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了,老卢?”另外三个老兵也警醒起来, 其中一个低声问道。
老卢原本是军中的斥候, 耳朵最是灵敏, 即使是一点点细微的声音, 别人毫无知觉的时候, 他都能提前听到。
当年在都督府军中的时候, 老卢靠着这天赋,立下了不少功劳。
现在这是听到什么了?
“马,有马过来了。”老卢紧皱着眉头, 默默地计数,“一匹、两匹、三匹……有六匹马。”
话落, 其他人也听到了马蹄声。
开始时马蹄声很小,要很仔细地去听才能听到,转眼声音就越来越大。
嘚嘚嘚,嘚嘚嘚……马蹄声停在了都督府的大门口。
紧接着有人拍门,大声叫喊:“老卢、老纪,快开门,世子回来了。”
“是世子回来了。”四人放下了心神。
这拍门叫喊的人他们熟,是世子身边的人,常随世子左右。
四人赶紧打开门,把世子迎了进来。
郑世子等门打开,也不下马,没有丝毫停顿,直接带着人纵马进入府内。
等这一群人呼啦啦地过去,四个老兵关上府门,回到门房坐下,互相看看。
“事情有点不对劲啊。”一个老兵摩梭着下巴,思索着开口,“世子不是说的腊月二十九回来吗?突然提前回来了,还赶得这么急,大半夜地回府,怎么都不对。”
另一个老兵接口:“而且连马都不下,进府还让马儿跑得这么快,一点都没减速,世子以前可没干过这事。”
这样的事通常都是三公子干的,世子撞见之后,总要呵斥他一番。
今天世子一反常态,是遇见了什么急事,还是难事?
四个老兵有些担心,朝着府内世子进去的方向张望,世子早就走远了,那儿一片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见。
老卢一拍大腿:“还有件事,今天史亲卫也回府了,不过只进去一会儿就出来了,我问了一句,他说是三公子让他回来拿东西的,那时他手上确实拿了一样东西,用布裹着,不知道是什么。”
“对对对,是史亲卫回来了。”一个老兵证实道,“我也看见了,是太阳下山的时候回来的,和世子一样,也赶得很急……”
说到这儿,老兵停住了。
世子和史亲卫前后脚回府,中间只相差几个时辰,并且都是急急忙忙的样子,怎么看起来都有点关联啊,是什么事呢?
四个老兵也不打瞌睡了,纷纷猜测起来。
-
书房内,灯火通明,三个人聚在了一起,郑大都督、郑世子和朱长史。
郑大都督和朱长史两人蹲着,翻看着地上的几样兵器。
在场的三人都是刀器的行家,郑家两父子不用说,拿惯了刀枪,刀器一上手,试其锋刃,观其光泽,就知这刀的好歹。
就是朱长史,虽然是个文人,也是颇懂得鉴别刀器的。
他这三年到处为郑大都督搜罗宝刀,已经炼出了火眼金睛,打眼一看,就能大致地判断出这刀的性能如何。
此时看着地上的兵器,朱长史两眼发愣。
什么时候宝刀这么容易得到了,三公子一下就弄来了三把,不,那匕首也是不可多得的宝物,锋锐无比,连上那匕首,就有四把。
三公子不声不响地就得了四件宝物,可怜他辛辛苦苦,费了无数人力物力,花了三年时间,才买着六把宝刀。
和三公子一比,他就是个废物啊。
三公子到底是从哪儿得到这些的,一定要问清楚门路,看能不能他也去找几把宝刀来。
他才买了六把宝刀,大都督可是给他布置了任务,至少要买十把,他心里一直在着急呢。
郑大都督站起身来,提起那陌刀,在手中颠了颠,眼睛晶亮,问郑世子:“锦儿就是用这刀杀敌的?”
