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里的赏赐第二日就下来了,苏拉玉儿并未食言,捡了几样好的放在一边,准备下回入宫的时候,送去给大妃和大玉儿。
得了闲,便翻开大汗给她拿几本书翻看起来。
这几本书看起来并不新,仿佛是时时有人翻看的,而且,上面用朱笔记下了密密麻麻的注释,以苏拉玉儿如今的汉文程度,并不能全部看懂,但是不可否认,那注释的字里行间极为有见地,比某些汉人学问家的评论,有过之而无不及。
毫无疑问,这肯定是大汗自己的手笔了,想到这个,她更加不敢怠慢,每日都在府上认认真真地学着,大汗还说要抽查呢,有那一座大山压在上头,她不认真都不行!
因为这个,苏拉玉儿这些日子都没敢进宫,就怕被大汗见着了,抓回去考校学问,想想自己真是挺不容易的。
学习之余,幸亏有多铎送过来的明国厨子,变着法儿地做各式各样的点心呈上来,让她嘴里有些嚼头,心里才不至于太过丧气。
她这埋头看书,大有挑灯夜战、头悬梁锥刺骨的学习架势,多尔衮见了也只能摇头,还一头雾水地问过她:“大汗怎么就对你的学问上起心来了?”
苏拉玉儿憋憋嘴道:“我也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儿,贝勒爷,您若是有心,麻烦替我问问大汗,这日日看书的日子,可苦煞我也!”
多尔衮这回十分靠谱,隔日就将皇太极的回复带给了她,他原话是:本汗本就觉得汉文博大精深,我朝也该多一些汉人学子出谋划策,苏拉玉儿既然有心学习汉文,本汗便见不得她半途而废,回去告诉她,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车马多如簇,让她别整日里寻思着跑出去玩儿,下回见她,抽查若是不能合格,学习量翻倍!
看着多尔衮那爱莫能助的模样,苏拉玉儿那叫一个悔恨,当初大玉儿教她汉文时,怎么就让大汗瞧见了呢?这不是挖了个大坑,把自己埋里头了么?
现如今叫喊着悔不当初也没有用了,她眼珠子一转,向多尔衮提议道:“大汗既然如此重视汉学,多铎是不是也该学一学,日后要用时也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多尔衮听后,还真觉得她这话十分的有道理,转头就寻了个汉人老师傅,给多铎教授汉文去了,时不时还亲自上手教他几回。
听闻多铎如今与她一样,过上了水深火热、叫苦不迭的生活,苏拉玉儿终于安心了一些。
第21章 局势
一直到将那几本书全部学完,且确保在大汗的抽查之下,能够撑过一阵后,苏拉玉儿才带上准备给大妃和大玉儿的珍宝,再次入宫。
至于抽查的结局,一定是她被问得哑口无言,这几本书若是潜心修习,只一本就可以研究数年乃至数十年,她若是真想等到将这几本书融会贯通以后再入宫,恐怕这辈子就与宫中无缘了。
大玉儿是知道皇太极说要抽查苏拉玉儿汉文之事的,听苏拉玉儿说起,前段时间在府中潜心学习,从清宁宫离开,就要去面对大汗的查问之后,还笑着鼓励她稳住心神,不要露怯,自然能顺利过关。
苏拉玉儿只能在心中苦笑,面对大汗的查问,恐怕只有大玉儿那样聪慧之人才能对答如流吧,她脑壳里装的是一个普通人的脑子,便是再怎么强作镇定,也很难不露怯的。
再次来到崇政殿东暖阁以后,抽查的结果果然不出她所料,一开始,以她挑灯夜战的成效,还能答上一些,等到问得深了,依旧只能词穷到哑口无言。
皇太极心里对她这番成果已经十分满意了,面上却没有表现出来,将这几本书放回原位后,转而又取下几本递给她,看那些书籍的痕迹,依旧是时常被翻看的那些。
看着再次递到手中的几本汉文书籍,苏拉玉儿心中一个劲儿地叫苦,莫名想要再抗争一次,她鼓足了勇气,才开口求情:“大汗,这……要不就算了吧,苏拉玉儿实在不是搞学问那块料!”她在府中拘了这些日子,早就憋不住了,如今只想骑着闪电出去溜几圈儿!
