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祭无忘告乃翁——芒鞋女
时间:2020-05-15 09:45:31

  此时看着面前朴素的男子,他生出诸多错觉来。
  怔神间,但听谭盛礼客气道,“山长大人德高望重,学生怎敢攀亲,莫折煞了学生。”
  谭家曾在绵州外的县上住过,那是谭辰清父亲谭怀善那辈的事儿了,谭怀善爱端架子,走到哪儿都以帝师后人自居,因他出手阔绰,很是结交了些狐朋狗友,直到他父亲生了场大病,手里银钱越来越少,谭家卖了仅剩的书,勉强的撑着,然而在县里,访亲探友都要花钱,待谭怀善死后,谭家拮据非常,不得不以丁忧守孝为由搬回惠明村。
  在惠明村,谭怀善妹妹为了聘礼嫁给了商人,落得个凄惨下场……
  回想那段时光,谭盛礼面露悲容,看在韩博源眼里以为谭盛礼在嘲讽挖苦自己,笑容僵了瞬,眸深如墨,“世侄谦虚,我若坚持,倒有倚老卖老的嫌疑了,说起来,我与令父好些年没见过了,后来我再去县上,那些人说你们已经搬走了……”
  那会韩博源还是个秀才,钦佩于帝师后人的才学,有意结交,哪晓得打过几次交道后,发现谭家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没有什么真本事,他就与其断了往来,至于他再去,是约了人踏青,无意问起谭家人,县里的人说他们回祖籍去了。
  再联系,就是谭家的书信了,求他收其子为学生的书信。
  他并未理会。
  不成想有生之年谭家会从科举脱颖而出,且名震绵州,他不着痕迹地看着谭盛礼。
  一身长衫,眉眼儒雅,举手投足散发着由内而外的贵气,和谭怀善的装腔作势不同,眼前的谭家人博物通达学富五车,巡抚大人出身文风鼎盛的江南亦对他赞赏有加,说谭盛礼若在江南,文章也算出类拔萃的,论学识,谭盛礼不在他之下,念及此,韩博源抿唇,“我与你父亲相识于微,如今看你出息,感慨尤多啊。”
  论辈分,山长大人是谭盛礼的长辈。
  论礼数,山长大人也是谭盛礼的长辈,然而谭盛礼只论礼数,不论辈分,内里多少有点不满。
  谭振业站在边上,时不时给他们添茶,并不答话。
  韩博源此来是请谭盛礼去绵州书院做老师的,整个绵州,属绵州书院最好,年年有无数的人踏破门槛往里挤都挤不进去,能做绵州书院的老师,更是无上的荣耀,韩博源认为自己此番前来必定能请动这位极富盛名的谭老爷,成就他敬贤惜贤的美名,哪晓得谭盛礼拒绝了,理由是自己孩子尚且不成器,没有脸面教书育人。
  韩博源脸上挂不住,耐着性子多番相劝,谭盛礼直言,“学生态度坚决,还望山长大人成全。”
  话到这个份上,韩博源不好再说什么,然而常年的慈祥有裂缝的趋势,最后,强颜欢笑地留下句‘这点倒是和令父很像,是我打扰了’。
  谭怀善没有功名,但念其乃帝师后人,好几所书院有意请其坐馆授课,奈何谭怀善清高,以‘才疏学浅,何足以教天下士’为由拒绝了,和谭盛礼拒绝他的理由差不多,但韩博源心里明白,两者明显有差别的,谭怀善好面子,打心眼里认为自己不配,谭盛礼则明显瞧不起。
  瞧不起他韩博源?还是瞧不起绵州书院?
  走出谭家院门,韩博源脸上的笑消贻殆尽,后边的人了解他,道,“都说这位谭老爷宽厚随和,此番来看,名不符实啊。”
  绵州书院选师极其严格,肯破格邀请谭盛礼,多是看城里读书人拥护他,谁知人家根本没把他们当回事。
  “山长大人,既是这样,咱们又何必自取其辱呢?”
