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模范夫妻互穿后——青草糕【完结】
时间:2024-10-07 14:43:30

  大太监道:“陛下忧国忧民,近来是操劳了些。卫编修也是运气不好,正好撞在了节骨眼儿上。”
  “那……陛下方才那番话,是要将我发配岭南吗?”
  大太监笑道:“卫编修多虑了,陛下只是派你出去采风,能更好地完成《文宗经注》的编撰罢了。卫编修还是翰林院的一员呢,谈什么发配呀?”
  “那我什么时候能回京城?”
  “自然是按照陛下的意思,考证完了,就可以回来了。”大太监安慰她,“卫编修就当出去放松放松,也没什么不好的。”
  崔令宜默然。
  “哦,对了,这是另外的册子,陛下在上面圈划了几处有问题的地方,还请卫编修再仔细斟酌。”说着,大太监从怀里取出一本差不多的分册,交到了崔令宜手中。
  崔令宜记得她交了四册上去,如今被皇帝打回两册,这实在是……
  她抱着两本册子,心里凄风苦雨,茫然无措。
  “那,老奴便送卫编修到这里,卫编修请自便。”说罢,大太监便向她微微躬身,回头往御书房走去。
  崔令宜在原地发了一会儿呆,情绪愈发烦乱。
  怎么会这样……?不应该啊!就算事情真的没办好,哪有这个罚法的?说是让卫云章出去采风,可事情传出去,哪个正常人会理解为字面意思?定是都觉得卫云章得罪了皇帝,被贬出京城了!
  再想深点,卫云章一个七品编修,又接触不到什么核心政务,贬他有什么用?自然是跟卫相有关了。卫相引以为傲的小儿子被皇帝扫地出门,这……
  崔令宜揉了揉眉头。
  她深深地叹了口气,翻开手里的册子,想看看导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她翻了一会儿,终于翻到了那篇文章。残章不过几百字,也就两三页的篇幅,可她眼睛都瞪出来了,也没瞧见陛下的朱笔圈划。别说圈划了,她分明看见这书页上,白纸黑字写着“玉酒”,而不是“芦酒”!
  这说明什么?说明她没有记错,卫云章也根本没有写错!
  难道是皇帝老糊涂,看错了?
  几乎是本能地,她想要调转方向,赶回御书房,想皇帝陈明情况。
  但她只刚刚挪出一步,便已停止了动作。
  不,皇帝怎么会错呢。皇帝是不会错的。
  她抱着书,在原地站了一会儿。萧瑟冬风吹过她的官袍,吹得她额上细汗全干,她吸了口冷气,合上了这本书。
  再翻开另一本。
  草草翻过一遍,也是半点朱笔痕迹也无。但,有个比朱笔更明显的东西。
  ――在书的尾页,在硬壳的封底内侧,夹着一张薄薄的、明黄色的绢布。
  一看到这颜色,崔令宜便啪地一下合起,将两本
  书全都塞进了怀中,再也不敢拿出来公然翻阅。
  她四下望望,确认无人,这才紧抿着唇,快步往翰林院走去。
第62章 第 62 章
  反正都要奉旨离京了, 崔令宜也不想在翰林院待着了,一回到翰林院,便去向长官报告此事。长官听后非常惊愕,又听说皇帝还批评他们审查不严, 顿时冷汗涔涔, 想问崔令宜究竟是哪些地方有问题, 崔令宜只道:“陛下让我自己琢磨。”
  正说着, 小黄门带着写好盖印的正式文书前来, 相当于是印证了崔令宜所言。
  崔令宜面露羞愧之色, 跟长官匆匆告别后, 也没工夫和同僚闲话,立刻赶回了家中。
  因为不是下值时间, 所以瑞白没在门口接她, 她一路步行回卫府,悄悄运了点轻功, 速度比常人快上不少。
  正值晌午,卫夫人和陆从兰都在各自的院子里休息,没有任何人来干扰她。
  她一路顶着下人们诧异的目光, 跑进卫云章的院子里, 砰地推开了门。
  屋内生了暖盆,暖融融的, 她步伐一停,热气一熏, 身上登时冒出汗来。
  她一边用手扇着风,一边低声叫道:“卫云章!”
