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徐徐道,“自从前两年开始,这外头总有些议论,皆是关于宝玉定亲的话。我想着那会儿宝玉年纪小,有人暗示我也只装作听不懂,后来有人明着说,我要么说宝玉年纪小,等大些再说这事儿,要么就是叫人留意着,不拘什么家境,但人品相貌却一定要好。一晃眼到了如今,宝玉也将将十七了,这也是个可以成婚的年纪了,我想他这亲事是不是也该定下来了。”
“亲事定下来,宝玉更收心,说不定这书读得就更好了。你们说呢?”
上回王夫人入宫与贤妃说话,回来后她同贾政叙话,只来得及讲了让李纨当家的缘由,还没来得及讲贤妃与她都看中薛宝钗做宝玉妻子的话,王夫人也就只是将宝玉的婚事提了提,但贾政却不置可否,并没有给王夫人的准话。
王夫人怕提了不成功将话说死日后难以翻盘,所以什么时候说怎样去说,王夫人都得想好了才行。
贾政对这事不置可否,原因有二。一则他觉得贾宝玉的年纪还小,读书上进是正经,没必要这么早成婚。况贾宝玉成日混在丫鬟堆里,又同园子里的姑娘们混在一起胡闹,贾政心里是十分看不惯的。如今贾宝玉从园子里搬出来了,贾政心里的气才觉得顺些。
二则,贾政想趁着这个时候让贾宝玉苦读一年,然后明年下场考试。在这个节骨眼上,贾政是真的不希望贾宝玉去成亲,他这个儿子是个惯在女孩子身上用心思的人,这要是一成亲,少年夫妻情热成日在一起厮混,哪里还有什么精力去苦读呢?
但贾政素来孝顺,当着贾母的面不好先把这些话说出来,他便不提自己的想法如何,只问贾母是如何想的。
贾母便道:“宝玉的媳妇,自然是要知根知底的才好。我心里早已取中了一个人,只是想他们两个从前年岁还小不曾说出来,如今都大了,既然要给宝玉定亲,那自然还是这个人最合适的。”
“你们看,颦儿如何?”
这颦儿的小名还是宝玉小时候给林黛玉取的。贾母这时候拿出来说,就是为了提醒贾政和王夫人林黛玉和贾宝玉自幼到如今的情分。贾母虽用的是问句,但语气上就不是问夫妻俩的,而是直接通知,告诉贾政与王夫人,她看中了林黛玉。
贾母此心由来已久,只不过今日方才明言,贾政和王夫人对贾母这个心思心知肚明,倒都不是那么的惊讶。
话至此处,贾政也不能不表明态度了:“妹/夫刚去不久,林姑娘尚在孝期,只怕这一二年间都是不能成婚的。况林姑娘身子弱,一年到头总是生病吃药,年寿难继。宝玉将来是要顶门立户的,有了这样的媳妇,不能扶持他支持他,却反而还要人挂心她,只怕难做咱们家的媳妇。”
贾政觉得林黛玉身体太差了,不太愿意让贾宝玉娶她,可回想起王夫人转告她的来自贤妃传达的那些关于承圣帝的意思,贾政又觉得林黛玉的出身不错,若真让林黛玉成了贾宝玉的媳妇,以承圣帝对林如海的看重与认同,必然也会因此多关注贾宝玉几分的。
事难两全,贾政还是有些犹豫不决的。
贾母闻言却淡淡笑道:“颦儿如今精神好些了,况她只要按时看大夫吃药,还是没有什么大碍的。她这是先天不足,小孩子家家的有一点小毛病也正常。何况这孩子心细又心重,她心里的想头没有我不知道的,我敢保证,让她同宝玉成婚,他两个都会好起来的。宝玉会认认真真读书,颦儿呢,这身子也会慢慢好起来的。”
贾母知道林黛玉的出身才是令贾政没有一口回绝的原因,只要将林黛玉身子不好这件事揭过去,这事就能成。
王夫人这心里就非常的着急了。
她就不愿意这事成了,这事要成了,她看中的宝钗可怎么办呢?
