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
真当他这皇帝奈何不了他区区一个户部尚书吗?
皇叔教他时,言道:“成大事者,善阳谋,少阴谋。阳谋者智,敌之不能还,为长久计。阴谋为间道,不足与阳图。”
他觉得这话有理,便懒得用那些上不得台面的手段。
他可不是不会用。
“从朕私库里找一枚玉佩来。”
御书房中除了皇帝,就只剩在一旁立侍的大太监,这话自然是说给他听的。
大太监属实有些摸不着头脑,禁卫查来的那些消息他听着都觉得惊心,怎么陛下又突然绕到玉佩上了。
但他不敢置喙,只问道:“陛下,玉佩成色是要好些的,还是……”
便见御案后的裴昭皱了皱眉头,似是忍痛割爱终下决断:“上好的。”
“是。”
大太监退着走了几步,又听见裴昭补充道:“别挑父皇他们送我的那些,再把章太医叫过来。”
“是。”
大太监在私库里那些玉佩前挑花了眼,陛下这些玉佩,还真没几块儿符合要求。
陛下虽然没明说,但他毕竟侍奉多年,自是清楚圣意。
不只是先皇送的,先皇后、摄政王送的,皇上恐怕也都是不舍得的。
就是不晓得这玉佩要拿来送何人,不愿送,却还得送上好的。
大太监只觉得,坐在那龙椅之上,也不全然能凭自己心意。
-
他挑了玉佩回来时,正巧看见方才被他吩咐去叫章太医的小太监领着人过来。
便带着人一道儿往御书房走,停在门前,他道:“章院首,您在这处稍候,我进去通禀一声。”
年近不惑的章太医点点头。
大太监进了御书房,将玉佩呈上:“陛下,您瞧这块可合适?”
裴昭端详了一番,白玉通体温润,照着日头时晶莹剔透:“合适。”
就是可惜了。
大太监松口气:“陛下,章太医在外头候着呢。”
“叫他进来,你去守着门。”
“是。”
章太医进来后行了礼,照着往常问道:“臣给陛下请平安脉。”
裴昭摆摆手:“今日找你不是请脉的,朕问你些事。”
“陛下请讲。”
“朕记得刘尚书家给宫中递过几次牌子请太医,是哪位太医去的?”
“是魏太医。”
裴昭对魏太医没什么印象,皱了皱眉道:“以后,都换成你去。”
章太医听见这话愣了一瞬,才恭恭敬敬回道:“是。”
他觉得皇上这话,好似话里有话。
太医到底是有品级的臣子,照料皇室、编撰医典、精进医术、防治疫病、或是去军中诊治那些将士,才是他们的职责。
大臣们是不能有什么头疼脑热都找太医的,需得是天子近臣得皇上关怀,或是与皇室关系亲近有门路递牌子来宫中求贵人恩典。
如今后宫简单,没有什么贵人娘娘,递牌子便直接递到皇上御案上。
一般的小伤小病,不会有人如此没有眼色来打搅天子。
皇上专门交待以后由他去刘尚书家,这等小事原是不该由皇上亲自过问安排的,事出反常则必有深意。
只是他现在还无法窥见这深意究竟是何意。
皇上虽然年幼,朝堂行事上却颇有摄政王的影子,教人难以猜测其背后目的。
章太医隐隐觉得,刘尚书家,怕是要出大事。
果不其然,没过几天,便应验了。
太医院接到刘尚书在御书房前摔倒疼得无法走路的消息时,章太医向往常一样在太医院值守。
听闻是刘尚书,他收拾了药箱就往宫中赶,出门时还听见体谅他院首事务繁多、自告奋勇要替他分担的太医疑惑的声音:“尚书,用不得院首大人前去诊治吧。”
确实用不得。
他作为太医院院首,要管理太医院一应事务,还要时刻候在太医院以防皇上身体不适需要他时他却不在。
何况,他知晓朝堂不稳,暗潮汹涌。他担负着皇上的龙体安康,本就忌讳与大臣走得过近。
为了避免被暗处的奸臣利用以谋害皇室,他很少去大臣家诊治,除非皇上亲自指定。
可前些天皇上才与他交代过刘尚书的事,这一趟估计就是皇上的第一步棋,他哪敢拖后腿?
刘尚书早已被抬进一间空置的房内,章太医进去时,便见皇上身边的大太监侯在一边,一脸担忧神色不似作伪。
章太医放下药箱,问道:“刘尚书,您觉得身上哪些地方疼?”
