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湛已经放开了锦书的衣袖,也下意识的往后退了两步,与锦书保持着距离,尽可能的尊重她。
“白云观里有多少个道姑?”
“不大清楚,没有细数过。”
孙湛又问:“观主什么时候来的?”
“不清楚。”
“观中有位长得很漂亮的道姑是什么来历?”
锦书摇头。
“她下山都去什么地方?”
锦书更是摇头。
孙湛泄气了,他接连问了好几句话,锦书却没有回答过一句,立马捉了锦书的胳膊,紧紧的扣住,锦书有些吃疼,惊惶道:“你到底要做什么?”
“不做什么,就想让你好好的回答我一句话。”
锦书恼道:“可你说的这些我都不知道,如何回答你。”
“真不知道?”
锦书道:“我又不是这里的道姑,我哪里清楚,你要问找别人问去!”
孙湛见她脸上虽然有恼意,但不算慌张,心道应该没有骗他,这才松开了她。得不到想要的答案,孙湛便准备走了。
孙湛刚穿过葡萄架,就被锦书叫住了:“喂,你到底是谁?为何要盯着道观不放,到底在打什么主意?”
孙湛便回头笑道:“我叫孙湛!别的请恕我无可奉告,回头再见。”说完没过多久,他就翻身出了院墙。院子里又恢复了寂静,只剩下了树上的鸣蝉在嘶叫。
锦书虽然不知道孙湛是什么来历,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打听道观的事,但她已经意识到这座看似平静的道观有问题,问题就出在观主和妙言的身上。她想起了曾经向小道姑打听的事,说观主靠妙言供奉。她记起了那天偶然瞥见了玄素的丹房,虽然丹房不允许外人进入,但她在撩起帘子那一刻却已经瞧了个七七八八。
锦书永远也不会忘记那匆匆一瞥看见的景象。
丹房的正中放着一尊巨大的丹炉,那座丹炉就占了房子的一半大小,青铜掐丝珐琅的大丹炉,外面雕刻着仙鹤、灵芝。顶座上蹲着四只神兽,每只神兽都是用绿松石雕刻而成。
白云观靠着程家供奉,加上自己有几亩薄地,勉强维持观中人口的生计。凭着观中的收入无论如何也打造不出那么精美华贵的丹炉来,若那也是妙言敬献给她师父的话,那么这个妙言的确是深藏不露。
妙言身无所长,唯一出彩的就是她的容貌了吧。锦书曾想起前世她从旁人那里听来的闲言碎语,说一些寺庙庵院本是清净的地方也有藏污纳垢的。有些打着出家人的幌子却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
妙言能赚钱,她没商人那个头脑,剩下的就只有那张脸了吧。
这个念头闪过时,锦书一个激灵,暗道这些都是她的猜测而已,果真如此吗?
“长姐,长姐!”锦心拉着锦书的衣袖叫了好几声,锦书这才回过神来,笑盈盈的看向了锦心,问道:“什么事?”
第三十二章 惹恼
夏安从新安的庄子上回来了,他带给了锦书一系列的消息。
“那处庄子是姑太太的陪嫁,在青要山下,一共二百一十三亩地,都是旱地。如今是三房的太太再帮忙照管。土地还算肥沃,又有个鱼塘。养着水鸭鱼虾,塘里种着莲藕,这个季节正是荷花盛开的时候,我估摸着这片鱼塘就有十来亩地的样子,听说每年出产的莲藕就有上千斤。”
这处庄子锦书是知道的,她嫁到赵家去后,这处庄子自然也到了她的名下,因为距离赵家近,所以照管起来也容易。经过夏安这样一说锦书也记起了那片藕塘,有一年的夏天她还带了女儿去游玩,女儿失足落了水,幸好及时的被救了起来。那次落水后,女儿便染了病,咳嗽了大半年才好。为此林夫人曾怪罪了她好一段时间,锦书亦十分自责。
听着夏安说完,锦书点头道:“我知道了,辛苦你跑这一趟。今天好生休息一晚。明天下山时帮我再打听一件事。”
夏安恭敬道:“请表姑娘吩咐。”
“帮我打听一个叫孙湛的人。”
“这人是什么来历?”
“就是不清楚他的来历才让你打听的。是个青年,不到二十的样子,个子嘛……”锦书看了一眼夏安含笑道:“与你差不多,剑眉星眸。为人……为人倒挺狡猾的。你去铺子的时候帮我问问看。”
凭着这点信息去打探有些为难,但夏安还是二话不说的答应了下来。
七月初五的时候阳氏派了刘嬷嬷来翠云峰。
“太太的意思,请四姑娘回家过乞巧节和中元节。”
锦书一愣,忙问:“那么小妹呢?小妹不和我一道回去?”
