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这一大家子我不伺候了——大果小橙【完结】
时间:2023-08-03 17:20:26

  过了一会,周氏终于阴沉着脸,端着半碟菜和几个又扁又塌的玉米饼进来了。
  菜是装在一个边缘掉了漆的盘子里的,与其说是粉条,不如说是腌酸菜(农村一种腌菜,主料是包菜)。
  谨月心里冷笑着,但表面上还是殷勤地把盘子接过来,放在炕桌上。
  苏慎不喜欢吃酸的,所以挑着粉条吃了几根,就拿了一块玉米饼跟着舅舅去外面玩了。
  谨月也没什么胃口,周氏寒暄几句后就不再说什么了。
  气氛沉闷,谨月只得调取原身的记忆,把话题转到周氏的三个女儿身上,这下周氏倒是有了兴致,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
  什么何如的婆婆前几天崴了脚,何花估计下个月就要生了,看肚型肯定是个儿子,何样捎话说让她给自己的宝贝儿子缝一件棉衣等。
  吃完饭后,谨月想着作为客人,还是应该做点什么,就争着去洗碗,周氏装模作样阻拦了几下后也就任她去洗了。
  苏老二就是在这时候来的。
  “爹?”苏老二刚掀开正屋门帘,就大声喊道。
  陈老爹睁开半闭的眼睛,看了下是女婿,忙拿开嘴上的旱烟,直起身子:“是苏橙啊,你这早不来晚不来,偏偏等我们吃完饭才来,你坐,我让你娘再给你做点吃的。”
  “吃了吃了。爹,您快坐下。”苏老二按住老丈人的胳膊,“爹,我来是接谨月和慎儿的。”
  陈老爹心里暗想,自己果然猜的没错,他就知道谨月不会平白无故回娘家,他咳了一下,说:“谨月没跟你说吗?她说要在娘家住几天呢。”
第41章 来接女人娃娃
  “这……”,苏老二脸上有点不自然,“她,没说。”
  “你们到底咋了,是不是吵架了?谨月这次回来脸色可不太好看。”陈老爹瞥了苏老二一眼,“我好歹也还是你舅舅,你有啥就直说。”
  “没有没有,她就是想您了,过来看看,我一大早就去地里了,她也没跟我说。爹您放心,我和谨月这么多年,感情好着呢。”
  陈老爹一想,好像还真是。他更加断定谨月是和婆婆闹了矛盾,不过不管咋样,苏老二能过来接女人娃娃,总算还不错。
  于是他就把话题转了一下,问:“你爹娘身体咋样?”
  “都好,都好。”
  “你娘要生了吧?”
  “嗯,快了,年前吧。”
  “谨月性子急,爱冲动,但娃娃本性不坏,你们要多担待点。”
  “我知道,爹,知道。”
  吃完饭后就去偏房给小外孙缝棉衣的周氏,听到苏老二来了,也就进来寒暄了几句。
  谨月其实听到苏老二来了,甚至从他刚进家门,在院子里停那辆不知道从哪借来的自行车时,她就透过厨房的窗户看到了。
  但她硬是装作不知道的样子,两个碟子擦了一遍又一遍,一直在厨房磨蹭着。
  在原身的记忆中,她确实没有和苏老二吵过架,因为不管他们之间有什么矛盾,通常都是一些鸡毛蒜皮子的小事。
  苏老二很少会搭腔,大部分时间谨月牢骚几句也就完了。
  至于和婆婆,不管婆婆怎么刁难,她一直都保持着默默忍受的状态,甚至也从来没向苏老二说过婆婆刁难她。
  所以她一直不知道在婆媳关系方面,苏老二是这样没主见,不靠谱,甚至她怀疑他到底有没有正确的三观。
  苏老二能准确地来槐沟找她,就是因为他知道她没有其他地方可去。她不像别人有个能说话的姐妹什么的,唯一真心对她好的亲娘也早早地离开了人世。
  苏老二今天虽然非常过分,谨月一整天都感到失望加生气。
  但唯一让她感到欣慰的是,苏老二毕竟来了,这不但给了她一个台阶,更重要的是在周氏面前,也让她有了面子。
  谨月磨蹭了半天,直到陈老爹终于忍不住来找她时,她才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解掉围裙,回到正屋。
  “娃,既然苏橙来了,那你们就跟着他回去吧。”
  虽然谨月心里还有气,但也不好当着陈老爹和周氏的面给苏老二脸色,只得装出什么都没发生的样子,问一些无关紧要的琐事。
  和舅舅外出玩耍回来的苏慎看到苏老二很是惊喜,直接扑到他的怀里,指着院子里的自行车,问爸爸是不是买了大马?
