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东汉]我有母后——星辉映川【完结+番外】
时间:2024-04-20 14:43:28

  下课后,刘隆奇怪地看着两位
  师傅携手去了后殿,嘀嘀咕咕不知道在说些什么,许是要给自己设计什么功课吧。
  下午,天色还早,刘隆就在院中和江平蹴鞠。平安健康长大,绝不是嘴上说说或者心中祈祷几句就能好的,还需要脚迈起来腿动起来。
  邓弘听完许慎的话,沉吟半响,道:“印出来的书要如何办?”
  许慎道:“像花笺一样卖出去。当年我求学时,受困于书价昂贵和孤本难求,印书可是泽披天下读书人的事情。”
  邓弘迟疑了一下,总觉得心中不安,许慎劝道:“皇太后圣明烛照,侍中既然拿不定注意,何不问皇太后?”
  许慎当然明白邓弘的迟疑,他们这些大族藏书丰富,把持学问,这些书籍一旦被低价卖出去,大族藏书的价值自然降低,哪有大族会愿意这样做的。
  邓弘习惯有事不决问妹妹,闻言立马同意,对许慎说道:“咱们一块去。”
  许慎心里高兴,难得地说了一句:“不管成与不成,这是我们对陛下和圣上的忠心。”
  邓弘听后,脸上露出笑容,他们邓氏本是开国功臣,在妹妹成为皇后皇太后后,家族子弟并列要津。其他大族眼红邓氏,竟然将邓氏看作外戚。
  外戚有好下场的并不多,但是勋贵一般与国朝共存亡。
  两人商议完,就去章德殿后殿拜见邓绥,说明情况。邓绥听了,没有说话,一直在拧眉细思。
  最近施政常感掣肘,邓绥想要换一批听话的人来,但换来换去还是出身大族的那些人。
  治国需要那些才学渊博的人,但才学渊博的人多出自世家大族。只有家中有丰厚的藏书才能供养出渊博的才子。
  现在书籍的成本一般是由笔、墨和人工构成。雕版印刷出来的书,若印多了,这雕版平坦下来的人工微乎其微,只剩下笔墨成本。
  漱玉纸与缣帛媲美,卖得只比缣帛便宜一点,但其实成本比缣帛要低很多。
  这样一来,如果雕版印刷,书籍的成本将大大降低,有更多的人去读书,朝廷就有更多的人才可选拔。
  只是……
  邓绥抬起头,看向两人道:“朕读书时,发现书中讹误甚多,若这样就去刻板,遗误后人,实在不妥。不若先校书,再刻
  板印刷。”
  许慎听完,心中为后进学子感到高兴,喜道:“陛下圣明,考虑周到,非我等及。”
  邓绥听到一向质朴醇厚的许慎竟然这样称赞自己,不由得笑起来道:“许博士精通五经,师从大家,这校书一事需要你。”
  许慎十分乐意:“承蒙陛下信重,下臣愿意。”
  许慎答应后,邓绥又问他还有何人学识渊博,许慎推举马融刘珍等人,然后转头看向邓弘。
  邓绥点头,假装没看到许慎的动作,叮嘱许慎处理好校书和为陛下启蒙的事情。
  许慎心知这两兄妹估计有事,就告辞离开。
  邓弘留了下来,问道:“陛下,难道臣的学问不如许博士吗?为何陛下让他校书,而不让我也校书?”
  校书这不仅是学问的证明,还是名留文坛的机遇。
  邓绥闻言,朝他笑道:“二兄确实不如许博士。”
  邓弘听了脸一红,强行辩解道:“论博学,我不如许博士;但若论对《尚书》的理解,许博士不如我。”
  邓绥解释道:“二兄现为侍中,又为圣上师,且你身子不甚强壮,校书耗费心神,我怕你吃不消。”
  “二兄,校书之人都是经学名家,以二兄的性子定然不肯落人后,长久以往怕是对你身子不好。”邓绥继续劝解。
  邓弘动摇了下,但又舍不得校书的名头,迟疑道:“只是……”
  邓绥见邓弘的神色,明白他心中所想,于是提出一个折中的意见,道:“二兄治《尚书》,不如与他们只校这一本如何?”
