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文具店——桃柳笑春风【完结】
时间:2023-08-06 14:39:17

  什么叫“仍然寒心”?难道说当年就是因为在沈家寒心离开的?不是因为和先帝政见不合?
  沈老儿却沉默了。
  “究竟为什么你要离开沈家!?为什么你就是不肯传爵位给我?!”沈哲突然想到这些年一个人支撑沈家的苦楚,倘若父亲在,他过的一定比现在轻松,还有父亲当年狠心离家,抛妻弃子,难道就没有一点罪责吗?没有一点歉意吗?
  依旧是沉默。
  沈哲心里也憋着一股怨气,继续道:“那时候我才二十五,比现在的逸儿大不了几岁,你就忍心扔下我,你走后母亲终日念经,再也不管我们,直到五年前郁郁而终,父亲,你是不是该给我一个交代?”
  沈老儿听到沈老夫人郁郁而终时,神情不禁动容,深吸一口气,缓缓道:“你又不是我亲儿子,我为何要传你爵位?”
第73章
  乔宁和沈老儿离开了沈家, 没人再提爵位的事。
  回商宅的马车上,沈老儿和乔宁相对而言,谁也没说话, 气氛显得有些沉闷。
  乔宁看着沈老儿,他微垂着头, 手肘撑在双膝上, 手腕低垂。
  她知道了沈老儿和沈家的所有事, 那会儿的沈启还年轻, 高中状元,被先帝亲笔安排进督察院, 又经督察院的同僚撮合,与原配夫人成了亲。
  很快,长子沈哲出生,沈启对这唯一的儿子很是上心, 对夫人照料得也无微不至,京中人都说他是模范相公、模范父亲。
  他在朝中又受先帝器重,晋升很快。
  那时,沈启还没当上丞相, 也没国公的身份, 沈夫人在京城难免被攀比,不知是不是这个缘故, 她总显得闷闷不乐,像是成天有什么心事。
  沈启为了让夫人在京中众夫人面前有面子,更加卖力地在朝中做事, 他有才, 也能干,深得先帝喜爱, 一路提拔到了手下第一人的位置。
  沈哲也逐渐长大,娶了妻子,又生了沈家的嫡孙女沈逸,照理说沈启洋洋得意,沈夫人应该也春风得意才对。
  可并没有,沈夫人日渐憔悴,眼窝深陷,沈启以为她得了什么病,更是趁休沐时带着夫人东奔西走四处求医。
  可沈夫人的行为却越来越怪异,她对沈启越来越讨好,举案齐眉,甚至连洗脚水都亲自给夫君奉上,只是眼神却极尽闪躲,有时候还偷偷躲在房间里哭。
  沈启是真没法子了,自己已经做的尽善尽美,不知道还有何处让夫人不满意。
  又过了几年,先帝封沈老儿为沈国公,担当大任,在升迁宴上,他对先帝感恩戴德,有人奉承他爵位日后定可以代代相传。
  沈启没有否认,大方承认若圣上允准爵位传习,一定会给自己的儿子沈哲。
  高朋满座之时,沈夫人听到这句话竟把手中的碗筷都掉了,众人很是吃惊,亦是不解。
  当天晚上,她便去了沈启房中,径直跪下,告知了一个让沈启晴天霹雳的事实:沈哲不是他的儿子,她嫁过来时,已经有一个月的身孕。
  沈启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接受这件事的,只是从那开始,外人都觉得沈启脾气变了。
  变得脾气暴躁,言语耿直,对谁都横眉冷对,也变得不修边幅,胡须留的老长,整个人变得极为乖张。
  对内,也再不像从前那样对夫人儿子好。
  对外,沈国公张狂得连皇帝都敢怼,再加上那时与先帝关于开海的政见不和,他竟挂印辞官。
  先帝和沈家都以为他只是闹脾气,在家中待一两月就好了,谁知打开门一看,屋中根本没人。
  沈启走了,一走就是十几年。
  乔宁轻咳一声,端起笑容语气轻快:“老伯,以后我就是您的亲孙女,过年去我家吃年夜饭,我家就是您家,灵儿也是您亲孙女,我娘就是您亲儿媳,我爹就是您亲儿砸!”