  才分开半天,父女俩就好像几年没见,亲热得不得了。
  其实苏老二今天也确实生气了,他从来没想到一向贤惠懂事的谨月会顶撞母亲,让母亲难过成那样。
  在他的观念中,父母永远是第一位的,做晚辈的必须毕恭毕敬。
  所以在谨月离家出走后,他还是听了母亲说的“不要给她惯毛病”,一副任她去的态度。
第42章 心头一暖,就原谅了他
  后来还是苏老爹偷偷劝解他,说夫妻没有隔夜仇,毕竟是家务事,传出去就不好听了。
  何况谨月还是大病过一场的人,这才没多久就闹得回娘家,会让陈家对他们苏家有看法。
  再者说,现在家里也确实缺人手。
  不管从哪个层面来说,都是赶快接人要紧。
  路程遥远,天色渐暗,陈老爹催促他们要回就快点回,免得晚上又冷又不安全。
  周氏在门口意思了一下就进去了,陈老爹陪着他们一直走到村子口,路上还时不时地看看谨月的侧脸。
  分别时,陈老爹给谨月塞了一布口袋葵花籽,悄悄叮嘱她不要声张。
  苏老二把苏慎放在自行车前面的横杆上,跨坐到自行车上后,示意谨月坐上来。谨月看了一眼,没有动。
  “行了行了,还生气呢?”苏老二拉了下谨月的胳膊。
  谨月甩了一下,厌恶地别过脸,
  “我的姑奶奶,这都快黑了,你倒是快点上来啊。”苏老二有点急了。
  “去干什么呢?待在你家里受气?”
  “哎呀呀,我的小祖宗,我今天冲动了,我给你道歉行不行?”
  谨月还是撅着嘴站着不动。
  “你都多大的人了,还耍小孩儿脾气。”苏老二刮了下谨月的鼻尖,顿了下,贴在她的耳朵边说,“慎儿一到秋冬可是很容易感冒的,你忍心让她冻感冒?”
  热呼呼的气息,低沉的嗓音,谨月一下子就沦陷了。
  但表面上,她还是执拗着,挣扎了几遍后才装出不情不愿的样子,气呼呼地坐上去了。
  大路虽然还算宽敞,但毕竟颠簸,起初谨月还扶着自行车,后来手也冻得生疼。
  苏老二把手返伸过来,使劲地握了握后就把她的手拉进他的口袋里了。
  谨月偷偷地翘起了嘴角。
  夫妻虽然和好了,但还有婆婆那边呢。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通过这件事,谨月也知道苏老二这种一碗水无法端平,重娘不重媳妇的性格是改不了了。
  人都有缺点,她既然选择了原谅,那以后就只能多避免和婆婆发生正面冲突了。
  天气越来越冷,早上起来院子里都铺上了一层薄霜。
  由于要添置必要的棉衣等,家里的开支越来越大,眼看着苏老三娶亲的日子就要来临,日子过得越发紧凑。
  好在刚秋收完,吃喝方面暂时没什么问题,至于明年的收成,还得看老天开不开眼。
  苏慎的棉衣已经穿了两年了,袖子和下摆都短了不少,谨月打算再买二尺布,把这旧棉衣翻新一下。
  她去找苏老爹说了这事,苏老爹倒是爽快,就答应她说下午老三正好要去集市买点结婚的东西,到时候让他顺便买回来。
  下午布料确实买回来了,但拿给她的不是苏老三,而是婆婆苏老太。
  当时谨月正好拿着一件旧衣服,在炕上比划着怎么缝棉衣,开着的窗户里就飞进了一块东西,差点砸到她的头。
  她一看,是一块暗红色带小花朵的棉布,再向窗外看去,大肚子的苏老太冷着脸。
  “棉衣还是要省着点穿,两年换一次,这一大家子人,只怕所有的钱都用在缝衣服上了。”
  谨月很生气,这老太婆怎么一点都不像女人呢?
