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啊。”鲁小北倒是无所谓,只是对杜锦宁学这个很好奇,“你要学这些个做什么?”
“体验生活啊。”杜锦宁现在扯起瞎话来脸不红心不跳的,“我是写话本的,要想写好话本,便得什么都知道一点。否则,我笔下的阿朱是怎么塑造出来的?”
鲁小北被她说糊涂了,挠挠头道:“那你不是应该先学会这什么口技和易容术,再写出阿朱这个角色的吗?怎么反过来了?”
杜锦宁白他一眼:“虚构,懂不懂?就是听人说有这样的一种化妆术,我便想像着虚构了这么一个角色。现在我想看看在现实里到底存不存在易容术。不少人可是跟你一样,看到我写的阿朱就想探究有没有易容术的。我总得先打听清楚,免得大家问到我面前时,我回答不上来。”
鲁小北恍然大悟:“原来如此。”他顿时拍着胸脯道,“少爷你放心,这件事就交给我了。过几日我先带你去找冯师傅,看看他那什么口技合不合你的意。然后我向戏班子的人问问易容术。他们许多人走南闯北的也跑过不少的地方,没准就知道这东西。”
杜锦宁大喜:“那就拜托了。
接下来几日,杜锦宁就泡在了茶园里。其实后面两天就不大用着她守在灶间了。梁、严两家的制茶师傅都是有丰富经验的,隔了一日来被杜锦宁挑了一些小毛病,便能很好的制茶了。杜家三姐妹都是头脑聪明、心灵手巧的,陈氏也不差。被杜锦宁指点两天,也慢慢炒得很好了。杜锦宁偶尔过去瞅上一眼,品一品她们制出来的茶,指出一些小问题,便算是过关了。
府试日日临近,她也不敢怠慢,在茶园的时候就早晚抽时间完成关乐和与袁修竹布置的课业。到得后面能脱身了,她便去了书院听课。
关乐和是自己的恩师,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说,杜锦宁的职业发展规划,都得经过他的同意。
所以杜锦宁抽了个时间,把齐伯昆那日跟自己说的话跟关乐和说了一遍,道:“学生知道齐爷爷说这番话是为了我好,是看中我的天赋。只是我见识浅薄,也不知道该不该照着齐爷爷的话去做,毕竟这牵扯到时间和精力问题。”
其实那日从茶园里回来,袁修竹就把齐伯昆的那番话告诉了关乐和,杜锦宁即便不提,关乐和也要找机会跟她谈谈这件事的。
不过杜锦宁能主动提及,并询问自己的意见,关乐和还是十分欣慰的。这说明杜锦宁把自己这个老师放在了第一位,对自己足够尊敬和依赖。
他道:“如果换作别人,你齐爷爷恐怕不会说这样的话。他是看到你完成学业很轻松,还有精力去捣鼓茶园和各种花卉草木,这才说了这番话。”说着,他深深看了杜锦宁一眼。
杜锦宁脸一红,嚅嚅道:“那不是劳逸结合吗?整日看书,脑袋也受不了。”
关乐和笑道:“先生也不是责备你,你比一般人聪明,又很是自律,看书的时候十分专注,自然不必跟其他人一样一天到晚捧着书本看。”
像杜锦宁这样的,看一个时辰的书,比人家看一整天都强。资质一般的如关嘉泽之流,也不会整日看书的,招猫逗狗的调皮事多了去了。像杜锦宁这样闲暇时还能捣鼓出名堂来、把制茶业带进了一个新领域的,关乐和打心眼里倍感自豪。
不过这些话他是不会对杜锦宁说的,免得这孩子飘飘然。
他继续道:“而且你齐爷爷说的也有道理。中了进士虽然都有官当,但做什么官,还是很有讲究的。不说别的,你就看前段时间来做考官的刘县令,他是三十二岁中的进士,先是被派到贵省做县令,在那里熬了六年,这才调到了咱们这里。要想往上升,或是调到富庶的地方做县令,估计还得再熬上四五年,政绩也得评优才行。你如果做司农官,只要做出些成绩,提高了粮食产量,升官就比这些地方官来得快,在皇上面前露脸的概率也大,三五年升个两三级都有可能。民以食为天,让天下人吃饱饭,是历代皇帝的心愿。”
说到这里,他看着杜锦宁:“我说这些,你明白我的意思吧?”
