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东汉]我有母后——星辉映川【完结+番外】
时间:2024-04-20 14:43:28

  樊坏热俗〉墓殿在崇德殿的后面,周围古木交柯,冠如华盖,青翠欲滴,清幽至极。这原是皇太后休憩乘凉的小殿。
  三人拾级而上,精巧华美的宫殿让她们移不开眼睛。进了厅堂,堂后有室,室左右是房。
  一室二房,三人年纪相仿,家世相仿,谁不想住正中间的内室?
  阎雪率先出身,笑着对陆离说:“女史,长幼有序,我年龄最幼,内室当以两位姊姊为先。”
  耿纨纨见状,也对陆离道:“樊姊姊居长,我住左边的房即可,阎妹妹你住右边的房可以吗?如果介意的话,我与你换也是可以的。”
  阎雪的脸上露出温柔的笑容:“当然不介意。”
  陆离看见她们自己就分配好了房屋,笑着给每人指派了两个小宫女跑腿伺候,然后就离开了。
  一句话未说的樊磺岫易举地得到了心心念念的内室,心中暗道,新同僚人还怪好哩。
  樊怀两人笑笑,进了内室。室内挂着粉色的帷幕,布置简约,但各种器具都有,西面还隔了一个读书习字的地方。
  樊晃柿诵」女的名字,就让两人下去,自己则随意地坐在榻上。床褥厚实柔软,里面应该装了吉贝花,满满都是阳光的味道。
  她忍不住想要在床上打几个滚,就听到敲门声,连忙起身开门。原来是阎雪和耿纨纨携手而来,樊幻ρ请人进屋。
  阎雪和耿纨纨一面走,一面举目四处打量容。三人的屋子除了位置不同,布置、格局和装扮皆是一样。
  阎雪走到木质的ㄇ埃叹道:“樊姊姊真羡慕你
  ,内室还能透过看到外面的厅堂。”
  樊晃叛砸欢伲只是笑笑没回,转而问起:“咱们今晚要去崇德殿吗?”
  耿纨纨摇摇头,和樊蛔在一起,说:“不知道,我们今天只见了曹女史,没见马女史,不知道马女史是什么样子?”
  说完,耿纨纨转头上下端详樊唬一面点头,一面说:“你肯定和马女史有共同语言。”
  樊挥质且欢伲随即笑着说:“马女史高行殊邈,不似鄙薄,若能与她交游,人生无憾。”
  耿纨纨嘴角一弯,点头称是。耿阎两人只是过来看内室与偏房的不同,见是一样,略说了两句话都走了。
  樊还厣厦牛烦恼地坐在榻上,原来搁在这儿等她呢。
  一人刚才在陆女史面前谦让,现在就酸溜溜地口出羡慕。
  一人不知有意还是无意,将她与马女史相比。两人都是死了未婚夫,虽然这是实情,但也不至于一上来就揭别人的伤疤。
  看样子以后更要谨言慎行。樊灰槐呦耄一边收拾起自己的箱笼。今日无事,樊淮邮榧苌先×艘槐臼榭戳思甘页才睡下。
  次日一早,小宫女叫人洗漱吃饭。三人吃完饭,跟随宫女来到崇德殿后殿。
  邓绥召见她们,勉励了几句,让她们跟着曹马两位女史先学着试做,然后就批阅奏章去了。
  樊坏热人就这样开启了自己的女史生涯。
  刘隆晚上来后殿,看到殿内多了三个人,心知这便是新来的女史。
  “民女拜见圣上。”阎雪和耿纨纨见皇帝进来赶忙起身行礼,樊宦了一步也紧随其后。
  刘隆脚步一顿,朝三人颔首:“免了。”然后他脚步未停,穿过三人,走到母后身边,笑道:“母后。”
  邓绥颔首,挥手让几位女史下去吃饭,又命人传膳。
  刘隆在邓绥身边坐下,笑说:“母后身边怪热闹的。”邓绥笑着回道:“她们都是些聪明伶俐的孩子。你功课做完了?”