皇太极却似笑非笑地看着她,不置可否般“哼哼”了两声。
苏拉玉儿心中一跳,以为自己提出的要求有些过分,立刻从那几本书中抽出一本,改口道:“这回就拿一本吧,贪多嚼不烂,细读、精读才能出成效!”为了从大汗手底下偷懒,她觉得自己这番狡辩之辞也算得超常发挥。
皇太极随手接过苏拉玉儿挑中的那本书,瞥瞥封面,一字一句念道:“《金瓶梅》。”而后又将苏拉玉儿从上到下打量一遍,唇角微勾,“这本其实是方才取书的时候,不小心夹进去的,你既然喜欢,本汗便准你只读这一本,别忘了,下回进宫的时候,来这里说一说你读了此书以后的感想!”
苏拉玉儿只觉得此书的名字听起来还不错,便笑着答应了,心中还暗自庆幸,大汗这次是真的没打算为难她。
应付完抽查,又取了书,苏拉玉儿正准备告辞回府,就在她说了“告退”以后,皇太极却突然问道:“上回给你那副马蹄铁,用着可合适?”
苏拉玉儿实话实说:“既是大汗所赠,苏拉玉儿不敢胡乱用它,一直十分爱惜地珍藏着!”话又说回来,她近来哪里有这个时间骑马,每天看书都嫌时间不够用了!
皇太极闻言,面上的笑意稍微减了些,若非认真细看,是看不大分明的,他微微挥了挥手,示意苏拉玉儿可以回去了。
就在这时,有侍者在暖阁外禀报,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六贝勒济尔哈朗、十四贝勒多尔衮、豪格贝勒在外求见。
皇太极眉头微皱,让直愣愣杵在东暖阁中的苏拉玉儿先不忙回去,暂时去书架后头避一避,等几位贝勒走了,她再回府。
苏拉玉儿直到去了书架后头,才反应过来,她堂堂正正接受大汗的抽查,这事儿多尔衮、大妃、大玉儿他们都是知道的,有什么可藏的,出去便是遇上几位贝勒,也出不了什么事儿,说不定还能与多尔衮一道回府呢!
可既然已经藏了,再出去就显得做贼心虚了,如今,她也只能藏到几位贝勒离开。
苏拉玉儿藏在书架后面,不可避免地便听到皇太极和几位贝勒所议论的政事,似乎是如今正逢秋收时节,可不巧的是,大多数庄稼地竟然遭遇了极严重的蝗灾,大半的田地颗粒无收,加之去岁异常寒冷,牛羊减产严重,大金如今面临着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明年的储备粮可能要不够了!
往上倒数十多年,女真一族但凡遇上这种情况,必然是要南下,去明国汉人的地方劫掠粮草的,可如今坐在汗位上的是天聪汗皇太极,他力主推行安定民心、休养生息的政策,关于是否要率兵南下一事,几位贝勒争执不下,场面一度十分难看。
躲在书架后头的苏拉玉儿简直目瞪口呆,她还是第一次见到平日里位高权重的几位贝勒爷,会因为某件事情吵到脸红脖子粗,就差不顾兄弟情谊破口大骂了。
不过全程听下来,她也算听懂了一些,对于明年开春挥兵南下一事,二贝勒阿敏和三贝勒莽古尔泰是极力赞成的,大汗却不同意,他的意思是,先解决察哈尔的问题,一统北方之后,再考虑南下之事,多尔衮和豪格都是站在大汗这边的。
至于大贝勒代善,却一直坐在旁边冷眼旁观,问到他时,才出来和一下稀泥,哪边儿都不得罪。
这个时候,正是四大贝勒共同议政之时,皇太极虽为大汗,作出重要决议之时,若是不能得到其他三位贝勒中的两位支持,这项决议也只能搁置下来,留待以后。
如今二贝勒和三贝勒力主出兵,只有皇太极不同意,多尔衮和豪格都是他近年提拔上来的,论根基,与位居“四大贝勒”之位多年的阿敏和莽古尔泰是不能比的。
此时此刻,大贝勒代善的意见就成了最主要标杆,他若是站在皇太极这边,那么以一位大汗加一位爱新觉罗氏宗长的分量,绝对能压过其他两位贝勒,可代善若偏向阿敏、莽古尔泰这边,皇太极在这场争执中,就只能输得一败涂地。
就在这极其关键的时刻,阿敏突然指着皇太极道:“你一心要灭察哈尔,不过就是为了林丹派人刺杀你之事,可明岁若是不能从明国掠得粮草,咱们的八旗兵丁、大批牛羊马匹就要饿肚子了!”
