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先帝薨逝,遥都发生的那件事,更加没有人提起过了。
新帝即位,朝堂势力更迭,空净大师这位当年名动帝辇的大儒师,渐渐地,也被新人所遗忘了。
而少数的旧人提起空净大师,总是带着惋惜和遗憾的。
可再惋惜,再遗憾,有些事,也是不可挽回的了。
后来虽然也有不少世家,亲上弘济寺,想请空净大师教授家中的子孙,但是,空净大师连人都没有见。
彼时,空净大师已经是弘济寺内,数得上名号的得道高僧了。
自然无人敢勉强他。
因而,只得都悻悻而归。
久而久之,上山拜师的人,便少了,到后来,几乎再没有了。
所以说,陆铮当年随老国公上山,能有幸见到空净大师的面,其实已是很难得了。
或许,若老国公没有在战场上意外身亡,凭借他与空净大师的交情,兴许真能让陆铮拜下这个师傅。
但是,凡事并没有那么多或许。
老国公战死沙场,空净大师一开始,也确实没有答应收下陆铮为徒。
正因这样,陆家后来才没有再带陆铮去拜过师。
大概也是觉得,即便去了,也是做的无用功,既如此,还不如给陆铮请个别的师傅,好好教授课业了。
毕竟,身为陆家嫡出一脉的唯一健康的男丁,陆铮身上,可是被寄予了整个陆家的厚望。
若陆铮的大伯和父亲没有相继战死,也许,陆铮不会如今天这般,如此受重视。
但事情已经发生了,陆铮现在肩上背的,又岂止陆家的兴衰荣辱?
还有陆家一手培养起来的,镇北军的兴衰荣辱呢!
年纪轻轻,便背负了这么多,安笙不知道,陆铮可曾觉得累过?
就她所想,应该是累的。
那么大一副担子压在肩上,谁能不累呢?
陆铮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这一点,从他十三岁就能指挥一场小型战役,还取得了不俗的战绩上,就能看得出来。
但是,想要成为一位真正的惊世帅才,陆铮还是差一些的。
第207章 担心
安笙并不是个爱管闲事的性子,至少,她自己是这样觉得的。
重活一世,她可能比别人更加惜命一些。
所以在很多时候,她会选择明哲保身。
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也不知是怎么来的,稀里糊涂的,一觉醒来,像做了一场大梦。
可梦里的一切,又都在照着前世那般重演。
当再一次亲眼见到了,那一幕幕前世发生过的事情,再次上演,她才真的确定,前世种种,并不是一场梦。
她真的,是重新回来了。
这件事太过匪夷所思,她无法跟任何人吐露,便只能埋在心底深处,然后,一点一点,努力扭转前世的败局。
虽然,现在她还没能从永宁侯府这座,华而不实、藏污纳垢的牢笼里跳出去。
但是,不急,总要一步步来,她要做的,可不仅仅是跳出去那么简单。
那些害她的,欠她的人,总有一日,她要让她们加倍偿还。
不过,这些都是她自己的事,她自会自己努力去完成。
今日说的,是陆铮的事。
她其实也不大明白,为何忽然就管了陆铮的“闲事”。
若是要还人情,可她做的也不少了。
难道真因为陆铮救过她,她这一辈子,无论做多少事,就都还不上这个情了?
也不至于吧。
可若不是为了还情,那又是为了什么?
为了家国天下?
为了苍生百姓?
这么说,好像又夸张了些。
思来想去,好像还真就,只有还人情这个原因,最为靠谱了。
那就是这个吧。
既是还情,总也不嫌多么。
毕竟,人家陆铮可是实打实地救了自己一命的,那自己不过给他提个醒儿,也不算什么吧?
应该就是这样。
说服了自己以后,安笙便不再多想了。
同陆铮一起去了普云大师的禅院,坐下同师傅和陆铮一起喝了杯茶,安笙便带着青葙和紫竹,去耳房那边,给药藤抽丝去了。
这个才是如今最要紧的事情。
方才听陆铮说,大军八日后开拔,时间紧,任务重,今日一定得将药藤丝全部都抽完才行。
安笙带着人给药藤抽丝去了。
自她走后,陆铮的目光,便一直不自觉地追着她而去。
直到安笙的身影消失在门口,再看不见了,陆铮才怅然若失地收回了视线。
普云大师静静喝茶,对一切置若罔闻。
一杯茶饮罢,陆铮忽然问起了,空净大师的事情。
普云大师放下茶杯,目光无波地看向陆铮,“将军怎么忽然想起,空净师叔了?”