“是,三弟勇武过人,用这陌刀杀敌,战场上无人可挡。”郑世子点头,“三弟一人杀了一百零一人,敌兵尽皆胆寒。”
“好!好!好!”郑大都督十分高兴,连叫了三声好,“锦儿神勇,天神也!我郑家刀法后继有人。”
两个儿子,大儿子洞察人情,稳重有方,大局观强,是一个很好的领导人,但在武艺上不突出。三儿子倒是有练武的天分,却嫌弃刀轻,用着不趁手,改练双锤。
两个儿子都不能继承郑家刀法,他们家祖传三百年的刀法竟要失传了,郑大都督一直深以为憾,如今三儿子忽然重新拿起了刀,他怎能不高兴。
郑大都督仰天而笑:“不错!不错!锦儿最像我。”
大儿子更长于治事,倒是三儿子像他,在兵事和武学上有天赋。
朱长史听到这话,心中一跳。
在继承人面前说出这样的话,如此夸赞其他的儿子,还说这儿子最像他,这可是大忌,稍一处理不好就是动乱之源,一不小心就会酿成兄弟阋墙的惨事。
郑大都督的大业还未开始,怎能先出内乱。
大都督怎么这么不小心呢?
朱长史下意识去瞄郑世子,却见他面无异色,毫不芥蒂的样子,不由松了口气。
下次找个机会,提醒一下大都督,以后再不能这样说话了。
“大都督,这刀剑事关重大,一定要查清来历。”朱长史赶紧岔开话题。
郑大都督信心很足:“这事好查得很,锦儿不是个有心眼的,做事肯定会露出行迹,段总管已经在问了,一会儿就有消息。”
郑世子进府后,直入流云院,把院子围了起来,不让人出入,然后叫来了府中的大总管——段总管,让他去审问流云院中的各人。
段总管对府中的人事了如指掌,应该很快就会问出结果。
正说着,段总管来回话了,郑大都督让他进来。
“大都督,已经查清楚了,刀剑是二公子给三公子的。”段总管说得清楚明白。
“钧儿?钧儿给锦儿的?”郑大都督迷糊了。
怎么又把钧儿扯出来了?
段总管肯定地点头:“是,上次二公子回府,在老太太处吃了晚餐,和三公子一起回了清风院,三公子从清风院出来,就拿着这些刀剑。”
“那把长刀用一个特制的匣子装着,三公子把它扛在肩上,路上有两个仆人看见了,我把这次世子拿来的装刀的匣子给他们看,他们都确认就是这个匣子。”
“三公子手上提了一个大包袱,用布裹着,搂在怀里,那两个仆人没看到是什么,应该就是另外的兵器了。”
郑大都督听呆了。
钧儿给锦儿的,这有什么不能说的?锦儿的两个亲卫为什么要咬死了不说?他们绝不可能不知道。
只是,钧儿又是从哪儿得到的这些兵器呢,又为什么要瞒着人呢?
钧儿不是个最乖最听话的女孩子吗?还有什么事要瞒着家里的?
“锋儿,你怎么看?”郑大都督转过头,看向郑世子。
郑世子眯起了眼。
事情不是这么简单,这其中肯定有什么内情。
“爹,我想一想。”郑世子锁着眉头,凝神思虑。
段总管在一旁欲言又止,朱长史一眼瞟见,向前拍了拍他的胳膊:“老段,这事情非同小可,你还问出了什么,一起说出来,不要遗漏。”
段总管赶紧道:“有一件事,不知道和这个有没有关系。今天日落之时,史亲卫回了府,进流云院拿了一样东西,又出府了,不知去向。”
饶是郑世子涵养好,听到这消息也不由得恨道:“他跑得倒是快。”
昨晚他派人守住两个亲卫,一不小心让那史亲卫溜走了,跑得太快,他率人一路追过来都没追上,却不想他竟如此胆大,大摇大摆地跑回都督府兜了一个圈。
也不知道流云院里有什么重要东西,让他非得跑回一趟来拿。
看到儿子悻悻的样子,郑大都督心里好笑。
大儿子少年老成,多久没看到他这样形于外的神色了。
这史亲卫是个人才,能从锋儿的手中逃走,还让锋儿追不上,十分了得啊。
儿子的面子还是要顾的,不能揭他的短,郑大都督递过台阶:“那是你把他当自己人,看住了他也没十分防备,这才让他跑得顺利……话说,他这又是跑到哪儿去了?”
