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谬赞了。”林黛玉微微颔首。
寿玉楼道:“那么, 潇湘先生, 丁德知对你的指控,你承认么?”
林黛玉原先还忐忑不安, 既然已经下定决心, 承认了, 便不再胡思乱想。看了堂外的林若山一眼,微微一笑,反问道:“他指控我什么?”
丁德知终于反应过来了,气恨交加:“我妻死前, 恨声高呼‘常郎’,又时常使人打听潇湘君子文作, 死前犹自抱在怀中。这难道不都是拜你所赐?”
众人听了, 不由窃窃私语。
林黛玉愣了愣, 那双含情的眼里,浮现出一层难过的泪光, 睫毛轻轻地垂了下去。
丁德知看她形容,以为她胆怯了, 不由得意,气焰越高:“如果不是潇湘君子写这等□□,我妻也不至于此,我恳求义军秉公处理,下令从此禁绝此书,将这恶女子......”
“你在嫉妒。”
“什么?”丁德知呆了一下。
林黛玉抬起眼睛,轻轻地,却咬字清晰地重复了一遍:“你在嫉妒。你嫉妒你的妻子死前仍旧幻想着那一个并不存在的常春树,幻想着我书中的世界。你知道,那个精神上的深幽世界,是你到不了的。”
丁德知回过神来,恼羞成怒:“那又如何?夫为妻纲,她身为主妇,不守妇道,镇日看些话本子,想些邪书里的野男人。那要是真碰上这种男人,她可就跟着跑了。”说着,他恨恨地一扫林黛玉:“幸好是个女子!”
林黛玉便不再理会他,只是依旧感到很难过。
这样的事,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她每每听到这些事迹的时候,总是感到很难过,心里发闷。
从生到死,难出三尺院门。这样苦闷难堪,活在世上,浑浑噩噩。
原不知道这是牢笼。这时候,一眼看到了她编织的梦乡。本资源由蔻蔻群幺五二耳七五二八一整理她们便知道,原来自己是活在这样一个黑沉沉的井底,这样一个逃不出去的笼中。
是她们自己的‘不甘心’,让她们选择了死。
丁德知其实未必说错了。如果一辈子浑浑噩噩算是活着,那的确,是她害死了她们。
可是,她不会选择停止写这些故事的。
寿玉楼听到台下的林黛玉,说:“如果,给一个人做梦的权利,告诉她,你所处的地方是牢笼。这样叫做杀人。那么,我承认,我杀人了。”
她仰起那双多情的双眼,看了一圈在座的人,望定他:
“但是,我也想问:为什么,一个人,看到自己所处的地方是牢笼,不是起来砸碎这个黑暗的笼子,而坦然地走到阳光底下去。却是在笼中忧郁而死?”
金色的阳光穿过公堂,照在她身上,所有人都清清楚楚地听到她说:
“我请求,把真正守住这个笼子,不让人出来的恶鬼,消灭在这世上。那么,我就将引颈受戮而无憾了。”
不知道是谁第一个鼓的掌。
掌声如暴雨,却又很快地停歇了。
黎青青首先停下的鼓掌,无措地:“黛玉......”
人们看到,这个第一次现身于世人之前的“文贼”,之前表现的如此的令人侧目,此刻,却流下了眼泪,哽咽着,像个寻常女孩子那样,不停地抹着眼睛。
她说:“太傻了。真的,太傻了。”
一个痴心女子的死,世上原没有多少人当回事。就连她的丈夫,也不过是充满愤恨地把她当作攻击朋党的筏子。
人们感叹着她的可怜、她的愚蠢,她的死代表的利益之争。
没有人为她的死流一滴的眼泪。
她这么想着,泪水却打湿了衣襟。
唯一一个为这个痴心人哭的——是一个同样痴心而多情的人。
她为她,为这些世上许多痴心而死的人,哭的难以自抑。
其实原不必死。为什么这么痴心,为什么这么傻?
人之不甘,人之向往自由,竟至于抛弃生。
人们都缄默了。他们听懂了她眼泪中未尽的控诉。
而丁德知的身影一缩再缩。在某种力量,大约,是人的力量前,他原本高大的身影,显得很矮很矮。
但他不知道自己已经惹人生厌,仍旧强说:“先生,您看,她也承认了害死我妻——”
寿玉楼看了一眼那犹自哽咽的多情女孩子,笑了一笑,回过头温和地对他说:“抱歉,丁公子。我们这没有因人家做梦,就判此杀人的规矩。不过,倒是另一桩案子,可以审一审。我之前在外面处理别的事务,今天才到云南来。我便听说,我们下令颁布废除裹脚、女子登记造册,男女共同劳作、不得随意殴打妇女的律法后,只有丁家等少数几家,以‘女子金贵,不能抛头露面’拒绝执行。是否如此?”
