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新郑被围,韩国孤立无援,最后只能遗憾被灭。如今秦王政雄心壮志有心征战,趁此机会,我也要魏国和赵国也要尝尝这种滋味,所以我要先拿魏国开刀,这之后的赵国就拜托你了……”
张良:“???”
张良:“……”
张良:“!!!”
等会儿,这怎么就轮到我了,我是不是听错哦了,什么情况啊这是!?
“等等,韩叔你说什么,怎么就轮到我了,难道说您……”难道说韩叔突染恶疾,所以才会……一时间张良都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不是的,子房是你误会了,”见张良的表情,韩非就知道这孩子想岔了,赶紧摇头无奈的解释道,“并不是你想得那样,而是我年岁以高年近半百。我无法保证在自己有生之年中看到赵国破灭,毕竟赵国与韩国不同,能跟秦国分庭抗争这么多年,本身的底蕴自然不少,因此我只能将灭赵的希望寄托在你身上。如今秦国已经打算攻打魏国,而我的任务就是在有生之年攻下魏国,为灭赵铺路。”
“……韩叔。”
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还是少年的张良却制止不住自己的眼泪,全因韩非所托之事。因为他也知道韩叔所说句句为真,如果真要破灭魏赵,单凭韩叔的年纪确实有点困难,而他所要做的就是在之后继承韩叔的遗愿,继续完成灭赵目标。
张良心情复杂,没想到这次韩叔召自己要谈的事情竟然敢如此沉重,一时间眼眶微红心酸至极,只能默默地流泪。
场外:
地铁老爷爷看手机版嬴政:“……”
他们是不是在瞧不起我,我大秦灭魏需要那么久的时间吗,还有生之年!?
同款表情包死鱼眼的雍月:“……”
就是就是,明明我政哥灭六国都用不了他的有生之年,他俩这是想闹哪样啊!?
然并卵,场外是何情景韩非和张良并不知道,因为他们还在依旧煽情。
“韩叔,我明白了,您放心,子房绝对不会辜负您的期望,完成我们的目标。”抹了一把眼角的泪痕,张良信誓旦旦的如是道。
“如此甚好。”韩非欣慰点头,彻底放下心来。
*
之后就是秦国攻魏的时间了。
公元前240年,秦国对外扩张,对魏国攻势尤为猛烈。秦将蒙骜在这一年率领大军攻魏,取得了包括酸枣、燕邑、虚邑、桃人、雍丘、山阴、长平等在内的多座城池,进一步削弱了魏国实力。
期间在蒙骜不停攻下魏国城池的同时,随军的韩非也在不停的收拢魏国民心,并将《秦律》中对黔首有利的部分宣扬出去,为秦国对魏地的治理打下基础。
韩非本就是法家出身,对于《秦律》的内容自然比他家学子研究的更加透彻,宣传出去的内容也更加实际符合黔首期待,比如禁止随意侵占农田耕地,保证黔首自己的根本利益,违者无论身份如何定会重罚,也比如凡是肯参军的人,哪怕是原魏国黔首,也可以如秦国黔首一样封田封爵。
如果是以前,韩非可能还想不到用这种方法收敛民心,但是在颍川郡做了两年的郡守后,有了两年治民经验的他已经很能抓住黔首的心里,也想明白了许多在他还是公子的时候没有想通的问题,不然他也不会在之前教育同为贵族之后的张良何为公平。
对于韩非的做法,无论是在前面打仗的蒙骜,还是在后方主控的秦王嬴政都非常满意,蒙骜满意是因为没有这些杂事干扰,他可以安心打仗。而嬴政高兴的则是,韩非终于肯为大秦效力,因为每一个安顿下来的原魏国黔首,未来都会成为他们大秦的子民。
再加上秦军本就军纪严明,以前或许还有骚扰黔首收敛钱财之举,但是在韩非跟蒙骜提出要求后,为了方便治理,蒙骜便勒令禁止此事。如此一来,就加深了旧魏国黔首对秦国统治的肯定,毕竟就算是他们本国的魏军也做不到不会趁着打仗的间隙抢劫黔首钱财。双方如此明显对比下,旧魏黔首又不是真傻子,心中自然有了偏向。
也因此,当在前往打仗的蒙骜突然收到前来参军的旧魏黔首时,他人都傻了。打了这么多年得仗,就没见过这么操作的,韩先生不愧是王上看中的大才,这杀伤力也没谁了!
