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不独他,所有的孙子孙女我都疼,老了老了,不就是为了儿孙吗?”
“就是这话。”
俩老太太又感慨上了,一屋子的人也不晓得说什么好了。好在此时小丫头来报:“老太爷,老太太,太太说饭菜备好了,请客人用饭了。”
一屋子的人都松了口气。
饭菜都是桃花镇当地菜式。老太太好些年没吃过家乡菜了,吃得很开心。唐家几个小的吃着新鲜,吃得也很开心。见此族长一家子倍觉有面子。
饭后,略坐坐喝了一杯茶后,老太太告辞。族长太太带青哥媳妇送客。
到大门口时,老太太让李嬷嬷拿出个荷包。青哥媳妇眼尖,荷包用料和做工都很好,怕里面装的不是一般物件吧?
老太太松开带出拿出一只碧玉手镯给族长太太戴上:“这么多年,我家那些房子啊地啊,可没让兄长和嫂子费心,我就想着,怎么也得好生谢一谢。这只镯子,是太后赏给我那大孙女的,我那大孙女给了我。那会儿我大孙女伺弄的几株茶花开得好,太后瞧了欢喜,当即就摘了这只镯子赏了她。出门的时候我就把这镯子给老嫂子您带来了。”
族长太太听说是太后的东西,当下就要取下来:“唉哟,这太后赏的,我怎好要,弟妹还是留着吧。”
老太太按住:“特地给您带来的,要是一般的东西,我还拿不出手的。这一二十年的,我家的事,您和兄长没少操心。”
唐家几个的小也在一旁劝着。
其实,族长一家还真没操什么心,不过是看着没出乱子罢了。老太太不过是示好而已。
其实,这碧玉镯,也不是太后从手上摘下来的,太后老人家不过说了句:“赏!”管事嬷嬷选了这镯子给唐大小姐。族长太太总不能到太后跟前问:“您老瞧瞧,这是您老戴过的吗?”
青哥媳妇一旁干着急,直到族长太太推辞不过收下后,才松了口气。
第五章
天刚蒙蒙亮,继祖就起身了。齐二尽职的打了洗脸水来。继祖说了几次他也不听,只好随他了。齐二小小年纪,力气还是有些的,端盘水稳稳当当的。
继祖适应了桃花镇的日子。每天天刚蒙蒙亮的时候便起身,洗漱后去太太请安,通常是院子里行个礼便被打发了。然后去老太太屋里给老太太请安顺便吃早饭。辰时初时就带着齐二去族长家念书。午时回来和老太太一起吃了午饭,便回屋歇个午觉。之后,有时看看书,有时和小吴管家去看看自家产业,有时会会族里的伙伴们。
继祖看过在县里的铺子,位置不错,在县城主要的街道上。不过现在的租客的生意不怎么好,不晓得老板的不会经营还是货物不对。或许到期后不难收回来。到时专门卖京城那边的吃食,应是不错。
村里的田也去看过了,成片的,租给了当地村民种着,瞧着收成还行。继祖想着,要不到时收回一部分,种些胭脂米啊碧粳米什么的,虽然费力些,但是价格贵啊。
不过继祖看过其中一片后,觉得若是开个类似现代的“农家乐”的地方也不错。那片地旁边有一条小溪,大约一丈宽,溪水清澈,离大路不远。可以盖几处茅草屋子,开几个菜园子,再种几株果树,让城里人来过过农家生活。垂钓烧烤,上树摘果子什么的,应该能吸引些人?
前世一直想有一处院子,可惜直到穿越前都还是一普通职员,院子什么的,想想就是了。不过这事不急,这季的庄稼还有三个月才收。而且也不晓得这里的人,平时都怎么消遣,太过特殊了,怕不能被接受。
继祖现在能做的,就是好好念书。
继祖不想当官,现在的官不好当,不是说会读书有本事,有热情就行的。还得有背景,有钱才行,不然就像唐老爷,十几年了都是五品小官,还受牵连。
但是没个功名也不行,不然没个身份也不好交际。秀才不大拿得出手,至少得是个举人。没看族长这个举人族长当的就比他爹秀才族长,顺利得多了。
族长大人人品不好说,才结识没几天。听小吴管家打听来的风评看还是不错的,中规中矩的,按族里的规矩来,没出大乱子,也没多大成绩。
学问嘛,毕竟是举人出身,又当了好些年的夫子,没当夫子也在教自家的儿孙,功课没丢下,教一秀才还是没问题的。
族长喜欢继祖,觉得他是个可造之才,就让他每天过来跟他的孙子一起上课。
继祖觉得现在的日子跟京城没多大分别,除了唐老爷不在。
这天继祖照例到太太院里给太太请安,本以为和往常一样,在院子里行个礼便可以走了,不想林姨娘出来说,太太让他进屋说话,神情看着不像是好事。
继祖边走边想,近日好像没做让什么惹到太太的事吧?