  卫云章这会儿是真的在睡午觉, 听见响动,睁开眼, 懒洋洋地撑着床坐了起来,皱着眉打量她:“怎么了?你又惹祸了?”
  崔令宜瞧他衣衫不整,面上还有枕巾压过的痕迹,红红的,竟一时忍不住笑了起来。
  渐渐清醒过来的卫云章:?
  崔令宜咳了一声,正色道:“恐怕这次不是我的问题了。”她递出两本书,放到卫云章面前,将御书房里的事情讲了一遍。
  卫云章脸色大变,伸手就要去翻书,却被崔令宜抓住:“不用看了,我已经看过,根本没有陛下的批示。”
  卫云章:“什么意思?”
  崔令宜把压在下面的第二本翻出来,展示给他看。
  卫云章盯着那片明黄,沉默片刻后,将它抽了出来。
  “这是……”卫云章一目十行扫过,瞳孔颤动。
  “密旨。”崔令宜言简意赅。
  她在进屋的时候,已经将这东西看过。若非太过重要,她也不至于扰人清梦。
  卫云章眉头紧锁,抿唇不语。
  那密旨乍一看,与之前交给翰林院的文书并无不同,都先是批评了一番卫云章编撰不严的问题,然后让他离京实地考察。唯一的区别,是翰林院的那份,未明确限定考察地点,而崔令宜手里的这份,却在结尾明确写着“赴营州考察”。
  “高祖开国之时,曾对天下土地重新作了划分,有些保留过往建制,有些则拆分或合并,而营州,就是本朝新拆分的一块地界。《文宗经注》收录的是旧朝旧代文集,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出现营州地名,而且营州之前所在的旧地,也未在书里提到过。”崔令宜凝视着卫云章,语气严肃,“你应该还记得营州最近发生了什么吧?”
  卫云章与她对视,缓缓道:“山匪作乱,斩杀当地州兵。”
  -
  “陛下怎么会让你离京呢?”傍晚饭桌上,卫夫人愁容满面,“三郎,除了编书,你是不是还犯了什么别的错?”
  崔令宜亦是叹气:“我如何知道?”
  卫相皱着眉,沉吟不语。
  卫夫人推了他一把:“你有没有什么消息?”
  卫相摇了摇头:“并无。我已经打听过了,陛下召见三郎之前,见的是兵部吏部尚书,说的都是些政事,然后便召了三郎前去。陛下此举,毫无预兆。”
  “先帝在时,也曾派出过一批翰林院学士前往各地采风,编纂大典。但那是派了好几个人,又花费了好几年,最重要的是,是在编纂之前采风,哪都有编完了,再让人出去的道理?”卫定鸿实在不解,“再说了,陛下都已经发现问题所在,直接改掉不就行了吗?何必让三弟亲自跑一趟?”
  卫夫人看了看卫定鸿,又看了卫相:“是不是你们爷儿俩谁最近得罪了陛下?陛下才会拿三郎开刀?”说到此处,她忽然灵光一闪,惊叫道,“不会是康王蛊惑的陛下吧!”
  卫相:“应当不是。我上次与康王相谈后,他未再动作,他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对三郎下手。否则,岂不是主动与我们交恶吗?”
  襄儿在一旁听了半天,疑惑道:“你们说陛下派叔叔去岭南,岭南在哪儿啊?很远吗?”
  陆从兰摸了摸她的头:“当然很远,即便是坐车,也得一两个月才能抵达呢。”
  “这么远!”襄儿大吃一惊,“就他一个人去吗?”
