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一生,固然要规避风险;但世事难料,孰知意外和明天那一个先来?如今她明摆着不能轻易离开英格兰;两人若想在一起,他势必要长居国外、或者奔波两岸。弗朗索瓦没有畏难,没有抱怨,也没有所谓“女人不用事业该嫁狗随狗”的心态,亦不似有太深的政治谋划,只单纯的想和她共进同出……
她自然心有所动。
弗朗索瓦见她欣然谅解,心情亦渐渐轻快起来。现在,房间里,仅有一个侍女且离得几丈远,眼前则是自己离别多日、朝思暮想的妻子……
而且就还贴在自己旁边。
弗朗索瓦咬了咬嘴唇。
目光扫过玛丽的脸庞,而后,他先握起她葱白的手指,噙在口中,慢慢的啜,轻轻的舔,细细的啃。
玛丽顿时僵住。她觉得,自己半边身体都麻掉了。
这家伙,水平越来越高了?!这是无师自通,还是?
弗朗索瓦抬眼,恰恰注意到她似乎征询的眼神,瞬间心灵相通。他低笑一声:
“除了你,我决不对其他无论任何人……”
他眉毛弯起的模样真好看。玛丽一边描摹,一边想。
酒不醉人人自醉,大概就是这样子。唉,那个,久别胜什么来着……不对,屋里还有其他人……好了,总算清场……
哎!
作者有话要说:肺结核在西方文学中广泛的浪漫化,一般认为要到十八世纪。这里就当小范围提前了吧。
【注一】参考度娘百科。
第42章 剑桥
1564年秋, 英格兰摄政王玛丽,及其丈夫法兰西王储,正式开启了他们的初次英格兰巡游。
这次巡游的重点, 不是大小贵族庄园, 而是一所著名大学——成立于1209年的剑桥大学。
在那之前, 他们先在伦敦,参加了第二届全英格兰医学交流会。
“一年时间里,我郡收治的二十七名患儿, 情况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目前看来, 这个方法确实凑效。下一步,或者要设置‘对照’?”
“病症千变万化,我认为归因于某一类营养是不行的。”
“虽然发生改善的人数还不多,但我不认为这仅是错觉。”
“病例数目有限,无法推导结论。”
头两天的主题, 是病例展示与回顾。吃人家的嘴软, 大部分医师报告的,便是由摄政王资助的、“营养与疾病”项目执行情况。
针对夜盲症,得到的成功案例最多——大概是这年代平民难吃上肉,营养缺乏症比较明显的缘故。
而脚气病什么的, 大约因为纳入标准模糊, 验证结果完全不明确。不过,仍有两位医师韧性十足, 愿意继续观察试验。
佝偻病的治疗似乎收效很慢。好在参与者都还算有耐心,表示愿意延长试验时间,以期证实其因果关系。
迄今为止,能证实坏血症与维生素关联的远航船只尚未归来。玛丽只得表示遗憾,然后寄希望于下一次交流会上, 能获得肯定的结果。
第三天的内容,是“新医疗”研讨。玛丽请弗卢德医师上讲台,亲自给大伙介绍牛痘。
弗卢德是个胡子比头发浓密的中年人。他长得慈眉善目,却不幸有一副公鸭嗓。有摄政王当场撑腰,他的新学说没遭到什么嘘声。然而仍有些质疑,需要他详细解释。弗卢德一路小心应对,待得他在稀稀拉拉的掌声中退台时,里衬都湿透了。
“只可惜,这个预防措施……不能治疗已有的后遗症呢。”一名民间医师感慨。
“是啊,想起女王陛下……”一位私人医师叹息。
气氛陡然变沉重了。玛丽这时候,也说不出太多正能量的话来给大家打气。幸而,新一位上台演讲的医师,精研面相与体(;)液学,口才颇佳,赢得频频喝彩。连觉得他理论很玄的玛丽,也听得津津有味。
反正,体(;)液学说是老传统了……反正,巫医不分家嘛。
短短几日的会议,弗朗索瓦听着亦深受启发。“所以前那些,洗鼻壶和盐水治疗,也会推广开来么?”