丁知德往后退了一步:“你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只是,当初这个法令颁布的时候,我们也说的很清楚了——这不是商量。是必须执行。否则——”
高大俊美的文人,温吞地说:“否则——死。”
......
当判决的结果出来的时候,黎玉郎正在堵着丁世豪。
丁世豪犹然不耐烦:“老弟,当初,我们就讲的很清楚了。我也不同意王朝治下士农工商之分。但是,这不代表三纲五常,不代表圣人之言都有错,也不代表圣人定下的采买有问题。好了,你——”
“老爷!”一个家丁扑了过来,耳语几句。丁世豪看黎玉郎的神色,登时了然,却不急,反而笑了:“呵,老弟,你们想的挺好啊。寿先生今天到了大理?”
他一字一顿说:“不过。老弟啊,段总督,今天,刚好也来了。”
第68章 罗刹女(十一)
九月授衣, 江南的桂花次第而开,盈香溢市。
罗照雪孤独地坐在桂花树下,风吹动了她的裙摆。
人们经过, 对着她窃窃私语。
她出名了。
人人都知道有这么一个马上就要害死亲兄,流放了亲父的女人。
“罗先生!”只有一些女人同她打招呼。
这些女人们穿着比时下嘉兴普通市民家的女孩子还要时髦, 她们那散出廉价香味的头油, 那时兴的碎花裙, 那发髻上的便宜绢花,每天早上大摇大摆地走在街上, 不顾路上行人的打量。
这些是女工。
跟在义军屁股后面进入嘉兴的, 除了那些稀奇古怪的读书人, 就是冒着大黑烟的工厂,大腹便便的商人, 还有就是这些“毫无廉耻可言”(嘉兴市民语)的外地女工们了。
工厂倒也想雇佣嘉兴本地的女孩子, 可是谁敢把女儿送进去?只要是要脸的, 都宁可女孩子在家里纺织、刺绣度日,也不愿意进那招工的地方。
嘉兴人对这些女工的来历是颇有疑问的。
她们不顾体面,和男工同处一室,调笑无忌。
她们不知道女子的美德是害羞, 是节俭,是勤奋。
在极少有的闲暇的时间里, 这些脸色苍白的未婚女子和年轻妇女, 不为家里人织一尺布(嘉兴人嘀嘀咕咕地说, 她们有没有家人都是个问题),就知道成群结队地在街上大手大脚地挑选打扮自己的廉价首饰、衣服。
晚上四散离开工厂的时候, 她们甚至自己不做饭,而是下馆子!
这样懒惰无耻奢侈的, 难道是正经人家的女孩子吗?
因为在短短一段时间内,廉价而美丽的工厂出产的布匹,已经在嘉兴开始销售,颇受欢迎。
所以嘉兴稍有脸面的人家,都生怕这些女工是从家里、主人家或者什么地方私逃出来的。生怕那织出来的布都是“不干不净”的,自己用了“娼妇布”。
尽管那些开工厂的商人赌咒发誓地说这些女工都是清白人家的女孩子,甚至找了义军做包票,说都是合法的。
尽管女工她们自己也信誓旦旦说是家里的丈夫、父亲同意的。
但在嘉兴府城的人看来,在经历过一个工厂的护场队把一个来找女工的穷鬼男人活活打跑的场面之后,这可信度要大大地打一个折扣了。
当然,鉴于这布匹物美价廉,不放心是不放心,买的人还是照样盈门。
罗照雪自从那一日的官司之后,就无处可去。袁渡看她认识几个字,大家小姐又一向要学习女红管账,就拜托了熟识的纺织厂的厂主,请她去做一个账房,顺便监管女工的活计。
工厂主十分欢迎。他麾下的纺织厂大多是女工,概因女工灵巧、便宜、无处可去。而同等的活,男人手指关节粗大,又往往不谙纺织,耐心也差一些,在同等的活计里,却总是要求更高的工资,并不怎么受纺织厂欢迎。
女工虽有好处,但却使这位工厂主犯了一个难处――他麾下不止有这么一座纺织厂,他不好日日监视女工的一举一动,只好雇佣账房先生记账,监视,免得女工偷懒、顺手摸些零碎布料回去。
但是鉴于纺织的时候,蒸汽勃发,屋内太过闷热,不少女工会有脱掉上衣之类的举动。
而要巡视工厂,记账,能给女工讲活计,要看他寄过来安排的信的账房先生,必然要识文断字,但凡识文断字的,自认有几个面子,谁愿意这样“斯文扫地”?