继祖进屋老老实实给太太请安,太太脸色淡淡的叫起,让他坐了。
太太不慌不忙的喝了杯茶,用帕子按了按嘴角才开口说:“听说这些日子你都回来的很晚的,晚上都没来请安。我这里是不用要你晨昏定省的,我不讲究那些虚的。不过老太太那里可不好不去。”
晨昏定省什么的,在唐家历来就是早上请安就好了,晚上没啥事就不用了。主要是因为唐老爷有时有应酬,晚上回家的时候没个定时,老太太就发话省了这趟,晚饭也各吃各的。现在太太怎么提了这节?太太提了,继祖不好说老太太几百年前就发话了,不然真成了“虚的”了。
继祖站起来一副做错事的老实样子:“回太太话,这些日子确实回来晚了些,没能给太太老太太请安,是儿子的错。”
“说说吧,你都干什么去了?累得我和老太太担心。”太太听着“儿子”就不舒坦,你算我什么儿子?我儿子还在我肚子里呢。
“回太太的话,儿子头一回老家,跟族里的人都不认识。儿子在族长家念书,认识了几个族里的同龄人,尤其是峰哥儿,树哥儿几个,不管是学问还是风土人情,很是谈得来。有时放了学还一起说话来着。因此回来的晚些了。”继祖的秀才因为唐老爷在京城做官,就在京城考的。
太太听了心烦,若是自己三个女儿中有一个是男儿,如今和族里少爷应酬的就是自己儿子了,哪里轮得他一个庶子。想着想着就恼了。蒋嬷嬷瞧着不对,赶紧扯了扯太太的衣裳角。
太太喝口茶压下心思:“什么峰哥儿树哥儿的,你才认识几天可晓得品性如何?莫要跟着学坏了。”
继祖更恭敬了:“是还是太太有见识。只是都是族人又一道念书,莫明不理人了也说不过去。儿子时刻留意,若是不好,儿子定不会再与他们来往。”
“你知道就好。你也大了,我不过白操心罢了。你去给老太太请安吧。”
继祖便恭敬的出去了。
到老太太院里时,李嬷嬷正要出来找他,齐二机灵,继祖刚进屋,就跑到老太太院里报信了。
继祖看到李嬷嬷急急过来,忙上前扶住:“嬷嬷不急,我这不没事嘛。”
李嬷嬷上下打量一翻,确实没事便放心了:“可不担心嘛,不晓得又整什么事了。”
继祖和李嬷嬷回了老太太院里,扶李嬷嬷坐下,继祖慢慢跟两位说了太太的教训。
“哼,她一天到晚躲屋里养胎,正事没管,倒有精神说你。她那胎早就稳了,哪里就出不得门了。她一当家太太不出门交际,我乖孙小小年纪抽了念书的时间和族人来往,反而不是了。难不成我们这一房就成了孤家寡人才好?”
继祖看老太太动了真气赶紧劝,又撒娇说老太太再不赏饭,就只能饿着肚子上学了。老太太才消了气让摆饭。
继祖匆匆吃了早饭带了齐二上学去了。走到院子门口,三小姐竟在门口等着了。
“祖哥儿,这是我才绣好的笔袋子,你拿着用吧,做得不好,将就着些吧。”
继祖接过,仔细看了看,料子和花样和做工都是极好的,忙谢谢三小姐。
三小姐欲言又止:“祖哥儿,早上太太说的话,你别放在心上,太太怀像不好,心里烦燥。”
“三姐可不要这么说,太太教育儿子是应当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捏了捏笔袋又说:“三姐,街上有卖一种叫红果儿的水果,京城里没有,我都没见过。我吃过一回,滋味还不错了,等我放学了给你和妹妹们买回来,你们都尝尝。”
三小姐听了笑着说:“行啊,多买些,我出银子,让妹妹们都尝鲜。”
“哪能让三姐出钱,这点钱我还是有的。”边说边带了齐二跑了。
三小姐便放心的回去了。
三小姐实在不懂自家娘亲为什么老找继祖的麻烦,比如早上之事,就是娘亲借题发挥故意为难。娘亲老说祖哥儿不过做样子,指不定心里使什么坏。三小姐心说,嫡母和庶子可不就是面子情吗?至于说使坏,反正目前没看出继祖有什么坏心思。娘亲这么做,继祖没当回事,倒惹得老太太不满了。
老太太多宝贝祖哥儿,全家上下都清楚。祖哥儿又会讨老太太欢心。现在老太太没发作,不过看在娘亲肚子里的孩子份上。三小姐有时都在想,只怕等娘亲生下孩子,老太太就要跟娘亲算帐了。父亲不在,娘亲得罪了老太太,日子可怎么过?