  邓弘颇为意动,但最后还是摇头:“不妥,我还是不去了。若为名声而去,反而失了本心。”
  邓绥见邓弘做出这样的取舍,心中对他高看一眼,并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能拒绝这个诱惑的,赞道:“二兄真乃儒生。不过,不去校书,二兄用心教导陛下也是一眼的。”
  教导出一位明君,亦能青史留名,万古流芳。
  邓弘做了决定,反而放松起来,对妹妹说的话极为赞同。于是,他开开心心回家做教案去了。邓绥看着他的背影,不由得笑着摇头。
  然而,这样的轻松开心是短暂的。西北传来战报,邓绥看完整个人都愣住了,心脏一抽一抽地疼。
  汉军与诸羌战于平襄(属汉阳郡),大败,死八千余人。汉军气势萎靡不振,诸羌大盛。
第28章 九敏,母后要来考我了!
  邓绥不是不懂兵事的内宅妇人,邓训在时经常会与邓绥说些以前的战事。
  战死八千多人,这不仅是大败,甚至可以称之为溃败,汉军军备竟然糜烂至此吗?
  邓绥的脑子前所未有的冷静,这次领兵作战的是任尚和司马钧,节度诸军的是她兄长邓骘,此事之败固然有郡国兵的缘故,但更多的责任在这三人。
  邓绥以手支头闭目思索,打战不是过家家,将近一年了,大兄仍未取得一场胜利,军队留屯在汉阳郡不前……
  大兄……大兄……大兄之才确实不能统帅三军。
  邓绥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
  一将无能,连累三军。这是阿父经常与她说的话,无能的将领也是阿父最讨厌的人。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否则局面将会进一步恶化,不可收拾。
  实际上,现在湟中诸县的局面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羌人掳掠财物人口,军队强征军粮,残兵侵扰,一石粟高达万钱……百姓饿死被杀者不计其数。
  邓绥正打算找借口召回邓骘时,收到一封奏表,乃是坐罪转运的庞参所书。
  他在奏表中说,现在国家天灾人祸,百姓困苦,万里转运粮食到羌戎,百姓疲敝,不堪忍受,不如息兵耕织训练军队,待羌人疲乏,出其不意,一雪前耻。
  庞参上书之后,又有赈济冀州归来的御史中丞樊准附议。冀州百姓惨状,让他恻然泪下,夜宿农家那对祖孙的惨状至今令他难以忘怀。
  一人在外打仗,农田就少一青壮耕种,兼之万里转运粮食,路上消耗不知多少,再加上汉军屡战屡败,不如罢兵还乡。
  刘隆在朝堂上听到众人的争吵,有如樊准一样同意还师的,也有反对的。若罢兵归来,凉州无人抵御,羌人则得寸进尺,威逼三辅,攻入旧都(长安),因此决不能罢兵。
  他没有像去年那样直接说出自己的主张,这两派说的都是实情,需要执政者做出抉择。
  刘隆看过舆图,邓骘留屯的汉阳郡在渭水上游,沿着渭水往下游走是右扶风、京兆尹、左冯翊。
  邓绥与重臣商议后,很快做出决策,诏车骑将军邓骘率军回朝,留任尚屯兵汉阳郡节度诸军,拜
  庞参为谒者,让他督三辅诸军军屯。又令梁[留屯金城郡,为诸军援助。
  诏令下达,刘隆心中舒了一口气,把邓骘召回来也好,只是这任尚……
  刘隆都不知道要说什么了,看战绩,梁[都比他强。这要是搁在猛将济济的大唐,连续办砸两件事的将领,最好的结果就是革职回家。
  他又忍不住肖想起东汉末年的那些名将,吕布、关羽、张飞、张辽,孙坚、周瑜、吕蒙……
