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倒是想得美!
许氏面上又露出了嘲讽的笑容,漫不经心地道:“二太太说了半日,不就是想要我替你们去说成这门婚事么?我实话告诉你,我对这门婚事的看法,方才已经说得够清楚明白的了,就是三个字——不可能!别说我不会替你在太后娘娘与蜀王妃面前提这件事,我还要阻止你这么做。事关秦家名声,我不能任由你们二房胡来!仪姐儿的婚事,我会替她说的,就不必二太太操心了。”
薛氏顿时又惊又怒,许氏这是想直接抢过秦锦仪的婚事决策权?那怎么可以?!
她愤怒地指着许氏骂道:“休想!我才是仪姐儿的亲祖母!她的婚事理当由我来决定!至少也该由她父亲来做主!你算哪根葱?不过是隔房的长辈。仪姐儿有父有母,哪里就需要你来操心她的婚事了?我绝不会让你将她随意许给什么乱七八糟的人家!”
许氏冷声道:“你既然不需要我来操心她的婚事,怎么还有脸劝我替她的婚事出力?!还有,你是不是忘了这里是什么地方?这是承恩侯府,而我是承恩侯夫人!我既是一家主母,就有权利决定家里小辈的事。有本事,你自个儿带着你孙女去外头说亲,别一边算计着利用我们长房来谋好处,一边又翻脸不认人,骂我算哪根葱!”
薛氏气得双眼圆瞪,可是又被噎得无话可说。她是个寡妇,还是个娘家势弱,除了有钱,处处都要倚仗承恩侯府的寡妇。她没法出门交际,就算出了门,能接触到的人家也有限。她儿媳小薛氏认得的,也都是小官宦人家。那些真正的高门大户,哪一个不知道他们二房在承恩侯府的处境?哪一个是真心把他们放在眼里的?若只靠她们婆媳娘,给孙女儿秦锦仪说一门好亲事,简直难如登天。
若她们不是一心想让秦锦仪嫁到京城中的一等一好人家,而是将目光盯上那些京城以外的世家名门,兴许还有不知实情的人家会被骗到。可是京城里的世家高门……太难了!
从前许氏总是表现得软弱好欺,又并不排斥在外人面前为秦锦仪说好话,薛氏只当她会为了自家名声,在秦锦仪的婚事上出力。没想到如今许氏反对将秦锦仪许给蜀王府,她竟是一点儿反驳之力都没有,真是……太窝囊了!
更让她气愤的是,许氏好象觉得骂她几句还不满足似的,竟象是拿定了主意,要拿捏秦锦仪的婚事一般:“我也知道,你们二房素来都没把我这个承恩侯夫人放在眼里,只当我是只软杮子,想怎么捏就怎么捏,随时随地都能冲我口出恶言,放肆无礼。从前我看在二房几个孩子份上,也懒得跟你们计较,没想到如今连仪姐儿都开始学坏了。再这样放任下去,你们二房迟早要连累得全家都不得安宁!既如此,我也不能再放任不管了。仪姐儿的婚事就交给我,你们做祖母、父母的都不必操心了,只管替她备好嫁妆就行。别以为我拿你们没办法,我兴许没法阻止你们跑到蜀王妃面前说些可笑的话,但我能绝了你们说成这门亲事的后路。到时候你们若还不肯听从我的话,那仪姐儿的亲事,我也可以丢开手不管了,随你们胡闹去!”
薛氏听得心下有些恐慌:“你……你想做什么?!”
许氏冷冷一笑:“我也不必做什么,只需要对蜀王妃提一句,她娘家涂家有个庶出的孩子甚好,正好与仪姐儿匹配,剩下的,蜀王妃自会办妥的。”
薛氏大惊失色。若许氏真的提出将秦锦仪嫁给蜀王妃的侄儿,蜀王妃就断不会答应让秦锦仪做自己的儿媳妇了!她也没法将联姻的提议说出口。她要怎么提?对蜀王妃说:我看不上你侄儿,只看得上你儿子?那简直就是得罪人了!可是,涂家那个孩子只是庶出,把秦锦仪嫁给他,岂不是白白葬送了她的好孙女儿?!