同样这个消息传到秦国的时候,不只嬴政一脸懵逼,就连朝中其他大臣也跟着傻眼了。而他们的想法也如蒙骜一样,别说蒙骜打了一辈子仗没见过这仗势,就从春秋算起也没出现过这种情况,简直画风清奇!?
本来这边在已经收拢魏国那么多城池后,秦国这边就想见好就收,先把人召回来再做打算,但是现在这情况,就算让他们召回来也不好意思了。毕竟前往打仗的势头那么好,就连敌国的黔首都投奔过来了,这时候收手总觉得太亏了,因为老秦人吃什么都行,就是不吃亏!
然后就是朝中众人继续探讨,最后还是嬴政拍板下了决定。
回什么回,不回了。又不缺粮又不缺人,有便宜不占王八蛋,让蒙骜继续打,能打多少就打多少,先把便宜占尽了再说。
然后一个月后――魏国亡了。
没想到真把魏国打下来的蒙骜:“……”
没想到秦国能把魏国打下来的韩非:“……”
没想到前往势头如此强势的朝内重臣们:“……”
等会儿,魏国就这么容易打下来了吗!?说好的战国七雄,虽然现在是六雄,但是你这破灭速度也太快了吧,让我们好没有真实感!
说实话,别说秦国这边一脸懵逼,就连那边被灭国的魏国也是如此,他们连正经交战还没开始呢,怎么就输了,而且还是这么迅速,以至于他们连送给他国的求援信都没来得及发,怎是一个荒唐能形容的!
其实这群魏国说错,他们确实是还没有与大秦军队正式交手就输了,而导致会出现这个原因的则是一名魏国看门小吏,而这个小吏不是别人正式韩非收拢的某个旧魏黔首的家人。而这个小吏会如此做,也全是因缘巧合下的冲动,跟秦军、跟蒙骜、跟韩非,没有一点关系(划重点)。
看门小吏本名为高,是家中长子。因为不甘心当一辈子黔首过苦日子,所以只身从燕邑来到大梁想要出人头地一番,但奈何他既没有学识也没有力气,所以只能在熟人的帮忙下成为一名看门小吏,除了总是被前辈欺负外日子也算过得轻松。
但奈何秦魏战争爆发,燕邑等地被秦军占领,高想到还在自己老家的父母家人整日焦虑非常担心不已,毕竟秦军凶残之名举世皆知,高生怕他的家人们会惨死在他们之手。就在高每日提心吊胆的时候,外面却传出有魏人投军入秦,而且不是一两个是近万人,且这些人全是被秦军占领魏地的原住居民。
当时别说高了,就连魏国上层们都为此震惊。魏王甚至愤怒的大骂出声,并下令将城中凡是出自山阴、燕邑等地的魏人全部驱逐出魏,其中就包括高在内的众多小吏。因为是魏王下令,这群人也没有办法,只能收拾行李准备离开,但是事情就发生在收拾行李这一环。
就在这群人准备收拾东西走的时候,他们被同僚的前辈为难了,别说收拾行李了,就连房门都没让他们进,不但辱骂他们还连带他们的家人亲属是卖国贼,同时还不停的对他们拳打脚踢,说他们不配为魏人。其实大家心里都知道,虽然这群人嘴上是这么说,其实主要目的就是想要贪下他们的财物,想找一个大义凛然的借口罢了!
