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从军》作者:若然晴空
不正经文案:
一朝从军,左手卫青,右手霍去病,想建功立业?
花木兰站在军中,抬头仰望帝国双璧。
不图第一,不求第二,她要做大汉第三的名将。
大汉最强天团,加我一个!
---
正经版文案:
汉家青史几轮转,英雄如雨浇春秋。
花木兰被裹挟其中,以女儿身替父从军,做了一名不起眼的汉卒。
人生漫漫,千里征途。
内容标签: 平步青云 女强 女扮男装 爽文 轻松
搜索关键字:主角:木兰 ┃ 配角: ┃ 其它:
一句话简介:人在汉武,人在征途。
立意:唯有自强才能走上人生巅峰。
第1章
大汉元光六年,车骑将军卫青自长安出发,领兵上谷,迎战匈奴。
此战是已登基十二年的天子刘彻一力主张,要一改大汉对匈奴的避战和亲政策,与凶残的草原骑兵开战,大汉分兵四路,分别由外戚卫青,名将李广,轻车将军公孙贺,骑将军公孙敖带领,四路兵力各一万骑兵,从不同方向路线向匈奴出兵。
新将带兵,难免磕磕绊绊,就算和天子谈论过无数次对匈奴的兵法战略,真正实践还是比嘴上说得艰难许多,卫青是个吃得下苦头的人,也很能放得下身段虚心向老将学习,但就算如此,军中对他的议论还是不断。
汉家天子多爱幸男子,自高祖起几乎就是公开的,卫青是宠妃卫夫人的弟弟,少时姐弟同在平阳公主府上为奴,后卫子夫被天子看中带回宫中,卫青得以有了出身,入建章当差,此后卫子夫宠冠六宫,卫家一步登天。
长安歌云,生男勿喜,生女勿悲,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
有酸妒者,谣传姐弟同侍天子,因卫青是个私生子,出身下卑,又以姊幸,虽荣宠至极,长安贵戚对他还是多有诽谤。
这样的光景,对小人来说算是得志,对卫青来说,离了长安反倒松快些,他藏着心事,做事反倒更谨慎细微,带着一万骑兵,数万辅兵,是极考验一个人心性的,尤其这还是他第一次带兵。
一日之中大部分时间是在赶路中度过,行军至暮色四合,卫青令大军就地扎营,埋锅造饭,从马上下来的时候腿已经发软,骑了一整日的马,下地时如在云端,这时一只臂膀伸过来扶了他一把,又很快放开。
扶卫青的是个年岁不大的亲兵,连续多日的行军,他脸皮被晒得发红,但面相还是极生嫩,嘴唇紧紧抿着,眼睛乌黑透亮,有一股沉默的坚毅,总叫卫青想起他远在长安的外甥去病,他笑了笑,道:“木兰,你去歇一歇吧。”
木兰摇摇头,声音很轻地道:“将军,我不累。”
卫青心说,我都累成这样了,你一个小孩子家家的,不累?
木兰是真的很小,而且脸生得小,眉毛淡淡细细,眼瞳圆钝,看起来便很稚嫩,卫青一手带大外甥,所以知道按骨骼体态来算,这孩子并没有二十岁,也许十五六岁都不到。
各家有各家的难处,军中这样的少年郎也有些,多是家里不愿意让壮年的男丁上战场,征兵也讲人情,总归一家一户出了个人罢了,除此之外还有些过了年纪的老兵,他军中情况还好些,二三十岁的青壮兵力那是不归他这种新将带的,大多在骁骑将军李广麾下。
骁骑骁骑,善战的精骑兵,大汉将军的名称就代表着很多事情了。
卫青心思细腻,知道小少年木兰是在逞强,本就是替了家中壮劳力参军,若是拈轻怕重,吃不得苦,难免叫人看低,嘴上没说什么,却打发木兰去替他等餐食去了。
其余亲兵都是天子从期门军中为他挑选的青壮,见走了个木兰,都松快起来,还有和卫青关系好的,抱怨道:“那小子少言寡语,从没个笑模样,将军为何要把他带在身边啊?”
