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科举辅导师!(穿越)——腿毛略粗
时间:2017-11-21 16:06:35

  随后,乙班学生也鱼贯而出。
  傅知山摇头跺脚:“不成体统!”
  这群学生的办事效率相当高。
  毕竟身为官二代,虽然尚未入仕,平日里也潜心念书。
  但刷脸,靠谱。
  宋问放学放的早,学生徒步赶到城门的时候,天色也还不晚。
  随后便跟着几名带路的,一起去西王村查看。
  此时宋问还在书院的阶梯旁,对着纸张咬手抖腿,不住惊叹道:“御史大夫,正三品官员啊!李洵这小子可以去国子学了啊。这还有个四品官的,五品官的竟然也有几个!他们为什么不去太学?”
  宋问浑身打了个寒颤,沉思道:“这群学生来头好大,为何都要来云深书院?莫非这里有什么特别之处?”
  宋问偏头看了一眼:“圣光普照?灵山宝地?还是开过光了啊?”
  国子监里分六个学院。
  国子学面向三品以上官员子弟。太学五品,四门学七品。
  国子监的学生和先生,是有严格人数规定的。
  小六问道:“少爷,您的学生啊?”
  “是啊。”宋问拍拍纸道,“搭上一个,即可平步青云。在长安还不能作威作福,但回了江浙,够横行无忌了。”
  小六:“……”
  小六弱弱道:“少爷,那是不是得罪了一个,你也完了?”
  宋问:“……”
  宋问继续咬手指:“哦……有道理啊。”
  小六:“……”
  我宋家要完了。
 
 
第8章 是非曲直
  宋问将上面的人名都记住了,然后将纸重新揣回怀里。
  小六问道:“少爷,现在去做什么?”
  宋问拍拍手:“我得跟过去看看,可以鞭策一下他们,顺便布置今天的功课。”
  于是小六过去架车,两人赶往城外。
  宋问的马车,已经颇为老旧了,哪怕路面平坦,速度稍稍快些,也要颠簸震颤。
  宋问坐在后面,时不时要来一把离心运动。
  晕头晃脑之际,小六忽然道:“少爷,前面是三殿下的马车诶。看着也是要出城的样子。”
  宋问陡然一个激灵,钻出车厢,仔细一看。
  可不就是唐毅的车?
  当即在后面挥手呐喊道:“殿下!哟,三殿下!”
  闻乐听见声音,微微扭头:“公子?”
  又听后面喊道:“闻乐!闻乐!”
  闻乐便放慢了速度,然后停在路边。
  宋问跳下马车,冲了过去,笑嘻嘻的抱拳道:“有缘有缘,二位,竟然又相逢了。”
  闻乐惊道:“怎的是你?”
  他想说的是,怎的还有脸会主动过来?
  宋问不仅有脸,还非常热络。合手殷勤问道:“二位吃了吗?吃的什么呀?”
  闻乐叫她问懵了。
  唐毅沉声问道:“拦车所为何事?”
  “同殿下一样,是要事!”宋问道,“不如边走边谈吧!”
  说完直接蹬上马车,然后掀开门帘,钻进车厢。
  闻乐和唐毅皆是一愣。
  唐毅忽然间与她四目相对,一脸懵逼。
  小六手执马鞭,孤独的站在路旁。
  宋问坐到唐毅对面,催促道:“真的,走着呀。我有良策。”
  唐毅没有出声,于是闻乐试探性的的抖动缰绳:“驾?”
  马蹄抬起,继续缓缓向前。
  宋问搓搓手,满意道:“这车,不错。”
  唐毅:“……”
  宋问端起小桌上的茶壶,给自己倒了一杯,又给唐毅倒了一杯,推倒他的手边。
  唐毅倏然间收回了自己的手。
  咦?
  宋问挑眉,然后望去。
  唐毅戒备道:“你想做什么?”
  宋问掐着兰花指阴阳怪气道:“不要这样嘛殿下,人家就是想请你喝杯茶。”
  言毕又去抓唐毅的手。
  唐毅躲开贴在车壁上,蹙眉厉声道:“你别动!你究竟是何人?”
  看他紧张成这样,宋问内心狂笑不止。
  宋问恶劣道:“讨厌~人家已经说过了,我是牛二嘛。”
  唐毅扭头:“闻乐,停车!”