陆铮在普云大师面前,也没有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遂将方才在来的路上,跟安笙提起空净大师的事情,跟普云大师说了一遍,然后,也将自己想要再次拜师的想法,表达清楚。
普云大师面前,陆铮不敢诳语,所以,安笙说的那些话,他也都如实交代了。
普云大师听了陆铮的话,沉吟了片刻,才问,“将军是说,师叔的事情,是安笙先同你提起的?”
陆铮闻言,微微有些不解地回望普云大师。
“倒也不是顾二小姐特地提起,不过是闲谈间,提到了,陆铮便多说了几句,都是些陈年旧事了,没想到顾二小姐不嫌烦,反而给了些建议,陆铮觉得顾二小姐的建议很好,遂才厚着脸皮,到大师这里来问上一问。”
他虽不明白大师为何会忽然那样问,但是,总觉得若承认是安笙先提起空净大师的事情,不怎么好,所以便换了一种说法。
而且,他也没有说谎,相信普云大师听了他的话,是不会生气的。
普云大师确实没有生气,但是也没有明确回答陆铮,只是道:“万事随缘,若将军与师叔真的有缘,自当有机会得师叔教导。”
“大师说的是,陆铮受教了。”普云大师既然这样说了,陆铮自然也不会再问下去。
“龙涎香,昨日傍晚,太子殿下已经差人送来了,现在将军也将九死还魂草送来,贫僧便可以开始配制药品了,将军五日后,可来取走。”
“有劳大师了。”陆铮听到大师说起制药一事,忙郑重颔首道谢。
“将军客气,”普云大师还了个佛礼,“战场凶险,贫僧多嘴提醒将军一句,遇事记得向后看一看,莫要一味向前冲,需知,惦记将军的人,会担心。”
陆铮听到普云大师这话,便愣了一瞬,随即颔首道:“大师教诲,陆铮谨记。”
他想,大师说的应该是母亲和祖母吧。
每次他出征前夕,母亲和祖母都要上弘济寺祈福诵经,大师自然知道,因而提醒他小心行事,也没什么奇怪。
普云大师见陆铮这般应话,便知他心中所想,但也没有故意纠正陆铮的想法,只是道:“将军记得就好。”
出征在即,陆铮要忙的事情很多,自然不能在普云大师这里多待,因而说了几句话,便起身告辞了。
普云大师亲自将陆铮送出禅房。
陆铮对大师行了个佛礼,道:“有劳大师了,大师无须客气,请留步。”
“将军慢走。”普云大师含笑回了个佛礼。
陆铮对大师颔了下首,视线却似不经意地,瞥向了耳房那边。
有心想要去跟安笙道个别,但是,又觉得唐突,思来想去,只得怅然转身离开了。
陆铮临行之前那明显不舍的目光,自然没逃得过普云大师的法眼。
不过,普云大师并未多说什么,含笑注视着陆铮走远之后,才提步去了耳房。
耳房内,安笙她们正在忙着给药藤抽丝,一个个都认真得很,连普云大师来了,也未曾注意到。
普云大师在门口看了一会儿,便转身回去了。
提笔写了封信,让人送到山下永宁侯府去,普云大师便去制药了。
一个时辰后,普云大师的亲笔信送到了永宁侯府老夫人,徐氏的手上。
徐氏接到信后,展开一看,登时眼角就爬上了喜色。
略略思索了一阵,徐氏将信小心地折好,又重新放回了信封中。
然后,立即让徐嬷嬷派人去给三个媳妇送信儿,就说自己召她们到松鹤堂来议事。
第208章 另辟蹊径
徐氏命人叫几个媳妇来议事,三人哪里敢耽搁。
就算是尚在“病中”,不宜出门的沈氏,也都收拾了一番,去了松鹤堂。
三人脚前脚后出的门,正巧在松鹤堂院门口碰个正着。
互相见礼之后,方氏跟宋氏,都客气地问候了沈氏几句。
沈氏亦客气回了礼,柔柔一笑,说:“都是老毛病了,劳大嫂和三弟妹记挂,将养了这两日,已经好多了。”
沈氏这病来的突然,方氏跟宋氏本来不怎么相信,但派人去查,也没查出什么,故而后来便不了了之了。
更何况,沈氏这一病,便闭门不出,于她二人来说,反倒也算是件好事。
现如今方氏跟宋氏私下内斗不断,虽说大多时候,都是些小动作,但也是够闹腾人的。
这时候,她们也都怕宋氏坐山观虎斗,反而渔翁得利。
所以,甭管沈氏这病是真是假,方氏和宋氏倒是都乐见其成。
至少不用在互相斗法的时候,再分神去提防沈氏。
徐氏特地派人来,说有事情要跟她们商量,三人心中都急着想要知道,到底所为何事,也就没有心思寒暄来寒暄去的,故而说了几句话,便一道进了松鹤堂的院门。