关键是,大家都是期门军出身,拱卫宫廷的,大多自小习武,又识兵法懂战略,历练一下都是军中将领,平日里相处得也好,突然混了一个乡下士卒进来,实在是处不惯。
这寡言的小子甚至连捧他们几句都不会,亲兵们谈起长安,谈起女人,他就在一旁默默骑马,默默擦箭,甚至连避开都不会,就死心眼插在亲兵队列里,木头似的一个少年,今日难得殷勤扶了将军一把,他们都稀奇。
卫青却觉得这大概不是殷勤,而是木兰正好站在那里,看他站不稳扶了一下罢了。
他微微叹了口气,道:“人有百样,何必强求他合群。”
亲兵们都不大高兴,但卫青都这么说了,也不好再抱怨,纷纷下马歇息,安营扎寨不归他们做,生火造饭也是别人的活,亲兵平日里是最清闲的,但上了战场,他们就是护着主将的铜墙铁壁。
那个叫木兰的小子,虽也披了甲,但他那个头,能给将军挡几下?哪怕他踮脚护着,擦着他头皮都能给将军喉咙来一箭,倒是他要躲的话,将军能给他连人带马挡个严实。
总不至于,上了战场叫将军护他吧?
木兰骑了一天的马,脚步也很轻飘,等餐饭的时候就坐在了地上,卫青和普通士卒不同,有专人为他做饭,虽然没有什么珍馐美味,但一日一餐肉是有的,今日是炖肉,锅里翻腾着蹄o,木兰闻着肉香,也没有馋的意思,人久不吃肉的情况下,对荤香甚至会产生反胃之感。
所以周遭的士卒也没几个瞟一眼,大多都是忙自己的,木兰习惯了手上有点事做,以前是织布,现在摸摸身上,掏出一把匕首擦了起来。
从军十个月有余,今日是木兰的十三岁生辰,她生于建元前一年,景帝执政的最后一个年头,那会儿父亲在军中,穷人家里生女充男,是怕军中的男人死了,孤女寡母撑不起门户来,而富户生儿充女,是为逃避兵役。
后来她长到七八岁,父亲伤退归乡,瘸了,干农活很艰难,家里日子更加难过,后来还有了弟弟妹妹。
她整日不出门,和母亲一起纺织,渐渐地,母亲眼花了,半瞎了,就成了她独自一人织布。
直到一年前朝廷募兵,家里算是三个男丁,征兵的吏目一定要他们家里出个人,木兰爹骂骂咧咧,从吏目的祖宗十八代说到他当初跟着李广将军出生入死,最后骂累了拖着瘸腿收拾行囊,嚷嚷着这次要去见李广将军告一状,娘时不时抽泣一声。木兰睁着眼睛熬了一夜,下了决定,接过父亲的行囊。
满是苦难的家,是没什么温情的,木兰爹脾气不大好,没打过木兰,骂是常有的事,娘亲看重弟弟,前些日子正盘算着把她嫁出去换弟弟日后娶妻的聘金,因为男丁长成就是家里重要的劳力,可木兰还是做了决定,说孝顺太远了,就是想叫他们活下来。
离家那一日母亲杀了只鸡,木兰吃了半只,她第一次吃上鸡腿,路上骑马颠簸,吐了一地。
织布很辛苦,从军也辛苦,但天空变大了,周遭的风景也变大了,入眼四处,不再是笼子似的破家烂户,和睁眼就要见到的老旧织机,木兰时常骑着马望着辽阔的天空,心情极平静。
蹄o难熟,等待的时候木兰擦了匕首,磨了箭头,领了饭,打了水,吃饱喝足,才等到一托盘配齐的餐饭,蹄o是去骨切片的,饭是舂过的精米,咸肉酱用小碟装着,还有几样菜蔬冒着热气,看着又漂亮又整齐,木兰用一只手护着走,怕吹了风沙。
主将大帐已经搭好,灯烛昏黄,卫青坐在上首正在和几个将领说话,木兰低着头进帐,把托盘放在卫青左手边,没有多看就退了出去。
