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案之河清海晏——凤久安
时间:2018-06-18 09:18:00

  沈情站起来,慢慢整理着自己的思路,说道:“若是死者与李复争执,李复持刀砍杀死者,死者拿匣子砸李复,首先解释不通的是前后顺序,其次解释不通的是邻居并没有听到叔嫂有长时间争执的声音,再次解释不通的就是现场的混乱程度,血多但脚印很少,要是起了争执,带伤举起首饰匣砸人,那地上应该有死者脚印才对……这三点都说不通,那就是不存在这种可能。”
  沈情指着李复身上的衣服,说道:“我们再来试试这个说法。行凶之人夜里潜入死者家中行凶,几刀下去,死者去世。之后行凶之人用首饰匣砸昏李复,把血衣换给李复,凶器放在李复手中,逃离现场。”
  “那么我们唯一需要解释的,就是,死者如何把李复叫到现场……如果李复之前在现场,见有人杀嫂,他会安安静静站在旁边看,不喊不叫不阻止吗?”
  “不阻止有可能,毕竟是疯子……但不喊不叫。”刘桐摇头,“没可能,不管是兴奋也好,害怕也罢,一定会出点声吧,一言不发的看人把嫂子砍死……”
  想想就觉诡异。
  “那就是说,最大的可能是,李复在死者被砍杀之后,才到的主屋。”沈情回忆着李甲家的院子,跟刘桐说,“死者家的院子很小,死者睡在主屋,李复睡在东屋,挨得很近。主屋有点动静,东屋是能听到的,我们可以推测,凶手杀了人之后,没有离开,而是把李复引到了主屋,正面砸昏了他,与他换了衣服,之后才逃离现场……”
  刘桐歪戴帽子,哎了一声,说沈情:“你这个猜测,是真的认定凶手就是李甲了。可李甲,有证人证明他案发时不在小林村。”
  “我要再去问。”
  “什么?”
  沈情说道:“我想到小林村再问问,然后到薛家院子看一看,多问些人。”
  “沈情。”刘桐道,“查案不是这么查的,你不能凭空怀疑一个人就是凶手。”
  沈情说:“刘桐,你觉得李复身上这件衣裳,合身吗?”
  “合身啊!”刘桐看向李复,回答完之后,愣住。
  “鞋子呢?”
  “……”刘桐看向李复脚上穿的鞋。
  “衣服是旧衣,合身合体,看得出是李复常穿的,鞋子也是。”沈情说,“你觉得我还能怀疑谁?”
  刘桐一时无言。
  如果衣服鞋子都是李复平时穿的,李甲是凶手的可能性的确不低。
  刘桐问李复:“疯子,你身上的衣服,是你自个儿的吗?”
  李复没答话,他眼神涣散,低头蔫蔫地看了自己身上的衣服,小声说:“嫂嫂,我饿……”
  刘桐:“是你自己不吃饭,还喊什么饿!”
  “嫂嫂……饿……”
  沈情问:“他不吃牢饭?”
  “搁鼻子底下闻一闻就不吃了,非要吃嫂子做的饭。”
  “哦,可能是嫌弃牢饭不好吃。”沈情说,“邻居说,他嫂子喂猪都是拌了菜油的,喂小叔子肯定不会比猪差吧。吃惯了好饭,谁愿意吃牢饭。”
  刘桐又沉默了。
  沈情知道刘桐在想什么,她趁机说道:“所以,并非我凭空猜测。这一天来,我一遍遍想这些从只言片语中传达出来的细节,才有此怀疑。虽然目前都是猜测和推断,但我认为,此案必和李甲有关。”
  刘桐想反驳,但又找不到理由,只得无奈道:“你还要去问什么?”
  沈情说:“问那天与李复一起玩耍的孩童。”
  她指着李复现在穿在身上的血衣:“能看出这件衣裳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式吧?”
  “能。”刘桐点头,“所以?”
  “所以我要去问问小林村的孩子,案发当日,他们见到的李复,身上穿的衣服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式的。”
  
 
  ☆、青天大老爷
 
  刘桐沈情以及大理寺主薄到小林村再次录了口供,结论是,六个孩子当中,有四个孩子记得李复最后一次跟他们玩耍时穿的绿色衣服,而所有的孩子都提到了一个线索:“李傻子穿的鞋是锦大娘那天刚做的!”