因为这群人算是魏国弃民,就连路过的巡管也视而不见。之后就是双方起了冲突,然后又出了人命,而死的人因为是他们这边的人,官府那边甚至管都没管,直接将人拖到了乱葬岗,他们想帮忙收敛还遭到了官吏威胁和阻止,而死掉的这个人正是介绍高来大梁为小吏的熟人兼好友。
都说别欺负老实人,因为你们永远不知道老实人发起火来有多可怕。
因为自己没有盘缠,又加上生命受到威胁,想到自己在大梁被同僚前辈们欺负的这些年,在加上好友之死的加层,高在心里便偷偷下定了决心,一定要为自己和好友讨回公道。因此高在打听到秦军位置后,便一不做二不休便纷纷投奔过去。
最后的消息就是大梁的大门被从内打开,蒙骜将军率军在魏王还在床榻睡觉的时候,攻进了魏王宫,而这个时间与魏王下令驱逐高等人的时间不过才一日。
魏王:“WTF!?”
第91章 激情对骂
先是赵灭韩,后来秦灭魏,战国七雄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少了两个,当世凡是有点政治头脑的人都微嗅到不好的气息,这天似乎要变了。
不过话虽这么说,这魏国和韩国被灭还是有些许不同之处的。
韩国弱小已经众所皆知,所以韩国会被灭大家都心中有数,只是早晚的问题。可是魏国却不是这样,虽然三年前魏国的定海神针信陵君魏无忌去世,使魏国失去了这个聪明的保护伞,但是现任魏王在登基的时候信陵君还在,所以魏王在继位时魏国内部并无太大风波,也就是说信陵君去世魏国的底蕴也尚在,甚至他们还有功夫撺掇赵国出兵攻韩。
可是就是这样底蕴尚在的魏国,却被秦国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被灭,这怎能不在当世引起轩然大波,这怎能不让众人心惊胆寒。
跟韩国被灭时无人问津不同,在魏国被灭后,其他四国纷纷声讨秦国狼子野心,并联手要求秦国将魏国领土归还,让还未身死的魏王复国。
消息传到秦国后,以秦王嬴政为首的那边的秦国官员勋贵自然不肯,肉都进嘴里了,你让老子我吐出来,想什么美事呢!但凡枕头枕高一点,都不会做这种白日梦!都是玩政治的,谁不知道你们打什么主意!
所以面对四国的声讨,秦国这边就当人在放P,左耳朵进右耳多出,完全没放心上。
其他四国一看这样不行啊,秦国是铁了心要吞并魏国,当即一下子就急了。当然他们也不敢为魏国出兵啥的,毕竟魏国又不是他们的谁,没必要因此浪费自己国家的人力物力,当然就算不出兵,他们找人骂嘴仗还是可以的。
这时候就轮到各国的文官出手了,然后就是奋笔疾书写檄文,那一封封的檄文简直要把秦国贬低到地底去,有什么就说什么,没有什么胡编乱造也要说,不止添油加醋他们还无中生有,什么脏的臭的都往秦国身上泼,好像自己真是什么正义使者一样!
看过这些檄文后,秦国那边生气吗!?
那自然是生气的,简直都快气炸了!一个个在朝上吹胡子瞪眼,恨不得拿上家务事冲到他国跟那些写檄文的老登大战三百回合!