但看贾政似乎没有反对的意思,且还有些动摇,又有松口之意。
王夫人没了法子,又不能直言否了贾母的话,只能顺着贾政的话,把林黛玉尚在孝期,不能成亲订婚的话拿出来说,她希望此事能缓一缓,待她日后私下再在贾政处转圜,只要一两年的功夫,她总能说动贾政同意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婚事的。
毕竟林黛玉的身子弱,眼前就时常肯病,这再往后身体只会越发的不好,要不然她吃药调理都十来年了,怎么这病就是不见好呢?
贾母道:“颦儿如今是在孝期,按理说这守孝就得二十七个月,可颦儿也到年纪了,要真是如这般守孝,等她守完了,这人岂不是都快十九岁了么?到时候只怕就成了老姑娘了。你们都是读过书的人,念过宰我论礼这一篇,这守孝纯论心意,时间长短其实并没有那么要紧。”
“林姑爷临去前,托人写了信来,明言他去后,颦儿不必守孝那么久,满了一年就可以了。姑爷把颦儿托付给我,明言说将来的婚事由我做主。不过,颦儿是个孝顺孩子,纵她要为林姑爷守孝两年,我也不会拦着她,她和宝玉的婚事可以先定下来,两个人成婚之后不圆房,等孝期过后再圆房也是一样的。毕竟现下事出有因,让他两个先成了亲才是最要紧的。”
贾母没有明说,但贾政和王夫人却心知肚明贾母所说的事出有因是什么意思。
只有贾宝玉同林黛玉成了婚,贾敏留下的那些铺面庄子才能名正言顺的被贾母留下来。
贾政终究还是不愿意违背贾母的意思,他还是点了头,但前提是要过一阵子再商议贾宝玉成亲的事情。再有就是,事情不到定下来不能提前告诉贾宝玉,免得他分心。
纵然是林黛玉同贾宝玉的婚事,便是在一个府里的事情,这要准备的事情还是很多的,贾母也没想着要委屈林黛玉,对于贾政的要求,她很爽快的就同意了,毕竟这王家的事情才过不久,对荣国府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等风头过去了再办喜事,对贾宝玉来说也是好事。
贾母和贾政敲定了贾宝玉的婚事,王夫人连半点置喙的权力都没有,她心里头极为不高兴,可她又有什么办法呢?她甚至还同贾母提了贤妃赏赐贾宝玉和薛宝钗的香串是一样的这话来提醒贾母,可贾母偏是不懂,或者说,贾母就偏偏要装作不懂。
贾母说,宝姑娘是个好姑娘,难怪贤妃喜欢,之后,就再无二话了。
王夫人只得先忍下,想着总归还有一段时日,她看看还有没有什么法子能够转圜的。
贾政与王夫人走后,贾母沉眉想了想,而后亲自吩咐房里的几个大丫头:“你们都是知道厉害的,今日之事尘埃落定之前不可外传!”