  宋问收敛神情,抬手施礼道:“在下宋问,得孟乐山先生举荐,数日前来云深书院的任教。平素不拘小节,如有冒犯,望请殿下见谅。”
  这哪叫……不拘小节啊!
  唐毅审道:“你究竟意欲何为?有何意图?”
  “宋问只是想替殿下解惑而已。”宋问身体朝外面探去,喊道,“出城直行,见岔口左拐,遇田停车,我带殿下逛逛。”
  唐毅轻呵:“你数日前才来,要带我逛逛?”
  宋问道:“所以我要带殿下逛的,自然不会是风景了。”
  唐毅听过孟乐山的大名,也觉得宋问不是个寻常人士。但摸不清她的底细。
  见她时而正经又时而无状,与疯癫无异。
  抬眼间见她咧嘴给他露出一个夸张的表情,立马别过脸,不想理会她。
  此人,多半有病。
  宋问有些悻悻。
  他真是一点都不善于观察人类隐藏的真善美啊。
  行至目的地,闻乐停下马车,宋问和唐毅相继走出。
  宋问走到前面,示意他跟来。
  两人站在田埂中间,眼前成片刚刚翻新的泥土。
  宋问打了个响指:“第一个问题,为何今年的幼苗会无故干枯。”
  “西王村的田地,土壤肥沃,年年收丰。”宋问抬手示意他看去,“但,其实这里地势偏低矮,呈抖斜之势。凡缝雨天,上层的水,就会顺势而下。”
  “这条水渠,原本是建来引流之用。夏季日烈,时常干涸。营田使看着觉得并无用处,便擅自让人把尾端截住,堵积流水,以便耕作。”宋问道,“不过近年来,泥沙淤沉,水面上涨。加之下流,被农户堵塞。凡缝雨天,这里就要涨水。之前多下了几天雨,水反而漫入了田间。土壤太过潮湿,西瓜幼苗,根系脆弱,又透不过气,极易患病。而西瓜苗的枯萎病,是传染性极强的。如此一来,成片干枯。”
  唐毅点点头。
  “第二个问题,村民究竟为何要殴打营田使。”
  宋问说:“因为营田使调查之后发现,此事恐与自己脱不了关系,为防惹祸上身,不想闹大,便想私下处理。”
  “田间荒芜,眼看要错过春耕之际,村民便等着朝廷的拨款,岂料营田使却百般敷衍推脱。众人得知真相后,怒火难当,加之里正从旁怂恿,几名壮汉,未做思考,便莽撞动了手。”宋问补充道,“不过多数人,还是无辜的。”
  唐毅四面扫了一眼田地,只叹真是可惜。
  “第三个问题,村民为何聚在城门,是否闹事。”
  “一是营田使蓄意激怒,二是县衙拒不受理,三是金吾卫作风强横。这田中已经荒废,朝廷补款无望。买的摊位却又被莫名收回,甚至连城门也进不去。家中老少,该如何赡养?”宋问道,“性格冲动,性情急躁。求诉无门。为求生计,想拼死一搏,却不料用了最笨的方法。所以,他们也切实是动手了。”
  唐毅问道:“你不是说,你数日前刚到京城吗?”
  “我刚到京城,却会问,会听啊。”宋问笑道,“不过这些多半,是我猜的。”
  唐毅颔首:“也相差无几吧。”
  宋问知道他在细查此事,真相为何,应该是最为清楚的。
  这事棘手之处,不在双方各执一词,难辨真伪上。而是即便知道真相,也难以调停解决。
  涉案部门太多。
  处理的好,得罪一批官僚。
  处理的不好,得罪一批官僚外加一批百姓。
  “要真说来,涉案之人,无一人是无辜的。各自鬼话连篇,为己牟利。要说源头嘛……”宋问偏头想了想,“果然还是因为太笨。多读书还是好的。”
  他们正说着,旁边小道上传来一阵熙攘声。
  “我记得先生先前说过的,土有病灶,所以逐年减产。”
  “不是土有病灶,是植物有病灶。”
  “这植物有病灶,将病灶留在土里,不就是土也有病灶了吗?”
  “你若是在长安生了病,这离开长安,长安便是病灶了?”
  “你强词夺理!”
  “你还无理取闹呢!”
  宋问挡住光线,偏头一看,笑道:“看,一群笨蛋到来了。”
 
 
第9章 技术嫁接
  两人朝着路边走去,众生望见,停下脚步。
  “先生?”
  “旁边那位是……三殿下吧?”