  沈老伯“噗嗤”一声笑了,戳着臭丫头的额头道:“你这就给你爹找了个爹,真是个孝顺孩子。”
  乔宁也笑了,方才沉闷的氛围一扫而光。
  沈老儿长舒一口气:“都过去了,与沈家的一切都过去了。”
  不知为何,乔宁突然懂了沈老儿的话,浪迹的十多年,心中却始终有个疙瘩,这回回到沈家,和沈家所有人恩断义绝,不来往不相欠。
  人啊,总要浪迹许久才能把困扰看淡,这一生谁是家人、谁是朋友,早就是注定好的。
  两人回到商家,商屿正带着大家在亭中用功,见两人回来,陶崇开心地问道:“回来啦?”
  乔宁笑着点点头。
  其他人打过招呼仍旧低头用功。
  沈老儿原本还担心被其他人盘问,却并不见有人多嘴,好奇地看向乔宁。
  乔宁猫似的一笑:“我提前告知商屿了,就说咱们只是去京郊游山玩水,并没有说是去沈家,他们只当咱们玩耍了好几日,羡慕坏了,自己却只能埋头苦读,上赶着问才是自讨苦吃呢。”
  “就你鬼丫头精灵。”沈老儿笑道,这样最好,又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免得被盘问了。
  乔宁刚安顿好,就见商屿来找,说
  她不在时工部的张大人来过。
  “张大人?找我?”她有些懵,一时想不起来张大人是何许人也,难道是父亲昔日的朋友?
  “工部侍郎张承,说与你有过十两银子的交易。”商屿提醒道。
  乔宁一下子就想起来了,当时离开京城连盘缠都没有,她便画了张铅笔的制造图卖给张大人,换了十两银子。
  “想不到去年还只是督办的张大人,今年已经是侍郎啦。”
  商屿浅笑:“他托了你那张图纸的福,造出来的铅笔在国子监风靡,他也因此被提拔。”
  乔宁点点头:“原来是这样,那他来找我做什么?”
  商屿摇摇头:“那便不知了,只说想见你,希望你回来之后能去国子监一聚,我陪你一起。”
  去国子监,乔宁眼睛一亮,那可是文具售卖的黄金地方,必去不可。
  翌日,按照约定时间,乔宁和商屿一早来到国子监,商屿背上还背了只小包裹。
  张承等在国子监门口,见乔宁来忙笑着迎上去:“乔姑娘,多日不见越发精神了,商公子也来了。”
  寒暄过后,张承便带乔宁两人进去了,先是来到国子监的讲堂。
  国子监的讲堂很气派,很敞亮,不愧是全国第一学府,条件就是比历史悠久的德馨书好得多。
  张承神神秘秘一笑,带着两人走到窗下,指着里面奋笔疾书的学子道:“乔姑娘,你看他们手中。”
  乔宁定眼一瞧,监生们手里握着的不是毛笔,而是铅笔。
  那铅笔和乔宁做的铅笔一样,是六棱笔杆,中间是铅芯,能看出来是照图纸做出来的,因为图纸上没有标注颜色,所以这些监生手中的铅笔五颜六色的,什么色儿都有。
  再就是铅笔顶端,没有橡皮,而是被监生自行挂了些碧玉、玉佩、玉牌做装饰,豪华有余,实用不足。
  张承却一脸得意:“怎么样乔姑娘,这笔还不错吧?”