众人都心知肚明贾母这么着急要定下林黛玉与贾宝玉的婚事为的就是那些铺面和庄子,虽然林黛玉与贾宝玉从小的情分众人都瞧在眼里,但如今有个护着林姑娘的林家和林侯爷,众人都知道厉害,全都明白这事儿就得闭口不言,不然若有消息走漏出去,只怕事情就不成了。
王夫人也是一样不肯叫此事往外泄露半分的心思。不过王夫人与贾母所想不同。王夫人是还想着将来要转圜这件事,也很怕薛姨妈那边听到消息后多思多想,所以不肯泄露出来,身边的几个丫鬟都好好的约束了一番。
贾母把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婚事同贾政王夫人定下来,这场婚事一娶一嫁她就没打算走公中的账目,贾母要用自己的体己来替两个孩子办这场婚事,因此,李纨和园子里的姑娘们自然是不知道这些事情的。
探春定的日子转瞬就到了,园子里的姑娘们都到了李纨这里来。
众人以为因为外头铺面庄子的事情林黛玉是不会来的,却不想她们才来,林黛玉就来了。
探春定在稻香村李纨的地方起诗社作诗玩乐,为的就是李纨。这府里换了当家人,她们这些人也该有所表示,是以今日处处以李纨为先,就为了让她能在忙碌家事之余高兴些,所以即便林黛玉来了,也没有人再往她跟前说那些劝她的话语了。
加之众人都知晓她身子不好,这些日子刚刚好转一些,众人前几天轮番劝过了,惹得林黛玉哭了几日,眼睛天天都是红肿的,这会儿她们也不敢再劝了,生怕惹得林黛玉生病,那样倒显得她们待姐妹太过刻薄了些。
既是以丰收为题作诗,又是用稻香村这几亩稻田里的收成为由头将众人请来的,李纨自然少不得将稻田里的丰收拿出来做成饭食给众人享用。
这米是珍珠米,菜是农家菜,味道自然是好的,食材也新鲜,有趣的是这烹饪方法并不如从前那样讲究,而是李纨特意吩咐了厨房用农家烧菜的方式所做的饭菜,众人瞧着有趣,尝着新鲜,倒也是别有一番滋味了。
林黛玉身子弱,常年服药导致脾胃也虚弱,往日里精心的养着用些精致饭菜尚可,像这样别有野趣的农家菜,她也就只能看一看,便是想吃也只能尝一点,不敢用的太多,免得过后肠胃不舒服。
众人知道林黛玉身子不好,也不劝她多用,见她只用些清淡的蔬菜,李纨便吩咐人多上些新鲜蔬菜来,含笑招呼众人后,又让众人多看看这稻香村里的田野风光,回头吃饱喝足了才好作诗。
李纨也是真有心,不但有特制的农家饭食,还有厨娘们自酿的各种果子酒,林黛玉尝着有趣,味道偏甜酒味也不浓厚,便多饮了一些。
探春下了帖子去请的姐妹们都来了,唯独贾宝玉没来。林黛玉没去问,只听见旁人问了一声,探春说贾宝玉要上学,只怕今日是来不了了,这倒正在林黛玉的意料之中了。
一时用过午饭,姐妹们都各自散开,自顾自的酝酿诗情准备作诗,没过一会儿,这明明还是晴朗的天气,天上还挂着太阳,竟眼瞧着下起小雨来。
众人都各自寻了妥帖地方避雨,或在回廊下站着,或在亭中坐着赏雨,片刻忙乱后又都继续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冥思苦想。
林黛玉一个人远远的坐在茅草屋檐下,她倒是没有想诗,是正正经经的坐在那里安安静静赏雨的。
恰在此时,贾宝玉却穿着蓑衣来了,他一进来李纨就瞧见了,忙叫了人撑伞去接他进来。
探春见他来了,笑着问他:“你不是要上学吗?怎的这时候过来了?”
贾宝玉一行解蓑衣一行笑道:“先生昨夜着了凉,今日带病上课。到了这会儿实在是支撑不住了,就散了学。我到园子里来给老太太请安,想起你们在这里作诗,请老太太替我同太太说了一声,我就过来了。”
“你们方才吃什么了?怎么这么香?我这会儿也饿了,大嫂子也拿些上来与我用一用吧。”
贾宝玉要吃,李纨自然满足他,当即就吩咐了人去再做饭食送过来。
探春倒不肯放过他了:“你要吃的也可,但你今日不来就算了,我也不能将你如何。可你既来了,却来晚了,咱们诗社规矩,来晚了可是要罚的。”
贾宝玉当即笑道:“三妹妹都说了,我自然遵这个规矩!要怎么罚都行,我认了便是。”
探春见外头下雨,又见宝玉饿极,倒也没有为难他,只管他罚了几杯果酒了事。众人还都记挂着作诗,看了一会儿热闹就都散了,各自又去酝酿,便连探春也不管他了自去作诗。
李纨不作诗,便陪着贾宝玉在屋里用饭。
一时贾宝玉吃饱了,李纨忙着收拾屋里,见雨势大了些,又忙着让人去弄些姜汤来给姑娘们驱寒,她一时顾不上贾宝玉,贾宝玉也没留在这里,他早在进来时就瞧见林黛玉独个坐在屋檐下赏雨,这会儿吃饱喝足了,见林黛玉身边没人伺候,他就过去了。
他过去时,还特意给林黛玉带了热热的姜汤过去。
贾宝玉在林黛玉身边坐下,将姜汤递过去,又望着林黛玉笑:“妹妹见我来了,怎么也不同我说话呢?不过数日未见,难道妹妹就同我生疏了?”
