男人找不到?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