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锦春(重生)——姚霁珊
时间:2017-11-07 20:29:43

第240章 烟霞阁
  此念一起,周妪的手足便有些发冷。
  天性凉薄之人,最难相与。
  好在秦素留在了白云观,离开阿承远远的。
  周妪微松了口气。
  “女郎无事,这便是好,太夫人也安心了。”她上前扶住了秦素,顺势握了握秦素那只满是灰尘的小手,语声略含关切:“太夫人怕女郎有事,着我与董管事领些人来看看,顺便送些人手给女郎使动。”
  秦素闻言,面上露出一丝哀戚,泫然垂首:“总算活得一命,已是万幸,太祖母还念着我,我实是羞愧。”语毕,面朝上京城的方向伏地而拜,状极诚孝,令一旁陪同的道士亦面露感怀。
  周妪的心底颤了颤,垂首立于一旁,静默不语。
  她早便从阿承那里收到了消息,五月初八,一旦秦素身边缺了人手,便需第一时间将备下的人送过去。
  可她却不曾料到,秦素提前叮嘱之事,会以这样令人胆寒的天灾,作了前提。
  地动之时,秦家阖府都聚在许闲堂,每个人皆是一脸的惶然与沉重。
  虽然不曾有人明言,但从那几位夫人的表情中,周妪还是看得出来,她们是真的信了,也怕了。
  东陵先生要秦家“恶月起行”,却原来是为了让他们避开这场地动大祸,而他们却没能照此行事,等来了这场天灾,虽秦府并无一人伤亡,可所有人皆是心胆俱裂。
  东陵先生的赠言,委实是太精准了,准到了令人惊恐的地步。
  几乎是地动一停,钟氏便立刻着手准备了起来,也不打算看历书了,直接便定下了两日后启程。而太夫人则令人给垣楼赠了银,交由那楼里的伙计收着。
  东陵野老提前示警,这份恩情,他们秦家不应忘记。自然,僻居于白云观的秦素,也被几位夫人挂在了心上。
  依常理而言,发生了地动这样大的事情,秦家无论如何也该派出一位长辈前往白云观,安抚并探望秦家的这位女郎。
  然而,两院的四位夫人,并无一人愿意担当此事。
  东陵先生都说了,秦素如今乃是厄逆缠身,谁又敢去触这个霉头?再者说,那白云观乃是此次受灾最重之处,说不得便是因为那里头住了个秦六娘,其命格之凶,竟让一所好好的道观损毁得如此严重。
  这样的凶命,自是让一应亲眷长辈无不退避三舍。
  不过,在明面儿上,四位夫人却皆是格外担忧秦素的安危,只高、吴两位老夫人受不得惊吓,身子有些不大好,走动不便;林氏更是久“病”未愈,出不得门也吹不得风;至于钟氏,她要忙着打点阖府出行事宜,根本忙得没功夫。
  于是,在一番商议后,众人便一致决定,派周妪和董凉二人前去探望秦素。
  彼时,林氏还戚戚然地提了帕子掩唇,语带哀切地道:“周妪和董管事乃是府中积年的老人了,由他们亲自出马,六娘的面子倒也不小。”
  平素她说话,其余几位夫人只当笑话听,倒是今日她的这一句话,难得地被众人赞了一回,所有人都道她说得有理,倒是让林氏颇为受宠若惊。
  有了太夫人的指派,周妪来白云观自是顺理成章,而到了此处看罢,再点数过蓬莱阁的人手之后,周妪那颗如古井般平静无澜的心,便再也无法维持正常的跳动了。
  除了阿葵,秦家留在白云观的所有仆役,包括那四名侍卫,或死或伤,无一幸免。
  史妪当场毙命,飘风的脑袋受了重创,周妪带来的医说,没个一年半载,她这伤治不好。而阿谷的尸身,却是那白云观的道士在丹井室那里发现的。
