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寒金——蓬莱客
时间:2019-05-04 09:44:03

  投靠齐王,包含了两层意思。
  除了日后配合指证谢长庚之外,等到齐王谋事,长沙国自然也要贡献钱粮和人力,以此换取庇护。
  “你相信我,如今时局败坏至此地步,除了投靠我父王,往后你们真的没有更好的路子了,我不会害你的。我是为了你们好,才和你说了这些的!”
  赵羲泰望着她,目光里露出焦急之色。
  慕扶兰停步,沉吟了片刻,向他道谢:“多谢世子良言,我很是感激。只是此事并非小事,我也做不了主,我会转告王兄,予以回复。”
  赵羲泰道:“好,我等着!”
  慕扶兰朝他微笑点头,随即离去。
  侍女将东西收拾了,慕扶兰叫阿大服侍好赵羲泰的药,自己便带着熙儿下了山。
  山脚下,横贯路口,扎了一排暂时立起的营房,赵羲泰的随从,都住在这里。
  慕扶兰快要下到山脚之时,听到近旁传来一道声音:“翁主留步。”
  慕扶兰转头。
  山道旁的一丛树木之后,忽然钻出来一个赵羲泰随从打扮的人,朝着自己恭恭敬敬地见礼,随即靠过来,压低声道:“张内史有一信,命小人带给翁主。”
  慕扶兰顿悟。
  这是张班的人。
  她略一沉吟,叫随从先带着熙儿下去,自己停在原地,等近旁无人了,说道:“拿来吧。”
  那人看了下左右,从怀里掏出一信,递了过来。
  慕扶兰拆开信。
  原是张班也知道了她被谢长庚给赶回长沙国的消息,很是不满,信里指责她不守信约,要她尽快想办法,回去继续帮自己做事。字里行间,隐含威胁,道她若就此作罢,他便不让长沙国好过。
  慕扶兰看完,把信还给那人,说:“又不是我不想,是他要赶我走,我有什么办法?你告诉张内史,叫他别忘了,他收了我们那么多的好处,先前替我们在太后面前,也说了不知道多少的好话,早就和我们长沙国是自己人了。他要是故意让我们不好过,他也别想好过。”
  那人一愣,迟疑了下,勉强道:“请翁主好歹给句明话,否则叫我如何回复内史?”
  慕扶兰说:“罢了,你不过是个传信的,我也不想叫你为难。除了我方才那几句,你再替我转告,说来日方长,我记着呢,叫他多些耐心,有证据了,我定会告知他的。”
  那人无奈,怕被人发现,也不敢停留太久,收回信,匆匆闪身而去。
  慕扶兰看着那人背影消失在了山道旁的树丛后,继续下山到了渡口。
  熙儿已经上了船,正静静地坐在船舱里,见慕扶兰入内,叫了她一声“娘亲”。
  将近正午,船停在湖边,晒了半日,舱里有些闷热。
  慕扶兰叫侍女推开一扇窗户,将熙儿抱坐到自己的膝上,取手帕,替他擦拭额头冒出的一层细汗。
  船行至水面,凉风习习,舱里渐渐凉爽了下来。
  慕扶兰见他一语不发,坐自己怀里,双眼望着水面,仿佛在出神地想着什么,便问他:“肚子饿吗?要不要吃糕点?”
  熙儿摇了摇头,忽然问道:“娘亲,巨寇是什么意思?谢长庚是谁?”
  慕扶兰一时怔住。
  熙儿说:“早上我醒来,他们说要走了,我就去找娘亲,听到了那个世子和娘亲说的话……”
  “他是个很坏的人吗?为什么你们都想要他死?”