  主薄根据孩子们的话,将衣服和鞋大概画了出来,豆青色的夹棉春衫,黑色锦缎鞋,鞋面上绣着福字。
  沈情将两张纸拿在手中,说道:“不短他吃不短他穿,嫂子叫了快十年,一朝发疯,乱刀把人砍死……你信?李复这疯傻,就跟家里的猪差不多,只是失了人智,却不是不记吃的人。饭是悉心做的,你看着衣服,也是悉心做的,没了她,谁还会如此照顾他这个疯子?”
  刘桐紧锁着眉,道:“会不会是村里的熟人作案?我让人问问死者平时,有没有得罪过谁。”
  沈情站在原地,低头思索了好久,忽然问刘桐:“刘大人,当初你们刑部录薛家的三位护院口供时,是在哪里?”
  “就在薛家前院。怎么?”
  “只问了这三个护院吗?”
  “……”刘桐,“这已是很多了。当时所有人都说他不在现场,我也没特地再去问谁,只录了证词。”
  “巡院的话,他们是分开巡,还是一起巡?”
  “什么?”刘桐不明白她又在想什么。
  “我是说。”沈情蹲在地上,拿起一旁的树枝,画了个方框:“两位护院,从当值开始,每一个时辰从前院沿着院墙走上一遍。那这两个护院,是一起走,还是左右两边分开走,你巡这边,我巡那边,走上一圈,回到前院碰面?”
  刘桐:“你这人……我知道你在怀疑什么,但你的猜想不可能成立的。我问过他们,巡一圈只需一刻钟时间。虽然小林村离薛家不远,但一来一回,再加上杀人换衣起码要一个时辰。即便他们二人巡院是分开走的,那点时间也不够李甲犯案。”
  “不,我提出这种问题,是想说……你录的这个证词,不严谨。”沈情道,“从戌时到寅时这期间,那个于长生,不一定如他所说,一直有见李甲和他在一起。并且……”
  沈情像个有经验的老江湖,背着手道:“并且,录了三份证词,却都是护院所说。刘大人,不严谨啊!怎么也得再问问其他人吧,院里的小厮,后院守夜的丫鬟侍从……”
  “不过是小生意人,能有多大排场,还守夜的丫鬟侍从……沈大人很懂这些啊!听吏部说,你出身寒门,我以为你……”
  “我在州牧府长大。”沈情答。
  “哪个州牧府?”
  “崖州州牧府。”沈情说,“沈府。”
  刘桐:“……沈?崖州州牧不是姓姚吗?等等……沈、沈相的老宅子?”
  “嗯。”沈情说。
  “你是沈非的学生?”
  “算是吧。”沈情说,“但我从没见过沈相。”
  此言一出,刘桐脸色变了。他不似程启,一个籍贯加一个名字,就能想到当年崖州水患有幸被救的孩子身上。他想的是,原来沈情竟然是攀附权贵的人!
  从萧成后期开始,朝野上下就有了这种风气,一些寒门子弟,为了自己今后的仕途,带‘拜师礼’投入权贵门下,当权贵的学生,或者索性弃了姓,做权贵的好子女。
  刘桐以为,沈情也是这般拜入沈相门下,从了沈非的姓。
  刘桐跟他姐姐苏殷出身朔州,虽不是寒门,但也称不上大户,爹娘只是朔州一个偏僻地方的八品文官,文人都有臭清高的毛病,刘桐受爹娘影响,也很是看不起如今寒门学子攀附世家大族的风气。
  刘桐神色有些尴尬,这会儿也没刚刚那般亲近,像是与她疏远了。
  沈情倒是不在意这些,提议道:“刘大人,我想在大理寺断事厅问薛家的人,一来,方便主薄记录,二来,我想,离开了薛家,到了官府,他们应该更倾向于说实话。”
  “你们大理寺的事,由你们做主,问我一刑部的干什么。”
  沈情搓了搓鼻梁,道:“哦,好。”
  然,刘桐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位年轻的司直大人,一口气把薛家大半的仆从都叫到了大理寺来问话。
  刘桐:“这根本不是你这么办事的!”
  沈情却一脸淡然:“奏效就行,我实在是跑不动了。”
  “你闹这么大阵势,要不是了,你就……”
  沈情找来一块镇纸,啪地一拍,说道:“开审!”
  别说那些薛家的杂役仆从,就是刘桐跟主薄,也都吓了一跳。
  刘桐好险没说一句:“你唱戏呢?!”
  沈情好整以暇坐在桌案后,竟有了几分威严感,她挽起衣袖,双腿分开,大马金刀地坐直了身子,沉声道:“听好了,本官问话,你们要如实回答。本官是律法科头名,大理寺司直,奉少卿之命查办此案,若谁有不实之言,误了此案,打入大牢,一并处罪!”