盼夏亲自候在门廊下,见了三人忙行礼问安,然后将三人引到客堂去了。
一进去,就见徐氏坐在主位上,正在喝茶。
人逢喜事精神爽,徐氏高兴,面上自然要透出几分来。
方氏三人见徐氏面上带着喜色,不由暗暗惊奇,纷纷揣度是什么事情,让徐氏这样高兴。
“都来了,快坐吧。”徐氏笑着摆摆手,叫几人坐下。
方氏三人行礼之后,按次坐好,盼夏亲自奉茶上来。
徐氏也没故意拿褶,让方氏等费心猜度,而是痛快地开了口。
“方才,我收到了普云大师的亲笔信。”说着,徐氏便伸出食指,轻轻扣了扣,放在案几上的信。
徐氏这话一出,方氏三人眼神便都变了,都不由自主地,去看徐氏手指下头的那封信。
不过,信装着封呢,她们三人自是看不出什么的,于是,只好又都拿眼去瞧徐氏。
徐氏见三个媳妇眼露焦急,便勾唇笑了一下,“大师善心,又念着顾家,就连做善事,也不忘带着顾家呢。”
方氏等人听得心急,心道普云大师善心,全京城的人都知道,就不用徐氏你多说了,你还是快说正经事吧。
徐氏目光一转,语气带着三分神秘,“西北又起了战事,今日早朝,陛下钦点陆家世子出战西北,八日后,大军便要开拔去西北了,这件事,你们还不知道吧?”
方氏等人闻言,互相对视了一眼,都有些不解。
徐氏到底想要说什么?
西北要打仗,关她们几个妇道人家什么事?
再说了,这可是朝政大事,徐氏跟她们说这个,是不是有点儿不大好?
徐氏见三个媳妇一脸懵然,便有些气闷,心说这几个拙的,嫁进来这么多年了,关键时刻,却连她的心思也猜不出来!
因觉得方氏等心拙,徐氏也没了卖弄的心思,直截了当地道:“每次战时,弘济寺都会给前线的将士们准备一些药品,而这赠药之事,正是普云大师来负责的,这一点,你们应该也都知道,我就不多说了,我要说的是,从前,普云大师带着弘济寺众僧制药送予前线兵将,可从未带着旁人做过,不过今年,大师却首开金口,要带上别人,来做这件大善事了。”
说到这,徐氏停了一下,然后目光一一扫过三个媳妇。
她就不信,自己都说到这里了,这几个眼拙心盲的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徐氏虽有意试探,但方氏几人又岂是真的眼拙心盲?
听到徐氏这样说,几人几乎都同时想到了一个人。
“娘说的,可是安笙?”方氏小心问道。
尽管心中已经多半有了答案,但方氏还是不死心,想要问个清楚。
沈氏和宋氏也同样看向徐氏,等着徐氏揭晓谜底。
徐氏笑着点头,“不错,正是安笙,你们都知道,安笙是普云大师的俗家弟子,又是跟着普云大师学习医理的,所以,大师要给前线将士们制药,带着她,实属正常。”
就算这件事不正常,这会儿在徐氏眼里,也是再正常不过了。
她看重的,当然不是安笙有多大能耐,出了多少善心。
这京里每年打着做善事的旗号,去博美名的人,多了去了。
她看重的,自然也是这个美名。
若不是为了仁善的美名,谁会将自家的银子撒出去,给那些不相干的人花啊,又不是傻子!
世家大族,拼的除了家世地位,不就是个名声么。
顾家才在右相夫人的寿宴上丢了面子,这会儿正是借机挽回受损声誉的大好机会啊。
所以,她一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
思及此,徐氏脸色严肃了几分,语气也郑重了许多。
“安笙能跟着普云大师做善事,是她有福气,有佛缘,可她再佛缘深厚,也是顾家的孩子,出了门,那可是要代表顾家的。”
说着,徐氏还顿了一下,意有所指地瞥了方氏一眼后,才又接着道:“有些事,不必我多说,你们应该也明白,顾家如今,相比京里其他大族,总是差着一层,那是咱们运道不佳,现在运道来了,咱们就得抓住,你们说,我说的是也不是啊。”
“娘所言极是。”方氏几人闻言,忙颔首应是。
徐氏满意地点点头,“既然你们都赞同我的话,那我就做个主,给前线兵将们准备药品这样的大善事,自然是不能落下我们顾家的,从前,虽说我们也在战时捐赠过药品,但是,无论是药品的数量,还是成色,都不能跟那几大世家相提并论,这次,我就想,咱们便不跟他们凑热闹了,他们财大气粗的,咱们总之是比不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