  刘隆道:“我做完了才过来和母后一起用饭。”
  这时宫女端上饭菜,邓绥看到刘隆案上的胡饼,笑他说:“你倒是爱吃这个,从小到大也没吃腻。”
  刘隆拿起金灿灿的胡饼,
  笑说:“母后,你要不要尝尝?”
  邓绥摇头,提醒道:“食不言,寝不语。”刘隆“哦”了一声,低头吃起饭。
  饭毕,邓绥继续处理奏章,刘隆在旁边翻看处理后的奏表。突然,一名黄门侍郎拿着几封奏表进来,一脸焦急。
  “启禀陛下圣上,益州与凉州十郡国在二月发生地震。”
  邓绥和刘隆的动作均是一顿。邓绥缓声道:“呈上来。”黄门侍郎将奏表恭敬地放在两人面前,侍立一边等待吩咐。
  又来了!
  刘隆的动作略带悲愤,拿起一份奏表翻看,满纸都是伤亡与损失。放下一本,再看另一本,皆是一样。
  邓绥仔细看完各郡国上的奏表,表情凝重,有条不紊地写下批示,写完交给黄门侍郎,说:“朕记得尚书台张龛张俊兄弟是蜀郡人。”
  黄门侍郎回道:“陛下好记性。”
  邓绥颔首道:“明日派去益州的谒者加上这两人,不要派他们去蜀郡。”黄门侍郎应声退下。
  刘隆深吸一口气,年初他还觉得今年会是风调雨顺的一年,没想到还是以自然灾害开头。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朝堂接到益凉等地的地震灾害报告后,京师又开始旱了。
  四月正是宿麦抽穗灌浆的时节,但是天空就是不下一点雨,河渠的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地下降。
  炽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也炙烤着百姓的希望。这样频繁的水旱,还让不让人活了啊?
  下学回来,刘隆走进后殿,叫了声母后,便在邓绥身边坐下,闷闷道:“今日又是无雨。”
  邓绥道:“雨水非人力所为,隆儿不必过于忧心。京师旱,青兖等州雨水充沛。”
  初有旱灾的时候,邓绥尚录囚徒理冤狱甚至举办大雩礼来求雨,但现在就比较坦然了。
  任谁一连遇到十多年的干旱,估计也对这些求雨的手段心灰意冷了。
  刘隆闻言,叹了一声,只能这样安慰自己。邓绥从批改的奏表里翻出一封递给刘隆,说:“你来看看。”
  刘隆好奇地打开奏章,面露喜色,但有些犹疑问:“母后,这真的可行吗?”
  奏表是去年派去江南的都水校尉并马
  臻所上,经过勘探以及估算,都水监一致决定先在会稽郡修堤筑湖防洪防旱。
  邓绥点一点头,说:“都水监既然这么说了,那必是没有什么问题。我预备今年冬季农闲时开工。”
  刘隆说:“嗯,不耽误农时就好。母后,谁去负责修筑?”
  邓绥伸手指着奏章道:“谁提出的方案,自然是谁去。修堤筑湖乃是精密之事,不宜改易他人。我在奏表上批示命马臻为都水谒者,主持营造之事。”
  刘隆闻言一想,确实是这个道理,专业的事情由专业的人去干。
  “只是……”
  刘隆闻言看向母后,只见母后斟酌了一下,继续说:“修堤筑湖除了奏表上陈列的困难外,还有一项是关于坟茔。”
  刘隆听到坟茔二字,愣了一下,奏表中提到了工程区百姓的搬迁,既然有人居住肯定也有坟墓。
  “让他们另择地安葬就是,这不是什么大事。”刘隆道。
  邓绥摇摇头说:“没这么简单,背山靠水的地方大多风水好,多被当地豪族选为祖坟。”
  “他们若是硬拗着不迁,难道想对抗朝廷?”刘隆说:“家族的延续在于子嗣成才与否,风水之说只不过是无稽之谈而已。”现代那么多人选择海葬,也没见子孙不肖。
  邓绥听到这话既欣慰又头疼,有一个不信天命不按常理出牌的儿子怎么办,还能怎么办?只能一点点教。
  她甚至有一种错觉,若刘隆执政后,宗庙的列祖列宗恐怕连时令饭蔬都吃不上。因为皇帝觉得浪费,于是就将饭蔬都分给他人了。
  想到此处,邓绥转头注视着刘隆,说:“今人事死如事生,未必都如隆儿这番……豁达。新莽始建国时,黄河在魏郡元城附近决口,河水肆意漫流,人口房舍牲畜尽皆漂没,万里良田化为池沼,满目疮痍,民不聊生。”
  “王莽理应为天下苍生计治理黄河堵上决口,但黄河向东漫流,可使王家在元城的祖坟免遭水患。王莽就没有同意治河方案,任凭黄河乱流六十年,直到明帝命王景治理黄河。”
  听到这则旧事,刘隆倒吸一口凉气,不可置信说:“王莽他怎么敢这样?”