  卫夫人:“当然不是,除了瑞白,还得让他带几个护院,路途遥远――”
  “母亲,我已经想好,此次陛下派我出京,乃是惩罚,若是带太多随行,传到陛下耳朵里,恐怕不好。”崔令宜打断她,“我不会带护院,也不会带瑞白。”
  “什么!”卫夫人瞪大眼睛,“你在说什么胡话?潞州那么远,你怎可独自上路?你长这么大,就从来没有一个人去过那么远的地方!教我如何放心?”
  卫云章于此时柔声开口:“母亲,我也劝过三郎,若嫌阵仗大,不带护院也就罢了,至少得带个瑞白吧。可三郎却说,他上次与我回娘家,见了我二哥一面,与我二哥一见如故,还约定好了要鉴赏诗文,只是当时我二哥喝醉了,未能实现。我二哥近两年一直云游在外,今年过年才回家,如今年已过完,他也差不多要动身了。若是三郎此次能与我二哥同行,路上既能解闷,也能互相有个照应。”
  “没错,母亲,崔家二郎云游在外,经验丰富,跟他结伴同行,准没问题。只是这崔二郎一直是孤身一人上路,他若不带人随行,我带个瑞白,岂不是叫人笑话?”崔令宜接话。
  “这……”卫夫人一时噎住。
  卫定鸿:“哦?你竟做此打算?崔二郎可知道么?”
  “下午我让瑞白去崔宅问了,崔二郎回复,他正好未去过岭南,很乐意与我同行。”
  “可是,可是……”卫夫人还是觉得不妥,“你还是再带点人吧……”
  “是啊,毕竟那是岭南,不是说有瘴气吗?”陆从兰也面露忧色。
  卫夫人看向卫相,用手肘轻轻撞了他一下,示意他说句话。
  “男子汉大丈夫,既然你已经有了计划,那我这做父亲的,也就不多说什么了。”卫相沉声道,“你年过二十,还未离开过京城,未离开过父母身边,长期过着有人伺候服侍的生活,这次陛下派你出去,权当是对你的一场锻炼。路上可能会遇到许多麻烦,不能用你在京城的思维解决,你若是连那些都能应付过来,才说明你真正长大了。”
  卫夫人眼见他说的不是自己想听的,顿时急了:“你这――”
  “儿子必不辜负父亲厚望!”崔令宜噌地一下站了起来,朝卫相肃穆地行了个礼,又朝卫夫人行了个礼,“也请母亲放心,儿子此去,绝不逞能,必将平平安安地回来。”
  卫夫人见父子俩意决,不由捂着心口,哎哟一声。
  见这场面,卫定鸿也只好宽慰母亲:“父亲与三弟说得有理,更何况,不是还有崔二郎陪着吗?崔二郎云游两年都没出什么事,可见是个聪明又运好的,三弟和他在一起,肯定没问题。”
  卫夫人气哼哼的,拂袖而起:“罢了,罢了,一个两个能说会道,倒显得我是那个不懂事溺爱
  孩子的了!既然三郎你这么厉害,那行李你也一个人收拾吧,若是忘了什么东西,也别指望我提醒你!”
  崔令宜赔笑,连忙上前,替卫夫人捏起了肩膀:“母亲,母亲,消消气。儿子在路上,一定常常写信回家报平安。”
  ……
  晚饭过后,卫相又单独把崔令宜叫过去,仔细叮嘱了一番。叮嘱结束,他负手立在窗边,长叹一声:“陛下此举,连我都有些看不懂。但据我的了解,陛下对你,应当没有恶意,你该做什么便去做什么,京城一应事务,都有我和大郎。”
  崔令宜:“谢父亲。”
  “明日几时出发?”