刘尚书抬起左手指了指摊在床榻上一动就钻心地疼的右臂和右腿,额头上冷汗涔涔,微白的胡子都疼得一颤一颤的。
章太医将刘尚书右臂右腿上的衣料剪开,摸了摸骨头:“是骨折。”
为了上夹板,得把刘尚书的鞋脱下来,章太医来得匆忙没带打下手的,这些太监宫女又不懂医,恐他们将伤处弄得更严重,他只得自己上手,拿住刘尚书的鞋底时,手一顿。
章太医抬头去看立在一旁一副担心神色的大太监,想说什么又及时咽下,只道这宫中皆是人精。
御书房前,鞋底上怎么可能沾得上这么多油呢?
章太医不动声色地脱下鞋,又将手上沾染的油在衣袖上暗暗抹去,废了一番功夫才将刘尚书的手臂和腿固定好。
敷得药有止疼的效果,刘尚书终于觉得疼痛没那么剧烈,却也难以忍受:“多谢章院首,老夫这伤,得养多少时日?”
章太医心中盘算着,没敢说得绝对,留了个活话:“您先养三个月,到时候得看施针效果。而且,您年岁大,恢复起来,会稍慢一些。”
大太监适时开口:“尚书大人,如今外面已经天黑,路不好走,您在宫中住一晚,也好让章太医在一旁照料着。”
章太医见状忙道:“公公说得在理,这些夹板可不能磕着碰着,等您疼劲儿过去,我也好给您施个针。”
刘尚书心中懊悔今日进宫这一趟,却也无可奈何已成定局:“那劳烦章院首了,也劳烦公公。”
章太医摇摇头,没说话。
“陛下特意交代,要好生照料着您。”大太监抬手指了屋内几个人,语气相当严肃,“你们几个,今晚留在这里好好照顾刘尚书,磕着碰着了,仔细你们的脑袋。”
“是。”
“既如此,章院首,您先去皇上那儿回话吧,皇上担心不已还等着呢,我在这儿照看着等您回来。”
“也好。”
章太医转身之前,看见刘尚书外袍上的油,叹了口气还是道:“刘尚书,您将这外袍脱了吧,它容易扫到夹板。”
一旁的宫女太监赶忙上前,小心地避着夹板,脱下了刘尚书的外袍。
这倒是省了大太监的事,他原本正琢磨着待会儿让人多送个炭盆进来,再以热为借口让刘尚书脱下外袍呢。
大太监觉得这章院首是个聪明人,便索性趁此机会全都解决了:“给尚书大人将另一只鞋也脱下,能舒舒服服地躺着,对养伤也好。”
可算是将所有沾了油的衣服鞋履都弄下来了。
章太医走了没一会儿,刘尚书便睡着了。
他本来年纪就大,折腾这么一通早就疲惫不堪,方才章太医给他伤处敷的药也有助眠的效用。
大太监便趁此时候,以打扰尚书大人休息为由,将屋内所有人都清了出去,自己也抱着外袍和鞋履退了出去。
有小太监想讨好他替他拿着,被他拒绝了。
这些东西可是要拿去毁掉的,多一个人拿过,就多一分被发现的风险。
可毕竟他往常一向是笑脸迎人,不想被小太监察觉他今日的异常,便吩咐道:“你去内务府给尚书大人找一件外袍和一双鞋,这些脏了的,不好叫尚书大人再穿。”
那小太监屁颠屁颠应下:“是。”
大太监在外间等到章太医回来,起身道:“劳烦章院首在宫中歇一晚上。”
章太医点了头。他方才去见了皇上,已然知晓圣意。
大太监便拿着染了油的衣服鞋履离开,悄悄去处置干净,才回了御书房禀告:“陛下,办妥了。”
“嗯。”
大太监看着年幼的皇上,不住感叹是条妙计。
怪不得当初皇上看那块玉佩时,表情那般可惜。
赏赐给刘尚书只是为了引得刘尚书进宫谢恩。
阶前洒了些油,为的就是滑倒刘尚书。怕有什么意外,还命禁卫在暗处见机行事,却是没用上。
又算准时候让刘尚书留在宫里,将沾了油的衣服处理掉,刘尚书纵是怀疑有蹊跷,也找不到证据。
就是可惜了那玉佩,在刘尚书摔倒时便一并摔碎了。
刘尚书输就输在,这人面子功夫做得极佳,不只收到赏赐立时便要来宫中谢恩,他还要戴着那赏赐的玉佩来。
皇上正是算准了这一点,才坑得刘尚书喊冤都没处去。
第二日,朝堂便知晓:
户部刘老尚书进宫谢恩时于御书房前阶下滑倒,右臂右腿皆骨折,需静养三月,户部一应事宜暂且由两位侍郎做主。
第39章 按摩
昨夜宫门落锁, 没人来告知户部尚书府。
刘尚书久久未回,随刘尚书一道去却被拦在宫门外的小厮赶在宵禁前回了府,说刘尚书不知何故被留在宫中一直没出来。
尚书府担忧焦急了整整一夜, 今日早朝后才从与府上来往密切的同僚处打听出来刘尚书昨日受伤的消息。
此时, 府中众人看见被抬着送回来卧床不起的刘尚书,一时间如丧考妣, 全然没了当初接下皇上赏的玉佩时得意又不屑的嘴脸。
户部尚书的长子趴在床榻边上喊了一声:“爹!”