刘嬷嬷笑道:“太太只提了让四姑娘回去,并没有说让八姑娘一起。”
锦心就这样被放弃了吗?锦书心道这次回去会不会不让她回道观了把锦心孤零零的丢在这里?
“就这样说定了,明天下午派了轿子来接四姑娘回去。”刘嬷嬷扔下这句话便去找玄素叙旧去了。
锦心从内室走了出来,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但见了锦书却依旧强颜欢笑:“长姐明天就回去了,这是件好事,长姐别担心我。”
“我怎么不担心你。”锦书到底还是心疼锦心。
“长姐给的药我会好好吃的,也会坚持每天爬山。我已经长大,不用长姐再替我操心,所以请长姐放心回去吧。”
这些日子来锦心变化是挺大的,不仅身子结实了不少,性格也变得落落大方,加上锦心是个心思细腻的孩子,很能体贴人心。
“那好,我回去过完中元节依旧上山来和你做伴好不好?”锦书只要一想到锦心的结局就无法做到置之不理。
锦心听说锦书还要回来,一时间目光闪烁,一脸的欢喜。
“我走的这些天你一定要好好的保重,再帮我照顾好那些草药,好不好?”
“长姐放心!”锦心拍着胸脯保证。
“我一定会回来的。”锦书再次承诺。
锦书走之前坐了一番安排,又特意嘱咐锦心的奶娘和吴姨娘好生照顾锦心,她留了些银两给吴姨娘,这才坐了家里派来的轿子下山而去。
在山上呆了一个多月的光景,再次回到程家。
下了轿,锦书先去了青桐院,彼时程知允、阳氏、锦绣、书平俱在。那锦绣似乎忘了之前锦书和她说过的话,还上来主动与锦书说话。
“姐姐在观中住了些时日辛苦了。”
锦书语气冷淡道:“没什么辛苦的。”
程知允见着了锦书并没过多的关心,只淡淡的说道:“你二伯娘找我说过,过了节,你就去你二伯娘那里跟着学习下如何管家。”
果然不出锦书所料,这次让她回来过节是不准备再让她回道观了,而锦心已经被这些人真正的给抛弃了。
“父亲,过了节我还是要回白云观的。”
程知允没想到长女竟然会和他对着干,更加有些不悦:“我说的话你当耳旁风是不是?”
“要我回来也可以,请父亲下令把小妹也一并接回来。”锦书难得求一次她父亲。
“你是你,锦心是锦心。你要弄清楚自己的身份!”
“父亲不愿意的话,我还是回去吧。”
“随便你!”程知允见女儿竟然顶撞他,气得垂眉瞪眼。
阳氏见状忙上前劝解道:“好了,好了。大热天的也别置气。四姑娘是担心八姑娘也没别的意思。”
“把你送到道观里,只想你能好好的反思一下,没想到竟然还是如此,一点也没改进。你要回去就回去,谁也不许拦着!”程知允发了火。
锦绣见父亲生气了,忙低声与锦书道:“姐姐,你和父亲赔句不是吧,别让他生气了。”
锦绣这时候来做好人,然而锦书却并不领她的情,反而福了福身,清冷的说了句:“多谢父亲成全。”
因为锦心的事父女俩闹僵了。阳氏虽然心里乐见其成,但表面上还是要劝解一番的:“书姐儿好些日子没在家难得回来。我让人做了好菜,书姐儿留下来一并用饭吧。”
锦书见这一家四口才是一家人,她算什么呢,因此面色如水道:“不用了,我也不饿。”说完福了下身边转身离去。
程知允被女儿的态度彻底激怒了,颤巍巍的说道:“不忠不孝的东西,她外祖母就是这样教她的?这样不知礼数的东西到了赵家也只有被人嗤笑的份儿,到头来还说我们程家没有教养。”
阳氏只觉得好笑,忙与他道:“老爷别生四姑娘的气,她也还小,距离嫁人还要两年,老爷觉得她不好,我们好好的教她就是。别为了四姑娘气坏了身子。”阳氏说着又给锦绣使眼色,锦绣是个来事的,忙双手捧了一盏茶上前。
“爹爹,您用茶。”
程知允叹息了声:“我没有养一个好女儿啊。”
阳氏随手一指,说道:“怎么会呢,老爷不是还有绣儿么?”