但奈何以上这些事是不可能实现,所以他们也就只能气的干瞪眼,也不是没想过找人写檄文骂回去,但是秦国官员情况跟他国不同,谁让秦国官员大多军功出身,哪怕是文官那也是实干型,而不是耍嘴皮子的。让他们这群老实的文官写这种对骂形式的檄文这就有点难为人了,一是不擅长,二就是丢人啊,全世界骂架什么的。
其实秦国也不是没有应对的方法,无非就是秦王嬴政对外发个王令,哪家的嘴再不老实寡人就发兵打谁,跟他曾祖父秦昭襄王对外打仗时的行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但这事微妙就微妙于,此时的秦国刚打下魏国,正是全朝堂上下忙碌的时候,哪有那个闲暇时间收拾那些嘴碎的外人,总不能‘狗咬你一口,你再咬狗一口’吧,那他们秦国成什么了,还浪费自己时间。而且说不定这就是那群写檄文之人的目的,趁秦国因此事分心之际搞些小动作。
然后这边忙着接管魏国领地的秦国只能恨恨的咽下这个哑巴亏,偷偷在小本本上记黑账,等有机会一定要报复回来。但是秦国这边上层的官员忍了,却不代表其他人也一起忍了,比如说本就跟魏国有仇的韩非,比如想一飞冲天的李斯。
估计也是这两兄弟心有灵犀的缘故,两人此时虽然没有在一起,但是却不约而同的在同一时间写了檄文骂了回去。
甚至李斯发表檄文的时间,比韩非那边还要早。
长达将近一千字的檄文啊,愣是一个脏字不带,将之前道德绑架的其他诸侯国骂了个狗血淋头,语言之犀利、内容之强烈、引用之准确,深刻表达出写这篇檄文时李斯的心情。
以雍月的理解来看大概意思就是,孩子死了你来奶了,火车撞墙了你知道拐了,大鼻涕进嘴了你知道甩了,之前早干什么去了。韩国被灭的时候你们围观笑笑嘻嘻的说风凉话,现在魏国被灭你们知道跳出来当救世主主持公道了,什么好事烂事你们都想插一脚,是不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了。人事没干几件,狗事弄了一箩筐,就显得你们嘴皮子厉害了是吧!有那个实力有本事硬碰硬刚一把啊,觉得自己有能力你就上,没能力就别瞎BB,再胡搅蛮缠时候早晚给你们这群人一人一个大逼斗!
看的雍月那是一个热血沸腾,恨不得在跟着大骂几回。
至于韩非那边,他的檄文就更简单粗暴了!
韩非是韩国公子,直接就表明了他是韩国被灭时的苦主。魏国害得韩非国破山摧家破人亡,他的知己好友秦王嬴政看不过去才会出兵帮他复仇,此为仁义之举君子之行,尔等当初面对韩国求救之时袖手旁观,如今在他想要为国为家复仇时出来道德绑架,真乃小人行径,皆为道貌岸然之辈。
而且魏国被灭乃是他们自己自作自受,打开大梁城门的可不是秦国之人,而是在魏国受够了魏王压迫的黔首,而这名黔首之所以会如此做,也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自己死去的至交好友复仇。所以说魏国被灭根本就是咎由自取,连老天都看不下去,才会让如此多的巧合连在一起,导致魏国亡国。你们再这样下去就是无理取闹与天作对,早晚得遭到天谴。
如果说李斯这边是单纯想骂架的话,那韩非那边就是反过来利用道德反驳他们了。他们不是仗着有理才会这么有恃无恐吗,那作为真正苦主的韩国公子韩非和被魏国压迫的黔首高就让他们的有理变成无理,让站在道德高点的他们变成无理取闹!
随着李斯和韩非两人的檄文发出,其他四国纷纷息了火。
谁让韩非说的都是事实,他们就算反驳也没有借口,因为当初韩国的求助信他们都有收到且皆选择按兵不动,而当时唯有秦国发兵前往韩地救援,要知道这在以前可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所以他们就算再不敢相信,也不得不承认韩非与当今秦王嬴政是好友知己这个理由,所以魏国被灭当真是两个为挚友复仇之人因缘巧合之下的结果。
不过他们也咽不下这口气,所以便想转移目标,骂不了苦主韩非,难道他们还不敢说这个名叫李斯的无名小卒吗!?然后这群人就开始李斯是何人,结果就在查出李斯是谁后,他们就再次息了火,无他这又是个为挚友出头的人物!原来李斯这个名不经传的人物之所以那么骂,是因为他跟韩非也是同门师兄弟兼挚友。所以韩非他到底有多少个挚友,为何一个个的都那么‘能打’,魏王你输的不冤啊!
被他人挚友几次三番复仇的魏王哭晕在厕所。
说实话,就算是秦国这边也没想到李斯和韩非的战斗力这么强,只是先后两份檄文,就将之前骂骂咧咧个没完没了的其他四国骂成了哑巴,也没想到其他四国就真的闭了嘴,啥也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