  “他们怎会在一起?”
  众生朝两人致礼,问好。
  前头领路的老汉,看见宋问,躬身拜道:“宋先生!”
  孟为诧异道:“你怎么会认识我们先生?”
  老汉:“多亏了先生劝导,不然我们这些粗人,怕是要闹出大事。”
  宋问摇开折扇笑道:“哪里哪里,我不过就是给他们出了两个主意而已。”
  那日清晨,宋问只是去城门前和他们说了几句话。
  “你们不应该让年轻力壮的人站在前面,而应该让年老体弱的人挡在前面。”
  这就是数代人的智慧。
  跨阶级斗争的精髓。
  再加上现代人的精练整合——碰瓷。
  “有人来,你们就喊冤枉。越惨越好,别急着诉苦。这种时候,表达心情,比表述事实有用多了,明白?”
  百姓永远不能和朝廷硬碰硬。你来硬的,你就是暴民,你来软的,你就是难民。
  他们的劣势,与他们的优势,是一样的。那就是弱。
  “那番说辞,也是先生教我们的。”老汉连连鞠躬告罪,“实情已经照先生吩咐,同你们澄清了。迫不得己,郎君们可千万别计较。”
  “是了,多求求他们。”宋问沐风悠哉道,“这些人各个来头不小。你们跪死在城门,也不会有人同情你们。上告县衙,不如求诉他们来的有用。”
  冯文述道:“先生是故意的?骗我们的不是这群农户,是先生?”
  “哼哼哼。”宋问昂起头道,“一试便试出来了,是你们自己上钩,可不怪我。”
  学子回过味来:“先生是先骗我们,叫我们上心,而后再激我们,让我们来查清原委。”
  宋问道:“激你们是真。可我骂的也没错啊。”
  何况原委,哪是他们查的?他们只不过听一听而已。
  想到一切皆是算计,众人顿时有些忿忿。
  孟为粗声粗气道:“先生尽可直言,何必如此拐弯抹角。”
  宋问:“直言,有几人会在意啊?你不还说,此事与你无关吗?”
  孟为被噎的无言以对。
  宋问道:“他们确实有错,也错该当罚。但是,罚归罚,人却不该不管。若是无人重视,对他们来说,真是绝了生路。”
  几人看了眼唐毅,心道:不管不顾的人,正站在你的身后。
  “可先生也不该作假。”李洵低下视线道,“此非君子所为。”
  “那如何才是君子所为?同他们一起,在城门口哭诉陈情吗?”宋问抢先说道,“他们有苦却也有过。你只会说,此事,应当秉公办理,朝廷自有定夺。”
  李洵被一番抢白,又发现自己确实会如此作为。
  宋问道:“你是如此,别人也会如此。”
  宋问转身众人道:“诸位君子们,可有想到破解之法啊?”
  众厢沉默。
  唐毅见她要开始实地授课了,自己也插不上话,于是准备离开。
  “殿下且慢。”宋问叫住他说,“我说的,殿下可以听一听。如能推广,有利无弊。”
  众人便沉心听她说。
  “早春多雨,而西瓜根细,极易造成大面积的枯萎病。且今年种了西瓜,得了枯萎病,那根须还留在土里,来年一样会传染。这种时候,有种技术,叫做嫁接。”宋问挠挠头道,“具体原理我就不和你们说了。单西瓜来讲,可以把它的幼苗,和根系粗壮的葫芦接在一起。不仅可以有效防止西瓜的枯萎病,还可以提高西瓜的产量的质量。”
  众人面面相觑,如闻天书。
  冯文述道:“先生莫不是玩笑?怎么接?这西瓜是西瓜,葫芦是葫芦啊。”
  “葫芦播种后十五至二十天,西瓜播种后三至五天,在葫芦幼苗上划一刀,然后把西瓜苗插进去。现在开始播种葫芦是已经来不及了,只能去找野生的,或者去别处收。”宋问简略说了一遍,道:“总之届时,我会来做指导。如今虽然已经过了立春,但仔细一些,应该还能有所收成。”
  李洵怀疑道:“这……能行?”
  孟为呼道:“闻所未闻啊!”
  “你除了一句闻所未闻还会说什么?所以我让你多学一些,谁让你那么愚钝。”宋问面上嫌弃,嘴上吹大话道:“在江浙,这技术都已经量产成功!今年入夏,让他们运进来给你们尝尝!”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