  没有这些人,来个被誉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也行呀。
  刘隆不知道的是,他只比曹操大了五十岁,只要活得足够久就见到这位历史名人。不仅曹操,也有与曹操同龄的孙坚,比曹操小几岁的刘备,还有几乎与他同龄的名将“凉州三明”皇甫规、张焕、段G。
  诏书下达,邓骘率领一部分军队回朝。先零羌从上次的大胜中俘获大量的武器、铠甲、人口以及谷帛,势力大增,首领滇灵自称天子。
  先零羌召集诸羌,阻断陇道,劫掠三辅,入侵益州,杀死汉中太守,势力炽张,朝廷不能辖制。①
  梁[听闻羌人寇三辅,率领军队赶来救援,与羌人发生战斗。梁[临阵受伤,但仍勇不可当,连破羌人,解救了被羌人掳掠的百姓,又获牛马财物无数。②
  捷报传来,朝廷上下心中稍安,邓绥下诏嘉奖梁[,并任命他为诸军节度,以西边战事相委托。
  刘隆也稍稍放心,这场的胜利来得太及时了,梁[打破了诸羌不可破的传言,给那些与羌人对战的将士带来心理上的鼓舞。
  今日无风,冬日的阳光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江平搬来一张小榻,刘隆坐在外面晒太阳。小孩子要常晒太阳才能长得高,刘隆深以为然。
  刘隆坐了一会儿,觉得不舒服,就身子一倒半躺在榻上,只有江平在他身边陪着。
  上午不上学。
  今日,车骑将军回朝,文武百官大臣都去迎接邓骘归来。邓弘和许慎也去了,给刘隆放了一日的假。
  邓骘,在刘隆的印象中就是一位沉默寡言,严守规矩的青年。这次战败,任尚和司马钧有罪,但邓骘作为三军统帅,承担的责任恐怕要比这两人还大。
  刘隆愈发明白一件事,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统兵打仗这种能力,不是遗传的,而是天生的。
  “唉……”刘隆突然唉声叹气。江平小声说道:“圣上,莫要让皇太后发现你对车骑将军不满。”
  刘隆与其说对车骑将军邓骘不满,倒不如说是对母后平羌选将这件事不满。
  好在如今北地的事情都交给一向颇有战绩的梁[,不然不知道要死多少人,这些人背后都连着一个个家庭啊。
  “唉……”刘隆又叹了一口气。
  江平滴溜着眼珠子扫了一圈,发现无人,才放心下拉。他心中也颇为不平,邓骘吃了大败仗,但现在那张狂的架势仿佛是平乱归来。
  先是五官中郎将提前出发诏拜邓骘为大将军,又让大鸿胪亲自迎接,中常侍带着酒肉去犒劳军队,诸侯王以下的公卿大臣在路上等候,简直威风得不得了。
  不过,江平的脑子还在,即使心里再酸,也没有说出来,反而劝慰皇帝不要让他乱说表达不满,免得被皇太后听到心存芥蒂。
  去迎接的大臣在寒冬的冷风里冻得瑟瑟发抖,遥遥看见扬起的尘土,心中松了一口气,终于来了。
  大鸿胪和中常侍交替上前说话,夸赞升为大将军的邓骘劳苦功高,若无他在,三辅园陵怕会惨遭羌人破坏,真乃汉之名将,其他大臣面上纷纷附和。
  被奉承的邓骘心中早已羞愧万分,战争接连失利,军队留屯汉阳不前,非但不能像窦宪一样为妹妹争光,反而让妹妹为他劳心,升官越礼,增加他在朝廷的威势。
  邓骘的性子做不来窦宪那样的张扬跋扈,也不想面带羞愧辜负妹妹的好心,更不愿妹妹被朝臣看轻。
  妹妹给他的,他接着。因此,邓骘面无表情地应付众人,众人看不透他的表情不知道他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迎接完毕,邓骘随中常侍一起进宫面见皇太后。巍峨的朱雀阙屹立在北宫,沐浴在明媚的冬阳下。
