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晌午的时候少爷问我夜里头咱们房间冷不冷,又问我姑娘早晨起来,脚是冷的还是热的,我从前没有留意,今天早上就试了试,跟少爷说了,他带了这东西回来……”
听到秋月这样说,季清菱忍不住“呀”了一声,双颊飞红,嗔道:“下回这种事情,你先来回我,不要直接告诉他。”
秋月虽然不清楚为什么,可既然季清菱吩咐了,她也一口应下。
季清菱在足炉上摸了一会,很快从球的下方找到了开关,轻轻一拨,那铜球就从中间打开了,其中是一个盖着的圆形小盒,从盒子正中心横了一根棍子在圆球中央将其悬空,无论怎么滚动,那盒子都是同一个底端朝下。
她打开圆盒,对着秋月道:“这里加炭,待会用布帛包起来,放在我被褥下头就行了。”
秋月忙不迭点头记下,她犹豫了一下,问道,“姑娘,这东西会不会很费银钱?”
季清菱哪里晓得这个,摇了摇头,道:“我不知道。”
她往常小巧用具都是京城里摘星阁打造的,比起这蓟县小铺子里出的东西,自然是不知道精巧了无数倍。不过这足炉是顾延章亲自去买的,季清菱心中也承了他的情,越发觉得古书里诚不欺我,这人端的心思细腻无比,又重情重义,只要把你放在心上了,时时都会挂着。
第11章 哀求
她正想着,却不妨一旁秋月低声嘀咕道:“真想有一个像少爷这样的哥哥……”
季清菱愣了愣,抬起头看了一眼旁边的秋月,对方满脸的羡慕,不太好意思地道:“我家姐妹虽然多,可互相之间见面的时候都少,我有一个哥哥,他……”
她越说声音越小,到了后来,不知是触动了什么心事,竟莫名其妙呜呜地哭了起来。
季清菱以前的丫头全是好生调教了才送过来的,个个温柔小意,自己抬起手,她们就知道要递茶,自己弯个腰,她们马上晓得该捏背,从没遇到过秋月这般说着说着就哭起来的,一时之间,不禁手足无措,只得安慰了几句。
好在秋月哭了一会,自己就抽抽噎噎地停了下来,她用袖子擦掉眼泪,窘迫地道:“对不住姑娘了,我想起家里的事,一下没忍住……”
季清菱实不知该如何是好,只得问道:“是不是想家了?要不我让廖嫂子送你回去?或者找一户离你们屋里近的人家去做活,这样也能常常……”
她话没说完,秋月顿时脸色一变,浑身打了个哆嗦,碰翻了屁股下坐着的小几,“扑通”一下就跪在地上,抓着季清菱的裙角求道:“姑娘千万不要送我回去!若是把我送回廖嫂子那了,不知会是个什么下场,我虽然不机灵,可我吃得苦啊!您让我种菜也使得,挖地也使得,挑粪担水也使得!我吃得少,每天赏我一个馍馍就行了,实在瞧不上的话,您看我能做什么,我一定把娘胎里的力气都使出来,我脑子笨,学得慢,可决不叫苦叫累,您别不要我啊!”
许是真的吓到了,她的话颠来倒去,边说边哭,很快就涕泪横流了。
季清菱叫她这行径唬了一跳,忙把她扶起来,解释道:“我没说要送你回去,快把眼泪擦擦,这是怎么了……”又安慰了半晌。
闹成这样,一时半会也睡不成了。季清菱总觉得她这反应有点不正常,等对方情绪稍微平静下来,便问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你竟吓成这样?”