  乔宁非常捧场地点点头:“不错,非常不错。”
  “那你那还有别的文具图纸吗?”张承两眼放光地问,问完又觉得自己太过直接,补充道,“我们工部有许多手艺精良的匠人,只要你有好图纸,我就能做出来,价格嘛,好商量。”
  乔宁笑而不语,这张大人还以为自己很厉害,殊不知不到一年的时间,江德的文具种类已经许多了。
  江德地处南方,离北京尚远,怕是那些新型文具还没传过来。
  也好,看来北京城是有待开发的生意场。
  张承见状,颇为不甘:“乔姑娘,我带你进去瞧瞧。”
  三人一起走进讲堂,有不专心的监生一眼看到张承等人,忙站起来行礼:“张大人。”
  其他人听到后亦停下手中的笔,恭恭敬敬起身:“张大人。”
  徐延原本在书写,听到动静后也站起来,结果却看到张承身边站着乔宁和商屿,一时不知是怎么个情况。
  自己的父亲与张承同是侍郎,他便有底气走上去奉承:“张大人,您怎么来国子监了?是有什么事吗?乔宁和商屿问来了?”
  张承正拿着一支铅笔给乔宁讲解,突然被打断面色很是不悦,其他学生行礼问好后就规规矩矩继续书写,即便好奇也只是偷偷看几眼,怎么就这徐延特殊,非要跑上来搭话。
  他不情不愿地“嗯”了一声,继续给乔宁讲。
  乔宁瞧那铅笔做的确实精细,笔芯儿圆润有光泽,质地软硬适中,不愧是工部,能人巧匠多,靠一张图纸就能做出实物,想那薛二娘当时安排了卧底也没做出来。
  “的确不错,工部果然人才济济。”她评价说。
  徐延这人最会来事,一眼就瞧出张承的目的所在,忙献上自己的笔:“张大人请看我这支笔,工部出品,做工和用料都最考究的一支。”
  张承接过来看了看,果然不错,而后递给乔宁。
  这笔用的最好的沉香木做笔杆,外层是金镶玉的装饰,玉质触手生温,金线层层环绕,这哪是铅笔,简直就是一件奢侈品。
  乔宁心中了然,京城和江德不同,江德的生意人虽然有钱,但仍有很多穷苦百姓,比如赵冬家,所以文具要分等级、控成本,但京城国子监不一样,在这里念书的人非富即贵,手里是半点不缺钱,只会嫌铅笔做的不够奢华,用料越考究越能彰显身份和地位。
  这里,简直是个聚宝盆啊!她忍不住心花怒放。
  徐延见乔宁两眼放光,忍不住卖弄道:“乔姑娘没见过这些文具吧?等散学你跟我来,我带你看我收藏的笔。”
  张承忍不住白了徐延一眼,没见过?这铅笔的图纸都是乔宁画的。
  接着,徐延又看到一旁的商屿,冷笑一声:“怎么?商兄弟也向往国子监?这里比江德那个德馨书院好太多了吧?这些文具你们是不是见都没见过,也是,工部出品的文具只在京城售卖,江德的人怎么可能见过。”
  乔宁轻笑一声:“商屿,有人看不起咱们德馨书院,把咱们的文具拿出来,让张大人和徐公子见识见识。”
  闻言,商屿卸下背上背的布包在桌上摊开,自动铅笔、卷笔刀、自动削笔刀、香味橡皮、多层文具盒……一一展现在众人面前。
第74章
  张承瞪大了双眼, 如梦般看着商屿摆在桌上的一样样文具。
  讲堂里的监生们也围了过来,两眼好奇地打量那一堆文具,新颖得很。
  唯有徐延的脸越发阴沉, 方才说的大话像巴掌一样打在自己脸上。
  乔宁看了一眼张承惊讶的神情,微笑着给商屿一个眼神示意。
  商屿拿起一支崭新的铅笔, 在自动削笔刀中搅动几下, 削出一支颇为完美的笔尖, 又在白纸上轻轻几笔, 线条便勾勒出一条波光粼粼的河流出来。
  他又削了支橘色彩铅,在“波纹”上方寥寥几笔, 又用指肚“渲染”,便出站颜色层次渐变的晚霞,煞是好看。
  众人发出惊呼,这到底是些什么神仙文具, 竟这般好用?