玛丽叹了口气。“我也想呢。不过,那些东西对工匠技术要求相对高……”
先不提如何在这些医师面前验证疗效了。就算是证明该护理法有用,也不是谁,都能像法国王室那样,可以专门开设工坊、不计成本生产医疗用品的。
“不过,等资金宽裕点,倒是能给医学院添加更多配套、招募更多学生、甚至鼓励外科医师们也过来深造……”
弗朗索瓦若有所思。“医学院,这正是法兰西所欠缺的……”
不过,在法国王太子抽空去观摩伦敦王家内科学院之前,他需要先陪妻子前往剑桥。
果不其然,摄政王初次到访剑桥大学,引起了巨大的骚动。
学生们用拉丁语向玛丽致欢迎辞,玛丽则用拉丁语向他们问候。一共五天,她参与课程,观看戏剧,倾听演说,抽空和学者们聊天。最后,她自己也做了演讲,表明她衷心为学术界“尽绵薄之力”的希望。
而壮丽的国王学院礼拜堂,风景优美的剑桥河,都比不上勤勉机敏的莘莘学子,令她感到心旷神怡。
她仿佛看见了未来的培根、哈维、牛顿、开尔文、麦克斯韦……
尽管这些天来,她见到的学生,大约终其一生,都无法达到他们那样天才的高度。然而,他们和那些天才,生活在同一片土壤。聪明乐观、求知好学的他们,构成了这个学院环境的一部分 ,或许亦为天才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养分。
呃,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是不是也如此?玛丽想着想着,忽然有点莫名紧张——她不知史上,伊丽莎白造访此处时,是怎样的演讲风格,赢得多热烈的欢呼。然而,此时此刻,她竟有点担心,学生们究竟怎么看待她。
“或许爱指手划脚、好为人师的年轻女人吧。”她忍不住自嘲。
“不,他们可能认为你说得很有道理。”陪同她一路走来的弗朗索瓦笑道。“我看到,有不少学生匆匆记录下你最精彩的言论。我还打听到,一些学生正在传抄……”
“呃,是么?”玛丽捧脸。“你不是哄我开心吧?”
弗朗索瓦摇了摇头。
“‘我坚信,这世界存在着普遍真理——我愿称其为科学规律。过去,技术发展缓慢,制约了对它们的探索行为。但随着工艺进步,未来,它们将不再是奢侈品’。”
“‘只要坚韧勤劳,善用思维技巧,借助一些试验方法……不久之后,人们将不断发掘世界的全面知识,织造完善的学科图谱,并获取更多控制自然的能力’。”
“‘过去,我们的知识技术,需要自东方来的火把,方能促使其提升。如今,它们已经足够耀眼,且在欧洲内部流通、发展,逐步开始引导世界文明主流。我相信,欧洲将成为世界的中心,而剑桥,有望成为支撑文明穹顶的、一根极为重要的石柱’……”
他向玛丽眨眨眼,道:“瞧,连我都能背下来。”
玛丽“哎呀”一声,扑倒他身上,顺手抹了把他的脸。“怎么觉得,好骄傲的样子。”
咳咳,不过不能自恋,不能自恋。这些个观点,又不是她原创,是她以前在哪本书看过的……
对了,就是《剑桥欧洲经济史》,同一个剑桥哦。
“确实值得骄傲。你的演讲,教他们几乎全体心潮澎湃。”弗朗索瓦在她颊上亲了一口。“连他们的校长,也似乎心服口服。”
呃,剑桥当今的校长,就是现任英格兰国务大臣,威廉·塞西尔。
弗朗索瓦知道玛丽一直想收服他,不过至今未能成功。“他是个难得的人才。不过,你真这么需要他?”
“嗯。”玛丽掰了掰指头。“诺福克公爵他们,当盟友还可以,宫廷斗争也算能干。但实际政务中,目光不够长远、私心杂念太多,难堪重用。说到底,世袭旧贵族,比起祖上不显赫的新贵们,缺乏做一番事业的动力。”
“而梅特兰德也好,李乔也罢……执行力尚可,也比较忠心。然而他们是秘书,助理,他们没有英格兰国务大臣那种独当一面的魄力。”
她仰头看了看弗朗索瓦。“尽管塞西尔在宗教上,是个不折不扣的新教徒,还相当严肃固执——这一点比不上你崇敬的洛比塔尔大法官。但是他即便不够宽容,也不会轻易把宗教情感置于世俗政府之上。”
“我相信,他可以客观、公正的管理好一个国家。”
热衷挖墙脚的摄政王嫣然一笑。“而且我希望,他在我手下,能比他在伊丽莎白麾下,发挥出更大的能力。”
这句话再真心不过了。
而被玛丽惦记的塞西尔,此刻正在旧主和新主之间纠结着。
他纠结的是,既有政治,也有宗教。
这一年多来,他已渐渐摸清苏格兰女王玛丽的为君之道。
尽管名义上,她是比亨利八世更虔诚的天主教徒。然而,她在世俗化的道路上,比那位强势国王走得更远。
“那些四分五裂的教派,那些仿佛无止境的争执,统治人民的精神已经够多了。”她曾如是说。“而我,希望国家政府、而非教会,统治好这一个物质的、世俗的王国。”