“秋日寒凉,妹妹的病才好些,如今坐在风口上仔细手冷,喝些姜汤暖暖身子吧。”
林黛玉不肯接,也不想喝,觉得贾宝玉离她太近了,她还特意往旁边挪了挪。
贾宝玉见林黛玉如此,这心中倒是颇为失落,他将手里的姜汤放下,一面伸手去抓林黛玉的手想试试她是否手冷,一面又委屈道:“妹妹究竟是怎么了?妹妹为什么总不理我?”
“我问过妹妹好多次了,给妹妹赔礼赔不是的话也说了好些了,妹妹却什么都不肯说,只一味远着我。妹妹是当真要同我生分了么?可妹妹这样待我,总得让我心里明白我究竟哪里做错了,否则将来就算是死了,也是个冤死鬼!”
贾宝玉委屈又伤心,他甚至眼眶都有些红了。一腔欲语还休的心里话闷在心口说不出来,只能痴痴望着林黛玉,盼着他认定的这个知心人能懂得他未曾说出口的心事。
晴雯那一夜被赶出园子,王夫人生了大气,因晴雯对林涧的护卫不尊重,王夫人命人狠狠打了晴雯一顿板子,然后就撵出府去了。
晴雯爹娘早逝,兄嫂又懒得管她,平日里在园子里养尊处优的姑娘连血肉模糊的伤口都没人替她处理,也不知她自己是怎么拖着伤口自己弄的,待贾宝玉终于找到时间悄悄出去看她时,晴雯已经是奄奄一息了。
贾宝玉去瞧过晴雯的当夜晴雯就去了。他虽然没有亲眼见到晴雯的死,但听闻此等噩耗,对于贾宝玉来说不啻为锥心之痛。可他又不敢公开表现出来,在王夫人面前还得装作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可这心里的委屈和伤心一层层叠加起来,贾宝玉就觉得很难受了。
他最是个喜欢混在女孩子堆里的人,希望大家都不要嫁人都只守着他一个人一处玩乐取笑,可如今他搬出了园子,晴雯也没了,身边只留下几个大丫鬟,其余的小丫头全让王夫人给调走了,每日对着他不喜欢的四书五经,他心中苦闷简直难以忍受。
偏偏林黛玉还同他划清界限,还做出了两清的举动来,这对贾宝玉来说又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他最怕被人抛弃,也最怕他这些看重的姐姐妹妹们不看重他,两相夹击之下情绪失控,贾宝玉就忍不住吐露了一点真心话,委屈质问起林黛玉来了。
林黛玉不想同贾宝玉纠缠,她站起身来,与贾宝玉拉开些距离,才正色道:“如今,我同二哥哥都大了,应当避嫌尊重些。这样的话,还请二哥哥以后不要再说了。若是传扬出去,旁人的唾沫星子会淹死我的。”
贾宝玉四周瞧瞧,见众人都在思索自己的诗作,无人注意到他们这里,就连李纨也去外头见几个管事媳妇处理事情去了,他抿了抿唇,林黛玉越是这样冷若冰霜,他越是想要剖白自己的心意。
他虽然不知道林黛玉同他在闹些什么,但他觉得,只要林黛玉懂了他的心,她就不会这样对待他的,他们一定会回到从前那样。
贾宝玉也站起来,他没有靠近林黛玉,却用只有林黛玉一个人能听见的声音轻声问道:“我上回送妹妹的旧帕子,妹妹怎么不要?”
“妹妹这样聪慧,难道还不明白我的心么?”
“妹妹以前总是为了我哭,我知道妹妹是不放心,但有了这旧帕子,还请妹妹放心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