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他们这赚的是有钱人的钱,不会对百姓造成影响,赚来的钱还能充盈国库,何乐而不为?
乾隆礼貌的露出假笑,“不会对百姓造成影响?”
一大一小不约而同点头,“不会!”
乾隆冷笑一声,“那些富户的钱是哪儿来的?”
一大一小继续,“挣来的!”
乾隆面无表情,“怎么挣的?”
小豆丁扭头,“五哥,怎么挣的?”
和亲王犹犹豫豫,“总不能都是欺压百姓挣的吧?”
就算富家大户大部分都没良心,那也得有点有良心的不欺压百姓,他们不能一杆子打死所有人。
乾隆:盯――
和亲王脑袋瓜转的快,立刻振振有词反驳道,“富户欺压百姓是朝廷该管的事情,我们挣钱合乎礼法,朝廷管不住底下人和我们没有关系。”
弘啻缶失色,天啦撸,哥你不要命啦?
出乎意料,他们家皇帝老哥并没有生气,而是假笑着将糟心弟弟拎到窗边说悄悄话,那反应比大发雷霆还要吓人。
可怜的五哥,你说你瞎说什么?
小果亲王躲在屏风后面探头探脑,眼中的怜悯多的快要溢了出来。
不一会儿,窗边亲切交谈的兄弟俩回来,乾隆皇帝如沐春风,和亲王如丧考妣,俩人的反应截然不同,一看就知道刚才占上风的是谁。
小豆丁扯扯倒霉哥哥的衣袖,“五哥,你们刚才说什么了?”
和亲王长叹一声,“这是我的不幸,却是你的幸运啊。”
小豆丁:……
“哥,你被曹操附身了?”
和亲王捶捶脑袋恢复如常,“呦,你小子知道的还不少。”
小豆丁白了他一眼,“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我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我了。”
和亲王啧了一声,沈老爷子最近估计在给这臭小子讲三国,看情况这傻小子学的还挺不错,“四哥同意让你跟着去江南了。”
弘嚆读艘幌拢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的?”
上次说要带他去江南的时候他都没敢当真,怎么又能带他去了?
他真的能赶在皇帝前面下江南?
和亲王不服气的哼唧,“带你一起下江南,要是江南那边的问题解决不了,咱俩的俸禄都得拿出来给户部赈灾用。”
小果亲王睁大眼睛,“为什么要连我的一起?我刚才什么都没说,四哥这是迁怒!”
和亲王:……
这会儿又亲兄弟明算账了?
咋?堂堂果亲王没有俸禄还能饿死不成?
“一句话,想不想去江南。”
弘嘈〖ψ拿装愕阃罚“想!”
俩人在养心殿旁若无人的说话,听的乾隆额角青筋直蹦,没一会儿两个糟心弟弟就都被赶了出去。
和亲王摇头,“瞧咱家四哥,越穷越暴躁。”
小果亲王叹气,“五哥,你再说这辈子的俸禄都得被扣光。”
回归正题,事情是怎么从卖车变成带他一起下江南的?他去当吉祥物吗?
和亲王走到隆宗门门口的台阶上坐下,捂着心口给小老弟解释,“刚才就和你说了,咱家四哥越穷越暴躁,一暴躁就喜欢拿身边人撒气,这次咱俩倒霉正好撞枪口上,如此这般这般如此,然后就这样了。”
弘啵海浚浚
这都什么跟什么?
说了半天一点有用信息都没有,也就是他现在人小不会打架,不然他肯定用拳头教这家伙怎么说话。
经过一番令人心力交瘁的交流,小果亲王终于弄明白了到底是怎么回事。
和亲王身为皇帝身边关系最亲近的兄弟,就算他本人不乐意接太多差事,现实情况也不允许他什么都不干。
自皇帝登基,江南已经连着三年上报农田歉收请求朝廷减税免税。
乾隆皇帝才当了四年的皇帝,这事儿江南就干了三年,说里面没有猫腻傻子都不信。
朝廷官员和地方乡绅沆瀣一气的事情并不少见,甚至可以说很常见,哪儿没有官绅勾结才是怪事。
乾隆登基这几年不是没有长进,他是个学习能力很强的皇帝,知错就改,不会为了面子强撑,至少现在不会为了面子强撑。
废话,要面子皇位就坐不稳,傻子才选择要面子。
他觉得他们家汗阿玛把地方乡绅得罪的太狠,为了防止民变所以才废除官绅一体当差,不代表那些家伙可以蹬鼻子上脸把他当傻子糊弄。
给他们点阳光他们就灿烂,真当他不会发火啊?
