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提及身世,声音显得哀婉可怜,听得周围围观的人一片唏嘘。再说到后来,姜曼容的声音却渐渐转强,教人听了,凭空生出一股子钦佩之心,钦佩这个看上去柔弱的少女,竟能挺过许多世间的苦楚,不断锤炼自己的手艺,一步步达到今天这样的成就。
“大师,这道菜,我只是想让品尝的人知道,虽然我的出身不好,见识不广,所学也不多,可是我肯吃苦,肯学,我也像这种食材一样,能够做出各种各样不同味道的菜肴。”
姜曼容说完,旁人便有鼓掌叫好的,犹以上回那位李善人为最,估计还对那道红焖牛腩的味道念念不忘呢!
静观大师听见,赞同地点了点头,说:“这就好,我听见你这么说,很是欣慰。”
她说着低头,送了一勺豆腐入口,细细地品味这豆腐的味道。过了片刻,静观大师睁开眼,问姜曼容:“这就是你,最擅长的菜?你平常做豆腐……哪怕是最席面,也是这么做的?”
姜曼容总不能答不是,她刚才将话说得满满的,这时候没法儿否认,有点儿尴尬地点了点头,说:“是……素菜里头,就是这么做的。”
静观盯着她看了片刻,说:“可我没让你们做素菜啊!”
说着静观师太转过脸望着阿俏,问:“阿俏,你做的也是素菜么?”
阿俏摇摇头,老实地说:“不是,大师让我们做最拿手的,我就按平时拿手的,做了一道出来,里面用了鸡汁与火腿汁,主料也……不能算是素的吧!”
静观点了点头,望着阿俏手中,眼中流露出不少期许,“来吧,孩子!”
阿俏就将她手中的托盘捧了上去,托盘里,只有一只小盅,旁边放着一只银匙。阿俏将托盘放在桌面上,自己小心翼翼地捧起那只小盅,递到静观手里。旁人只隐约见到那只小盅里有金红色物事,而阿俏如此小心地捧着,就真的如捧着一颗心上来似的。
“静观大师,我做的这道,是清炖上品血燕。”阿俏见到静观低下头仔细观察盅里血燕的状态,继续说,“人都说这血燕是燕子的心血所化,我只想说,我呈上的每一样菜,都是我的心血。我会认真对待每一样食材,每一道菜式;更会像是奉献出我毕生心血一样,去敲打琢磨烹饪上每一个微小的细节。只有千锤百炼之后,做出来的菜式,才是值得流传下去的菜式。”
“大师,您面前这道炖血燕,盅里除了燕窝与原汁高汤,没有加任何其他辅料,纯是本真。这也是我的态度,做人就该清清爽爽、坦坦荡荡。静观大师,这是我依照毕生所学,做出来的一道清炖血燕,也是阮家最经典的一道菜式。”
她话刚说完,就有人惊讶地问:“阮家?省城的那个‘翰林菜’阮家吗?”此间也有人听说过“阮家”的名号。
阿俏无声地点了点头,双眼依旧诚恳地望着静观。
只见静观点点头,伸手取了那柄银匙入盅,先舀了一点汤汁,送入口中。
一旁看着的姜曼容彻底被震住了,静观的举动颠覆了她对僧尼的看法:怎么能……静观怎么能不忌口?
尝过盅里的浓汤之后,静观点了点头,说:“我心中已经有了弟子的人选。”
姜曼容登时有了些不好的预感,可是她心里却在强词夺理,想,她为食用的人考虑,豆腐里没用荤腥,这难道还错了?
“姜姑娘,”静观转向姜曼容,冲她温和地笑笑,点点头,说:“有人说‘文如其人’、‘字如其人’,而我却觉得,‘菜亦如其人’。有没有人说过,说你做出来的菜式里,其实能品尝出一种‘迎合’之气?”
姜曼容身躯轻轻一颤,阿俏转头看了她一眼,两人同时想起当日在醉仙居,阮老爷子曾经说过,姜曼容做的菜式里,“多少有些媚俗逢迎之态”。
“迎合他人的口味,并不是不好。只是,你若真要迎合,为何又不干脆事先问个清楚?姜姑娘,你恐怕是不知道我是能吃‘肉边菜’的吧!”