出了大帐,木兰熟门熟路找到亲兵的帐篷,她和三个亲兵睡一帐,卫青的亲兵不算多,或者说他从长安带来的亲信不多,也就二十来个人,这会儿辅兵搭好了营帐,几个亲兵帐都在将军大帐的边上,中间围着一团篝火,亲兵们正吃饭,懒洋洋地三五成群,聊天消遣,她提着被褥进了帐子,在角落处躺下闭目。
亲兵们都不管她,还有人翻白眼,嫌弃这乡下小子不知事,人心都是肉长的,但凡这小子嘴甜一点,脸皮厚一点,多聊几句,大家相处也能愉快一些,这躲着避着藏着掖着的,实在叫人恼火。
木兰谨记着要藏好身份,从不多说一句话,不与人结交,与其说是别人排挤她,不如说她自己把所有人排挤在外。
羊羔混迹虎狼之中,容不得她放松警惕。
早春尚寒,木兰裹紧被褥,外间亲兵们时而低声叙谈,时而大声欢笑,热热闹闹。
大汉的夜,仿佛只要闭目睡去,一切便与她无干。
匈奴进犯总在秋日,而大汉出兵则选在了春季,过去了一冬的严寒,正是匈奴人最虚弱疲惫的时候,农家有话叫青黄不接,地里还没长出食粮,草原也是同样,牧草未成,牛羊不壮,此时动兵正好。
木兰睡前胡思乱想着,据说真正打仗是没那么辛苦的,不过听从调令砍杀罢了,从军最苦的就是行军,有时候行军是能累死人的,不过那是很久之前的事了,大汉休养生息已久,大多时候匈奴来犯,都是打的防守战,李广将军就是以守战出名。
这一回长途奔袭,算是开了大汉对匈奴之战的先河,但木兰没那么多想法,她会想很多东西,唯一不会去想的就是战争局势之类,对她来说太遥远了。
天子按剑起,将军策马去,令出自长安的华贵宫廷,要搅动这一世的风云,天下大势由一只擎天巨手随意操纵,对普通士卒来说,便是不可违抗的大势。
这一夜,秦时的明月,又朗照汉家的王朝。
第2章
次日天刚蒙蒙亮,就有巡监来敲锣,木兰早就睁开了眼睛,但一直等到听到动静才和众人一道起身。
行军的休息一般是将兵器枕在头下合衣而眠,一是天寒解衣入睡容易受冻,二是遇到夜袭能很快整肃起来,木兰冷得手脚发寒,自己蹦跳了一阵,收拾了被褥等物,喝了点水就算洗漱了。
朝食是两块饼子,木兰吃了一块又把另一块咬了一口,喝空水囊,感觉肚子里发沉,这才把余下的饼子珍惜地揣进怀里。
万人的骑兵队伍只花费了一点点时间就重新开始行军,盔甲上甚至还有晨雾染上的露水,木兰骑在马上调整了一下坐势,这才发觉自己不知不觉骑在了将军的后侧,一抬头就能看到将军的背影。
那是个清瘦的,高大的背影。
木兰晃晃悠悠地想着事,不自觉地盯着卫青背影看,从蒙蒙的清晨一直看到天色微暗,到了晚食时分。
经历了又一日的颠簸,众人都疲乏得厉害,木兰才去领了饭食回来,就发觉大帐里气氛冷肃,不时有传令兵出入,气氛和平日截然不同,也不必她多思考,卫青便对一名老将嘱咐道:“孙校尉领一千二百骑自右策应,记住,千万不能乱了阵势。”
孙校尉肃容应下。
木兰立刻明白,是遇敌了。
如今兵出上谷,马踏荒原,本就是随时都会遇到匈奴人的时候,区别只在于双方兵力大小,似乎上天也有意叫卫青这初次对上匈奴人的年轻将领练练手,三拨斥候报来的情况都差不多,对面是一支小股匈奴骑兵,约五百骑左右,刚刚洗劫了一个村庄,马后还捆着不少年轻妇人。
匈奴人聚族而居,往往一个部落百二十骑就能组织起来南下劫掠一番,并且不必太过辛劳就能满载而归,手无寸铁的汉家百姓遇到骑马砍杀的匈奴骑兵,便成了炼狱一景,男人砍下头颅论战功,女人拉走做奴隶,有时孩童还会成为他们口中的血食。