  对于王莽篡位,刘隆没有什么想法。汉家天子不做人,皇位被
  抢走是他活该。
  万万没想到,王莽除了那些不着边际的改革,竟然还做出了这样人神共愤的事情。每一次黄河决口,肆意的洪流下面都掩埋着数也数不清的白骨。
  身为执政者,面对这样的惨局,王莽竟然是不作为?!
  祖坟有天下百姓重要吗?
  当然有,痛不着身言忍之。王莽不是罹遭水患的百姓,会稽郡的豪族与新开辟的农田关系不大。
  邓绥看到刘隆的神色,说:“若只命马臻为都水谒者修堤筑湖,只怕他年轻压不住当地的豪强。”
  刘隆建议道:“派一位与马臻相善的太守全力支援马臻,如何?”
  邓绥点头说:“我已经调了一位扶风马氏的族人前去担任会稽太守。”
  刘隆恍然,收获匪浅。他正视了祖坟在时人眼中的重要性,又学到了一些政治手腕。
  除此之外,当他听到用马氏族人支援马臻营造心中一塞,但又无可奈何。这就是东汉的政治生态,没有制度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只能靠血脉和利益。
  会稽郡修堤筑湖,肯定是会稽郡马太守名义上负责协调各方关系,马臻负责营造实地工程。
  会稽郡的事情讨论完,邓绥又让刘隆继续看自己批过的奏章。刘隆看了一会儿,抬头转动脖子,发觉今日竟然没有如芒在背的感觉。
  刘隆不知道新进来的耿阎两位女史是怎么回事儿,老是从背后盯着他瞧,令人不忽视都难。
  刘隆忍了一段时间后,忍无可忍,就悄悄让江平和陆离传话,使这两人避开。
  江平听到这么个奇葩的命令后,无奈地叹气,瞅了一眼榆木脑袋似的小皇帝,又被小皇帝催促,认命地去找陆离稍稍提了这件事。
  江平没有点破,皇帝年纪太小。大汉的皇帝多短命,现在的小皇帝要以保养身体为主。
  陆离听到江平的传话,嘴角一抽。行吧,避开就避开吧。邓绥身边女史的排班原先是按人,现在变成按时辰,一天有两人轮换。
  后殿又回到了往日的平静,刘隆心满意足,心中赞叹江平事情办得不错。
  江平感到心累:行叭,天下人都缺女娘,也缺不到皇帝的身上。
  阎雪和耿纨纨被陆离告诫
  之后,不敢明目张胆地看皇帝,将更多的心思放到了处理政务上来。樊灰丫得了皇太后好几次称赞了,她们也要努力了。
  看到这里,本来就聪明的樊恢沼诿靼籽盅┖凸㈡纨言行异常的原因。她原以为大家都是来做女史的,没想到竟然有人是冲着后宫去的。
  想到还没有自己高的小皇帝,樊还钜斓爻聊了。这么一个比自家弟弟略大几岁的孩子,从哪儿看出的成人范。
  刘隆活动完身体,低下头将这封奏表又重新看了一遍,心中仔细揣摩。看完后,他将这封奏表合上放到一边,然后翻开另外一封奏表,看着看着竟然乐起来。
  邓绥听到他的笑声,回头瞥见奏章的名字,也笑了说:“这样不好吗?”