  邓骘知道,朱雀阙的西偏北一点就是崇德殿,前殿住着皇帝,后殿住着他的妹妹。
  越靠近崇德殿,邓骘的脚步就越沉重,临走之前的畅想早已化为铅灰色的回忆。他不仅没有帮到妹妹,反而让妹妹为他忧劳操心,这一切都让他这个做哥哥的汗颜。
  邓
  骘刚靠近崇德殿,就有小寺人欢快地叫着大将军回来了,跑去给皇太后报信。有宫女寺人朝邓骘行礼,又有人争着打帘子。
  邓骘迈着灌了铅的腿,双脚交替地往前迈,直到进了殿内,抬头只见妹妹仿佛憔悴许多,身上也清减了。幼小的皇帝坐在妹妹的身边。
  “臣拜见圣上,拜见陛下。”邓骘跪下行礼。
  邓绥见状,吃了一惊,起身下来走到邓骘身边,扶他起来,道:“大兄快快请起。大兄,你是我的兄长,陛下的舅父,不必多礼。”
  听到母后这话,刘隆顿时觉得坐不住,也跟着母后起身,倒腾小短腿跑到邓骘身边,拉着他的衣角,仰头叫人:“舅父,平安回来就好。”
  邓骘低头看见一脸稚嫩的小皇帝,心中五味杂陈,突然又跪下请罪:“下臣辜负圣上和陛下的恩德,还请圣上与陛下降罪。”
  刘隆见状一愣,下意识地看向母后,脸上露出不知所措的表情。
  有母后在,他能降罪邓骘吗?不能,据说东汉有个小皇帝刚说皇太后的哥哥是跋扈将军,当天就被毒死了。
  邓绥伸手搭在刘隆的头上,抚摸着他的头发,说道:“大将军征战失利,确实该罚,隆儿,你说该如何罚?”
  九敏,母后要来考我了!
  刘隆觉得母后样样都好,只有一件就是对母家太过优待,这也是邓氏后来被清算的主要原因。
  不过,站在母后的立场,邓氏是她的依靠和最大的支持势力,她不仅需要邓氏子弟占据要津为她做事,也需要施恩邓氏让家族死心塌。
  相比于从江平处听到的窦氏一族的胡作非为,邓氏一族简直就是小白杨,在儒生和社会上都拥有人望。
  而且邓氏子弟并非窦氏昏庸无能,最差的顶多是平庸而已,比如被邓绥强行推上统军之位的邓骘。除了军事,邓骘在治政水平算得上中上。
  ”可是……可是,他是我舅父呀!“刘隆迟疑半响,决定当个小孩子,一脸“不解”地看向母后。
  “母后要罚舅父吗?”刘隆又“小心翼翼”地发问,将问题抛给母后。
  邓绥闻言,叹了一口气,转头对邓骘说道:“大兄,起来吧。知耻而后勇。”
  刘隆忙去扶跪着的邓骘,邓骘羞愧地更加无地自容。
  刘隆见邓骘的神色,心中的不满稍解,又说道:“舅父,平安就好。”这句话比刚才多了几分真心。
  三人坐定,邓绥开始询问起邓骘诸羌的情况。邓骘在回来的路上,也多次复盘,思考自己为什么失败。
  “诸羌血气未退,民风剽悍,骑在马上,来去无踪,汉军很难追上。再者……”邓骘顿了一下,说道:“郡国兵多年未闻干戈,前者骄狂,战败后,又士气低落畏惧羌人,未战先逃。”
  “还有郡国兵不习西地气候,臣先前留屯汉阳是以待郡国兵。郡国兵到之后,他们多不愿前行,为免生变,臣与诸将商议就一直留在汉阳郡。”
第29章 上天似乎和刘隆开了个玩笑
  兄妹久别重逢,邓绥又急于了解西边战况,不知不觉在与邓骘的交谈中忘却了时间,等陆离过来请示用膳,她才恍然回神,又意识到身边还有小皇帝。
  她转头看去,只见刘隆听得入神正眼巴巴地盯着邓骘,愁闷之余不由得会心一笑。
  “传膳。”邓绥吩咐道:“大兄和隆儿咱们一起用膳。”
  刘隆现在刚满三周岁,食谱逐渐扩大,他现在能吃上成块的肉,而非肉羹了。即便是招待大将军,宫中的饭菜也没有过分丰盛,只是量大管饱而已。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