  她可知道温柔二字?
  谨月懒得应,就继续做自己的事。
  苏老太哼了一声,就晃动着身子走了。
  看着棉布,谨月脑中突然闪现出一个念头,说不定这是她们婆媳关系缓和的契机。
第43章 苏老三结婚
  “娘,棉衣怎么裁,你能不能教下我?”谨月跑出去,追上去讨好地问。
  “不知道。”苏老太冷冷地看了一眼她手里的棉布,就走了。
  热脸贴上冷屁股,谨月心里一阵窝火。但是她确实不会针线活,更别说裁棉衣了,不仅她自己不会,原身记忆中也不会。
  原身想学针线,但她那个后娘周氏生怕她学会了这门手艺,以后在婆家过得好,平时针线盒都是锁着的,记忆中她的衣服鞋子破了都是找邻居家的大娘帮忙缝的。
  谨月本来想去请教张氏的,但一想,求人不如求己,自己学不会,总不能次次都求人帮忙吧。
  就想着干脆等晚上慎儿睡着后,拆了旧棉衣,放大一号裁剪,再连夜缝好,这样就不用担心孩子第二天没衣服穿了。
  其实谨月没去找张氏是正确的。对于谨月买布,张氏也是有很大意见的,她的几个孩子都是穿哥哥姐姐的旧棉衣,穿了这么久早都不暖和了。
  同样是孙子,为啥就给苏慎缝新棉衣。所以硬是缠着苏老太给自己买了一斤棉花才感觉到心里平衡了点。
  临近十一月,下了一场雪,雪下得不厚,大概有三四厘米,但整个村庄在银雪的包裹下还是显得很素很净很美。
  都说瑞雪兆丰年,看来明年是一个丰收年。
  对于一年忙到头的庄稼人,闲下来的日子也无非就是几个下雪天,但苏义云家的人,这几天反而比以往更忙碌。
  后天,也就是10月28,是苏老三娶亲的日子。
  今天一大早,苏老大和苏老二就忙着扫门口的雪,一直扫到村口,张氏谨月她们今天要蒸馒头、准备酒席上的配菜。
  天气冷,苏老太怕面粉发酵不好,昨晚就让张氏把面盆放在了热炕上,因为苏老太身子不方便,所以揉面的工作就交给了张氏和谨月。
  结婚用的大馒头,要求比较高。张氏也不敢自作主张直接下锅,所以她在揉好的面中揪出一小团,扔在灶膛中烧熟后,拿给苏老太看。
  苏老太掰开闻了下,就说小苏打有点欠缺,随即又抓了半把扔进了面团里。
  所有一切都做好后,苏老太就拿刀在一个个面团上划了十字,又用筷子尖蘸了红颜料,在上面点上了六个红点。
  果然,当大馒头出炉时,谨月就被惊艳到了。
  又白又大,划的刀口开得正好。
  啧啧啧,人家还是有两把刷子嘛。
  这个年代的酒席也比较简单,除了需要准备的十个素菜,再就是萝卜丝豆腐菜汤。
  花生米、虾片等娶亲当天炸就可以了,今天只需要准备下煮鸡蛋和萝卜丝。
  因为婚礼开支,苏老爹早早就让苏老大把两头猪卖了,然后买回来了十斤猪头肉,说毕竟是大喜事,放在菜汤中打点油水。
  苏老三从苏大业家借了自行车,张氏在自行车头上扎了一朵大红花,这在村子里已经算很洋气的接亲方式了,很多人家接亲都是牵着驴去驮呢。
  亲戚朋友早都通知过了,亲房邻居们,也有总管家来安排任务。
  门头挂上大喇叭、各门贴上红对联、院子里的红帐篷、村子口的大火炉。大人们聊着天,小孩子凑热闹。
