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俏七零——微微安心
时间:2017-11-27 16:11:20

 
    话说回来,学校里发生了流行疾病,这让身为校长的杨启泰也格外忙碌。倒不是说工作不力什么的,在这个年代,学校里的流行疾病实在太多了,比如最常见的流行感冒、红眼病、腮腺炎等等,哪个学校不会中招?不过杨启泰年纪轻,工作积极,责任心也强,又是操心孩子们的病情,又还要担心有的孩子因此失学,最近每天晚上都回来的很晚。
 
    总有那么一些家长,认为孩子上学就是为了识几个字就成了。大概到了四、五年纪,说不定哪天就不来了,孩子生了病,在家呆了一个礼拜不想上学了,大人也正好省几个钱,放任他们在家玩了起来,杨启泰现在做的事情,就是每家每户的家访,劝说孩子们重新回来上课。
 
    这天又是很晚才到家,裹着一阵寒风进门的杨启泰让易慧芬只皱眉头,“劝个一趟两趟就行了,这么一回回的跑,哪里来的力气?再说孩子不愿意上学,你劝回来也没啥用!”抱怨过后还是关心地问,“饭吃了没?”
 
    “没呢!”杨启泰憨憨一笑,“我就知道!”易慧芬咕哝着去厨房热饭菜,这些人家也真做的出来,启泰是为了他们好,这每天下班后大老远的跑过去,这都九点多了连饭都不供!
 
    “别瞎说!人家是邀我吃饭来着,我没有答应。要不然不的要被人说是去混饭吃的吗?”杨启泰也饿坏了,狼吞虎咽的同时还不忘给人家澄清,“人家孩子可惜了,是个好苗子啊!”
 
    “那为啥不继续读书了?”杨小贝也好奇起来,既然成绩不错,按照本地的风俗都还是会供着上学的——考出去就鲤鱼跳龙门了不是?
 
    “唉!所以说孩子太懂事了啊!”杨启泰三下五除二就把饭干光了,满足地喝了一口老婆递上来的茶水。哈!还是在家里舒坦!“就是九组的那户姓谭的人家,你应该听说的,收养了个儿子的那家!”
 
    “哦!是那家啊!我知道我知道!”易慧芬举手说,“我听大嫂说的,那家媳妇是她同学,进门好几年没用生养就报养了一个儿子。谁知道那孩子刚到他们家一年,女人就怀上了,后来谭家要把孩子退回去人家不要,就这么留下了。”
 
    在相对封建闭塞的农村,不能生养是对一个女人最大的打击。谭家等了好多年她肚子都没动静,十分有意见,甚至有休妻的想法。也是巧了,正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正好有一个村民的远方亲戚家有个小孩要送掉,就顺理成章的被领养过来。
 
    谭家的……她姓王,姑且叫她王大姐吧,她对这个孩子一向是很感恩的。要不是这个孩子及时出现,她可能已经成了下堂妇,一辈子背上不能下崽的名声。谁知这个孩子的到来还有意外的惊喜,很快她就发现,自己有身子了。
 
    可能冥冥之中注定,这个孩子和自己有缘。他没来之前,看了多少偏方也没有怀上,而他来到家里以后,自己不求了,却意外怀上了。王大姐从内心里认定这些都是这个大娃带来的,如果没有他就没有后来的一切,所以她发誓,一定会把这个孩子当成亲生的来疼。
 
 第256章 养母
 
    可惜很多时候,这里的妇女并没有当家做主的权利。当王大姐成功生下一个健康的男婴后,谭家马上着手安排把大娃送回去。要不是还在月子里的王大姐据理力争,拼命护着大儿子,早就被扔回去了。
 
    大娃来到谭家后,改了姓名叫谭京。他自幼就丧父,母亲跟人跑了,留下幼小的他没人愿意养育,在亲戚们之前辗转了很久后就被爷爷奶奶送到了谭家。那时他已经3岁了,开始记事。到了谭家后虽然生活不富裕,但是王妈妈对自己很好,特别温柔,他难得过了一段平静的时光。
 
    可是好景不长,很快王妈妈有了自己孩子,听说他要被送回去,谭京常常偷偷躲起来哭。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他有了弟弟,现在的爸爸和爷爷奶奶本来就不喜欢自己,妈妈又有了弟弟,谁还会留下他?到了被送走的那天,他也只是默默地留着泪跟在谭家人身后离开,那可怜的小模样让大伙儿都心疼不已。
 
    谭京永远也忘不了,当他们已经走到村口的时候,身后传来了妈妈着急的呼唤声,她披头散发地跑过来,一把将自己拥入怀里,怎么也不同意家里人把他送走,“到了我们家就是我的儿子,没有我的同意谁也别想送走他!”
 