薛氏连声音都在发抖:“你……你不能这么做!”
“我当然能。”许氏站起身,居高临下地睨着她,“你们既然要在这个家里,吃我的,用我的,指望借着承恩侯府的名头沾好处,就得给我老实听话!若是办不到,你们就别再待在这府里,借着承恩侯府的名头,却做出有损承恩侯府名声的事了。我们立刻分家!”
第一百八十六章 落荒
薛氏落荒而逃。
不逃,她还能做什么呢?她到今日才发现,原来许氏也会有这般强硬的时候。这令她疑惑不已,难道许氏不担心自己会背上恃强凌弱的名声了么?她舍得自己三十年的贤名?
许氏对她的想法大不以为然。如果做了三十年的贤良人,还会因为妯娌几句抱怨咒骂而被人指责,那她这三十年的贤良人也做得太失败了。别说她的贤良名声早已在公众心目中根深蒂固,而薛氏因为挤不进权贵圈子,而名声不显,甚至还因旧时背弃夫家的行为而常受非议,根本无法对许氏的名声造成什么威胁,就算薛氏真的在外头乱说许氏的坏话,还有人信了,许氏也没什么好害怕的。她都这么大岁数了,儿女都已各自嫁娶,再过几年连孙子都要娶孙媳妇了,她还有什么可怕的?
相比之下,难道不是二房更需要担心名声的问题么?
倒是姚氏有些担忧:“夫人,瞧二太太这模样,她真会答应分家之事么?”
许氏淡淡一笑:“她答不答应,有什么要紧?我已经跟她明说了,三房那边也有此意,接下来就由不得二房做主了。”
薛氏还不知道,在秦柏提出分家后,许氏也提了分家,是两房早已议定的事。她只当许氏提分家,是在吓唬自己,威胁自己。她又是气愤,又是惶恐,还有点儿震惊。离开松风堂后,她也不回自己住的纨心斋,而是直接去了儿子媳妇住的福贵居,将事情告诉了他们。
秦伯复烦心不已,又埋怨起了母亲:“您冲着伯母说那些难听的话做什么?眼下正是需要长房出力的时候,您就不能多说几句好话么?心里不高兴了,回来对着我们说就是,何必非得当着她的面骂人?平白得罪了人不说,分家之事,好不容易三叔没再提了,如今倒好,因着母亲气着了伯母,她又提了。这回长房三房都提了分家,还不知道只是说说而已,还是真的要分。倘若真要分家,我们怎么办?!”
薛氏气极:“你光顾着怪我,也不想想许媺都说了些什么?!她直说我们仪姐儿不能嫁进蜀王府,就算蜀王妃喜欢仪姐儿,她也要坏了我们的好事!你说我能不生气么?!就因为她说了一句分家,你就怕得这样,连你老娘都怪起来了,你还真是孝子呢!”
秦伯复不耐烦地扭开了头,小薛氏小心地问:“那……夫人既然反对,这门亲事是不是就不能成了?今日蜀王妃到家里来做客,可曾提起仪姐儿的事?”
薛氏一噎,有些讪讪地:“婚事未必就不能成。今儿蜀王妃来时,也没有多说什么,我告诉她仪姐儿是生病了,才不能去见她,她只说让仪姐儿好生休养,别的话一句不提。我刚说等仪姐儿病好了,就带她去王府给她请安,蜀王妃还没接话呢,姚氏就插嘴进来,提起了别的事,真真气死人!若是没有她坏事,蜀王妃早就答应了。”
小薛氏却是叹了口气:“太太,蜀王妃若真有心,不会这般冷淡的。至少,仪姐儿病了,她也该多问两句病情。这门亲事,看来是真不能成了。既然长房不肯帮忙,说的理由也在理,太太又何必强求呢?京城还有许多好人家,只要咱们退一步,夫人兴许会帮仪姐儿寻一门好亲,也未可知。”
薛氏不以为然:“哪儿还有比蜀王府更好的亲事?这事儿你不懂,就别啰嗦了。除了反对这门亲事,你还能说点别的么?!”
小薛氏发愁地看着她,心中暗暗叫苦。婆婆就好象是昏了头一般,这可怎么办哪?