  熙儿仰脸,睁大一双眼睛,望着慕扶兰问道。
 
 
第37章 
  他是你前世的父亲, 你来到这世上,身上便流了和他相同的骨血。你小的时候, 他也曾抱你, 对你许诺早日归家,你也曾一遍遍地误把路人踏马经过门前的动静当作他的归家马蹄之声, 你拽着娘亲的手奔去门前迎他, 失望而归, 然而多年之后,少年的你, 却不惜还他以满腔颈血, 也要和他父子两绝的那个人。
  你不肯和这个男人和解,为他曾是你和你母亲的全部,然而在你母子最需要他的时候, 他将你们抛在他身后的无边黑暗里,自己独向光明而去。
  慕扶兰的眼前, 仿佛再次出现了从前那少年血溅灵台的一幕。
  她闭目, 慢慢地拢紧胳膊,将此刻正坐在自己怀中的小人儿抱得愈发紧了。
  “娘亲?”
  耳畔传来一声轻轻的催促之声。
  她睁开眼睛,低头,对上熙儿仰望着自己的那双带着好奇的眼眸, 正要说话,船外传来通报之声:“翁主!袁将军来了!”
  慕扶兰轻轻摸了摸熙儿的脑袋, 以示安抚, 随即探身出舱, 望了一眼。
  渡船快要到岸了,她看到袁汉鼎正从城池的方向骑马而来,到了渡口,他翻身下马,仿佛是要乘船往君山而去,看见她的船影,停了下来,候在岸边。
  渡口的岸边,铺了一排栈板。船靠岸,熙儿上了岸,便自己朝前走去。
  他的脚前,有块板子仿佛松动了,一头微微翘起。袁汉鼎看见了,立刻伸手扶他:“小公子当心!”
  熙儿自己已是迈开大步跨过了那块板子。站定之后,他转过头,看了眼身后袁汉鼎那只朝着自己伸来的还没来得及收回去的手,又看了眼自己的母亲,迟疑了下,慢慢转向袁汉鼎,朝他露了一个笑脸,说:“谢过袁将军。”
  袁汉鼎和王女从小一道长大,她的模样,早已深深地印入他的脑海。
  他至今犹记自己见这孩子第一眼时的微妙之感。
  这个名叫熙儿的孩子,眉眼和翁主如此的相像,便说他是她的亲生之子,袁汉鼎也丝毫不会怀疑。
  缘分如此的奇妙。他在这个孩子的脸上,依稀仿佛看到了翁主的影,翁主又是如此的喜爱这个她从外头偶遇带回的义子,对于袁汉鼎而言,这孩子在他的心里,也就有了非同寻常的地位。
  他下意识地盼望小公子能和自己亲近些。
  但是从他到来的第一天起,无论自己如何努力想向他表达善意,小公子对自己的态度,却总是礼貌而疏远的。
  小公子仿佛并不喜欢他。
  这让袁汉鼎感到有些懊丧。
  但是今天,情况仿佛忽然有所不同了。
  就在方才那一刻,虽然小公子并没有让自己扶他,但是他却对自己露了笑脸。
  这是小公子第一次对自己露笑。
  虽然他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但小公子对他态度的改变,让他感到由衷的高兴。
  慕扶兰问袁汉鼎寻来何事。
  袁汉鼎收回落在熙儿背影上的目光,转头道:“三苗人派来了使者,道是受了首领的托付,来我长沙国寻求援助。殿下想与翁主商议此事。”
  出长沙国的地界,往西南延伸,在大片的崇山峻岭和怒水大川之间,自古以来,便生活着诸多的族众,他们以氏聚居,大的万家,如同城寨,小的千户,称之为洞,寨洞错落,绵延不绝,号称七十二寨一百零八洞。
  他们自称是上古炎帝后裔,而在朝廷的官文里,他们另外有个称呼,统统被叫做西南蛮夷。
  慕氏封长沙国后,从先祖起,两百年来,与这些毗邻南居的三苗人便和平相处,关系最好的时候,还教他们种植桑麻,养蚕缫丝,派医士为他们治病驱疾。许多三苗寨洞也视长沙国为上国,派使者献上贡物,以表达他们对慕氏的谢意和顺服。
  但从姜戎一族崛起之后,在最近的这十来年间,如此往来,再也不复得见。