  谭振兴他们挑着水桶回来时,恰好看到他们从巷子里出来,看他们年长,三人拱手见礼,得来的却是人家微微不屑的嘴脸,谭振兴喜怒形于色,面上顿时有些不快,目不转睛盯着他们看了会,嘴巴歪了歪,到底没有说些惊世骇俗的话。
  然而等进了巷子,他就憋不住了,“看到没看到没,不知哪家的亲戚,眼睛长在头顶去了,要不是看他们年纪大,真想摆臭脸给他们看。”
  谭振学抵了抵他胳膊,示意他小点声,回眸望去,看不见几人身影,但应该没有走远,“大哥,你是不是皮又痒了啊?”
  “我虽是倒数,怎么也算个举人了,出于礼数给他们见礼,不回应就算了,前边那个头发花白的老人鼻孔还动了动,别以为没声音我就听不到,他在冷哼呢。”
  谭振学:“……”
  而走出去几步远的韩博源:“……”这才是谭家人的做派,明面上彬彬有礼,暗地就道人长短。
  谭盛礼,藏得更深罢了。
  本觉得吃了闭门羹满脸不快的他郁气消散不少,和身后的人道,“咱们明日再来。”
 
 
第74章 
  只要谭家骨子里的爱慕虚荣没变,他就有法子让谭盛礼进绵州书院。
  他招手,和身后的人小声嘀咕几句,叮嘱道,“安排好了。”
  “是。”
  谭家人行事讲究,谭盛礼拒绝应该是认为自己没给足他面子,谭家好面子,他就给足他面子……
  谭振兴要知道自己的抱怨让韩博源会错了意非跺地三尺不可,他没见过绵州书院的山长,根本不知在巷子口碰到的是何人,到家后亦不敢提及,害怕谭盛礼问他不小心把发牢骚的事儿说漏了嘴,经过踹门那件事后,谭振兴就更怕谭盛礼了,口风再紧禁不住谭盛礼问。
  因此,到家后,他先去书房,看谭振业在练字,不由得松了口气,井边不见人,他以为谭振业出事了呢。
  谭振业笔直地坐在桌边,心无旁骛地在练字,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谭振业狠抓练字,不练其他字迹,就请谭盛礼写了字帖他临摹,天天练,别说,真被他临摹得七八分像了,笔顺笔画没有问题,就神韵还差了点,字如其人,谭盛礼的字像他这个人,颜筋柳骨,笔底春风,有大儒气,而谭振业顿笔锋利,笔试刚健,看字就觉得不好惹,谭振兴凑过去,低低问他,“肚子好点了没?”
  “好多了。”
  “那就好。”谭振兴望向窗外,谭振学拿着文章去了上房,他回到位置,准备看书,突然,谭振业抬起头来,轻描淡写的口吻道,“刚刚绵州书院的山长大人来请父亲去书院教书。”
  “绵州书院?”谭振兴愣了愣,心头大喜,“真的吗?父亲怎么说?”
  “父亲拒绝了。”谭振业神色淡然,似乎没把绵州书院当回事,谭振兴却颇为震惊,“拒绝,为什么啊?”
  绵州书院乃西南最有名的书院,据说今年乡试,绵州书院有五人中举,五人啊,多少郡连四个人都不到,绵州书院抵过人家整个郡,可见学生底子好,谭盛礼如果去绵州书院坐馆,锦上添花,下次乡试,绵州书院定能轰动西南,声名远扬,谭家名声则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多好的事,谭盛礼怎么就给拒绝了呢?
  哪怕他不喜热闹,念在束脩的份上也该考虑考虑啊。
  绵州书院的束脩丰厚,书院老师没有人是穷人,谭盛礼去了,谭家何愁没有钱花,哪儿还用得着他们辛苦挑水卖。
  想到这,谭振兴骤然想起巷子口看到的人,他问谭振业,“山长大人长什么样子?”