  面对着如此惨重的伤亡,周妪以及董凉对阿谷死在丹井室一事,根本无半点疑心。
  在他们的看来,阿谷的死一点都不让人意外。旁人不知,可他们却很清楚,秦素身边的仆役,对这个外室女很不尽心。阿谷很可能是在地动前便醒了,或许是察觉天色不对,便想要跑下山去,不想却在半路上死在了丹井室的乱石中。
  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阿谷身为秦素身边的大使女,不想着叫醒主人,更不顾这满院子的人命,反倒独自跑出去避祸,简直死有余辜。就算她逃出一条活命,太夫人那里也绝饶不了她。
  除去阿谷等三人以及那些死人不论,那些剩下的伤者,情况皆不算太好,轻的折足断臂,重的生命垂危,再也无法继续服侍主人。
  周妪调来的这十几号田庄仆役,居然全都是立刻有了填补之位,都不用等的,直接便能派上用场。
  这让她在震惊之余,对秦素又多了一重考量。
  不过,目下还不是她思虑这些的时候,她首先要解决的,便是秦素的居住问题。
  蓬莱阁是根本不能住了,秦素必须挪去别处,此外,这些新来的仆役也要好生分配差事,还有,她没想到那四名侍卫皆受了重伤,秦素这里不能没人护着,这个问题亦需解决。
  所幸董凉也在,周妪与他有商有量,事情办得倒颇顺利。
  白云观对于秦家的损失,大抵是觉得亏心了的。
  毕竟,人家给了一大笔银,又带了足够的人手,他们就只管提供住处而已,却没想这一场地动,他们这边只伤了几人,而秦家这里却死伤大半,这委实说不过去。
  于是,在见到了秦家诸人后,那道士的态度便十分客气。董凉本就受太夫人之命,务必要迅速将秦素安顿好,两下里一拍即合,董凉便又花了些许银,将秦素的静修事宜重新敲定。
  这一次,秦素住进了烟霞阁。
  烟霞阁以及另一处客院翠微阁,皆位于慈云岭半山腰,当年靖王家眷前来上香时,便是住在这两处的。
  自白云观败落后,这些华屋便也处于半封存的状态,平素轻易不予人住。不过,如今的情形却又有了不同,因为除了这两所院子,白云观已经没有客院能够住人了。
  这些道士到底也要吃饭,在香火不盛的今天,秦家给的那些银,于他们而言不啻雪中送碳,所以,他们几乎是殷勤地将秦素请上了半山腰,开启了烟霞阁久已尘封的院门。
第241章 落雨否
  到底是靖王曾用之地,那烟霞阁比之蓬莱阁,实在好得不是一点半点。
  如此大的一场地动,烟霞阁几乎毫发无伤,只院墙掉了两块砖。此外,这院子也十分宽敞,分了内、外两进,内院还有凉厦与暖阁,更有青砖彩石、修竹园菊,院角还有一株树龄逾百的老银杏树,树干需两人合抱,树身笔直,满树的碧叶如滴翠一般,与断瓦颓垣的蓬莱阁相比,简直就不像是同一所道观里的建筑。
  到得此处,周妪头一个便放了心。
  烟霞阁离山门颇远,角门外头还有一条隐蔽的羊肠小径,直通山下,可避开大路上来往的闲杂人等,于需要静修的士族小娘子而言,实是再合适不过。
  于是,用不上一个时辰,烟霞阁中便已是扫尘除灰,擦洗得干干净净,秦素一行人很快便安顿了下来。
  周妪留下来陪着秦素用了一餐午食,饭毕,又将带来的仆役人等唤至阶前,向秦素做了简单的介绍。
  除阿葵留用外,秦素的贴身使女换成了两个新来的小鬟,一个叫阿桑、一个叫阿梅,皆是十四、五的年纪,样貌干净,做事老实的。周妪还带来了一个管事妪、一家守门的门房并六名洒扫小鬟以及厨娘二人。