  “当然好,好得很呢。”刘隆脱口而出。
  这封奏表是一位侍御史所上,要求严查各郡国推荐的孝廉茂才是否属实。
  原来他连遇几位茂才都不通知经史,于是愤而上书弹劾举荐的郡国太守,又奏请朝堂对这些茂才进行考核。
  察举制在两汉实行了那么久,弊端早已出现,只是没有想到更好的办法取代他。
  邓绥那日与刘隆谈后,听到他说以文取人不拘门第后豁然开朗,心中慢慢浮现了一个计划。
  她正想要着手去做这件事,没想到这位御史竟然与她不谋而合,给了她处理这事的由头。邓绥顺势命令这位御史主持改革选官制度一事。
  尽管母后在奏章中没有明说如何改革只让侍御史斟酌,但若这人再上奏表,母后肯定会做出批示,引导改革朝自己所想的方向进行。
  “好就好。”邓绥回道。两人相视,心照不宣地笑起来。
  坐在一旁埋头处理奏章的樊恍闹幸苫螅她既看不到皇帝手中奏表的内容,也听不明白二人说的话,只觉得十分神秘,想必是极其重要事情吧。
  刘隆将奏章翻到前面,记下这人的名字。
  侍御史左雄。
  他好像想起这人是谁了。左雄是去年从冀州刺史的位上调进中央的。他担任刺史期间关门闭户,不理州部请托,弹劾奏讼,无所回忌。
  母后见这人刚直清廉,将他调进京师担任侍御史,监察百官。
第60章
  左雄收到皇太后批示过的奏章,尽管之前心理有预期,但还是惊讶了一下。皇太后真的会给他回应啊,甚至还将这件事情交给他做!
  左雄倍感激动,内心豪情壮志,挽起袖子势必要激浊扬清,覆实虚滥。
  现在世风日下,世家请托之风大行其道,所举往往非人。孝廉,孝子廉吏也。求忠臣于孝子之门,这是朝廷以孝作为考核标准的初衷;廉取其廉直刚正。
  然而,现在举孝廉的人,将父亲赶出家门别居;举秀才的人,不知经史。这样选举出来的人有何用处?不过是祸祸百姓罢了。
  左雄连夜写了一封奏章,将心中想过不知多少遍的挽救措施落在纸上,一改再改,终于在第二日又上了一封奏章。
  他是侍御史有直接上书奏事的权力,上午这份奏章就到了崇德殿的后殿。
  奏章先到了樊坏氖种,她看了眼,心中思绪翻腾,想到了昨日这人上的另一封奏章。
  这人这么快的反应速度,要么受陛下和圣上的激励,要么是坚定地死磕下去直到朝廷将此事在朝堂上奏议。
  樊幌氡,将这封奏章放到西羌战事的下边。去年冬日,汉军与西羌作战,攻守之势转移,汉军逐渐占领上风,以丁奚城为据点,不断向前推进。
  朝廷见事有可为,意欲一举平定西北诸羌之乱。于是,邓绥下诏命东北的度辽将军邓遵与护羌校尉共击西羌。邓遵率领的人马多半为胡兵,以南匈奴为主,又有乌桓鲜卑的部众。
  樊恍赐曜啾砑蚵裕然后将其覆在最上面,呈给皇太后。邓绥翻开最上边的军报,只是例行情况的汇报。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邓绥有自知之明,没有对军队指手画脚,只□□,要什么都支持。
  邓遵和虞诩许是受到了陈省罗横刺杀羌人首领吕叔都的启发,两人不约而同上书,请求朝廷允以王侯之位作为刺杀羌人首领的酬劳。
  邓绥欣然应允,相比于这些年战死的将士、数以百亿计的军费、残破的边郡,被劫掠的三辅和益州……封王封侯根本不算什么。
  只要能将西羌平定,大汉的现状将会好很多。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