杜锦宁点点头:“先生,我明白的。我会以学业为主,农业为辅。先保证自己能进学,再争取在农业方面做出些成绩。”
关乐和点点头,又摇了摇头:“我确实是这么个意思,但你现在不急着出成果。你只需在这方面多关注一下就行了。等以后你做了司农官再出成果也不迟。”
杜锦宁是真明白了关乐和的意思了,心里感叹着果真不愧是做过官的人,这里面的道道门儿清。
她现在做出了成绩,那都是漓水县县令的政绩,成为本县县令晋升的资本,毕竟她是漓水县的子民,县令自己治下子民做出来的事,都只能算到现任县令的头上,没她什么事,到头来最多能得个一两百两银子的奖励就已很不错了。
要是她不是博阅书院的学子,身后没有站着关家、袁家、齐家这些人,这一两百两银子估计都拿不到。遇到个黑心的县令,最多招你去表扬两句话,打发你五两十两银子就罢了。
可她做了司农官后就不同了,有齐伯昆和关家人在后面力挺,就算她品级较低,功名薄上都得有她的名字。这可是她的政治资本,一旦有机会升官,这些政绩就可以为她加码。
“先生,我明白了。”她恭敬地行了一礼。
第285章 另有打算
关乐和点点头,不再说话了。
他跟杜锦宁相处两年,对自己这个小弟子已很了解了。这弟子别看年纪小,人却极为通透,一点就通。所谓“响鼓不用重锤敲”,他只要在最关键的时候点拔几句就够了,完全用不着多操心。
杜锦宁出了华章居,看着书院在春雨的滋润下葱葱郁郁的树木,长长地吐了口气。
去年陈氏她们整日忙着做豆干,完全没有时间来顾及稻田。她们佃那十五亩田地,还是雇了庄子上的人帮着耕田插秧的,自己偶尔抽空去看看水,便是施肥也是请的人,更不用说收割的时候了,完全就是拿钱包给别人做。这古代粮食产量本就不高,她们为了不那么费事又只种一季稻谷,这么一年忙下来,刨除请人的各项开销,也就落了两三百斤稻谷。
今年把制干豆腐的活儿包给了谢氏,陈氏和杜方苓两姐妹总算从做豆干的繁重劳力中解脱出来了。陈氏心疼那些请人的钱,便打算今年的田地自己种,只是在耕地和插秧时跟人换工。反正往年在桃花村她们都是做惯了这些农活的,现如今是给自己做活儿,她完全不觉得辛苦。
杜锦宁劝她不住,便打算今年在增产增收上出点主意,也好让母亲别白辛苦一场。
这南方的稻谷,早稻是农历二月底、三月初播种,正好是她忙着参加县试的时候,实在没办法抽时间在稻种和育苗上做文章,接下来她便打算插好秧后,让母亲在稻田里养鱼。
在稻田里养鱼的好处是很多的,十五亩田地可以养出几百上千斤鱼,增加收入就不说了,还可以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排泄粪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做得好,可以使水稻增产一成左右。
当然,这稻田里养鱼也是需要技术的,养什么鱼,如何养,都是有窍门的。庄子上的人看到杜家小三房今年的收益,肯定要上门讨教一番,明年也学着他们一块儿在稻田上养鱼的。杜锦宁也不打算藏着掖着,准备把这方法无偿的传授出去。庄子上的人学会了,估计不出两年,整个漓水县甚至更远的地方都会知道这法子。
作为一个搞农业的,杜锦宁又有其他法子赚钱,在这方面她并不打算计较。
但现在关乐和这么一说,她只能把这主意给打消了。
她的本事挺多的,以后还有更多的东西拿出来,并不一定要跟漓水县县令计较这点政绩,她也很愿意让漓水县和更多的人早点过上好日子。但关乐和这番话也提醒了她。古代以农为本,她自己认为这不是什么大事,但谁知道到头来会闹出怎样的动静呢?毕竟关系到增产增收问题,不是小事,搞不好会上达天听也有可能。一旦惊动了皇帝或者入了某些权贵的眼,她的命运就不由自己来掌握了。
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在没有自保能力之前,她还是老老实实做人,低调行事,小心谨慎为好。
想停当这些,杜锦宁决定先不折腾农业,把精力放在其他副业上。虽说培育稻种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现在开始着手也是很有必要的。但她一来要考试,没精力弄这些,二来也没能力。
收集各地方的稻种,进行培育杂交优化,可不是她这小小的农家子能做得到的。如果以后真能做司农官,再利用国家的力量做这工作不迟。反正她已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不像袁隆平一样须得从头做起。只要条件足够,她要培育出新稻种,想来并不需要很长的时间。
退一步说,即便她不能继续科举,更没有机会做官,这方面的事她也有了打算。
齐慕远他爹不就是司农官吗?好像还是大司农。她就算是死遁,也可以先把一份资料通过齐慕远送到齐父手上。有了这份资料,只要齐父不是个酒囊饭袋,大宋的皇帝也不是昏君,大宋的百姓总能过上比以前富足些的生活。
想停当这些,杜锦宁就把这茬儿给放下,忙起别的事来。
茶园的茶并不多,炒了几天就制完了。雨前茶还要等一段时间,陈氏没事干,便关心起果园的事来了,问杜锦宁道:“你不是说春天的弄那果园的吗?现在天气都这么暖了,怎么还不开始?”
“我已叫姚掌柜弄树枝了,今天下午就应该回来了。”
她给杜方菲置办嫁妆的时候,买下了一个山头。当时是分了一半给杜方菲做嫁妆,不过地契给了她,那片山头却是没让她动,杜锦宁在拿到山头后就吩咐鲁小北去买了一批毛桃的桃树种,雇人种了下去,之后就没再管了。
陈氏和杜方菲、谢氏当时心里就直犯嘀咕,谁不知道毛桃这东西味道不好,就算野生野长在路边,都没人去摘的?杜锦宁专门买了个山头种毛桃,这做法怎么看怎么就不靠谱呢?