经济政治上,她非常符合英格兰民族“应有的立场”,一直在逐步摆脱罗马教廷这个外国强权。但她做的更加柔和隐蔽。至少目前,她口口声声,还在维护旧教的表面礼仪传统,并在思想文化上,承认其地位及影响。
但她显然不走极端,也不尖锐刻薄,愿意充分给予其他教派以自由。
三天之前,就在他这个新教徒担任校长的剑桥大学里,有群放肆的大学生,公开演绎出一幕讽刺旧教的小剧——其中某个,扮相似乎是条狗,竟特地把圣体叼在口中,还汪汪的叫。【注一】
而这位摄政王,当时脸色骤变,却控制住自己,维持着风度,只干脆的起身离开。她居然没有歇斯底里,破口怒骂——塞西尔罕有遇见这般冷静的旧教徒。甚至她身旁的法国王太子,也克制自己,不曾高声痛斥。
事后,对于冒犯天主教信仰的学生,玛丽·斯图亚特固然严厉责备一番;但仅限于口头警告,并无实质惩罚。
而自己呢,尽管事先不知情,却也得担负“管教不力”的责任。然而,玛丽在调查清楚情况后,说:
“我一直认为,无论民间的宗教情感如何对立;官方仍应保持宽容的态度。我一点也不想像前一位玛丽女王那般制造恐怖,更不喜欢烧书或者烧人的事件,在这片土地上重复上演。”
“我不排斥学院内的学生表达自己的宗教观点,就像我永远不会把《十日谈》放到□□目录中去一样。但是,我访问剑桥,这是一个重大的公共事件。在如此庄重的场合,我可以接受严肃的信仰讨论,却不愿看到这类不端庄、不礼貌、不友好的演出。”
“这会显著挑起矛盾、激发对抗情绪。而官方的大型正式活动,需要的是和谐团结;除非针对明显的罪责,不应有太尖锐的攻击。”
“我是英格兰摄政王,我代表政府。这般违逆我的意志,是为犯上不敬。”
“理论上,作为剑桥校长的您,亦无法避免此罪名。”
“然而这一次,念在你们均是初犯,且没有造成重大社会影响……我暂且选择宽恕。”
她是如此坦荡自信。理智得恰到好处,简直不像个女人。
是的,塞西尔一直以来,对女人诸多不信任。他受够了她们的感情起伏和意气用事。可惜,为了英格兰的未来,他不得不侍奉一位同样信仰新教的女君主。后来,他又被逼无奈,去应付一位坚持旧教的摄政王。
这教他更痛苦了。
若不是对英格兰还怀着一腔热烈的民族感情,若不是觉得自己的政治抱负还远没有实现,他恨不得辞职回乡……就如前一位血腥玛丽在位时那样。
他最初能坚持,是因为伊丽莎白,这位他曾寄予希望的公主,尚未彻底倒下。现今,他恍然觉得,抛去宗教信仰的分歧,这个宣称“爱国为民”的务实统治者,或许某种意义上来说,同样符合他对英格兰王国的期待。
玛丽·斯图亚特,和伊丽莎白女王,其实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她们都是敏感,但不脆弱的女人。她们的演说风格亦颇为高超,值得欣赏……
离开剑桥的路上,塞西尔心事重重,夜不能寐。苏格兰女王却和老公大被同眠,睡了个好觉。酣睡之前,玛丽还跟弗朗索瓦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英格兰公共设施还不错。他们的邮政系统,1517年就建立起来,专供政府使用。目前国内的私人信件,主要靠朋友和其他旅客传递;但以后,这个系统,也可以考虑对私经营嘛……”而在伦敦,怀特霍尔宫内,莱斯特伯爵罗伯特·达德利,也在向伊丽莎白女王汇报这件事。
“财务大臣瑟洛摩顿很重视您的意见。他表示,枢密院已讨论通过,将为驿站配备足量驿车,提高邮递效率;同时,驿站及旅社翻修的资金,也会尽快到位。”
伊丽莎白虽然目不能视,但某些重要政务,仍需要摆上她案头,请女王最终定夺——这是枢密院和摄政王最初定下的协议。身为苏格兰女王、深知自己根基尚浅的玛丽,当时充分照顾了枢密院权贵的心情,表示外交之事,自己绝对不擅作主张。
近来,随着伊丽莎白对失明状态的适应,以及“忠心耿耿”的莱斯特伯爵等人的帮助,英格兰女王又渐渐想把手伸回内政方面。然而,目前为止,大部分决策,依然不需要通过她,便已付诸实施。
譬如这一次,由摄政王出访剑桥大学,就是枢密院部分人撇开她同玛丽商议的结果——连塞西尔,也仅仅在最后关头,向她报告了自己的“无奈妥协”。
果然,等到玛丽外出这几天,伊丽莎白浑身都觉得不舒坦。幸好,罗伯特悉心陪伴,妙语连连,让她不至于一直陷在抑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