乾隆皇帝长这么大顺风顺水,连皇位都是被保送上来的,就没受过这么大的委屈,让他吃亏绝无可能,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时机一到且看他如何整顿官场。
和亲王亲自下江南,也就意味着皇帝觉得整顿官场的时机已到。
他花了三年的时间把全国各省提督总兵见了一遍儿可不是白见的,雍正朝对官员管理的那么严,不至于他一登基就全成了国之蠹虫。
事实证明,江南那边敢如此嚣张,大半都是他乾隆皇帝的锅。
雍正爷在位时的确不留情面,但是在他的高压统治之下,地方敢闹事的并不多,就算闹事也得掂量掂量自己的本事,要么谨慎谨慎再谨慎,要么索性把小心思摁死在心里。
乾隆上位就推翻前朝的种种政策,就差把他要当个和他阿玛不同的宽仁皇帝刻在脸上,一来二去局面就慢慢控制不住了。
由此可见,老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不是没有道理。
和亲王伸了个懒腰,“咱四哥想当尧舜那样的明君,汗阿玛在世时他们俩就没少因为这事儿闹别扭,这叫吃一堑长一智,吃过亏才知道怎么做是最合适的。”
弘嗤凶帕澄实溃“四哥接下来要学汗阿玛了吗?”
“你怎么会这么想?”和亲王瞅了他一眼,很想撬开他的脑袋瓜看看里面装了些什么,“四哥吃亏也不耽误他想当尧舜那样的明君,算了,跟你说你也听不懂。”
小豆丁慢吞吞移开眼,“呵。”
是的,他的确听不懂。
那么复杂的事情他听不懂多正常,反正他听得懂听不懂都没用,“那我们什么时候出发?”
“再等几天。”和亲王站起身来,示意小老弟跟他出宫,“京城的事情还没安排完,等这边安排的差不多了再走,也就三五天的功夫,不着急。”
他们俩是暗线,明处还得有官员给他们打配合。
皇帝老哥让闽浙总督德沛总理此事,还派了副都统旺尔为钦差,以那俩人的本事,他觉得他们走这一趟纯粹是替皇帝老哥看看外面是什么样子,不帮倒忙就已经很可以了。
弘嗵头,“那你怎么好意思说是别人给咱们打配合的?”
和亲王双手负后,“事实是一回事儿,说出来又是一回事儿,还不准哥哥我在事情结束之后吹个牛吗?”
弘啵骸…
可是现在事情还没开始啊!
唉,又是感觉大清药丸的一天。
第36章
*
乾隆为松口让弘喔着一起去江南的原因和亲王没说错,就是穷疯了。
他到底还是年轻,听不得地方有灾情上报,一旦地方说有水患旱灾地动虫患他就想让户部拨款赈灾,他在位这几年的时间花出去的赈灾银子比雍正爷在位十三年加起来都多。
皇帝肯花钱赈灾对百姓而言是好事,就是对国库不太友好。
小果亲王弄出点好东西就想卖钱,和亲王不说拦着反而兴冲冲跟着凑热闹,有人上赶着给他赚钱他何必要拦着。
乾隆不是不担心小家伙出远门,但是他觉得和亲王的脑袋瓜没有小果亲王机灵,而且幼弟背后还有个看不见摸不着的雍正爷护着,这么一来让他出远门似乎也没什么。
如果路上出了意外,那一定是他们家汗阿玛照看不周。
雍正爷在天之灵什么想法没人知道,反正乾隆皇帝这想法挺神奇的。
和亲王说他们过三五天就走,弘啾愠谜飧鍪奔淠プ呕实劾细绨言裁髟暗墓そ撤指他使唤。
不是之前那种只是听他使唤还是归造办处管,而是单独给他开个部门,他觉得叫研究所或者研究院就很不错。
从造办处调一些人,再从武备院调一些人,有必要的话还能从工部抽点人过来,主打就是一个齐全。
他不知道清朝的武器装备什么时候开始大幅度落后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至少到现在为止,各个衙门的工匠的能力都很强。
早在努尔哈赤时期,大清的武器制造已经颇具规模,那时候还没有大清只有后金,都城在关外的赫图阿拉。
赫图阿拉北门外安置专门打造铁甲的铁匠,南门外安置专门制作弓箭装备的弓人、箭人,只这些人住的地方就绵延数里,他们太宗皇帝皇太极还曾经自夸:“我满洲只以治弓矢、整器械为能。”
对,不是单纯的“以弓马骑射得天下”,还有“整器械”。
那些工匠不只擅长制造弓箭刀枪,还能造威力巨大的火器。
据说是当年努尔哈赤率军攻打宁远城的时候被大炮打伤,后来伤重不治而亡,继位的皇太极便奋发图强制造属于他们的火器,召请汉人工匠铸造红衣大炮,之后行军打仗必携红衣大将军炮,生怕打仗的时候吃了火力上的亏。
大清建国之后沿用的是明朝的造兵制度,顺治初年有八旗炮厂和濯灵厂,前者造大炮后者造火.药,康熙年间继续规范话,又加了养心殿造办处和武备院,不过制造武器的远远不只这几个衙门。
造办处主要制造内廷需要的东西,宫里需要什么都能找他们,他们遇到难的就去找其他相关衙门,什么铸炉处、铜经作、金玉作、油木作、玻璃厂都能找,毕竟他们上头是皇帝,优先级必须排在第一位。
不过造办处的工匠不光会做玩具造板凳,他们还有个重量级的功能,那就是造火炮。
炮厂设在紫禁城不远处的景山,整个大清的火炮制作都得看景山炮厂的标准,康熙年间打俄国的“神威将军”,平定三藩时用到的“神功将军”炮都是景山炮厂所出,工艺之精湛别处都比不过。
若非如此,他们也没法那么快把蒸汽车弄出来。
和造办处什么都管相比,武备院要干的就清楚多了,武备院下设鞍、甲、毡库,内有工匠两千人,北鞍库专造御用物,南鞍库造八旗官用物,甲库掌造甲胄刀枪,毡库造弓箭。
京城禁军乃至圆明园等各处的武器兵仗归武备院,京师八旗、巡捕营、各省旗营、绿营兵器归工部,具体如何还要看各省的需要,工部、武备院做不及地方甚至可以建厂自己造。
既然地方有需要都可以自己建厂造东西,他申请工匠来专门给他研究新玩意儿不过分吧?