但杜锦宁又是个十分靠谱的人,小小年纪,开茶馆、制豆干,现在又炒制出了连那些京里的大官都大为惊赞的茶叶,种的茶树也比别人都好,哪一样都获得了丰厚的收益,所以陈氏她们虽犯嘀咕,但还是耐心地等着杜锦宁处理那批毛桃。
此时一听杜锦宁有行动了,陈氏还不怎么的,杜方蕙的眸子却亮了起来。
“宁哥儿,要是树枝运过来了,你要去果园么?我跟你一起去。”她道。
“行。”杜锦宁笑道,“如果大家不嫌辛苦的话,就一起去。”
“有啥好辛苦的?别现在过上了好日子,以前过的苦日子就全忘了,把自己当小姐了。”陈氏扫视了两个女儿一眼,敲打着她们。
杜锦宁种下的那些毛桃树,都是用来做砧木的。自打去年买下山头后,她就叫姚书棋四处打听哪里有口味极好的桃子了。邻县有一个地方的桃子是有名的。姚书棋跑了几趟,终于花了大价钱,跟一家有大果园的人家订了些树枝。杜锦宁打算用那些桃树枝进行嫁接。
嫁接过的果树既有毛桃生长繁殖力强、抗病性强的特点,长出来的桃子口味又承接了优质桃树的母株特性。二十一世纪,果树嫁接矮化等技术早已普及。
第286章 求人与被求
树枝是刚过晌午时运过来的,姚书棋也没运到庄子上来,而是直接去了果园。王路生来报信时,杜锦宁才吃过午饭,听得树枝到了,她二话不说,叫陈氏她们换了衣服就出门。
“要不要通知你大姐?”陈氏问道。
“当然,半个山头可是他们家的。”杜锦宁道,“昨日收到消息,我就通知过大姐夫了。咱们直接去果树,我叫个人去给他递个信。”
说着,她找了庄子上一个半大小子,给了十文钱让他去城里通知许成源。他们自己则在书院门口雇了一辆骡车出了城,直奔果园。
许成源听到传话,换了身旧衣服,跟杜方菲、谢氏一起雇了车往果园处赶。到果园时,就看到杜锦宁已在那里指挥着一干人等干活了。
剪下来的树枝不能久放,是大清早在邻县的果园里剪下,迅速雇了马车运过来的。虽说在上路之前,王路生照着杜锦宁信上的吩咐对树枝做了一些处理,但如果不能及时嫁接上去就容易枯萎废掉。
杜锦宁这次并没有靠自家人做事,而是直接叫人请了附近村子的男人和强壮的女人过来帮忙。
“锦宁,我们来了。”许成源走过来,问杜锦宁道,“我们能干什么?”
“你过来,我教你。”杜锦宁转头又吩咐杜方蕙,“四姐,你教亲家母和大姐。”
“好的。”杜方蕙应声道。
这一年来她跟杜锦宁学习如何打理花木,早就在别的树木上做过嫁接,无论是理论还是操作都已出师。她记性又好,刚才杜锦宁给别人讲解的时候她又听了一遍,此时指导谢氏和杜方菲完全没有问题。
她是古代土著,又跟着母亲姐姐种了几年的地,对于树木种植自有自己的一套理解方式,由她来给谢氏和杜方菲传授嫁接技术,比杜锦宁自己来说更容易让两人理解。
至于许成源,跟杜锦宁都是书生,两人交流的方式又有不同。
花了一盏茶的功夫,把许家三人速成培训成功,杜锦宁便道:“你们也无需动手,只需要按照我跟四姐说的那些要点,去检查他们做得如何就行了。他们做得不好,是要影响以后桃树的生长和挂果的,你们务必好好检查。遇到什么问题,再来问我。”
说着,她直接将杜方菲那一半山头分派给他们,由着他们去检查。
临走之前,她又叫住杜方菲:“大姐,你先留一下。”
谢氏和许成源便知道杜锦宁有话要跟杜方菲说,他们也没多留,先一步去果园里干活去了。
“宁哥儿,什么事?”杜方菲问道。
“是这样的,这果树原先还没打理清楚,所以我没交给你。现在嫁接完毕后,就只是管理的问题了。你的嫁妆我也不好一直管着,嫁接完之后就交给你了。所以你得想想清楚,是自己雇个人管呢,还是怎么的。”
杜方菲听了,有些为难:“我的情况,你是清楚的。我自己不懂这些,雇人也没可靠的人可用。”
说着她似乎想到了什么,眼睛一亮:“你这边果树不是也需要人打理吗?你看这样行不,你那打理的人是谁,我也出一半工钱,就当咱们合伙一起雇他得了;平时果园的一任花费,该多少钱就多少钱,我付给他就是了。这果园也不用分成两半了,直接整个由他打理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