代善此人眼光不够长远,否则当年也不会错失汗位,听了阿敏之言,他终于还是站在了他们这边,皇太极无法,只能表示明日朝会之时,当众宣布此项决议!
第22章 寿礼
等到几位贝勒离开,苏拉玉儿从书架后头出来时,便发现皇太极单手扶额坐在书案后头,脸色并不好看。
对于政事,她说不上什么话,默默在暖阁中站了一会儿,才干巴巴说道:“大汗,您比他们都年轻呢!”再不济,熬死了其他三位贝勒,大金还是您说了算的!
当然,后面这一句,他们心照不宣就是了,不需要宣之于口。
皇太极听后,简直哭笑不得,连连挥手让苏拉玉儿回去,可是那份挫败又沮丧的心情,却奇迹般恢复了不少。
这个苏拉玉儿啊,可真真是个宝!
苏拉玉儿从宫里回府时,便听下人说,贝勒爷已经回来了,带着十二爷、十五爷和几位幕僚在书房议事。
她一想就明白了,这几人肯定是在谈明岁出兵南下之事,便也不去打扰他们,吩咐了下人交代厨子准备些点心送去以后,便自顾自回了住处。
坐在日常惯用的书案之前,翻开那本名字挺好听的《金瓶梅》之后,苏拉玉儿才明白,大汗先前那微带奇怪的神情是怎么回事儿!
不过说实在的,这种话本子确实比四书五经那种正紧书籍有趣多了,撇开某些奇异的描写不提,那上面写的故事十分引人入胜,当作消遣读物,再合适不过了。
甚至相比于以前从多尔衮书房里淘来的《三国演义》,这本《金瓶梅》看着不累人,而且还很有代入感。
但是,虽然读起来感觉还不错,等到去向大汗还书的时候,她还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说!
一时想不出办法,苏拉玉儿也不敢入宫,索性就这么一直拖着。
这一拖,就拖到了皇太极生辰那日。
大汗生辰,在大金自然是顶大的一件事情,宫里早早就开始预备起来,哲哲带着大玉儿和几个侧福晋、庶福晋成立里忙活,自然也就没有闲工夫想起苏拉玉儿来。
如此正合苏拉玉儿心意,不过逃开了宫里的事情,大汗寿礼之事还得她与多尔衮共同筹办才行,去年大汗生辰之时,她才嫁过来没多久,因此寿礼是由多尔衮自己全权操办的。
今年便不同了,明面上,她不久前才收到宫里下来的众多赏赐,私下里,救驾那件乌龙之事,已经说不清到底是她救了大汗,还是大汗救了她,还有大汗十分关注她汉文学习进程一事,甚至几次拨冗亲自抽查,她若是不对今年这份寿礼上点心,未免太过没有心肝了。
与多尔衮商量过后,两人一致决定,由多尔衮亲自执笔,以数千个楷书的“寿”字为经纬,描绘出一副大金文字中的“寿”字,苏拉玉儿则亲自向府里的明国厨子学习制作一种寿桃模样的明国点心,而后以亲手所制的数千个寿桃点心摆成大金文字中的“寿”字模样。
在敬献寿礼的当天,将两人亲手所制的寿礼一同呈上,既向大汗表达了祝寿的心意,又寓意大金早晚有一日将明国全部纳入版图。
多尔衮本就精通金、蒙、汉三种文字,书写这份寿礼,虽然需要小心谨慎地在纸上布局,书写之时又不能出一点差错,不过多费几张纸也就写成了。
苏拉玉儿这边就比较惨了,论下厨,她从前只会烤肉,其他什么都不会做,如今要亲手制作明国那种精致的寿桃点心,而且一做就是几千个,这对于她而言,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挑战。
自从苏拉玉儿开始学做点心之后,府上的下人就遭罪了,从一开始被迫闻到铺天盖地的焦糊之味,到不得不尝试大福晋亲手做出来的那种味道不可言说的“点心”,他们觉得做十四贝勒府的下人,真是太艰难了!