倒是秦伯复,在听完母亲的话后,陷入了沉思。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有些不甘不愿地说:“母亲,仪姐儿怕是真的没法嫁进蜀王府了。长房伯母的话其实有些道理,从前是我们疏忽了,没留心辈份这事儿。就算长房肯帮我们牵线搭桥,促成仪姐儿与蜀王幼子的亲事,蜀王夫妻俩也未必会答应的。如今蜀王幼子还不曾入继皇家呢,他们又怎会叫他冒着被天下人责备的风险?就算蜀王府有太后这个助力,他们也还要提防其他有同样企图的人,免得叫人抓住了把柄。这种时候,再小心都不为过的。”
薛氏瞪大了双眼看着他:“你这是什么意思?我们盘算了这么久,眼看着蜀王妃对仪姐儿还挺喜欢的,只需要再下点儿功夫,然后往太后面前求一求,就能成事了,结果你这时候才说不行?!”
秦伯复正色道:“既然成不了事,就不必勉强。我还庆幸,母亲并不曾向蜀王妃提起婚事呢,否则蜀王妃一旦回绝,日后见面也是尴尬,就别提后事了。如今长房伯母倒是提醒了我,其实涂家也是不错的。太后娘家,一样尊贵。无论哪个宗室子弟能入继皇家,都要对涂家恭恭敬敬。若是蜀王幼子得了那个位子,他对涂家只会更加亲近。只是我们仪姐儿乃是嫡出,若真要结亲,就得挑个嫡子,不能象长房伯母说的那样,嫁个庶子了事。”
薛氏都快气死了:“你你你……你这个不孝子!你除了气我,还会做什么?!我费了那么多心思,你因为许媺一句话,说不干就不干了。你到底有没有把老娘放在眼里?!”
秦伯复皱眉道:“母亲,您冷静些。现在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
薛氏冷笑:“我就意气用事了又如何?!我就不信了,以我们仪姐儿的家世、美貌,凭什么就做不了皇后!”
秦伯复眉头皱得更紧了些,又斜了妻子小薛氏一眼。小薛氏毫无所觉,只苦苦哀求婆婆:“太太,您别冲动。事关仪姐儿终身,咱们还是从长计议吧!”薛氏只不理会。
秦伯复沉默了一会儿,才道:“也罢,我先去三叔那儿探探口风。如今这府里,若说有谁能劝动长房伯母,恐怕就只有三叔了。无论如何,不能让长房向蜀王妃或是涂家提起亲事。这口一张,我们仪姐儿就只能任人摆布了。分家之事,也不能再提起。没有了长房与三房庇护,我们二房没有爵位护身,一旦分家出去,就成了区区六品官员之家,还提什么联姻高门大户?!”
薛氏闻言,总算消了一点儿气:“你三叔?他能听你的话么?分家本就是他先提出来的!”
“不试试怎么知道?”秦伯复道,“三叔说要分家,多半是在气头上。母亲您若是少到三叔三婶面前招惹他们,兴许他们就不会再提了。三个房头,就数三房在京城根基最浅。三叔之所以带着一家子,挤进清风馆,不就是想要借承恩侯府的力,助老四在京城里站稳脚跟么?若真的分了家,他连长房的助力都要失去了,他只剩个侯爵的虚名,又有什么好处?”
薛氏觉得儿子这话甚有道理,有些不甘不愿地说:“那你去吧。若秦柏真个愿意站在你这边,大不了我往后少骂他那乡下老婆几句就是。”
他们母子俩打的如意算盘,可惜,秦柏不大买账。
秦伯复到了清风馆,才提起一个话头,秦柏就猜到他要讲什么了,直截了当地说:“分家是我的主意,我也跟大哥大嫂谈过了。他们亦觉得眼下已到了分家的时候。你已长大成人,很该分门立户了。你父亲早逝,一直是我们兄弟心中的憾事。若他能看到你如今儿女双全、事业有为、顶门立户的模样,一定会为你骄傲的。你放心,分家的时候,我会在旁盯着,该分给你的田宅、财物,一样也不会少。我还会再请几位亲友来做见证,将财物全数交割清楚,也好让外人知晓,长房多年来护持你们孤儿寡母,颇为费心。如今功德圆满,也算是一段佳话。”
秦伯复听得目瞪口呆。
照这意思,分家之事已是定局了?秦柏还要请亲友来做见证,说什么长房一直护持着他们二房孤儿寡母,如今他长大成人了,有儿有女,也做了官,就公开分家,将该他的田宅财物分给他,从此功德圆满……这是在为长房说好话?长房不但没有仗势欺人,反而还成了庇护弱小的好人。若是二房不答应分家,他秦伯复是不是就成了贪图侯府富贵的小人?!
