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日常——坐酌泠泠水
时间:2019-01-14 10:34:39

  却不想这里竟然来了两尊大神。如此就显得他们严家特别失礼了。
  史管事正想着要不要派人回去禀报严煦一声,让他亲自过来,或是让老太爷严松涛来,只见听面前一声叫唤:“史管事。”
  他抬起眼来,就看到杜锦宁站在他面前。
  见他回过神来,杜锦宁作了个请的手势:“史管事请进吧。”
  史管事只得放下回去请人的打算,跟着杜锦宁走了进去。
  此时袁修竹他们都被陈氏迎进厅堂里坐了,院子里摆上了两张长条桌,灶房门口摆上了几个木架子,木架子上放着一个个又宽又大的竹簸箕。袁修竹的车夫王伯正跟一个男子抬了一竹篓鲜叶进来,在鲁小北的指挥下把鲜叶都倒到簸箕上,进行摊晾;梁家的下人已先一步将他们的鲜叶摊晾到了簸箕里,正将那一个个簸箕往架子上放呢。
  杜锦宁转头看向了史管事:“你们拿了鲜叶来吗?如果拿了,就赶紧拿出来摊晾,别闷坏了。”
  史管事越发尴尬:“没,没拿。”犹豫了片刻,“要不,我现在叫人回去采?”
  杜锦宁摇头:“不用了。现在采,来不及。”
  鲁小北鄙视地看了史管事一眼。
  制茶师傅刚学炒茶,炒出来的茶肯定是不能喝的,只能作废。严家不光只派个管事过来,从根子上看不起他家少爷,还打算占杜家便宜么?他们可知这样的茶,去年在京城里卖的什么价?制茶师傅浪费两斤茶,他们杜家就得损失十几两银子。
  这严家怎么能这么让人讨厌呢?
  史管事自然也明白这一点,想着这一幕一会儿让齐伯昆和袁修竹看到时,那两人嘲讽的嘴脸,他就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他昨日也曾问过严煦,但严煦却说严家要付杜锦宁七百两银子,练手的鲜叶自然应该归杜家出。所以他就只领了制茶师傅过来了,压根没想着叫人去采鲜叶。
  他正想着一会儿如何解释,好挽回一些严家的颜面,就看到一个青年男子背着一个竹篓走了进来,随着他一道进门的,还有六七个背着竹篓的妇人。
  杜锦宁连忙跟史管事说了一声:“您请屋里坐吧,我先忙去了。失陪。”说着拱了拱手,便上前站到桌前,问秦老六道:“还顺利吧?采了多少?”
  秦老六抹了一把汗,将竹篓从背上取下来,道:“要称了才知道。”
  说着他指挥那些妇人:“一个一个排好队,称了之后按重量给钱。”
  妇人们一听马上可以领钱,十分欢喜,当即在秦老六的指挥下排好了队。
  屋里的齐伯昆等人听到外面的动静,都从屋里走了出来。
  “六哥你歇会儿吧,这些我们来就行。”杜锦宁道,又高声唤道,“三姐你给六哥倒杯水,四姐你过来帮发钱。”
  杜方苓和杜方蕙都动了起来。
  陈氏和杜方菲也走了过来,问杜锦宁道:“我们能干什么?”
  “你们把空簸箕拿过来,她们把鲜叶称完后,从竹篓里倒到簸箕里。一簸箕装得差不多了,你们就把它们摊开,放到木架子上。”杜锦宁道,她指着三个特意留出来木架子,“我们的鲜叶就放在这三个木架子里,别跟他们的弄混了。”
  “行,知道了。”陈氏应道。
  杜锦宁转头对袁修竹他们笑笑:“袁先生,齐爷爷,要不你们就在屋里喝喝茶,要不就只能站在这里看热闹了。我有活儿要忙,没办法招呼你们了。”
  “行了,忙你的吧,废话忒多。”袁修竹一摆手,“我们又不是外人,要招呼什么?只管自便就是。”说着,他还特别看了史管事一眼。
  史管事一脸的苦笑。
  这里全是世家的主子们,他一个下人,难道还敢在这里摆谱么?袁先生这样看他是个什么意思?