只好请女先生。可是,这年头,别说能识字的女人了,就是认识几个字,能记账的男人,也绝不多。
罗照雪一来,这位面向看起来忠厚的先生就乐开了花。甚至还仗着初出深闺的大小姐不谙世情,更不会讲价,又给她往下压了一半的工钱。
罗照雪不知道,也不在乎,至少现在不在乎她的工钱曾经有能比现在多一倍的机会。
她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
她本来是绣楼上衣食无忧的大小姐,有丫鬟婢仆,虽然行动处处受限制,但是从没有要为自己的饮食而负责,为自己明天的活计而动手。甚至还有一大笔嫁妆,虽然这笔嫁妆她自己也无权随意动用。但总归是有的。
就算以后成了贵太太,掌管丈夫的后宅,经手丈夫的财富和小妾,那也是一种殊荣。
她赌气不去干活,天天在寄居的屋子里以泪洗面,后悔自己竟然做了状告父兄的傻事。又怨恨起义军,为什么要受理她的一时“冲动”。有时候,甚至不免怨恨起十三娘为什么要死的这么不平静。
工厂主看在义军的人情上,也不催她,但是却也不会给她一个子。
这样过了大概三四天,她终于却耐不住夜夜的饥饿。爬起来做了第一笔帐。
那日结的工钱到账的刹那,她捏在手里,觉得这简直要烫穿手心,是彻头彻尾的耻辱。淑女怎能为钱而去这样地做事?
不过,她的肚子咕咕地叫了。当众。那更加羞耻。
但她没有买过粮,更不会做饭。只好碎步掩面,头一次没有丫鬟为伴,自己进了饭馆,跟她觉得粗鄙懒惰的女工混在一起吃饭。
这样耻辱的日子怎么能继续下去?
此刻,她只恹恹地扭过头去,毫无精神可言点点头,权当作是和她们打过招呼了。
她作为嘉兴本地出身的千金小姐,尽管落魄了,也对这些女工持有和嘉兴本地士绅人家一样的看法。是绝看不起的。
何况,她自己作为新任的账房加监工,更知道那些行商之人的鬼话半句都不可信。他们怎么能拍着胸赌咒发誓说这些是清白女孩子?
她都听见好几次有几个女工在悄悄嘀咕什么“丈夫”,什么“逃出来再不回去”。更过分的还有说漏了嘴的“从前鸨母说……”这样的话呢!
难怪那些奸商尽管鼓动女工平时在外多穿的鲜亮些,但一时之间,仍旧没有嘉兴人愿意听他们的胡扯,把女儿送进来做工了。
嘉兴新鲜出炉的报童从纺织厂前一路跑过,喊着:“号外号外,原来潇湘君子乃是女君子!”
她没精打采地坐在工厂门口的桂花树下,叫住报童,拿几个铜子换了一张粗糙的“小报”,准备一会监视之余,打发时间。
等看着女工一个个走进去了。她正要也跟进去,一个女工,就是那个被她怀疑从前大约是楼子出身的,最机灵自来熟,叫她:“小姐,您还坐着吗?我看见西市的义军聚集,您的父亲和兄长,就要今天行刑了!”
罗照雪骇然。浑身一个激灵,报纸委顿在地。她再也顾不得今天的工作了。
她拔腿就走。
第69章 罗刹女(十二)
刑台上, 血迹未干。
这刑台,当年绑过杀死严酷主家的逃奴。
这铡刀,斩过抗坊厢抗钱法反矿税监的刁民。
这断头地, 曾流过多少皮包骨头、刁顽不逊的反贼血。
携着烈日而来的短发鬼,却把这里的旧血痕都晒得干粉了, 风轻轻一吹, 再也不见踪迹。
取而代之的是另一股新的血迹。
从前的血迹, 附近的居民说,那都是铁色的, 是灰沉沉的, 是菜色的, 是苦的。跟嘉兴府中那些来来往往的小摊贩,小市民, 一样的颜色。
现在的血迹, 却是新鲜的, 留着脂油的血。这血里有膏油,炽热的阳光下,没有片刻,就腐臭得叫人发昏。
血腐败之后的腥味总是臭的。
这血甚至更臭一些。
不过, 一个居住在这附近,老掉了牙齿的穷老太婆, 对和她一样家里没有一样值钱东西的街坊说:“我喜欢闻这个臭味了。”
街坊们都点点头, 深以为然。
但此刻, 刑台上又押上了新的犯人。喜欢看这新的血的人,却没有一个来的。
罗鸿飞示意义军鸣锣告市, 又派出人,把嘉兴的家家户户都通知了来看行刑——原是那天的那桩“告父案”, 最后的判决要执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