然而因为多尔衮是正白旗旗主,府中下人大多都是出身于正白旗旗下,能入贝勒府当个使唤人,已经是一种光荣了,抱着这种复杂而矛盾的心态,他们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满眼热泪往肚里流,一句不敬之言都不敢说,吃着大福晋亲手所制那种怪味点心,还得表现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
这种情形一直维持了好几日,当府中下人们每日的口粮,只剩下味道不合格的怪味寿桃点心时,苏拉玉儿的手艺总算学得有点成效。
而后就是紧锣密鼓,加班加点制作上千个寿桃点心,一直到皇太极大寿前一日,苏拉玉儿亲手所制的寿礼总算摆盘装点完毕,大功告成!
回想这一路走来的经历,苏拉玉儿日日辛苦自然不假,可府里这一帮下人同样贡献出了自己的味觉,每日尝试她手下的失败品,阖府之人,唯一得到幸免的便只有多尔衮,便是多尔衮身边的亲随,都被迫连着好几日,只能以苏拉玉儿的怪味点心当作口粮。
时常来府里的走动的多铎自然不能幸免,不过他是唯一给苏拉玉儿捧场之人,无论她做得多难吃,多铎便是咬牙和水咽下去,最后也会笑着赞一句“好吃”,苏拉玉儿便是靠着这唯一的支持者,才保存了一点点信心,最终成功完成了自己那一部分的寿礼。
等到皇太极寿辰那一日,将多尔衮和苏拉玉儿亲手制作的寿礼抬出府中那一刻,阖府下人简直额手称庆,他们的苦日子终于到头儿了,说起来,大福晋真是哪儿都好,唯有那做吃食的手艺,真是太让人一言难尽了,希望以后再也不会有需要大福晋亲手做吃食的那一日,他们真的不想幸免于战场上的马革裹尸之后,反而阵亡在大福晋的手艺之下……
多尔衮和苏拉玉儿这两份寿礼,无论是心意还是寓意,在所有进献的寿礼当中,都是数一数二的,皇太极更是高兴地哈哈大笑,当场让人将苏拉玉儿所做的寿桃点心呈上一个,当着众人的面儿咬上一口之后,不由脸色微变,随即又不知想到了什么,笑着鼓励道:“多尔衮和苏拉玉儿有心了,本汗十分欣慰,不过这点心的味道嘛……”顿了顿才道,“尚算不错,尚算不错!”
第23章 跟随
当天的寿宴与往常的宴饮并无什么区别,若非要说有什么不同之处,那便是席间人人都向皇太极敬了一杯祝寿酒,而作为寿星的皇太极,今日更是来者不拒,眼看着一杯又一杯,接连不断往肚里灌酒。
从前,苏拉玉儿左边的位置都是多铎一人独坐,自从娜仁塔娅嫁给多铎以后,就成了夫妻两人一同入宫赴宴。
娜仁塔娅性情沉默,与这等热闹的酒宴总有些格格不入,苏拉玉儿时不时与她喝一杯酒,说上几句话,这才不至于显得太过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