  这制茶争秒夺秒,一环扣一环,可不容杜锦宁多耽搁时间。
  她便也没再多话,看到鲁小北已拿了称出来了,让他站在了自己和杜方蕙的中间,扬声对排队的妇人道:“过称之前,先到我这里来评定等级。评完级后到我身边鲁管事这里称重,然后到四姑娘那里领钱。都听明白了吗?”
  “明白了。”
  “听明白了。”
  那些妇人看到一院子的老爷少爷们,有些紧张,但即将拿到钱的期待还是让她们十分兴奋。听到杜锦宁的话,都七嘴八舌地答应着。
 
 
第280章 标准
  杜锦宁又道:“先说好,一级茶才能给八文钱一斤,二级茶只能给四文钱,三级茶只有两文钱。”
  说着她转头问坐在一旁喝茶的秦老六:“什么叫一级二级三级,你都跟她们说过的吧?”
  这个是杜锦宁再三吩咐的,秦老六自然不敢大意,连忙道:“说过,昨天我就说过,今天去采茶之前我又跟她们说了两遍。”
  听得这话,那些妇人都神色紧张起来,取下竹篓翻看起里面的鲜叶来。
  杜锦宁连忙阻止:“反正采都采下来了,不要再翻了。茶芽本就嫩,这么一翻就烂掉了。我先说好,烂掉的我是不收的。”
  妇人们只得纷纷把鲜叶放下,等着杜锦宁来评定。
  杜锦宁示意排在第一个的妇人到她面前来,看了看她竹篓里的鲜叶,又翻了翻,确定下面的鲜叶跟上面的一样,便扬声道:“不错,都是按标准采的,属于一级。”
  听得“一级”两个字,妇人们的神色都放松下来,各自小声说起话来。
  杜锦宁将那篓鲜叶递给鲁小北,示意第二个妇人上前来评定。
  鲁小北熟练地称起鲜叶来。
  他先把竹篓连同鲜叶一起称,称完后示意杜方菲将鲜叶倒到簸箕里,再重新称一下竹篓,得出鲜叶的重量:“两斤半。”
  那妇人接过空竹篓,走到杜方蕙面前,杜方蕙的算学是跟杜锦宁学的,比之书院的那些学子都不差。她很快就将这妇人应得的钱算了出来:“一级茶一斤是八文钱,你这两斤半,一共二十文。”说着她从钱袋子里数出二十文钱,递了过去。
  那妇人见半个时辰没到,就赚了二十文钱,十分惊喜,拽着铜钱连声向杜方蕙道谢。
  排队的妇人见状,都小声的议论起来,脸上都带着喜色。
  杜锦宁这边,排在第二个的妇人神情紧张,一双眸子紧紧地盯着杜锦宁。
  杜锦宁看完她的茶青,面无表情地道:“三级茶。”
  众妇人一听,纷纷惊叹起来:“怎么是三级?”