便没再转过身去理大太监,府上其他人也都没什么好脸色, 连茶都未上。
大太监看着这些人敢怒不敢言的模样心中暗笑, 他们莫不是还认不清形势想通过打他的脸来向陛下表达不满吧?
嘿,他还果真是爱看他们这副看不惯皇上又拿皇上没办法的无能狂怒的模样。
这些世家总觉得他们能势倾朝野拿捏陛下, 迟早得被一个不落地清算,他就等着那日。
大太监懒得与户部尚书府上这些人计较, 他也不缺那一口茶, 只是心中暗道:刘尚书的面子功夫,这一家子是一点儿都没学到。
他面上仍是一派沉痛可惜之色:“陛下体恤, 命章院首来为尚书大人诊治,尚书大人可要好好休养,陛下还等着您在朝堂上分忧呢。”
刘尚书起不了身, 只能在床上回道:“老臣谢陛下隆恩。”
大太监不想看户部尚书府这些晦气的脸, 主要是怕自己忍不住笑出来, 便道:“那我这就回宫向陛下复命了。”
只尚书夫人说了一句:“公公慢走。”
-
御书房内,裴昭正与老丞相商议户部的事。
昨夜恰好卡了个宫门落锁的时辰, 刘尚书受伤的消息半点都没送出去, 今日早朝上才打了个朝臣措手不及。
刘尚书的伤倒是不用裴昭吩咐章太医做什么手脚, 没几个月是站不起来的,更何况他伤的是右臂, 连笔都抬不起来。
裴昭是打定主意要在刘尚书伤好前寻个由头让他致仕的,户部的新尚书便得趁这些时候好好考察考察。
“丞相,户部最近可能会出些幺蛾子,您看着些。”
“是。尚书人选,陛下可是打算从左右侍郎中挑选?”
裴昭揉了揉额角:“丞相可知这二人哪位与刘尚书关系来往密切些?”
其实,户部左右侍郎皆是科举入仕的寒门子弟,可他们毕竟在刘尚书手下办事多年,是否被刘尚书拉拢站在世家一边也未可知,不然筹备粮饷那般重要的事,凭刘尚书一人也拖不了那么久。
老丞相面容肃然:“臣不知,但臣以为,不需以此挑选尚书人选。二位侍郎皆寒门子弟,若可堪大用,必能助皇上一臂之力。”
裴昭良久不语,想起皇叔曾与他说过:“任人唯贤唯才,不拘派系。处理得当,皆能为你所用。”
是他狭隘了。
能力可居尚书之位,才是最要紧的。
若是与刘尚书关系冷淡,无什么把柄落在刘尚书手中,自然最好;
若是来往密切,无非是为了向上走,他裴昭难道还收服不了一个想在仕途上更进一步的臣子?何况,这人必然能知晓刘尚书的一些罪证,倒是省了他的功夫。
“朕,多谢丞相教导。”
老丞相起身行礼:“陛下折煞老臣了。”
裴昭忽得想起一事:“丞相的小女儿可许了人家?”
他问完这话也觉得尴尬,他虽是皇帝,但到底才十二岁,问臣子家中子女的婚配,总觉得怪怪的。
丞相顿了一下,才道:“小女才及笄没多久,臣与夫人便也不急着将她许人。”
“丞相可有中意的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