作恶得不到惩戒,只会愈演愈烈。
卫青知道自己的兵力虽多,但不够精锐,倘若指挥不当,被战斗经验丰富的五百匈奴骑冲散阵营乃至全甲而退都不稀奇,越是这个时候,他就越不慌乱,冷静地下达一个个军令,最后命人取来战甲披挂上身。
将军往往不会冲阵在前,卫青也不准备做前锋去砍杀,但他要乘坐战车于中军指挥。
木兰不会穿甲,她认真地看着两名亲兵麻利地将一整套铠甲穿戴在卫青的身上,把每一个步骤都看在眼里,铠甲并不算厚重,重甲难行,重骑兵往往只能冲阵,真正厮杀起来还是轻骑兵能建功,将军着甲也不是为了防止劈砍,而是挡箭矢的。
真正的战场之上,最可怕的不是正面的刀兵,而是不知何时就瞄准上来的冷箭,木兰能入正军做骑兵,也是因她在箭术上有一些天赋,加上年纪小骨骼轻,是轻骑兵的好苗子。
战前准备是极快的,木兰没有跟过别的将军,并不知道快慢之分,她从军时日太短,草草训练过一些军令就被分配入营,平静的军营生活持续了不到半月,就懵懵懂懂地踏上了行军的路程。
兵马齐备,路线划清,先锋入阵,战斗就以极快的速度蔓延开来,木兰骑在一匹马上,身后是高大的战车,她感到有一点紧张,手里的弓箭握得很紧,死死地盯着前沿战场。
她的眼神极好,织布久了的人眼睛会越来越不中用,但她也许是因为年纪还小,不仅看得很远,箭也很准,手中弓弦勒紧,慢慢瞄准一人。
不是射靶,不是射鸟,而是真真正正对准一个人。
木兰感觉自己的心态很奇异,明明心里很恐惧,身体却极为冷静,如同看待猎物一般用箭头瞄准那匈奴弓兵的脖颈,弓箭微向上抬,箭矢在半空中形成一个浅浅的弧度,然后――正中咽喉。
看着那匈奴人扑腾着从马上掉落,木兰咬牙,手向后取出一支箭换上,弓弦再度勒紧,视线在匈奴人中来回,如戾鹰般寻找下一个猎物。
这一箭发出,再次对穿一名匈奴骑兵的脖颈,木兰闭了闭干涩的眼睛,她回头看了一眼战车,战车上的卫将军兜鍪覆盖整张脸,看不见神情,但她只是看了一眼,就觉得心安,随后用颤抖的手再次取了一支箭。
只是这一回手颤得厉害,只射中了一人的眼睛,看着颤抖的双手,她没再射了,箭头铁制,没那么多给她浪费。
随着卫青的不时下令,汉军的令旗挥舞,战场的局势逐渐变换,随后不久,侧边有骑兵冲杀而出,将匈奴骑兵团团围杀,包围圈不断减小,直至消失。
此役,全歼五百匈奴骑兵。
这是木兰人生中的第一场战争,结束得极快,她只来得及发出三箭,不止她没有反应过来,后军许多士卒直到鸣金收兵,将军下令打扫战场时才知道前锋营那边加上埋伏的一千二百骑,总共不到三千人,以伤亡不过五十的代价将传言中战无不胜的匈奴骑兵全部歼灭了。
此前汉军与匈奴的大小战役几乎没有胜局,汉军里一直有传言说十个汉卒才能打赢一个匈奴人。
军中一直有人奔走呼号,后军不断向人打听前沿的情况,从后军又传到了再后方的辅兵营,从一开始的互相问询到振奋大喊,几万人的声势非同小可,起初是散乱的声响,后来不知是谁高呼了一声卫将军威武,军营里逐渐响起无数回声。
卫青正在卸甲,先后遣了两名亲兵去叫人不要再喊了,可没多久连派出去的亲兵都被奇异的气氛感染,跟着众人高呼起来,实在没有办法,看木兰愣愣地站在那里,笑道:“还是木兰稳当,来,替我卸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