秋月抹了一把眼泪,哭哭啼啼把家中情况给交代了。
她家原有兄妹六人,上头有三个姐姐,一个哥哥,下头还有一个妹妹。二哥是家中唯一的男嗣,今年已经二十三,小时候得过病,瘸了一条腿,下不得地,也做不得营生。她家本就穷,养着这样一个儿子,更是入不敷出。
“我二哥八岁的时候摔伤的,好了之后腿就瘸了,我们这边闹过天花,当时两个姐姐都没了,哥哥跟我也留下了一脸的麻子。”她用袖子擦了擦眼睛,接着往下说,“二哥年纪大了,他腿瘸,又是花子脸,我们家穷,吃饱饭都不容易,哪里有人肯嫁进来。为了给二哥说亲,我爹做主把阿姊卖去了迎春院……”
说到此处,她的眼泪又流了下来。
“今岁边关打仗,好些人往我们这里逃命,又有临县遭了洪水,人头不值钱,卖了阿姊,钱不够,家里又把妹妹送给隔壁村的做了童养媳,只我因为长得不好看,嘴巴又笨,卖不出价,又能在家中下地做活。”
“前月嫂子过门,怀了身孕,可不巧却染了风寒,请了好几个郎中都不见好,早没钱医治了,家里寻人牙子问了一圈,见我卖不出价,养在家中又要费口粮,便把我托给了廖嫂子,让她帮着找个主家,能多换点钱最好,就算不能,少个人头吃饭也是好的……”
听到这里,季清菱也忍不住一阵沉默。
如果不是有李家的那块玉佩,她与顾延章估计也就是卖身为仆的下场。自己这具身体相貌好,只要将来不长歪,肯定是个美人,只要入了人牙手里,十有八九就要往那等勾栏卖。进了那腌臜之地,这辈子算是毁了,再无出头之日。
“上个月刚进城的时候,我偷偷去找了阿姊,她跟我说,让我死也要死在外头,不管怎样也不能进窑子,阿姊不知道得了什么病,身上身下都长了脓疮,又没处医……前几日我上街买菜,偷偷让人帮带信,昨儿迎春院里头回了口信,说我阿姊已经死了,怕那病传给别人,连个全尸都没留,直接拖去外头野地里埋了……”
“姑娘,我实话与您说吧,来这处以前,廖嫂子已经把我送去好多人家了,别人都没有看中我了,说我长得难看,您若是不要我,我真个无处可去了……”她说完这话,复又跪到了地上,因不敢再抓季清菱的裙角,索性“砰砰”地磕起头来,边磕头边哭道,“廖嫂子要是把我退回家,我非得被打死不可……”
原来此时无论大户富商买卖丫头,顶顶重要的是模样周正,手脚麻利,聪明伶俐,这才卖得出价格。秋月这个条件,在买卖中绝对算是下等的,妓院不愿意要,大户人家不愿意要,只能卖给那些没什么钱,又想找个人干粗活的。
“姑娘,您把我买了吧,我情愿不要工钱,您只给我一口饭吃就好,我爹娘是不中用的,我那二哥虽是瘸了,可打起人来跟我爹一样狠。”说着把手上的袖子撩了起来,给季清菱看那深深浅浅的伤痕,“您买了我吧,我不会让您吃亏的……”
秋月边说边哭,眼泪都没停过,季清菱心中难过,可除却口头安慰,也实在没有其他的办法,只得连连保证,一定不会把她退回去。
那秋月得了保证承诺,这才松了口大气,她把脸擦了擦,说道:“看我这人,又蠢又笨话都不会说,让姑娘也跟着我哭了一场。”又道,“姑娘真是好人,好人命好,有个这样疼你的哥哥……哪像我们村……”她忙住了嘴,把眼泪擦干,抱着足炉去厨房装炭去了。
季清菱在房中唏嘘感慨一回,既暗暗庆幸,又生出警惕,更觉得无论哪朝哪代,凡是底层都如同蝼蚁一般,还是要帮着顾延章混出头才行。
第12章 书铺
一进三月,天气就一日暖过一日,季清菱花了好几天功夫,上街买了硝石、布帛、竹纸、浆糊并宫砂等等物品,带着秋月一趟一趟往家里搬东西。
以前家里做古书的工具都是季父特意找人打造的,到了这里,自然没有这种条件,季清菱只能摸索着简而化之。她在房中断断续续捣鼓了大半个月,拿出四册厚厚的蝴蝶折页的书籍。
她把书册放在顾延章面前,笑道:“你看这书如何。”
顾延章这十多天里,亲眼目睹了季清菱如何把竹纸做旧,如何用布帛、硝石、硫磺等物装点书册,裱糊纸张,又如何龙飞凤舞在上头作书,竟用这乱七八糟的一堆材料,做出了几册古籍,早好奇极了。他连忙翻开,第一页便是自叙,言“幼承义方,晚遇囏屯。炳烛之明,用志不分。困而学之,述为纪闻。深宁叟识。”
这却是一笔漂亮的草书,往后翻,字迹或潦草或工整,字体也各不一致,纸张上还带着斑痕点点,墨迹、水渍少许。
顾延章不由得惊道:“这是深宁居士的《困学纪闻》?”
季清菱笑道:“像不像?”
顾延章小心翼翼翻了半日,又仔细研究许久,才道:“我没见过原作,也认不出什么名人字画,但这书看起来,约莫也就是存了百年的样子,你是怎么做到的?”
季清菱忍不住笑了起来。
她从前背写过不少珍本善本,均是季父花了大力气四处寻觅来的,也有同僚间互借的,更有从宫中读了回来复写的,拿到此时,都是无价之宝。季清菱因怕自己太过莽撞引起事端,还特意做了许久的斟酌,最终才特意挑中这一位的书来仿造。
这《困学纪闻》的原作者名叫王应麟,是晋朝开国时期一位大儒,别号深宁居士。其人正直敢言,因屡次冒犯权臣而遭贬黜,后辞官回乡,郁郁而终。
王应麟涉猎经史百家,天文地理,长于考证,是个不世出的奇才,有许多著作传世,但因他当年被逐去了广南西路,路上又遇上宾州流民叛乱,土匪盛行,他且行且逃,著作散佚大半,许多手稿都遗失了。
这位大儒离此时不过百年,在工具不齐,材料差强人意的情况下,做旧起来更容易,又缘着他这一世经历,想要胡诌古书的来历也更方便。
而选这一本书,也是有缘故的。王应麟传世的有六百余卷,二十多种书,只有这一本篇幅合适,不长不短,又是手札笔记体,只要关键的细节做好了,很容易让人一见就觉得这是真的。
既是做了出来,少不得要拿去卖掉。趁着这日天气好,季清菱把那书用个小木盒子装起来,再用一块散布包了,打算一大早带出门,去上回那间书店。
顾延章不放心她一个人去,执意要陪同,季清菱也只得同意了,却在出门前特意嘱咐道:“顾五哥,待会到了地方,你一句话都不要说,有什么问题,等咱们回来再商量,成不?”