  “头发半白,精神矍铄,穿着身暗紫色的衣服。”谭振业拿起写好的字,吹干墨迹,放到旁边,继续写下一篇,刚将纸展开铺平,就听谭振兴惊呼,“竟是他们。”
  难怪不给他好眼色,约莫被父亲拒绝面上无光而迁怒他,真是有眼不识泰山,若他知道对方身份,必会更恭敬些,也不会抱怨,他小心翼翼望了眼窗外,确认无人后,哑着声问,“父亲为什么不答应啊?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他现在不也在做吗?”谭盛礼日日帮读书人看文章,接受山长邀请也没什么变化,顶多看文章的地点变了而已,可是有钱收啊。
  谭振业低着头,高鼻红唇,甚是专心,好像没听到他的话,鼻尖继续在纸上游走,苍劲有力,气势恢宏,谭振兴不敢打扰他,静静坐好,偏头看向角落里的书箱,那有四个箱子,是他们装书用的,突然,谭振兴灵机一动,“你说我毛遂自荐怎么样?”
  谭盛礼决定的事不会轻易更改,劝不管用,既然这样,不若他去,木兰替父从军,他为父入师,都是孝顺的典范,多值得人称道啊,再者,他很乐意去绵州书院做老师,倒数第一的成绩虽不好看,没关系,束脩少点啊,他这人很好说话,不会纠结钱财多和少的。
  笔落纸的沙沙声戛然而止,谭振业轻问,“大哥想去?”
  谭振兴故作怅然,“也不算想,为了贴补家用而已。”他虚着眼,试探谭振业口风,“你说我去怎么样?”
  “做学生交不起束脩,做老师才学又还差点。”要知道,举人老爷也分高低,像谭盛礼是今年的案首才学最高,谭振兴最末,和秀才差不了多少,谭振兴要去绵州书院,做学生能分到最好的夫子,而做夫子,恐怕收不到学生。
  谭振兴:“……”这话是不是太伤人了,他再差也是举人,多少人寒窗苦读十余载连个秀才都不是,和他们比起来,他算很好了。
  有意为自己正名,却听谭振业道,“我看那位山长大人不会善罢甘休,日后再遇到,大哥多留个心眼吧。”
  和谭盛礼相处久了,谁和善谁伪善不难分别,韩博源瞧着平易近人,却不是好相处的,从谭盛礼拒绝他后的反应就看得出来,就谭振兴这凡事只图嘴快嘴爽的性子,不收敛些,容易惹出祸事来,韩博源门生无数,在他面前,谨慎不会吃亏的。
  谭振兴不明白,“我留个心眼作甚,家里有父亲,凡事有父亲拿主意,我日后看着他就跑,绝不多说。”与人打交道,他自认不如谭盛礼和谭振业,再遇到山长大人,他撒腿就跑,不正面接触就不会出错,不出错就不会挨打,“你说我想的怎么样?”
  “高瞻远瞩。”谭振业佩服。
  “嘻嘻嘻……”谭振兴得意地挺了挺胸脯。
  教书之事,谭盛礼不曾放在心上,关于山长亲自上门邀请,谭盛礼亦没有多说,把看过的文章交给谭振学,要他明天还给人家,进城赶考的读书人多数已经回家,留在城里的要么是已经中举的,要么是另有所图的,谭盛礼提醒他们在外谨言慎行,三人行必有我师,已是举人的他们,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别人学习的典范。
  听到这话,谭振兴犹如打了鸡血似的兴奋,来来回回整理衣冠,比进宫面圣的官员还隆重。
  装模作样的行径让谭盛礼不忍直视,岔开问题,问起谭生隐回家的事宜来,中举的喜报已经传回郡城,速度快的话报喜的官差已经到惠明村了,学有所成,谭生隐务必是要回家祭祖的,谭盛礼让他回家多住段时间,陪陪父母爹娘,下次出门再回家,不知几年后了。
  谭生隐想想也是,“鹿鸣宴后,我和巴西郡的人同路吧,辰清叔可想回村瞧瞧?”