他从前怎么就没发现呢?不声不响的三叔,原来才是真正厉害的那一个!大伯父承恩侯秦松,不过是嘴巴叫嚣得厉害罢了,真正耍起手段来,那根本没法跟三叔比。对上大伯父秦松,他一点儿都不害怕,随时随地都能往对方头上泼污水。但对上三叔秦柏……
秦伯复勉强干笑了两声,咬了咬牙,勉强笑道:“三叔盛情,侄儿铭感于心。从前侄儿公务繁忙,少有来向三叔请教的时候,竟不知三叔如此好口才。因侯爷之故,三叔在西北荒废三十年,委实是可惜了。若您能早早回京,说不定如今都登阁拜相了呢!”
秦柏微微一笑,轻抚长须:“好说,好说。如今的日子清闲,其实也不错。”
秦伯复有些坐不住了,随意说了两句场面话,便匆匆告辞而去。
第一百八十七章 传言
分家的准备工作,不紧不慢地进行着。
长房姚氏在年中时盘起了账,家下人等都私下猜测纷纷。无论是长房,还是三房,都没有要隐瞒分家的意思,只是无意张扬罢了。于是,秦家三个房头要分家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先是在承恩侯府里传,没过两日就传到了外头去。不但亲友故旧,连那些不怎么来往的人家,也都听到了风声。
有人觉得吃惊,有人把这个当成是八卦来聊,有人疑心这跟刚回京不久的三房有关系,也有人觉得秦家早该分家了。父母过世三十年,三个儿子都儿孙满堂了还不分家的,着实少见。兴许从前只是因为三房不在京中,还一直没有消息,二房又是孤儿寡母,才没提分家的事?如今三个房头齐聚,确实应该分了。
当然,也有人觉得,秦家一门双侯,一旦分家,长房三房都有爵位,倒也无妨,可没有爵位的二房就未免要吃亏了,更别说二房还是庶支。
有这种想法的人还真不少,当中亦有人站着说话不腰疼,认为长房与三房都有爵位,又有圣眷,正是得势的时候,何苦要提分家,累得弱势的二房要被分出去?倒象是嫌弃二房是累赘一般。甚至有人认为,既然长房三十年来都没提过要跟二房分家,如今三房一回归,就要分家,分明就是三房容不下二房呢。这两个房头之间也不知有何恩怨?只是那位刚刚回京的秦三老爷,新任永嘉侯,未免气量太小了些。
这种种小道消息到底是从谁的嘴里传出来的,也早不可考了。但很显然,传小道消息的人各有偏颇,相互矛盾的说法是到处飞,一时间也叫人难以分辩哪种说辞才是真的。没过两日,又有了新的版本。
这回是秦家长房那边传出来的消息。据说因三房回京后,得了不少赏赐,皇上又有赐宅,不可能空在那里不住,便做起了搬家的准备。既然要搬进新宅子里,少不得还要配上婢仆,以及各色家具摆设。这些东西再没有全部花钱重新置办的道理,承恩侯府有现成的东西,三房手中也有财物,拿出来用就是了。至于婢仆,承恩侯府里的家生子儿还有不少闲人,田庄里的佃户亦有子女可以抽调上来使唤。这原是再寻常不过的事,各家各户皆是如此,万没有放着家里现成的物件与婢仆,样样都去买新的道理。可秦家二房却对此深感不满,认为长房偏着三房,长房三房仗着有爵位,就欺负二房势弱,趁机侵占公中人口财物。永嘉侯秦柏怕因迁居一事,引得家宅不宁,便提出分家。这家产均分后,各房拿到自己的那份,也就不会再有什么纷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