    妈妈的怀抱是如此的温暖、安心,谭京紧紧地用小手抱着妈妈,心里发誓,“我将来会一辈子对妈妈好,永远孝敬她的!”听着母亲和谭家人据理力争,他一点儿也不担心了,有妈妈在,他再也不会害怕。
 
    “家里本来就穷得揭不开锅了,你还要护着野孩子,谁来养活?”谭家奶奶气得不行,不是自家的娃,从他来到家她就看不惯,如今有了亲孙子自然要早早地送走,要不然到时候大了,送都送不掉了。
 
    “你们不养,我来养!”王大姐跟公公婆婆斩钉截铁地说。多好的孩子啊!又懂事又聪明,来到她身边就是有缘,不要说他的到来让自己的情况得到了多大的改善,就是他家里已经没人了,送回去的话不就是丢掉他,让他自生自灭吗?初为人母的王大姐无论如何也不会答应这样的事情发生,就这么强硬的把孩子留了下来。
 
    后来她说到做到,关于这个孩子的一切都是自己一手包办。谭京也懂事,小小年纪就帮着妈妈带弟弟,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除了谭家人,就没有人不说他不懂事的。后来村小开了,王大姐自己大冬天的下荷塘挖泥藕,挑到城里卖了给他交了学费,让他成为了一名小学生。
 
    这样的身世,学校了的老师都知道,平时也关照一点。学校里有午餐——这还是杨小贝定下来的,那黄氏的经费免费供应,别的小学都是没有这个待遇的。谭京每次吃饭的时候,就点菜汤下饭,菜都舍不得吃,说要“带回去给妈妈吃。”
 
    谭家的确是穷,早年间谭家的养父得了血吸虫,留下了严重的肝病,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也是这样的原因导致妈妈迟迟不孕。家里为了养父的病,还有妈妈的偏方,不知道拉下了多少饥荒。这也是谭家一定要送走他的原因。后来母亲非要留下他,还送他上学,家里就更艰苦了。
 
    为了省钱,饭桌上常常是大半年都见不到肉星。地里的产出都在爷爷奶奶手里,母亲除了要下地干活,回家还要照顾丈夫,他放学回家后,母亲就出去打零工、想办法挣点钱家里花销。养父因为肝病的关系除了鱼肉从来不吃任何肉类,所以家里的饭菜也全部都是素菜为主。
 
    其实这是很没有道理的,但养父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偏方,说是吃素对肝病好,就让家里把肉给禁了。偏偏他又爱吃鱼,于是鱼就额外开恩成为了家里唯一能吃的荤菜。母亲每天干着最累的活,营养却跟不上,年纪轻轻就皮尽显苍老,憔悴不堪。
 
    哪怕是小学里免费提供的伙食,在杨小贝的要求下也至少保证每天一荤一素,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要知道现在普通人家想吃一顿肉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大家都习惯了节假日、有客人来的时候才开荤。自从上学以后,面黄肌瘦的谭京反倒气色养好了些,个子也不像以前那么瘦弱了。
 
    他心疼母亲,每天都把菜留着不吃,回家偷偷给妈妈和弟弟吃。虽然被养父撞见了几次,但这并不是家里烧出来的,他也不能禁止别人不吃肉,也没有说什么。不过这一切因为一场疾病又发生了变化,这次学校里爆发腮腺炎,身体羸弱的他不幸中招了。
 
    母亲手里没钱,每年的学费都是欠着,她慢慢打零工攒了钱交上的。眼看儿子发高烧病得厉害,只好开口问公公婆婆借钱,结果又引发了一场家庭大战,“我早就说了要把这个野小子送走!自己的病都治不好,还顾得上别人的娃!”谭家阿婆一屁股坐在门口大吵大闹,死活不肯出钱。
 
    “当初媳妇可是说了,这娃她来养,你们瞧瞧!这又是吃肉,又是上学的都有钱,看病就没钱了?还不是想着法儿弄我们的钱,我这钱攒着干嘛?还不是为了儿子看病的救命钱!多狠心的娘们诶,连自己男人都不顾,眼里就只有那个野孩子……”谭家阿婆不肯善罢甘休,她从来就不打算让这个娃在家里呆着,哪怕就吃一口饭也不行!
 
    王大姐心力交瘁,无言以对。老公装死不出面,其实他哪里有什么重病?不过是血吸虫肝损伤,医生都说了没有什么大碍,治是治不好的,但是也根本没有生命危险。他自从得了病就理所当然地不下地不干重活,成天游手好闲打牌作乐。家里的重担全部都在自己一个女人身上,可是现在她连给孩子治病的钱都拿不出来!
 