  姜戎蚕食吞并其余寨洞,成为三苗势力最大的一个首领。而与此同时,长沙国遭朝廷猜忌,国力日益衰微。姜戎野心勃勃,意图将长沙国南土地肥沃的涟城一带也占为己有,趁着藩王之乱长沙国不宁,屡次出兵,或攻打,或骚扰。
  这样的情况,直到慕扶兰十三岁那年,在长沙国和谢长庚缔结婚约之后,才彻底消停了下来。
  这几年间,姜戎再没敢进犯长沙国,但其余的洞寨,迫于姜戎的淫威,也早断了和长沙国的往来。
  “来自哪些寨洞?派人来做什么?”慕扶兰问道。
  “是冉氏、向氏、田氏三族共同派遣而来的。使者说,他们那里去年旱灾,今春青黄不接,到了现在,到处饥荒,百姓只能以野草树皮为食,前些时日,又起了瘴疠,许多人病倒,实在走投无路,派人过来,希冀殿下能出手相助,帮他们渡过难关。”
  这三氏曾是除了姜戎之外,三苗之地势力最大的寨洞,在姜戎崛起之前,虽也曾为地盘之争相互攻击过,但和慕氏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好几次发生不和,还要靠着慕氏出面调停。
  三苗饥荒的消息,年初就传到了长沙国。就在前些日,出于某种考虑,慕扶兰还曾派人去涟城探过消息,知情况属实。
  那时候,她就有了一个想法。没想到这么巧,才几天,三氏的人自己就找上了门。
  她回到王宫之时,使者一行人已被送去驿馆暂时落脚,慕宣卿正在等着她。
  自从自己靠着王妹的“梦证”获救,又获汝地铁矿之后,慕宣卿遇事,即便自己有了决断,也要先和王妹商议一番。
  他说了方才见使者的情况,道:“陆相的意思,是寻个由头,将人打发回去便是,不必掺和。”
  陆琳点头:“别看他们如今上门求助,说尽好话。当初姜戎攻打我涟地之时,先王也曾派人过去,希望三氏联合,出兵与我们一道作战,他们若肯与我长沙国共战,则其余寨洞也必跟从。他们却忌惮姜戎,没一个肯帮,如今落难,又想到我们来上门求救,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况且如今我们第一要务是扩军练兵,三苗之事,与我们长沙国无关。”
  “阿妹,你如何看?”慕宣卿问慕扶兰。
  倘若前世后来她的所见没有偏差,她记得谢长庚称帝后,姜戎借着天时地利,当时早已一统三苗。
  三苗向来被视为蛮夷化外之地,只要不生事,朝廷便不会干涉,那时候,刚登基不久的谢长庚事情太多,起初也放任不管,不料姜戎不服新朝,也自号为帝,派兵攻打原本属于长沙国的地界。谢长庚这下自然不能容忍,起先派兵平叛,但山水险恶,城寨坚固,推进很是艰难,一年之后,改了策略,策反那些被姜戎强行征服的寨洞,里应外合,这才攻破城寨,杀了姜戎。随后,他给原来的大小寨洞首领赐下不等的封号,让他们划地自治,管着原本属于自己的地盘,有事直接上奏朝廷,就此招安了三苗之地。
  慕扶兰便道:“陆丞相说得固然有理,但这种时候,倘若我们不扶三氏,三苗之地迟早会让姜戎全部占去。姜戎一旦统一三苗,谁敢担保他不会再次觊觎我长沙国?我记得我小的时候,父王与姜戎作战,旷日持久,到时他势力大增,只会更加难以应对。与其到时处处被动,不如趁着现在这个机会,扶持三氏,助他们度过难关,至少,不至于这么快就被姜戎吞并,有他们牵制着姜戎,这对我们长沙国而言,并非坏事。”
  陆琳迟疑了下,摇头。
  “翁主所言固然有理,但翁主怕是忘了,当初先王也曾希冀三氏顾念旧情,与我长沙国合力作战,他们却惧怕姜戎,不肯出兵,我们现在帮了他们,谁知道日后,他们会不会又翻脸不认人?”