  那名管事妪姓李,与那两个厨娘沾些亲,算是一家人。李妪面相和善,逢人便带三分笑,是个老于世故之人,那两个厨娘瞧着则老实了许多,都是粗手大脚的。
  那守门的门房是一对中年夫妻,脸晒得黑黑的,生得十分健壮,一看便知是在庄子上常年做活的农户,那妇人一手便能举起一架小书案,瞧着很有两把子力气。
  至于那些小鬟,则是一水儿的青涩少女,个个生得细瘦黝黑,又都梳着双平髻,放眼看去,简直叫人分辨不出谁是谁来。
  趁着认人的时机,秦素便拉了周妪的手,轻声地向她道:“妪,此番劳动了你,也累了阿承,这些事情我必记挂于心,多谢你二人相助于我。”
  周妪肃容垂首,态度疏离地道:“不敢当,女郎的事乃是太夫人交代下来的,我理应尽心。”
  颇为冷淡的语声,眉眼中蕴着隐约的隔阂。
  秦素闻言微怔,旋即便沉下了脸。
  纵然董凉不在,这院子里亦再无可疑之人,周妪待她,戒心犹在。
  这让她很是不快。
  一介仆役,略有了几分体面,倒真以为掌着主人命脉,明明已然身在泥中,还妄想着干干净净地脱出身去。
  还不如阿承识时务。
  “妪如此说,倒令我无言以对。”秦素微叹了口气,松开了手,眸光拢在周妪的身上,良久,忽尔一笑,问:“妪以为,今天可会落雨?”
  很突然地便转了话题,且说的还是风马牛不相及之事,周妪愣了愣,有些不明所以。
  秦素好整以暇地看着她,笑容亲切:“妪是经老了事的,且猜一猜,今日可会落雨?”
  虽笑得温柔,然秦素的神情却很专注,隐在刘海下的那双眼睛,瞬也不瞬地盯着周妪。
  周妪委实糊涂了。
  秦素这样子显是很认真,可是,方才明明说的是关于这些仆役的事,周妪也满心以为,秦素接下来是要请她帮什么忙,或是又有什么交代,甚至也早已想好了推托之语,务必要让阿承与秦素离得远些。
  然而,秦素却忽然问出了这么个奇怪的问题,实在叫人摸不着头脑。
  她看了秦素一会,见对方眸光清澈,面容郑重,并不似开玩笑的样子,她便下意识地抬头看了看天。
  天色昏黄,云层堆得极厚,乌压压地聚在头顶,四下没有一点风,空气潮湿且闷热。
  夏日暴雨将至前,多是这样的天气。
  周妪迟疑了一会,便垂首肃声道:“回女郎的话,我看着这天,是要下雨的模样。”
  “唔”,秦素笑了笑,站起身来,蓦然凑到周妪耳边,压低了声音道:“要我看,今日根本不会下雨,一会便会放晴。且,不只今日,明日、后日、这个月,下个月,再下个月皆不会落雨,每天皆是烈阳高照,整个陈国无一处有雨,直至明年二月,才会降下雨来。”
  言至此,她一顿,唇边笑靥初绽,语声轻快:“妪若不信,且等着看。”
  周妪再度愣住了。
  秦素说的话,她字字听得清楚,但这话到底是何意,她却越发地弄不明白。
  秦素此时便又轻笑了一声,说道:“妪怎么就从不去想想,为什么我会提前数月便知晓,五月初八这日,我身边会缺人手?”
  周妪腰背一挺,面色陡然微变。
  “妪是从不曾去想过这个问题,还是,不敢想?”凉阴阴的一语说罢,秦素便往后退了一步,坐回了位中,看也不看周妪,只淡声吩咐:“妪回吧,此处不必你服侍,阿葵,送妪出去。”
  周妪的后心,忽然沁出了一层细汗。
  她没去想这件巧合到令人生疑的事,是不愿想,还是不敢想?
  这其中的区别,她竟然有些闹不清。
  她只知道,当她带人上山,亲眼目睹了这许多仆役的死伤之后,她是觉得庆幸的。
  庆幸秦素不在府中,不在阿承左近。
  此刻细思,她为何会觉庆幸?是庆幸于摆脱了这个出身不好的外室女,还是单纯地觉得……害怕?