  那妇人顿时不干了,嚷嚷道:“怎么可能是三级?你仔细看清楚了。”说着抓起一把鲜叶,只恨不得塞到杜锦宁鼻子里去,“这样好的茶叶,不说一级,二级茶肯定是有的嘛。”
  “六哥,你再跟她说说什么叫一级、二级、三级茶。”杜锦宁不为所动。
  秦老六这刚下去的汗又冒了出来。他不敢再坐了,站起来道:“所有的茶,按一芽一叶的标准采,芽叶整齐无碎片为一级;采摘不按标准,有的一芽一叶,有的一芽两叶或对夹叶,为二级;混杂着一芽一叶、一芽多叶并夹杂老叶老梗,为三级。所有茶叶必须无树叶草屑或小石子等杂质,否则不予收购。”
  杜锦宁直视着那妇人:“大婶你自己看看你采的茶。”
  那妇人也知道自己理亏,当着众老爷、少爷的面也不敢大声喝骂撒泼,只苦苦哀求道:“这不是没采过吗?你这样说,我就知道了。这一次你给我评个一级吧,等会儿我再采时一定好好照你们的要求采。少爷你是有钱人,通融通融,我家里孩子多,过日子不容易。”
  “不是我们不通情理,实是你们采的茶不好,我们制出来的干茶品质不佳,售价就极低,跟一级茶的价钱相差很远。要是我们把关不严,给你评为一级茶,那对于老老实实采一级茶的大婶大嫂们就不公平。人家辛辛苦苦采半个时辰,才采两斤一级茶;你半个时辰胡乱在茶树上一抓,就能采出五六斤来。我们给你评一级,对得起细心采一级茶的人吗?要是人人都学你,我们茶园就不用开了。我们亏本砍了茶树种别的,你们往后也赚不到钱了不是?”
  那些妇人一听损害了自己的利益,自然就不干了,对那妇人道:“二狗子家的,人家秦管事一而再、再而三地说要采一芽一叶,还采了两次给大家看,你偏不听,以为自己耍点小聪明就能多赚钱。你怎么能这样呢?”
  秦老六也适时道:“这一次评个三级,还是我们少爷心好,给你的一次机会。要是再一次采的茶叶仍不合标准,你就不用再去了,回家好好歇着去吧。你这样也是糟蹋茶叶,你采回来我们也没办法制成干茶。反正村里能采茶的大姑娘小媳妇多的是,我们不愁没人干活。”
  二狗子媳妇一听怕了。这采上大半天的茶,不是很辛苦,却能赚上一百来文钱,还有比这更好的活计吗?而且秦管事也说了,她们采得好的,茶园就长期雇佣,一旦有茶叶就叫她们来采,除非茶叶量太大,才会增加新人。
  要是失了这份活计,回去后她非得被婆婆和丈夫骂死不可。
  “那、那好吧,三级就三级。”她嚅嚅地道。
  鲁小北接过她的竹篓,称了重量,看了她一眼:“三斤九两。”
  杜锦宁见陈氏和杜方菲拿了竹篓想往簸箩里倒,忙道:“别掺在一起,另拿一个簸箩来装。再有这等级的茶,就装在一块儿,等所有茶都制好了再处理。”
  杜方蕙见二狗子媳妇的竹篓腾出来了,递了八文钱过去:“算你四斤,八文钱。”
  拿着这八文钱,再看看已经走出老远急匆匆去采第二次茶的那妇人,想想花同样的功夫,人家赚二十文,自己赚八文,哪个划算自然一目了然,二狗子媳妇就下了决心,再不耍小聪明、心存侥幸了,一会儿一定按一级茶标准好好采。
  一人评级,一人称重,一人付钱,不一会儿功夫杜锦宁他们就把茶叶收好了。除了二狗子媳妇的三级,还有一个二级,其余人都采了一级茶。第一次采茶能这样,已是不错的了。
  秦老六原打算带她们上山一次,第二次他就不去了,留在这里帮忙。但看这样子,还是不放心,跟杜锦宁说了一句,仍跟着那些妇人上了山。
  杜锦宁曾跟他说过,茶叶的质量好坏,全看采摘。采摘得标准,茶叶就好;否则就卖不出价。明前茶金贵,“质”比“量”更重要,他不盯着不放心。
 
 
第281章 你想做什么官?