姜曼容的脸登时变得刷白,她千算万算,也没算到静观师太竟然能品尝带些荤腥的菜式,早知如此,她那道豆腐该能做出多么鲜美的滋味啊。
“静观大师,静观大师,您听我说,”姜曼容心头一颤,双膝一软,又要往下跪,她焦急得很,“求您听我说,您这里是我唯一的机会,我如今父母都不在了……”
面对略有些气急败坏的姜曼容,静观始终平静,她深深望着对方的双眼,带着些悲悯,对姜曼容说:“姜姑娘,我真的不是说你不好,你的手艺已经非常出众了,只是不大适合做我云林菜的传人。”
她说着,抬头转向围观的众人,说:“以姜姑娘的手艺,无论到何处,想要安身立命,都不是一件难事,除非姑娘想要以此为凭,求取富贵与名利。”
听见静观说得这么直白,阿俏就明白过来,这位大师,早已将姜曼容整个人看透了。静观为人天真烂漫,单纯直爽,却并不是那等辨不清世情人心的人。姜曼容一定要将世人都当傻子,以为只有自己一个够聪明,那就实在是打错了算盘。
“更何况,随我在西林馆学艺,很是要过一段清苦的日子,像姜姑娘这样不甘清贫困苦的人,恐怕不大适合在西林馆陪着我这个老婆子。”
说到这里,旁人也一起劝姜曼容,“姜姑娘,静观大师从来不会说假话的,她说留在这里要过苦日子就是要过苦日子的,再说,大师已经将话说得这么明白了,你若还要强留,岂不是令大师也下不来台?”
“是啊,姜姑娘,你若是真的困难,或是想找个落脚的地方,这个好办,我们这里乐善好施的居士与善人这么多,谁都愿意帮你一把的啊!”
姜曼容对这些仿佛充耳不闻,而是径自转过脸望着阿俏,“我就不信了,你这个阮家高门大户里走出来的三小姐,难道就能过得惯这里的苦日子?”
阿俏淡淡地说:“这个,就真的不劳你费心了。”说毕她转脸向静观师太看看,见对方也正满怀期待地看着自己。阿俏想了想,低头向静观拜了下去,口中说:“阿俏在来之前,就早已做好了一切准备。阿俏不怕吃苦。”
“能有这种缘分,阿俏真的很开心……师父!”
她终于如愿以偿,圆了上辈子那个始终没能达成的心愿,能够开口叫静观一声“师父”。
转眼天气转冷,原本游人如织的太湖鼋头渚一带,渐渐地也冷清下来。
这天略有些阴沉,乌云压着有些像要下雪的样子,湖面上原本罕有游船,却有一只摇橹的乌篷小舟,缓缓地往惠山这里摇了过来。乌篷船上一名船娘正在摇着桨,一名披着蓑衣的渔翁低头蹲在船尾,还有一名客商正立在船头,背着手,望着着冬令时节,太湖上的风景。
“傅五爷,这里!”
突然岸上响起了招呼声,有人正在码头处冲乌篷船这里用力挥手招呼。船上的客商见了,马上予以回应,大声招呼:“士安”
岸上的人,正是沈谦沈士安。他守候在太湖这一出游船码头,已经有一阵了。
船头上立着的客商,不是别个,正是上回在“飞花”身上赢了八万块的傅五爷。这次他依约过来见沈谦,当下吩咐船娘,赶紧调转船头,往岸边那处游船码头过去。
“五爷,您好!”
沈谦在码头上接到了傅五爷,极为热烈地与对方握手。
“士安啊,我这回,总算是老脸没有丢尽,幸不辱命,幸不辱命啊!”傅五爷十分欣喜地上前,伸出双手与沈谦的互握。
沈谦则笑望着傅五,动情地说:“五爷,您这回可是为国为民,做了一件紧要的大事。士安对您,钦佩无已。话不多说了,五爷赶路要紧,您回到上海,一定请多加小心,千万保重!”
沈谦与傅五,看上去就像是在游船码头上偶遇,然后寒暄片刻。
可就在这时,沈谦背后一名披着蓑衣的人,飞快地上了乌篷船坐在船中打眼的位置上。而原本那名渔翁模样的,则飞快地脱下了身上的蓑衣,一跃而下,来到沈谦身边。沈谦立即带着他往太湖岸上走,两人走到隐蔽的地方,沈谦才放慢了脚步,伸出手,激动地说:“邓教授,欢迎回来!”