两人出发得早,等到了地方,那书铺堪堪支起了门,季清菱把包袱从顾延章手中接过来,又交代了一句道:“顾五哥,一会千万不要多话,若是你坏了我的大事,我可跟你没完!”
她穿着一身素色衣衫,做男童打扮,表情丰富可爱,看起来活泼极了,口气虽是娇俏刁钻,却让人一点都不觉可恶。顾延章忍不住笑了出来,应承道:“定不坏你大事,只是你也不要太过分,别人都不是傻子。”
季清菱横了他一眼,小声“哼”了一声,咕哝道:“你且看着罢!”
言毕,抬腿进了门。
这书铺不愧是蓟县最大的,占地接近一亩地,按不同类目摆放着各类书籍。季清菱进门之后,径直去了后头的书台,她把包袱护在怀里,对着那伙计道:“小哥,我这里有古书出售,不知你能不能看看价格?”
她此时尚未变声,稍微压低了声音,与寻常男童比起来差别并不大。
书台后的伙计与上回季清菱问话的不是同一个,他狐疑地看了季清菱一眼,又看了看站在后头的顾延章,明显觉得另一个更靠谱,便问顾延章道:“这是你弟弟?你要卖书?家中有没有大人在?”
比起还是个孩子模样的季清菱,顾延章要成熟多了,所以伙计挑了他来问话。
俗话说得好,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季清菱与顾延章,一个八岁,一个要夏天才满十一岁,虽然顾延章看起来沉稳得不似他的实际年龄,可无论怎样,也不过是个稚嫩的少年而已,是以那伙计虽然把重点放在顾延章身上,却依旧要追着他问家里大人在不在。
顾延章点了点头,绕过了对方的另外两个问题,回答道:“是的,我们要典书,烦请小哥帮着估个数吧。”
那伙计先还以为这两人在闹着玩,等季清菱打开包袱,垫着脚把那书册举起来,凑到了他的面前,脸色立刻就慎重起来。
他把手在衣襟下摆上擦了擦,轻轻拿起了一本,只稍微翻了翻,很快将书放了回季清菱手中,口中道:“你们等一等,我去找人过来。”
片刻之后,伙计就带着一个中年人出来了,对方戴巾着袍,是这蓟县中常见的文士打扮,身上还带着三分文墨之气。他显然比起之前招呼的伙计要高了不止一个级别,见了顾延章并季清菱,并不因两人的年龄而轻视,而是礼数周全地打过招呼,这才问道:“鄙人姓谢,乃是此处的掌事,听说两位有古书要出售?”
季清菱应了一声,把手中包袱托了出来。
谢掌事先是略微看了一下书的封面,接着从袖子里掏出一只手套,戴在了右手上,这才小心翻阅起来。他看的时间不长,但是每本书都过了一遍。
耽搁了这一段时间,外头行人便多了起来,许多书生开始进来选书,书台处很快被围了起来。谢掌事似是觉得有些吵,便对季清菱二人道:“两位里面请罢,这里人来人往的,不太方便说话。”
第13章 鉴定
谢掌事说完,做了个“请”的手势,往前头带路。
进了后门,帘子一放下,顿时便把书铺里的细细碎碎的人声遮挡住了,他引着又走了一段路,过了两个厢房就到了中堂,里头坐着两个耄耋之年的老者,正一人执黑,一人执白地在手谈。
谢掌事上前几步,恭恭敬敬地向两人行了个礼,这才对着季清菱二人招了招手。
见他带着两个小孩过来了,执白棋的将手中棋子放回棋盒中,饶有趣味地抬头道:“这是哪里来的娃娃?”
谢掌事道:“钱先生,这是方才来铺子里典书的两位客人,我想着您对深宁居士的著作颇有研究,便自作主张带了过来让您品鉴品鉴他们的书典,还请先生不要怪罪。”
被称作钱先生的老者呵呵一笑,摸了摸花白的胡须,转头对着另一名老者道:“品鉴?老谢,你这个掌事的可不老实,这是把我当苦力用啊……”他说完这话,似是觉得有点不妥,便住了嘴,过了一会才问,“书作在何处?”
谢掌事这才对季清菱二人道:“这是良山书院的钱迈钱老先生,他乃是多年宿儒,在此处很有名望。”又介绍另一人道,“这是鄙人的东家,也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