    最后还是谭京肿着两腮出来说话,“奶奶,我不上学了,就在家里干活,帮着带弟弟,以后长大了出去挣钱给爹治病,好吗?”他不怕痛,却不忍心看到妈妈伤心难过的样子,主动提出了辍学。
 
    连孩子自己都说了不读书,老太婆也没有理由再吵下去,拍拍屁股进去了,钱的事就当没听见。还是邻居家的伯伯见他可怜,借了几块钱给他去看病。所以病好了以后他也没有提出上学,哪怕母亲再怎么要求,8岁大的谭京咬紧牙关就是不答应——他不想看见母亲为了自己再被家里责难,哪怕成绩再好,哪怕再想上学,他也不去了。
 
 第257章 感恩
 
    杨启泰最近忙的就是这件事情。在他看来,因为一场小小的疾病是退学实在太儿戏了,谭京这个孩子身世值得同情,成绩也非常好——和毛子那样的天才儿童不同,谭京非常勤奋刻苦,这样懂事、有孝心的孩子辍学实在太可惜了。
 
    可是现在的问题不是谭家人不让他上学,而是谭京自己决定不上了,哪怕杨启泰跑了几趟,王大姐急得都给了他几巴掌,他就是固执地不肯答应回学校。王大姐是个有成算的,家里如此贫穷,孩子又是这么优秀,如果没有学习将来考出去这条路,孩子就毁了。
 
    农村里很多这样的孩子,十几岁的时候就辍学在家,跟着父母下地干活,农闲时出去打打零工。到了年纪女孩子出嫁,男孩子被介绍个妹子结婚成家。谭京大不了也这样混下去,然而谭家注定不可能给他任何东西,到时候无片瓦遮身,他又如何结婚生子?
 
    他要是个女孩子说不定谭家人都不会着急赶走,反正到时候说不定还能得一份嫁妆钱。可他是个男孩子,又是有正规收养手续的,到时候万一要分房,分地,岂不是把自己家的东西给了外人?这才的谭家人处心积虑想要赶走他的原因,王大姐心里非常清楚,如今他选择辍学,将来等待他的不过是长大后孤身一人,无处藏身的结局。
 
    她早就替这个孩子打算好了,哪怕砸锅卖铁,每天出去打零工挣钱也要把他供出去。可这孩子怎么就那么不听话呢?气急了打过以后,王大姐又抱着谭京哭,“我苦命的娃儿啊……”
 
    弟弟还小不懂事,见妈妈抱着哥哥,自己也要挤进来求抱抱。谭京熟练的把弟弟抱起来——尽管他也只是小孩子,平静地对母亲说,“我不苦,妈妈。遇到你这么好的妈妈我怎么会苦呢?”又逗弄着调皮地在自己身上扭来扭去的弟弟说,“还有弟弟,你们都是我的亲人,我不能只顾自己。”至于其他人……还是算了吧。
 
    听完杨启泰讲的经过,身为母亲的易慧芬和杨小贝都义愤填膺,“岂有此理!这都什么时候了,还供不了一个上小学的孩子?都是些什么人哪!”“就是!当初既然收养了人家,就得负责到底。不是孩子的错,怎么能像阿猫阿狗那样说不要就不要!”这孩子多可怜啊!
 
    “其实他最幸运的不是没被送走,而是遇到这么好的一个养母,她太善良了!”杨启泰说。也有一些这样被收养的孩子,当父母有了亲生子女后,对他们漠视、虐待等情况屡见不鲜,隔着肚皮,养的哪有生的亲?王大姐最难能可贵的就是自始至终对这个还是不抛弃不放弃,并尽自己的能力给他最好的。
 
    “对了,他这种情况难道不应该有补助,免学费吗?”杨小贝想起来黄氏小学是有助学基金的,专门奖励学习好的学生,还有贫困学生等。
 
    “我也知道啊,但是他是正儿八经被收养的,又不是孤儿,家里也不是五保户,不符合条件!”杨启泰也是今年才知道谭京的情况。当年杨小贝为了公平公正,定下来的章程是特困生补助需要村里出证明,符合条件才行。当初她也没想到会有这样的特殊情况啊!
 
    “这有什么难的,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呗!”杨小贝毫不在意地决定。说起来好笑,这个小学是杨小贝负责资金审核,杨启泰负责学校教学运营,与其说是黄氏小学,还不如说是“杨氏小学”才对,杨家兄妹几乎可以决定学校的一切事宜。还好黄智义也不在乎这个,他出钱不过是为叔叔买个名声而已。
 
    但是现在问题的焦点反而不是学费,而是谭家对孩子的苛刻态度。“唉,像谭家这样的,真是苦了王大姐了!”易慧芬同情地说,可是有什么办法呢?嫁到了这样的人家,有这样的老公,这就是她的命。这年头也没有离婚这一说,她真要离开这个家庭,在世人面前都会抬不起头来。王大姐再苦再累也从来没有想过要离开这个家,她就是为了这孩子不值。
 
    “我想起来了,那个孩子夏天的时候还来卖过黄鳝呢!”易慧芬说,想谭京那么大的孩子,一到暑假除了疯玩就是疯玩,他却小小年纪跟着去抓黄鳝、龙虾卖钱。他年纪太小,每次都只是拎着一个小小的网兜过来,家里人看他可怜都给他整数,每回也不过一元、两元的。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