第61章
沈谦守在太湖鼋头渚的游船码头,接到了从上海赶来的傅五爷。
两人看似在岸边热情地寒暄打招呼,船上一名渔翁却与岸上一人无声无息地交换了位置,原本在岸上的人,上了傅五爷的小船,披上蓑衣,立即成了一名货真价实的渔翁,而原本乌篷船上的渔翁,脱掉蓑衣,来到沈谦身边,微微躬身垂下脸,不让人轻易看清面目。
很快沈谦与傅五爷作别,小小的乌篷船重新驶回烟波浩渺的太湖中去。沈谦这才带着他身后那人一起离开游船码头。待两人走到僻静地方,沈谦这才转过头来,望着对方,激动地伸出手,与对方四手互握。
“邓教授,欢迎回来!”沈谦开口。
他身边这人,是留洋归来的空气动力学教授邓启明,致力于研究航空器性能的提高。他在本领域的研究成果是世界领先的。邓教授一直想要回国,以一身所学报效国家,然而出于种种原因,邓教授的船一到上海,他就被人扣留在了法租界,在那里滞留了长达一年。
邓教授的朋友四方奔走,想要帮他从租界里逃出来,每每碰壁。正一筹莫展之际,有人指点他们找到了沈谦。由沈谦出面奔走,后来又与傅五爷打了招呼,傅五爷则凭着与法租界巡捕房的关系,筹划了半年之久,才神不知鬼不觉地将邓教授给“偷”了出来,带他迅速离开上海,按照事先约好的,在太湖鼋头渚这里会合。
一会儿傅五爷回去,对外只说是在太湖游了一回湖。他上船的时候,船上三个人,回头下船的时候,船上也是三个人。但这其中过程却是偷梁换柱,把邓教授给换到了安全的地方。
“能回到故土,真是太好了!”邓启明的故乡就在这左近,再次踏上故乡的土地,无限感慨从心中生出。
“邓教授,我已经事先联络了这左近的飞行学校。这座飞行学校名义上是在培训民用飞机的飞行员,事实上他们正在研究设计完全由我国自行制造的军用飞机。那里大多是从全国各地选拔而来的优秀青年,有志于科技强国,愿献身航空事业,有您前来指点,那时再好不过的了!”沈谦低声为邓启明介绍,“而且您住在学校里,你的安全也会有专人保护。”
听说祖国新一代莘莘学子成长起来,邓启明无比激动,握住沈谦的手不肯放,连声说:“好,好!”
他忍不住伸出手,用手背去擦拭眼泪,小声说:“太好了,有你们这些年轻人,我就像是见到了明天的太阳一般。”
沈谦却很警醒,四下里看看,连忙便挽着邓启明,说:“教授,我先带你去惠山禅寺,在那里会有人带你去学校。”
说毕他辨清了路径,赶紧出发,一面走,一面小声说:“令家人在上海的安全,也会得到妥善保护,等风声一过,就会设法送他们来这里,请您一定放心。”
邓教授闻言微笑,说:“我在上海的时候,总听人说起你,都不提名字,只‘小爷叔’‘小爷叔’地称呼。那时心里还在纳闷,不晓得你是何等样的人。今日一见,才觉得传言不需,‘小爷叔’如此年轻,却事事周到缜密,更兼仗义有为,依我看,你这为人处世的气度,一见便叫人心折啊!”
沈谦听了,忍不住也笑,说:“邓教授太过誉了,您看我这副样子,明摆着就是个一身铜臭气、只知天天钻营的商人。”今儿天冷,他穿着一身深褐色的长袍,戴着一顶厚呢的毡帽。
邓启明就接下去,“其实有一颗火红炽热,为国为民的心,你却将它藏得严严实实的,面上丝毫不显,嘴上完全不说,真是不愧你单名一个‘谦’字啊!”
一句话说完,邓启明与沈谦相视而笑,两人重又加快脚步,开始赶路。沈谦听了听空中响起的轰鸣声,忍不住说:“您听,这就是飞行学校的学员们正在试飞。”
果然,空中响起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快速无比地从头顶呼啸而过。
两人继续赶路,很快就到了惠山禅寺。禅寺内,正有着“天下第二泉”,惠泉。
天气很冷,惠山禅寺左近的游人稀少。沈谦事先安排的人却一直都在禅寺门前守候,见到沈谦与邓教授两人扮作游客的模样缓步而来,就迎了上去,大声说:“南朝古寺惠山泉,两位客人,是远道而来玩赏惠泉的吧!不如由小的带您二位进去观赏,顺带讲讲这‘二泉映月’的典故。”
沈谦装作无所谓地点头:“看今日天冷辛苦,就给你开个张!”
那人赶紧快步跟上,将沈谦与邓教授迎至禅寺门前,跟在邓教授的身后,勉强压抑着激动的心情,小声说:“邓教授你好,我叫孟景良,欢迎邓教授来到我们的飞行学校。”
邓启明有些疑惑,忍不住问:“学校……是在这禅寺里?”
孟景良小声回答,说:“惠泉后有一条小路,直通惠山后山,从那里可以直接抵达我们的校园。”
一行三人,缓步往惠山禅寺里行去,孟景良口才甚好,一路解说起来也似模似样的。
沈谦却一直在观察周围的情形,留意任何可疑之人,可疑之事。所幸情况还好,他稍稍放下心,小声对邓教授说:“教授,我沈某人另有要事,恐怕要先行一步,小孟会陪您去学校……”
他的话说到一半,不知怎么没有说下去。
只见眼前就是“天下第二泉”那两个泉池,泉池旁有一个专门用来接水的龙首,龙首中有清泉淙淙流出。
一个穿着棉袄衣的年轻姑娘正提着木桶在龙首下接水,她已经接满了一桶放在身侧,手中一桶也将将接满。
“沈先生,沈先生?”小孟忍不住开口提醒沈谦。
沈谦立时省过来,他没有去打扰专心接水的姑娘,而是转过脸来冲邓教授与孟景良笑道:“以后,这飞行学校,我会时常过来看看。教授、景良,学校无论有什么需要的,请务必让我知道,让沈某人有机会助各位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