  惠明村的学堂建好了,就建在山脚,赵铁生收了十五个学生,最小的四岁,最大的九岁,束脩很少,很得村民们敬重。
  而且赵铁生不同其他私塾夫子,入学他先教规矩礼数,尊师重道者,品行不会差。
  “你佩玉姐的亲事在即,我走不开。”谭盛礼道。
  谭佩玉的亲事在八月,谭盛礼自是要看着她出嫁的,还有嫁妆,等木头晒干,该请人打家具了,谭盛礼哪儿敢离开太久,谭振兴他们不得把屋顶掀了啊,这件事,谭盛礼不曾想过,他和赵铁生说过,有生之年,如果有机会的话,他想回惠明村看看。
  不是现在。
  子孙不肖,哪儿都去不了。
  许是聊到惠明村,谭盛礼竟梦到了半山腰的宅子,云雾萦绕的青砖灰瓦,隐有稚嫩的读书声响起,声音清脆,仿佛山间清泉,沁人心脾,待要细听,倏然杂闹声强势灌入耳尖,他眉头微皱,睁开了眼。
  咚咚咚的敲门声如闷雷,他套上衣衫,推开窗户望去。
  谭佩玉系着围裙去开门,竟是群穿着绣牡丹花长衫的读书人,人人手里捧着书,恭恭敬敬的站成四排,冲窗户边的谭盛礼拱手,“见过谭老爷,听闻谭老爷研读经史,学生们钦佩已久,今日特来请教。”
  谭盛礼看了眼日头,天光渐明,正卯时过半。
  读书人们在院子里规规矩矩站好,翻开书,摇头晃脑的齐声诵读,“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声音抑扬顿挫,或惆怅伤感,或慷慨激昂,无不在邀请谭盛礼出山教书,谭盛礼无奈,等他们读完这篇文章,招呼他们坐,人人如老僧坐定纹丝不动,谭盛礼拱手,“谭某不才,恐怕要让诸位失望了。”
  “谭老爷莫折煞学生们。”众人拱手,然后翻开书,请谭盛礼解释他们有疑惑的地方,谭盛礼态度温和,挨个挨个为其解惑,他语速不快,解释完后会引出其他类似的文章,让他们下去看看,文章有想通的地方,连续多看几篇文章,这类文自然懂了。
  人多,谭盛礼没有露出丝毫不耐,极具耐心的慢慢讲。
  待他讲完,众人齐齐转身,朝他弯腰作揖,齐声说仰慕他才华,想入门做他学生,请他务必给他们求学的机会,以防谭盛礼误会,他们明确地做出邀请,邀请谭盛礼去书院做老师,望着一张张青春活力的面孔,谭盛礼叹气,“此事我已经和山长大人言明,谭某有几个不成器的儿子要管教,无心兼顾其他。”
  他坦然大方,说话温和有礼,最边上的读书人道,“几位公子已经是举人,何须谭老爷劳神,倒是绵州众多读书人,急需谭老爷的帮助,还望谭老爷成全。”
  吃过早饭就在书房静静听院子里动静的谭振兴问谭振业,“父亲会去书院吗?”
  谭振业笃定,“不会。”
  谭振学和谭生隐附和,“不会。”
  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这话读书人都会说,而做到的人却寥寥无几,就说韩山长,作为书院山长,处事作风该为众学生典范,可学生们品行如何呢?急功好利,整日追求奢华,少有踏踏实实做学问的,书院几位老师更是以文章和诗册,牟取暴利,完全不顾寒门学子的心情。
  师者,不仅仅教授学问,更要教授学生们为人处事的道理,已经修养自身品性,这方面来看,韩山长离这还差得远,书院山长都如此,谭盛礼怎么会去做老师?
  谭振兴难得赞同他们的观点,“是啊,要是我我也不去。”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