  “与崔二郎约的巳时初。”
  卫相点了点头:“那个时辰,我恐怕还在上朝。”
  那今夜,便算是父子的告别了。
  卫相转过头,长久地凝视着崔令宜。月色落在他眼角的沟壑里,也落在他微霜的两鬓上。
  他凝视得实在是太久了,久到崔令宜心里变得忐忑,想开口问一句怎么了,才听卫相再次出声:“你是我的儿子,我相信你做的决定,不会让我失望。”
  崔令宜有些摸不着头脑,但还是郑重道:“父亲放心,玉不琢不成器,儿子此去,必能有所进步。”
  “路上,多加小心。”
  卫相伸出手,用力地握住她的肩膀,又用力地拍了拍。
  崔令宜躬身:“父亲教诲,儿子谨记在心。”
  父子谈完,崔令宜回到院子,却发现卫夫人和卫云章站在一块儿,正在指挥下人收拾东西。
  她愣了一下:“母亲,您这是……”
  卫夫人冷哼一声:“我仔细想了想,你从来没出过远门,自己想必是拎不清要准备什么东西的,四娘也没操持过这些,你院中的下人恐怕更不知道该做什么,还是由我监督着吧。不然路上出了状况,你还得写信求我。况且,你此去是跟崔二郎同行,路上有许多事情要人家帮衬,还得准备些礼物――诶?那身衣服是春装,放另一个箱子里去!”
  崔令宜看着不停路过的下人们,忍不住道:“多谢母亲,只是,这东西是不是太多了些?我与崔二郎就乘一辆小马车,这么多东西一放,我俩连坐的地方都没了……”
  卫云章在一旁贤妻良母地解释:“母亲不过是初选一遍,把有用的东西都先整理出来,至于路上最后要带什么,三郎你自己决定即可。”
  卫夫人:“行了,既然你嫌我事多,那我回去便是。”
  崔令宜看出卫夫人心情不好,连忙哄道:“我事多,我事多还不成吗?等我到了潞州,必去买些当地特产,带回来孝敬母亲……”
  总而言之,等把各种行李收拾完,上床歇息的时候,已经将近子时了。
  崔令宜打了个呵欠,含混不清地说:“你说,你爹娘要是知道咱们有密旨却瞒着他们,会不会不高兴啊?”
  卫云章的声音从枕边传来:“既是密旨,自然不该告诉第三人。如今你是卫云章,按理来说也不该告诉我。”
  “拉倒吧,就算我不告诉你,你也不会放任我离京的。”崔令宜闭上眼睛,“而且这样挺好,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陛下眼光实在是好,这满朝文武,还找不出第二个一个人能当两个人用的。”
  卫云章偏头看她:“你到底睡不睡?”
  “睡睡睡,睡睡睡。”崔令宜连连点头,顺便拍了拍他毛茸茸的脑袋,“你也赶紧睡――你比我更需要多睡。”
  ……
  次日巳时,一家人除了去上朝的卫相和去上值的卫定鸿外,都来送崔令宜出远门。
  崔二郎驾着马车行到卫府门前,叫卫夫人吃了一惊。
  “崔家二郎,你竟亲自驾车?”
  崔二郎跳下马车,向她行了一礼,继而笑眯眯地说:“夫人客气,我行走在外,什么都干过。岭南那么远的地方,一待又要待好些日子,京城里没有车夫愿意去的。还不如我们自己驾车,想走就走,想停就停。”
  他与卫家众人寒暄过一番,崔令宜的精简版行李也已经全部搬上了车。
  卫夫人扶着车辕,望着崔令宜道:“崔家二郎经验丰富,路上若是有什么难题,不要在乎面子,多请教请教人家。”
  崔二郎爽朗笑道:“卫三郎是我妹婿,无需他说,我也自会照顾他的,还请夫人放心!”
  “有劳你了。”
  “我反正也要出门,多一个伴正好。”崔二郎道,“只是可惜我们四娘,新婚不足半年,便要独守空房。”
  卫云章眉头一跳,努力微笑起来:“不妨事的,卫家人多热闹,我与大家住在一起,也可很高兴。只是三郎他从未去过那么远的地方,还得麻烦二哥了。”
  “一家人,应该的!”
  “叔叔,到了岭南,也要记得给我买好玩的啊!”襄儿依依不舍地说。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