  慕扶兰没有立刻回答,问一旁的袁汉鼎,“袁将军,你们掌兵之人,若想叫士兵服服帖帖,除了施恩,还要如何?”
  袁汉鼎一怔,随即回答:“除了施恩,还有峻法。”
  慕扶兰点头,看向陆琳:“袁将军方才的话,丞相听到了吧?我没有统领过军队,却也听说掌兵者,须恩威并用,才能将士兵收得服服帖帖。三氏也是一样。”
  “从前三氏首领是担心我长沙国胜不了姜戎,万一落败,我们自身便已难保,谈何再去保护他们?再多的恩,也不足以能叫他们替我们卖命,这也是人之常情。如今我长沙国铸兵扩军,目的为何?是为摆设求个安心吗?扩军之事,不可能一直隐瞒下去,迟早会有一战。先扶持三氏,等日后战时,叫他们知道我长沙国足以凭靠,要用他们,又有何难?”
  袁汉鼎立刻说道:“殿下,翁主!你二人放心!我袁汉鼎愿在此立下军令状,一年之内,倘若训不出一支效忠殿下和翁主的强军,我便以人头谢罪!”
  他的双眼之中射出坚定的光芒,声音更是铿锵有力,充满信心。
  慕宣卿上来,用力握了握袁汉鼎的胳膊,随即对陆琳道:“丞相,王妹和汉鼎的话,你都听见了。我决议采纳。借粮渡荒之事,有劳丞相你了。”
  陆琳人到中年,日渐怕事,加上长久以来,习惯了韬光养晦,更是保守,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念头,这才不想援助三氏。此刻见他三人一心,知自己再反对也是无用。且细细再想,翁主之言,也确实并非不是道理,只得点头。
  “臣领命,这就叫户官同办。”
  陆琳去了,慕扶兰才又说道:“王兄,袁阿兄,方才陆丞相在,我还有话,不便直说。而今势力争斗,藩王内战不止,不过就是想要争夺地盘,扩充实力。我们地处偏远,但日后,看情况,倘若能够灭了姜戎,将往南的三苗广袤之地,收归为我慕氏所用,并非绝无可能之事。”
  “这也是我方才劝王兄趁这机会施恩三氏的缘故。恩威并用,等收服了他们,其余寨洞,自然闻风跟从。”
  慕宣卿望着慕扶兰,沉默了片刻,目中光芒闪烁,脸上渐渐露出激动之色。
  “阿妹,你一语点醒了我!倘若我慕氏真能将南地收归,则如虎添翼,何愁不能立身,何愁不能报仇!”
  慕扶兰道:“除为扩充实力,我也想着,一切事情,我们尽力而为,但长沙国除了水泽,一片孤地,日后,万一若是有变,遭遇了不利,利用三苗地势,我们也有一个可以退守的余地。这次的机会,如同天赐,不能错过。”
  袁汉鼎赞许地点头,对慕宣卿说道:“翁主考虑很是周详。三苗之地,城寨大多倚山傍水,地势险恶,易守难攻,没有当地人引路,外人很难攻入。当年我随先王战姜戎时,对此深有体会。”
  慕扶兰道:“放粮一事交给陆相,瘴疠我来处置。我今日便召集医士,准备药物发往涟城,我自己也过去。”
  慕宣卿不让她去,说那里地方偏远,况且瘴疠凶险,派别人去就可以了。
  慕扶兰笑道:“不瞒王兄,我前些日恰好叫人去探查过情况,瘴疠还不算严重,只出现在了少数几个寨洞之中,及时处置,问题不大,但若处置不力,等天气再热些,就有些棘手了。王兄放心,我有分寸。”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