  周妪的后心已被冷汗浸湿,僵立原地,面色发沉,那厢阿葵便走上前来,苍白的脸上不见情绪,态度冷淡地道:“妪,请吧。”
  看着她伸向院门处的手,周妪心底一滞。
  她忽然便记起,秦素留住于白云观,是因为命格奇特,身系秦家满门今后的福运。
  这位六娘子,总有一天会回去的。
  而更重要的是,阿承以及她本人,皆帮了秦素许多的忙,他们祖孙与秦素,已经拴在了一根绳上。
  此念一起,周妪的脑海中便如一道闪电划过。
  她现在才来与秦素划分彼此,已经太迟了。
  她一心只挂念着她最宝贝的亲孙子,正所谓关心则乱,却犯了最大的错误,便是左右摇摆不定。
第242章 八护卫
  周妪扪心自问,她此前始终不敢去想的那个疑问,其实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证实了,秦家六娘,或许真如东陵先生所说,乃是命格奇特之人,甚至,并非常人!?
  他们祖孙为秦素做了那许多事,此刻收手已是不及,对两方面都没好处。此外,再退一万步说,跟着秦素,也未必便意味着无穷无尽的麻烦。
  便在这短短一瞬间,周妪的脑中已是飞快地闪过了无数个念头,而待她回过神来时,才发现,身前是已是数级石阶,阶旁浓荫匝地,绿柳拂槛,正是烟霞阁的院门。
  她一时想得入神,竟不知自己是何时出得门来的。
  她心下微惊,回过了头,想要对阿葵说句话,便在此时,身后蓦地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妪如何在门外站着?”
  这沉稳而又略带沧桑的男子语声,令周妪瞬间闭上了嘴,面色亦重新恢复了平素的淡然。
  “董管事来了。”她转过身,客气地向董凉打了个招呼,语声很是恭谨:“劳动管事又跑了一趟,辛苦了。”
  董凉穿了一身苍黑色的衣袍,脚上的黑色布履纤尘不染,不疾不缓地道:“此皆是太夫人的吩咐,我不过跑个腿罢了。六娘子独自在外,身边不可无人护卫。”
  他的态度很平缓,虽是一日之内连续两次往返于白云观和秦府,可他看上去却无一丝疲态,亦分毫未受这潮闷天气的影响,衣襟袖摆皆是干净,连头发丝都没乱上一根。
  董凉是去调拨侍卫的。
  原先蓬莱阁的那些侍卫,再也不能好生执行护卫的任务,故他便又回府调拨人手,而周妪则留下来安顿好诸事,二人当时便是如此分工的。
  “太夫人思虑周全。”周妪恭声说道,又客气地向董凉一笑:“小董管事这一不在,董管事便忙了起来。”
  听人说起了董安,董凉的面上便浮起了一丝笑意,颔首道:“田猎是个力气活儿,他年轻,由他接手最好。他做事还算周全,我也能放下心来。”他似是颇为感慨,说到此处便叹了口气,抚了抚夹着银丝的头发,有些自嘲地道:“我年纪大了,老胳膊老腿的,可跑不动了。”
  虽是自嘲,然语气中的欣慰却是鲜明的。
  周妪便笑:“一说起小董管事,董管事这话便多了起来。”顿了顿,又关切地问:“庄子上头可没什么事罢?”
  董凉放下手来,将两只衣袖拢在小腹处,语声平缓:“好在无事。林家两位郎君并那些客人们,皆是只受了些虚惊,也无人受伤,今日一大早,一应客人已经都送回府了,方才阿安才使人送信回来,说他正在田庄检查房舍、清点米粮数目,兼查一查账目,待处置完了便会回来,恰好可跟得上我们离开青州的车马,太夫人却也放了心。”
  “那真是谢天谢地。”周妪合掌念道,面上含了淡笑,与董凉对视一眼,二人俱是心领神会。
  董安留在田庄是怕有人趁乱生事,而他防着的人,便是林氏的那两个嫡兄——林大郎林守正、林二郎林守诚。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