程知允接了锦绣递来的茶,瞥了锦绣一眼,见锦绣乖巧懂事,叹息了声,道:“也就只有这一个知冷着热的了。”
第三十三章 问话
回到僻静冷清的雨花阁,锦书觉得像是回到了前世。
不,前世雨花阁比现在还是要热闹那么一点,锦心走后,雨花阁除了她和流苏还有阳氏送来的榴花姐妹,还有她安插的婆子。今生只有她和流苏,所以显得格外的冷清。
屋子许久没住人了,阳氏也没让人打扫,所以需要收拾整理。锦书倒不嫌脏,还帮流苏搭了一把手。
两人收拾了两间屋子出来,应付十来天应该足够了。
等到锦书上了床准备睡觉,流苏也躺到了榻上时已是子夜时分了。
“姑娘,奴婢有句话不知当不当讲。”流苏是个藏不住话的人,她憋了一晚上心里难受。
“我们之间还有什么不能说的,你想说什么就说吧。”锦书已经大概能料到她要说什么了。
果然听得流苏温言劝慰道:“姑娘不该惹老爷生气的。老爷生了气姑娘的日子也不好过。在道观里过的什么日子,难道姑娘还没过够吗?”
锦书翻了身,面朝床内,伸脚将一床薄薄的纱被给踢到了脚下。
“流苏,你觉得我们住到哪里舒心?”
“自然是道观舒心。”流苏不假思索道。
“这不就对了,想那么多干嘛。”
“可是姑娘……您还要为以后考虑啊,我们出发前老夫人是怎么交代的,您忘了么?”
“我没忘。我也和锦心约定好了,过完节依旧回去陪着她。我不能失约。我若不回去,那她是真的被这个家给抛弃了。我答应了她的事就一定会办好,再说道观里有些情况我还没弄明白。我有回去的理由。你也不必再劝我。”
流苏听锦书这样说,便什么也不敢再说了。
墙角里有蟋蟀在鸣叫,一声接着一声。不过它的鸣叫却丝毫没有打扰到主仆俩的睡眠。
一宿无梦,醒来时已经窗户纸已经泛白了。
今天是乞巧节,是女孩子的节日。
用过了早饭,锦书还是去了一趟青桐院。
彼时阳氏正在和管事媳妇分派事情,见锦书来了,阳氏忙住了口,让管事媳妇先下去了,这里让丫鬟捧了茶果来招呼锦书。
“书姐儿昨晚睡得好不好?”阳氏笑容可掬。
“马马虎虎吧。”
“你爹爹昨天是真生气了,你怎么不领你爹爹的情呢,回来住着不好吗?”
锦书有些看不明白继母这张笑脸后隐藏着的是什么,便道:“我无意冒犯他的。”
“既然是无意的,那过会儿去赔个礼吧。你爹爹这会儿肯定在书房写字。”
父亲在写字,她去做什么呢?这时候必定是锦绣在跟前侍奉笔墨吧,锦绣又惯会卖弄讨好父亲,她去了只有添堵的份。
阳氏像模像样的问了锦书几句道观的事,锦书三言两语的就应付了过去。
“书姐儿……”
“太太,有什么事?”
阳氏接触到锦书一双清亮的妙目,她脸上的笑意并没有淡去,语气也更加柔和起来,只听得阳氏问了句:“听说书姐儿在过问新安庄子的事?”
这么快阳氏就知道呢?她知道也好,大家把事情挑明了也方便,她点头说:“是,我还没回洛阳的时候外祖母和我说过当初母亲的几处陪嫁,外祖母说我也不小了,自己有些什么东西心里该有个数。”
阳氏手心里汗涔涔的,暗道这才回来多久,就开始着手这些事了,果然都是夏家老夫人指使的。她得想个万全之策的应对办法。
“这些将来是书姐儿的东西,心里有个数也好。”
锦书亦笑了起来:“太太说得何尝不是。不过听外祖母说母亲当年的陪嫁不少,除了些庄子、铺子,还有许多其他的东西。听说当初是十里红妆,惊动了整个洛阳城呢。”
阳氏听明白了,这是向她开口要东西来了,还没嫁到赵家去呢,就这样的迫不及待。早知如此,当初她也就不接这个烫手的山芋了,阳氏虽然面色不显,然而却心虚得厉害,有些强颜欢笑道:“你说得没错,当初郡主之女出嫁,的确是轰动一时。大半个洛阳城都知道。”
这里正说着,流苏在竹帘外禀报:“姑娘,三姑娘找您。”
锦书听说便起身向阳氏道:“回来还没和三姐说,既然她找上门来,我就先告退了。”
阳氏笑道:“你去吧。”
看着锦书离去的身影阳氏心里发麻,不行,这事她得找老爷商量,不是她一人能做主的。阳氏再也坐不住了,便起身前往程知允的外书房而去。
却说锦书回到雨花阁,只见锦兰正站在檐下等她。
“三姐怎么不进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