  刘桐吓得不轻,哪有你这么吓唬人的!他们身上穿着官服戴着官帽,一言一行,就要万分小心谨慎才是,可这沈知恩,怎么一张嘴就是:谁敢不说实话,我全给你们丢大牢去!
  镇纸又是一拍,众人吓的一蹦,低下头,沈情高声叫道:“于长生是谁,本官有话要问你!”
  一个身材魁梧的方脸汉子上前,伏地三呼:“见过青天官老爷!”
  刘桐捂脸。
  他看出来了,这沈情一定在崖州的地方衙门待过,看的都是些县官断案。
  可这是京城大理寺,不是你崖州县衙门,怎能如此乡土?
  “于长生,本官问你!”沈情大声道,“三月初五晚,你与小林村李甲,从戌时起到寅时结束,一直在一起,从没有分开过吗?!”
  于长生不敢抬头,好久之后,他说:“回大人的话,小的……也不是很清楚。”
  刘桐狠狠怔住。
  沈情挑了下眉,也很惊讶。
  “哦?”沈情软下了声,含笑道,“于长生,你口供上,可不是这么说的。做伪证,可是要罚的。”
  于长生额上汗珠直冒,口吃道:“那晚……小的上个茅厕……茅厕……也是……”
  沈情啪的又拍了下镇纸:“本官问你!事发当晚,李甲是否与你一起!”
  又过了许久,于长生道:“大人……虽然李大哥没……但……他……他不是杀人凶手啊!”
  于长生抬起头:“小人指天发誓,李哥当晚没出过院子!”
  这又是什么情况?
  沈情有些懵,但她迅速找回理智,准备接着套话,不料听见门口一声低喝:“官府重地,这都是在做什么!”
  刘桐连忙行礼:“少卿大人。”
  厅内的仆役们也都回头,于长生惊喜道:“老板娘!”
  门口站着两人,一个是大理寺少卿程启,一个则是薛家汤面的老板娘薛芳。
  见到老板娘来,正厅内的薛家仆从们都松了口气,像是找到了主心骨。
  薛芳伸出纤纤玉指,放在朱唇处,轻轻嘘了一声,仆从们立刻低眉垂手,静了下来。
  原来,薛芳听后院人来报,说家中的仆役们几乎都被叫去了大理寺,以为出了什么事,连忙收拾了东西,往大理寺来,打点门外官员,想问问情况,恰巧遇见刚从宫里看望太后回来的程启。
  程启听说,也是一头雾水,便带着薛芳到大理寺来问究竟,刚进来就看见沈情闹这一出。
  程启狭长的眼睛冷冷扫过他们,怒道:“沈知恩!”
  “下官在!”沈情快步走去,低头,“少卿大人。”
  “你把我大理寺当什么了!”程启呵斥道,“这是你胡闹的地方吗?赵寺正何在?给我叫来!你告诉我沈司直,你在做什么?”
  “少卿大人,我在审问证人。”
  程启冷哼一声:“这不是你崖州的县衙,由得你胡来!我让赵寺正指点你按规矩办事,你却在我大理寺开起了县衙,沈知恩,你给我听好了,你不是喜欢一个人查案吗?宫宴一过,你给我滚去临昭查案去!”
  刘桐咋舌,乖乖,这才第一天,沈情就被程启给贬了。
  司直也分职责,巡查地方算是外事,虽也是六品司直的本职,但因外事多奔波,因而是个出力不讨好的活儿,不容易出政绩,更是影响年终的官员考核。
  沈情道:“少卿大人,下官找到突破口了。这个案子……”
  “少卿,圣恭侯府和相府来人了……”有人通报。
  程启瞪了沈情一眼,转身去迎。
  沈情恭送他离去,又站直了身,与薛芳说:“老板娘,又见面了。”
  “原来这位大人是大理寺的,当时见到,就想赞大人年少有为。”薛芳施了一礼,盈盈笑道,“不知大人,为何派人去我家翻我家人的衣箱,又要带走我薛家的家人呢?”
  刘桐又被吓了一跳。
  回来路上见沈情跟大理寺的人交代了几句,不想,是派他们去薛府翻李甲的衣箱了。
  沈情啊沈情,你可真是……胆大。
  沈情却没功夫想这些,只觉眼前这位薛老板会做人,当着仆从面,一口一个家人,好生亲切。
  沈情说道:“小林村血案,薛老板可听说了?”
  薛芳微微点头,神色没有什么变化:“自然是听说了。”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