  最后,商屿拿起一块橡皮,在纸张上擦拭,“晚霞”消失了, “河流”也消失了, 一切美景化作空白,仿佛南柯一梦, 什么都没发生过。
  众监生也看呆了,这、这乔姑娘和商公子不是江德的吗?那小地方能有这么好的文具?京城里见都没见过。
  张承也呆愣了一会儿,等回过神来如梦初醒, 感慨道:“是我低估姑娘的才华了, 原来你们已经做出这么精致且功能齐全的文具了,是张某想当然了。”
  原本还想让乔宁多画些图纸, 让工部造出来,没想到乔宁已经超前京城这么多,短短一年时间,工部做了一种铅笔出来,乔宁却做了这么多种。
  希望落空,张承显得有些沮丧,和监生兴致勃勃打量文具的模样对比鲜明。
  乔宁无奈笑了笑,对张承道:“大人,这些文具虽然已经做出来了,可尚没有穿到京城,京城可是个大市场啊。”
  张承眼睛一亮:“你是说?”
  “对。”乔宁道,“我想让工部做这些文具,和现有的铅笔一起售卖,张大人,铅笔都能大卖,您觉得这些文具不能大卖吗?”
  张承一连说了三个“能”:“不仅能大卖,定能像铅笔一样风靡全京城。”
  乔宁露出生意人的笑容:“那至于价格和分红方面的事宜……”
  “好说好说,这些事乔姑娘尽管开口,我们工部大方得很。”
  乔宁抿嘴低笑,工部是朝廷的,相比于做生意赚钱,更希望能做出业绩,在皇上面前有面子,因此只要有新项目能在京城诞生并且引起轰动,定能引得龙心大悦,想来张大人这官到时候又要迁升了。
  工部不关心分红,正好自己多赚一笔!
  听说这些新文具将来会在京城发售,监生们兴奋极了,唯有徐延的脸色铁青,目光嫉妒且阴毒地看着商屿。
  这小子有什么能耐,能赖在乔宁身边,还有那么多文具,等会试考完原型就现出来了,到时候谁是龙谁是虫一目了然。
  如此说定,乔宁三人便从国子监撤离了,这对双方来说都是大喜事,张大人原本想请乔宁喝茶看戏,乔宁拒绝了,赶着回去拟订合作方案,兔子似的窜走了。
  张承只能笑着摇摇头,这姑娘爱财,却取之有道,又率真可爱,有冲进和干劲,怪不得短短一年时间能在江德发家致富。
  乔宁很快敲定好了一份“协议”,上面详细描述了盈利怎么分配,材料由谁提供,还特别注明:沈老儿是总技术指挥。
  若是张承没见到那些精致的文具前,可能还不会服沈老儿这个总指挥,但他现在服了,沈老儿的手艺,一点不比工部的任何人差。
  短短半个月,第一批文具正式开始售卖,除了国子监,还在京城街坊售卖。MС漫漫
  其实在文具正式开卖之前,新奇文具的风就在京城刮起来了,最让人心痒的是,有几个从江德来的举人,手里竟已经有那些新奇文具了,这可羡慕煞一众京城子弟,为了能提前观摩,他们甚至假借探讨学问的由头,跑到商宅去,只为亲眼见一见那文具。
  好的赵冬等人哭笑不得,本以为京城子弟都像徐升那样目中无人,谁知道因为几样文具,他们竟放低身段来交友,也是够滑稽的。
  好在有陶崇这个社牛在,完全能应付往来的京城子弟,让赵冬等人免受纷扰,安心念书,虽说交友不是坏事,但眼下考会试仍是头等大事。
  乔宁近日风风火火的,每到生意繁忙时她便会这样,熟悉她的人都知道,这也侧面表明近些时日的乔宁很赚钱。
  很赚钱的乔宁怀里揣着几千量银票,好不容易找了个钱庄给存上,又风风火火地往工部赶过去了。
  她要监督一起玉材的押送,京中人和江德人唯一不同的就是臭讲究,实用不实用竟说,一定要奢华,爱赶潮流。
  因此工部制作的文具用料都十分考究和奢华,饶是这样卖的越好,银子流水一般涌入乔宁的腰包。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