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府庶子的科举之路——顾三郎
时间:2018-09-22 09:49:26

  顾桓笑了笑:“当然要有自己的房子住得才自在!”
  嘿嘿,说起来,去韶州也不是没有好处,他这不是可以当家作主了嘛!
  人生地不熟的,正需要人帮衬,若是这个大侄子肯一起去,那就真的再好不过了!
 
 
第33章 就藩
  八月,皇帝下旨, 封十一皇子为宁王, 就藩辽东广宁府;封十二皇子为越王,就藩广东韶州府。
  这两个地方, 都是边疆要塞之地,本朝藩王的封地, 通常是战略要地或经济重镇,有“外卫边陲,内资夹辅”的意义。
  至于南京京畿之地,历来是没有分封亲王的, 毕竟天子家门口,万一藩王突然造反, 那就玩笑开大了。
  明旨既下,礼部即着人安排册封大典、敕建藩王府、安排随藩文武官员。
  每个藩王府都设有长史司,有左右长史各一人,正五品。长史司下设审理所、典膳所、奉祠所、典宝所、纪善所、良医所、典仪所、工正所,每个所都有正、副主官各一名。
  江淮被任命为九品的长史司典簿, 主要职责是为藩王起草文书;顾桓被任命为仪卫司总旗, 也就是亲王出行时的仪仗队。
  顾桓得到任命结果后非常郁闷, 大家都是童生,年纪又小, 不可能任命正、副主官, 可凭什么江淮是文官,他就是武官啊?他也是有心要考状元的人啊!
  难道是因为他长得帅气、俊朗所以才被安排进仪仗队吗?
  顾桓百思不得其解。
  封藩大事一定, 十一皇子陈暄和十二皇子陈易都不用再去文华殿,文华殿就只剩十三皇子陈旬一人,一时变得空荡荡起来,连素来大大咧咧的陈旬都有些意兴阑珊,而且过不了多久,他也要去就藩了,从此天南地北,兄弟们再难相见。
  陈暄和陈易忙着准备就藩事宜。
  定国公府也在为顾桓随藩做准备。顾桓的奶兄高石与几个长随一起准备南下提前物色宅院、购买奴仆,赏星阁中,莲萼和兰英也给顾桓收拾着行李,她们是要一起随行的。
  看着大家为他的就任而忙碌,顾桓也不免产生了一丝离愁别绪,庆幸的是,顾行最终决定带着母亲一起去韶州,让他在他乡也能有家人。
  能够下决定离开京城繁华之地前往偏远山区,顾行也算是把身家前途都押在顾桓身上的。
  来向顾桓辞行时,顾行笑嘻嘻地说:“我想过了,三叔你行事天马行空,将来保不准有大作为,我决定今后就跟着三叔混了!”
  “好!咱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顾桓心中感动,笑着拍了拍顾行的肩头。
  送走了顾行一行人,顾桓又到紫藤别院去,安排亲卫队的少年作为他的随从,与家人辞行,准备南下事宜。
  忙忙碌碌中,时间匆匆流逝,眨眼又是一年。
  临行前夕,闻氏捧着一个盒子到了赏星阁。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虽然她从来不敢以顾桓的母亲自居,可是母子天性,此时也不由得眼泪汪汪。
  她抽噎着道:“三郎啊,你小小年纪就要背井离乡去那么远的地方!姨娘越想,这心就越像刀割一样,呜呜……”
  顾桓心中一酸,看见房中没有其他人,迅速跪在地上磕了个头,不等闻氏搀扶赶紧站了起来,说道:“姨娘,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儿如今随越王就藩,将来辅佐王爷保国安民,是做正事,姨娘不必伤怀!”