“还能跑去哪儿?”郑世子冷笑,“去给他的二公子报信了。”
虽然不知道三弟和妹妹在闹什么玄虚,但这其中一定有很重要的事,他要查清楚。
“来人,马上召集一百人,立刻随我赶往一号庄子。”郑世子一边大步向外走,一边吩咐着。
郑大都督跳了起来,连忙赶上:“我也去!”
不一会儿,一百人召集起来,一个个拿着刀剑,骑着骏马,喊开大门,奔出都督府。
郑家父子两人率领着一百士兵,向一号庄子疾驰而去。
-
腊月二十三日子时一刻,夜深人静,史亲卫身上挂着神臂弓,终于赶到了一号庄子的大门口,下马上前去拍门。
第六十四章
腊月二十三, 子时两刻,一号庄子里忽然喧哗起来,一盏盏的灯依次点起, 人影穿梭,各处传递消息,往来的人步伐匆忙,面色焦急。
郑远钧白天在庄子上到处走了一圈,一号庄子有一千五百多亩,她走走停停,直走得腰酸腿软,吃过晚饭后又在庄子里转了好一会, 一天的运动量足足的。
古代没什么娱乐活动,而且晚上要点灯, 虽然她不缺那一点灯油, 可她上辈子习惯了亮如白昼的电灯, 在这儿即使点上再多的灯,她也总觉得不自在。
长夜漫漫, 没什么可供消遣, 唯有睡觉。
正好白天走累了, 于是天黑后她就回到卧室, 洗漱过后倒头就睡。
这一觉睡得十分香甜, 连梦都没做。
正在好眠, 郑远钧的耳边忽然响起了“砰、砰、砰”的声音,还有喊声:“二公子!二公子!快起来!”
是杜明,杜明来叫她起床了。
郑远钧犹自陷在睡眠之中, 挣扎着要醒来,却十分困难, 意识还没完全清醒,睁开眼睛都难。
杜明的声音中染上了明显的焦急。
“二公子,快起来,世子的人要来了,再不起来就来不及了!”
大哥?大哥找我干什么?
听到大哥的人要来了,郑远钧的意识归位,猛然清醒,终于睁开了眼睛。
眼睛睁开,郑远钧愣了一下,反应过来事情不对劲。
天还没亮,只从窗帘那儿透进来一点昏黄的光,那应该是有人在外面提着灯笼。
这还是半夜吧?杜明叫他干什么?
“什么事?”郑远钧问,心中打鼓,需要半夜把人叫起来的通常都不是好事。
“二公子!”听到二公子醒了,杜明松了口气,连忙道,“史亲卫来了,刀剑被世子发现了,世子的人恐怕马上就要来了。”
郑远钧大惊:“怎么发现的?”
杜明顿了顿:“二公子,你先起来,曹刚已经派人去送信,让大伙都到实验楼的会议室商议,我们赶紧去吧。”
商议的地点是曹刚选的,他们最重要的东西都在实验楼,在世子的人来之前,这些东西肯定要做妥善安排,于是干脆都在实验楼集合了。
郑远钧心慌意乱,赶紧从床头把要穿的衣裳扒拉过来。
屋子里很暗,冬天的衣服又多,郑远钧根本看不清这些衣裳哪件是哪件,一时手忙脚乱。
杜明听着屋里的动静,过了好一会儿,还是没听到二公子下床走动的声音,于是喊道:“二公子,你把门打开,我给你送灯笼进来。”
“不行!”郑远钧马上否决,停了一会,吩咐道,“你到门口来,我开门后你把灯笼递给我。”
天气已经很冷了,郑远钧披着一件外套去开门,冻得直打哆嗦。
把门开了一点点缝,郑远钧伸出手:“灯呢?”
杜明赶紧把灯递到她手里。
郑远钧接过灯,“砰”地一声又把门关紧了,提着灯转身,走到桌前,把灯放在桌子上,赶紧跑回床上去穿衣裳。
杜明站在屋外,有些神思不属。
二公子从小就文弱,不像他们一样爱动好武,长得也秀气,他一直都是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