大不了他自己出钱养,不花内务府的钱。
乾隆皇帝觉得弟弟的主意非常不错,尤其是最后那句,简直是个天才,于是立刻批准他的提议,并让傅恒去配合他从各个衙门调工匠。
不用他花钱还能得好处,这事儿必须得准。
小果亲王:???
他是不是免费免早了?
不管怎么说,他以后再想搞什么新鲜玩意儿不用再去找皇帝让皇帝吩咐造办处了,新的研究所就在圆明园,只要不碰火器其他随他造。
总体结果是好的就行,就不要在意那么多细节了。
弘嘧咧前拉着傅恒殷殷叮嘱,像个即将嫁女儿的老父亲,怎么叮嘱都不放心。
傅恒耐着性子听他吩咐,感觉他当御前侍卫和跟着小果亲王时没什么区别,甚至有种研究院组建好了还是得他来处理杂务的错觉。
他的错觉不能说是错觉,因为乾隆皇帝就是这么打算的。
养心殿造办处、武备院这种衙门早有定制,新组建起来的研究院看上去只是给小果亲王玩的,让内务府专门派人来打理有些不合适,让傅恒来负责正好。
能者多劳,当御前侍卫也不耽误他打理研究院。
小果亲王对此举起双手双脚赞同。
然后就被拽上了去江南的马车。
乾隆把弟弟放出去吸金的时候忘了和太后太妃们说,等他想起来的时候俩弟弟已经要出发了,吓的他赶紧让俩人出京南下,免得被太后派人给拦下来。
和亲王:“都是四哥的错。”
小果亲王:“和我没关系。”
两个弟弟都能熟练掌握甩锅技能,离开京城后立刻热火朝天的讨论接下来要干什么。
他们这次的目的地是杭州府,浙江巡抚衙门的所在地,现在的浙江巡抚叫卢焯,是汉军镶黄旗人,在雍正初年就开始当官,颇得雍正爷的器重。
这人初入官场时当的是知县,后来一路升迁到知府、督粮道、按察使、布政使,终于在雍正十二年的时候升任福建巡抚,成了福建省的一把手。
地方官的一把手是提督巡抚总兵这些,按察使主管钱粮民政,算二把手,按察使主管刑名司法,算三把手,再往下学政之类的官虽然官职也高,但是论起实权就排不上号了。
卢焯从知县、知府、按察使、布政使一路升到巡抚,基层治理经验非常丰富,且政绩卓越爱民如子,朝堂上下对他的评价都很好,于是乾隆三年,他就调到了浙江任巡抚并兼理盐务。
同是巡抚,在浙江当巡抚比在福建当巡抚舒坦的多,江南自古繁华地,和富庶的浙江相比,福建那是偏远的穷地方。
卢焯调到浙江后干的也不错,先是奏请停仁和、海宁二县草塘岁修银,又上书减免嘉兴所属七县银米十之二。
那几个县的百姓对这个父母官是感恩戴德,听不得旁人说他一句坏话。
卢焯这个巡抚兼管盐政,就任后便请命禁止商人短秤,令饬州县捕私盐毋扰民,不要为难肩挑小贩等等,在浙江的名声非常好。
按理说这么个好官应该前途无量,但是前不久左都御史刘吴龙弹劾卢焯收受贿银,之后事情就一发不可收拾,发展之快让刘吴龙这个弹劾的人都没想到。
都察院专纠劾百司,和刑部、大理寺合称三法司,有重大案件发生的时候就和刑部、大理寺一起三法司会审,平时便是言官,特定情况下甚至可以风闻奏事。
右都御史为总督之兼衔不设专员,都察院一把手就是左都御史。
康熙朝时圣祖爷停了言官风闻奏事的权利,但是言官毕竟是言官,就算不能风闻奏事,他们给消息来源找个理由不说是风闻奏事一样能听风就是雨弹劾朝臣。
言官不能弹劾大臣那还叫什么言官?
刘吴龙弹劾的时候没想到能弄出那么大的动静,雍正爷痛恨贪污,地方官贪污受贿只要让他见着就是一个死,朝中敢贪污的官员比康熙朝晚期少的多的多。
现在离先帝爷驾崩还没几年,底下的官想贪污也得掂量掂量自个儿的分量。
小果亲王一边听一边叹气,这算什么,老刘完成日常弹劾kpi,一不小心弹劾出了条大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