  收好了茶,看着所有的茶叶都按她的要求摊晾了,杜锦宁便领着大家进了灶房,准备开始着手炒茶。
  先前进了院子后,大家还以为这是西厢房,并没有注意这么个大灶间。此时随着杜锦宁开门进去,大家都惊呼了一声。
  只见灶房的中间,砌了一排的灶,所有的灶都很奇怪,放锅的坑是斜的。此时六个铮亮的大铁锅倾斜着放在灶上,严丝合缝,与灶眼没有一点缝隙。而最奇怪的是烧火的口子不是在锅的下面,而是在另一面。锅与灶口南北各一边,隔得老远,两者之间是一个个泥砖垒的直桶桶的大烟囱。烟囱做得很高,一直通到了屋顶外面去。
  杜锦宁笑道:“这就是我叫你们三家过来的原因。去年去邻县炒茶,时间紧,没办法做准备,是直接用他们那里的土灶炒的茶。茶叶吸附力强,那样炒容易沾上火烟味儿,炒茶的人也辛苦。这样设计灶台就比较合理。”
  袁修竹转着灶台转了一圈,啧啧称奇。
  他问杜锦宁:“这也是你想出来的?”
  杜锦宁厚着脸皮点了点头。
  袁修竹看着齐伯昆,张嘴本想感慨一句,但看了齐慕远和关嘉泽等人一眼,还是把话给咽了回去。
  人跟人之间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要是他的孙子能跟杜锦宁一样,他就什么都不用愁了。
  此时灶里已烧了一堆炭火,杜锦宁叫鲁小北把灶一个个烧起来,她自己则跟陈氏、杜方菲把炭都分夹到一个个焙笼里,焙笼上面放着跟焙笼大小配套的竹簸箕,簸箕上铺着上好的雪白的棉纸。
  铁锅都是干净的,杜锦宁还是用干净的布将铁锅再擦了一遍,转头对齐家、袁家和关家带来的制茶师傅道:“你们拿来的鲜叶摊晾的时间足够了,你们先来吧,感受了一下灶的不同。”
  这些师傅都是去年去邻县时跟着杜锦宁学制茶的,后来又跟着齐伯昆和袁修竹去徽州那边的茶园炒茶,已算是制茶的老手了。
  不过看到这奇特的灶,三人还是十分兴奋,挽了挽袖子就出了门,把簸箕里摊晾的茶青拿进来,放到一边,然后用手在铁锅上方探了探,感觉锅的热度差不多了,就将茶青放了进去,炒了起来。
  灶台的另一面,是鲁小北在掌控火候。炒茶的火候大小,原先杜锦宁就培训过他,今天这六口灶的火就都由他来烧。现在只有三人炒茶,另外三个锅他便没有添火。
  杜锦宁在这头趁机向梁、史两家的制茶师傅和陈氏等人传授制茶方法:“这火力不能太猛,有一片茶叶被炒焦,整锅茶就不能要了;当然也不能太凉,这个度得把握好。把手掌放到离锅底两尺高的距离,掌心感觉到一定的热度,就可以放茶叶了。”
  看到制茶师傅先后将茶青放入锅中,她又道:“一锅只放四两茶叶就可以了,不要太多。先用文火慢慢烤软,再用旺火迅速杀青。注意这些师傅们手势的频率还有力度,在炒制的时候还要进行揉捻,把叶细胞揉破,这样泡茶的时候茶汁才容易渗出来。这些你们一会儿炒茶的时候要慢慢体会的。”
  那边三个师傅动作十分娴熟,手掌和木指一块儿翻炒,鲁小北的火也烧得恰到好处,根本不用他们操心。不一会儿的功夫,茶就炒得半熟了,待香味微微发出,几人就先后将茶铲了出来,放到了他们身后的焙笼里进行干燥。
  袁修竹和齐伯昆两人邻县和徽州那里还有一大片茶园,而且都是能正常采摘、产茶量极大的,根本没把漓水县的这种鲜叶看在眼里。见得自家师傅炒出一锅了,他们便制止了两人想要继续的举动,对杜锦宁道:“这些鲜叶你们用吧,让他们几个上去试一试手。”
  杜锦宁便点点头:“你们两家的师傅去试上一锅吧。”
  梁史两家各带了三个制茶师傅过来,一起上正好六人。
  梁先宽见鲜叶不是很够,便叫人把自己带来的鲜叶拿了进来。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