  闻氏搂着顾桓,抹着眼泪,又哭又笑:“三郎如今有出息了,姨娘本该高兴才是,只是一时不忍才伤心落泪。这韶州是偏远瘴疠之地,你要学会照顾自己。”
  “姨娘放心,高石哥哥不是来信说了吧,已经购置了一套三进的宅子,仆从也安排好了,我这一去就是当家作主,不知道多自在呢!”顾桓笑着安慰闻氏,用手帕给她拭着眼泪。
  闻氏慢慢收了眼泪,拿出那个小盒子,说道:“看姨娘糊涂的,光顾着说话,都忘了来意了,这是给你的。”
  顾桓打开一看,只见是一叠整整齐齐的银票,恐怕有上千两。
  闻氏一个良妾,一个月的月银是十两,就算加上四时节令的赏银,这一千两银票,也不知道要攒多久。
  顾桓连忙把盒子推回给闻氏,说:“姨娘,父亲给了我出门和安家的银子,老夫人和夫人也给了仪程。到时候领了职司,自有月俸,不缺钱使,你留着吧。”
  “三郎,正所谓穷家富路,出门在外,多准备些银子总是好的。这是姨娘的一点心意,你就收下吧。姨娘在这府里,吃的用的样样不缺,就是攒下钱来,将来还不是你的。”闻氏的态度坚决。
  顾桓还待推辞,见到姨娘眼眶一红,又要哭的样子,只得连忙收下,说道:“我去了韶州,有机会也会打发人送信回来,姨娘若有什么难事,也打发人送信给我。”
  捧着这个小盒子,却觉得沉甸甸的,有如千斤之重般。
  闻氏抚摸着顾桓的头,一一点头答应,双眼紧紧凝视着他的脸,像是怎么看也看不够一般。
  天启十六年四月初八,黄道吉日,宜出行。
  皇城正阳门外,越王陈易穿着玄衣纁裳站立等候,外衣上织着山、龙、华虫、宗彝、火等图案,腰束革带,系金钩苾、玉佩,全副亲王装束,稚气尚存的脸上,此刻满脸凝肃,隐隐有了威仪。
  居移气,养移体。一个人身份不同了,气场也不一样。
  礼乐声响起,天启帝和内阁重臣出现在城头。陈易率领属下文武行大礼:“恭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天启帝看着长身玉立、渐有威仪的儿子,满意地点点头,朝身后的太监挥挥手。
  太监宣制曰:“皇帝敕越王陈易就藩韶州,尔宜恭承朕命。”宣闭,陈易俯伏在地,表示接受旨意,随后起身,再四拜到地。
  礼部官奉诏从门中走出,授给陈易。陈易必恭必敬把圣旨举过头顶,对城头再四拜。
  城上乐曲大作,陈易起来,将圣旨交给长史官员,翻身上马。
  此时顾桓穿着一身仪卫司亲兵服饰,鲜衣怒马、腰挎宝刀,随侍在陈易身后。
  大队人马在城上的丝乐声中缓缓起行,此时天还没有全亮,顾桓骑马跟在陈易身后,在朦胧的晨雾中缓缓走出南京城。离开城门的那一刻,他忍不住回头一望,这座历史名城、六朝古都,经历了多少沧桑?它是那么古老、那么沉重。
  就在此时,太阳从远处地平线下艰难地破云而出,金黄色的晨光洒在古老的城墙上,闪烁着一层斑驳、梦幻的光影。
  “铛、铛……”金陵城北钟楼的钟声突然响起,仿佛穿越千年时空,震荡在顾桓的心头。暮鼓晨钟,这千年不变的音符仿佛宣告着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从此他将离开这个异世中的故乡,走向未知的远方。
  金陵城外瓜州古渡,属官的家眷、仆从、工匠们已经在此等候,会同大队人马一起出发。
  此时虽已有海船,但考虑到海上风险不定,还是从陆路前往韶州。
  越王一行数千人,此次要从镇江渡口上楼船,沿长江一路西去,至岳阳下船,从陆路南下,由北至南穿过整个湖南,经过险要的南岭乐昌峡,才算是进入广东地界,乐昌正是韶州下辖的县。
  这一路,虽然风平浪静,但也是山重水复、千里迢迢。
  长江之上,旌旗飞扬。
  顾桓站在越王身后,一起欣赏壮丽的长江风光。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越王兴致勃勃,对左右臣属说道:“孤从前看到李太白的诗,对长江风光神驰已久,如今总算亲临目睹,也是人生一大乐事!”
  左长史傅大人笑着附和:“王爷所言甚至,长江之壮丽,非亲眼目睹不可形容。”
  顾桓也笑着说:“我也曾听过一句诗,‘才饮建邺水,又食武昌鱼。’心中一直对武昌鱼念念不忘,殿下,咱们即游了长江,可不能不尝一尝武昌鱼。”
  陈易忍不住笑了,说道:“如此大好风光,你竟想着吃的!”虽这么说,也不由得流露出了少年人的好奇,打听还有多久到武昌。
  船队又行了一日,终于远远望见了武昌码头。
  此时的武昌,是中部一大繁荣城市,湖广巡抚、总督和总兵府皆驻武昌,因此也被称为“湖广会城”。
  一路上,陈易都吩咐大队人马不许骚扰地方,每到一地都只在码头停靠。
  此时,陈易也只是命随行的典膳所官员安排一顿武昌鱼宴。
  典膳正官效率很高地请来了当地名厨,全席菜肴全用鱼料烹制而成:红烧鳊鱼、红烧鮰鱼、杨梅鳊鱼、清蒸鳊鱼、松鼠鳜鱼、精烩鱼圆、糖醋鱼块、抓黄鱼片、拔丝鱼条、清炒鳝糊和头尾砂锅等,阵阵鲜香诱得人食指大动。
  陈易看着顾桓目不转睛的样子,笑道:“你们也一起吃吧!”
  “臣等不敢!”顾桓和江淮等人立刻说。
  “出门在外,哪有那么多讲究?”陈易温和地笑着,语气却有些不容置疑:“快坐下,凉了就不好吃了!”