想到出来前听到娘亲让林姨娘去老太太院里,三小姐眉头又皱起来了。
第六章
林姨娘在老太太屋里,低着头不敢发出一丝声音。林姨娘根本不想来,可太太让她来,她不敢不来。还好老太太明理,不会为难她。
“你看看你看看,今天要这个明天要那个,全家上下加一起都没她一个金贵。等她肚子里那块肉生下,就得全家不吃不喝的供他一个才养得起了。”老太太气很很地跟李嬷嬷说。
李嬷嬷没怎么劝,只劝老太太消消气,顾着身体。李嬷嬷也认为太太过分了些。
一路紧着她慢慢走就不说了,应当的。回家后日日都要燕窝人参的吃着,各着补药一直备着。唐家就算是在京城最好的时候,都没这么花费过。若说身体不好需要进补就罢了。可是回来两个多月了,早就将息回来了。蒋嬷嬷跟太太提过,补得太过怕生的时候困难。太太不听,说男胎总要耗费些。蒋嬷嬷无法,只好劝着太太多动动。太太又怕动了胎气,每天只在屋里略走几步。
刚才太太打发林姨娘来,说给小哥儿的奶娘该物色了。嬷嬷丫头小厮也一并备好吧,早些备上早些□□,□□好了才好给小哥儿。
“还没生下来是男是女都不知道,就要备小厮了。嬷嬷丫头的什么拿来做什么?他们一屋子的人还看不好一个奶娃吗?”
原来在京城的时候,家里的下人多,提几个上来先□□着就是了。现在家里就那么几个,提不出人来。
小吴管家两口子管着府里大小事,一个主内一主外。
新来的齐家人,齐二跟了唐继祖,齐丫到太太的院子里,太太只让她在屋外伺候,轻易不能进屋。齐家两个大人主要在厨房做事,一个采买一个做饭,两口子相互帮忙倒没分很清,齐大就到处打杂,有什么做什么。
说起来人手是少了些,几个小姐身边都没配丫头。三小姐跟着太太住,四小姐五小姐六小姐跟老太太住,李嬷嬷照看着。林姨娘做完太太院里的事,就赶紧回来帮忙。
各人院里洒扫浆洗这类的事,各人做。老太太院子里的,小吴管家两口子帮着李嬷嬷做了。齐家两个大人,就比较可怜了,不仅要管厨房,还要帮大女儿做太太院里的,帮小儿子做大少爷院里的活。
说起来府里是该添些人,只是添人就要钱啊!府里只进不出哪能由着心意花?
老太太看看林低眉顺眼的林姨娘一眼,灵机一动:“李嬷嬷,你把帐本子和银匣子拿出来,让林姨娘给她太太带去。就说我老太婆实在精力不济,太太的胎也稳了,这个家还是要她管着。”
李嬷嬷不解,还是按老太太说的照办了。
林姨娘拿着帐本子和银匣子,低声复述一遍老太太的话,没说错后便走了。
李嬷嬷不解地问:“老太太,你这是何意?”
“照她那个花法,家里的银子不够二月的,买人的钱更是没有。我也不管了,反正就那些,都给她了,随便她怎么花用,买燕窝还是买人都随她。”
李嬷嬷有些担心:“要是太太真不管不顾的都花了怎么办?”
“怎么办?若真如此,我还有些压箱底的嫁妆银子,总饿不到咱们。她那院里的,她自己想法子。难不成还要我这当婆婆的养她不成?”
李嬷嬷又想到一种可能:“老太太,我们库房里还有些值钱的东西,你说太太会不会”
“她敢!”老太太说得肯定,又一想,儿媳妇近日有些入魔,不怕万一就怕一万,“你跟你儿子儿媳说一说,让他们注意些,可不能让她捅篓子。”
“嗯,我这就去。”
三小姐回来的时候要姨娘还没回来,不晓得老太太将了太太一军。
齐丫收了衣裳要去洗,看了三小姐,忙立在一旁行礼。三小姐点点头算是应了。见了她要洗衣裳便说:“你老子娘在厨房,你就去要些热水,不要用冷水洗,天冷了身体要紧,不要可惜那点柴火。”
齐丫赶紧应了,若是太太可不会这么体恤。秋天水凉,一堆衣裳洗完,全身都是冷的。
三小姐自己掀了帘子进屋,屋里太太正和蒋嬷嬷说舅舅家长孙满月的事。太太是不会去的,老太太年纪大了又和太太不和不会去。太太想让三小姐一个人去就是了。三小姐心里不乐意。自己一大姑娘没个长辈陪着去亲戚家像什么样?再看太太备的礼的也不像样。
三小姐陪着太太说了几句闲话,太太睡意上来了,三小姐便和蒋嬷嬷去外间做针线活。
一会儿,三小姐听着太太睡着了,就小声跟蒋嬷嬷说:“嬷嬷,去外祖家那天,就让祖哥儿和我一起去吧。”
蒋嬷嬷一听,愣了愣,就小声应了:“嗯,是个法子,太太这里离不得我,小姐一人去是不像。太太是祖哥儿的嫡母,石家是他正经外家,他跟着去合适。”
“我那里有两匹细棉布,给奶娃娃做里衣穿再合适不过了。嬷嬷给添进礼物中吧。”
蒋嬷嬷轻声应了声好,忍不住怜惜地摸了摸三小姐的头发。
“母亲养胎,这些小事,嬷嬷就不要跟母亲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