第44章 真会来事儿
  下午时分,李氏就在全村老少的目光以及嬉戏玩笑声、一连串爆竹的噼里啪啦声中,盖着红头巾,低着头,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由西装革履、胸口同样挂了大红花的苏老三娶到了苏家。
  按照凡湾的习俗,接新娘子的第一天,并不会摆酒席,但是闹洞房必不可少,而且还要在吉时举行。
  对于一些小孩子以及一些老光棍,这无疑是一件最值得期待的事了,小孩子是因为可以得到想要的糖果,而老光棍心里想什么大家都很清楚了。
  闹洞房通常都是把新郎排除在外的,所以有些龌龊的男人就会有很多让人难以忍受的行为与语言。
  不过因为是新过门不好发作,再加上一向的习俗如此,所以不管闹洞房的人有多过分,几乎所有的新娘都会选择容忍。
  李氏也不例外。
  别看她在娘家精明能干,但在这方面仍然是守旧派,所以还是被几个老光棍整得够惨,当天晚上就对着苏老三哭诉痛骂。
  因为第二天亲戚朋友以及亲房邻居都要吃酒席,做新娘子的要第一次敬酒、认邻居认亲戚,不但劳累,状态也很重要。
  所以在苏老三使尽浑身解数百般安慰下,李氏哭闹了一场后也就乖乖睡了。
  窗外月色如水,一群酒瘾大的男人还在院子里划拳喝酒,小孩子还在抢着糖果花生。
  张氏谨月她们此刻也没有睡,还在计划着明天的人数,准备着碗筷。
  苏老爹一遍又一遍地在香炉中续着香,好像在给列祖列宗汇报着自己传宗接代的成绩。
  洞房里,两根红烛摇曳着,照着炕上的一双新人。
  19岁的李氏,在红烛中告别了自己的少女时代,如果此时的她知道最终的命运之轮并不会眷顾于她时,她还有这么大的心劲开启她人生的新阶段吗?
  李氏刚进苏家,就表现出了她会做人高情商的一面,她给家里大大小小的每个人都准备了礼物。
  她给张氏和谨月分别送了一对枕巾,还甜甜地说,以后就是一家人了,请嫂子多多关照。
  张氏表面上笑吟吟地回赠了一根头巾,背地里却骂她会来事儿。
  尤其因为李氏嘴甜,苏老太似乎对李氏也很喜欢,说让她暂时就做做饭,不用急着下地。
  虽说腊月头上只下了一场雪,但对面山上处于背阴面,到现在还覆着一层积雪。
  到年关了,暂时的农忙也告一段落,男人们开始在家做一些轻省的活,比如编竹篮、垫猪圈,修修补补院子里的老鼠窟窿等等。
  李氏今天蒸了玉米面馒头,烧了鸡蛋汤,这还是家里添了新人,苏老太高兴,破例取出的三个鸡蛋。
  李氏也确实能干,蒸的馒头又白又软,连苏老太都赞不绝口。
  因为李氏的“会来事儿”和受宠,张氏有点想拉拢谨月的意思。
  虽说两人性子并不和,但在这种环境下,她们都是同一类人。这世上哪有永远的敌人或朋友,还不是利益驱动。
  这天,天气放晴了,同样的时间显得比以往更敞亮。
  吃完早饭后,张氏就约谨月一起去山上捡地然。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