  顾桓立刻谢恩,坐了下来,其他官员也跟着行礼、坐下。
  这一路上,顾桓明显地感觉到,陈易已经不是以前那个不把权势放在心上、悠闲自得的小皇子了。他在努力地做一个贤王,也学会了拉拢人心。
  而顾桓,则愿意配合他,隐隐也有些期待,想看看他能成长成什么样子。
 
 
第34章 韶州
  越王就藩大队人马四月初八离开京城,一路山重水复, 在洞庭湖下船后, 改换车马,沿官道南下, 终于在五月底抵达了湖广交界的宜章县。
  再往前,就是广东的乐昌县了。在这里, 他们将再次乘船,走水路南下,穿过水流湍急、有九龙十八滩之称的乐昌峡,直奔韶州府而去。
  韶州府府治在曲江, 西汉时就设县,可谓历史悠久。下辖曲江、浈江、武江、乐昌、南雄、始兴、仁化、翁源、乳源等县, 所辖地域多为山城。
  韶州境内水路发达,为珠江水系北江支流发源地,其中武江起源于湖南临武县,自北向南贯穿全境,韶州境内大小河流星罗密布, 在韶州城内呈羽状汇入北江, 涛涛向南流去。
  此时越王陈易与文武官员站在船头上, 欣赏着两岸的秀丽风景。
  韶州府是著名的丹霞地貌,河流两岸的高山既郁郁葱葱地长满了参天古树, 又不时露出如红霞般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 巨大的红色峭壁耸立在江边,令人不由得感叹造物主的神奇。
  “‘山势收缩如刀切之齐, 水势逼仄如束薪之急。’果真是鬼斧神工!”陈易站在船头,看着奇异的地貌风景,赞叹不已。
  千里迢迢而来,终于进入韶州府地界,众人虽然难掩疲惫,还是兴致勃勃地站在船头赏景。
  身后的顾桓笑道:“色如渥丹,灿若明霞,韶州府的丹霞地貌果然不负盛名,我听说其中丹霞山正是这种地貌的代表,山势巍巍、瑰丽清奇,今后若有机会,定当去攀爬一翻。”
  陈易连连点头,不由得有些期待。
  一旁的江淮也接着说:“昔日禅宗六祖惠能法师在韶州弘法,丹霞山也称六祖道场。据闻其肉身菩萨如今仍供奉在丹霞山南华寺中,既然来了韶州,我们也当前去拜谒。”
  左长史傅大人闻言笑道:“江典薄小小年纪,倒对佛法感兴趣?难得难得。”
  江淮红了红脸,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陈易眼睛转了转,笑道:“‘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事迹,孤也景仰得很。”
  傅长史连连赞越王博学。
  一场小口角消弭无踪。
  这一路上,陈易常让江淮和顾桓随侍左右,俨然心腹,随行的其他文武官员难免有些不服气,但因越王维护,也只是试探几句,不敢太过分。
  顾桓的视线在另一旁沉默不语的右长史莫大人身上转了转,微微笑了笑。
  真的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藩王府就如一个缩小版的朝廷一般,如今已隐隐可见各种派系,傅长史和莫长史同为长史却各有立场,而自己和江淮也不知不觉地成了一个小团体,将来到了韶州府,还有当地官员和乡绅……真是有趣。
  顺流而下将近一日,水面逐渐宽阔起来,两岸也隐隐出现了一些村镇,绿油油的稻田连绵不断,远处似有炊烟袅袅升起。
  韶州府的北城门“湘江门”已经遥遥在望,“湘江门”又称迎恩门,但凡来韶州的京官,通常走水路就在这里下船上岸。
  此时迎恩门外,韶州知府陈纶、指挥使叶琛率领当地文武地官员出城一里、恭敬迎候。
  越王的船队登岸,城门上立即响起了三声礼炮。
  越王府众人下船登岸,亲兵校尉牵来陈易的白色高头骏马。陈易一马当先,顾桓与其他亲卫一齐上马,紧随左右,身后是王府属官和随行家眷,一行数千人,此时整条武江上,密密麻麻都是大大小小的船只。
  这些船是韶州府的渡船,和长江上的楼船不能同日而语,但连绵不绝、遥接天边,却也颇为壮观。
  韶州府众官员跪地行礼:“恭迎越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陈易迎了上去,朗声说道:“诸位大人快快请起。”
  韶州府官员谢恩起身。
  知府陈大纶说道:“殿下您一路车马劳顿,请随臣等进城入王府歇息。”
  陈易谢过陈知府,率领众臣工进城。
  韶州城始建于西汉,历代以来不断发展,此时城墙周围长九里十三步、高二丈五尺,共有八座城门,顺时针由北到南分别是望京门、子城门、迎恩门、青来门、闻韶门、阜成门、文明门、镇越门。
  顾桓也跟随在越王身后,踏进了这座有岭南第一要塞之称的古城。
  韶州城不大,和繁花锦簇的应天府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建筑却颇有岭南特色,倒也值得一览。
  此时街道洒扫一新,街道两旁士兵分两列站定,神色肃穆。
  “如何不见有百姓?”陈易皱了皱眉问道。
  “山野小民不懂礼仪,恐冲撞殿下,因此全城戒严。”陈纶连忙解释。
  陈易这才点点头,说道:“明日便解禁吧,若因孤而令百姓不安,则是孤之错了。”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