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重叠金明灭——刀豆
时间:2021-01-06 11:03:28

  陆元君笑嘻嘻说:“这眼睛又大又黑。”
  她打量了阿福一眼,噗嗤一笑了,说:“眼睛像你,模样也像。就是这皮色儿不像,你没这么白。”
  阿福莞尔一笑,有些不好意思了。
  陆元君问:“你将来有什么打算呢?”
  阿福说:“没想好。他还小呢。”
  陆元君认真说:“四儿,你要是信得过哥哥嫂嫂,听话,把这个孩子给我,让我跟你哥哥来养。咱们是自己家人,你的孩子,哥哥嫂嫂不会亏待他。你一个姑娘家,没有丈夫,带着个私生子,你以后怎么办。你这个年纪,早晚都是要嫁人的。”
  阿福道:“这个话,也是哥哥的意思吗?”
  陆元君说:“我跟你哥哥商量过了的。”
  陆元君苦口婆心地劝她:“孩子在我这,你也可以天天看着,也不是不让你见他。你一个未婚的姑娘,带这孩子,毕竟不好向人解释。旁人见了难免问东问西,说三道四。你把他放在我房里养,我给他找个靠谱的奶妈子,你在旁边看着。委屈不了他什么。”
  阿福默默地听着,半晌,问:“嫂嫂,阿兄在哪,我想见他。”
  韩烈营中里有事情,因此回来的晚。阿福见了他才知道,原来是贺兰韬光遣了使者来,想让韩烈发兵,跟他一起攻打洛阳。信是司马子如写的。
  “阿兄是怎么回的?”
  韩烈道:“我手里的兵也不多。能用的,也不过几千人。这个时候形势不明,我怎么能贸然站队。我答应了他了,说我要先筹措粮草,拖一拖再说。”
  阿福从他语气里,隐约听出了态度:“哥哥你怎么能答应他呢?贺兰韬光现在是在造反,他们要杀了陛下。洛阳现在有危险,哥哥为何不派兵救援,还跟这个贺兰韬光眉来眼去。”
  韩烈道:“朝廷也并未求援,我当然是静观其变。”
  韩烈脸色有些古怪:“何况,我毕竟是太原王手底下出来的人。这件事情,终归是陛下先挑起的。太原王死的冤枉。我手下这些将士,都是代北出身,听说太原王被杀,聚在营中哭了好几日。我是他们的主将。我要是现在站到陛下那头去,别人怎么看我?别人会认为我是忘恩负义。”
  韩烈的态度摇摆,阿福不是第一天知道了:“那阿兄打算怎么办?跟贺兰韬光一起,攻打洛阳,替太原王报仇?”
  韩烈道:“我要是这样做,便是对陛下不忠。”
  “那阿兄是打算隔岸观火,两头不帮了。”
  韩烈看了她一眼,好像是生怕她不高兴。
  她双手交叠握着,坐在榻上,倒没生气,只是有些惆怅的样子:“我总算是明白,他为什么执意不肯再要我,一定要和我断绝关系。不是真的因为忌惮皇后,而是因为我是韩烈的妹妹。他早就知道以阿兄的出身和立场,是绝不可能站他那边的。阿兄你们这些人,根本就没有把他当成皇帝,否则又怎么可能说什么,帮他就是背弃太原王,忘恩负义的话。”
  她突然想起了很多事。
  她想起刚在他身边时,公公黄瑾就劝她,跟韩烈划清界限。她记得黄瑾当时原话说:“陛下不是蛮不讲理的人,你说实话,他自会体谅你。只是,你若是说了,就等于在他心里种下了一根刺,往后他看你,可就不是原来的眼神了。那你不如趁早离了宫去。”
  阿福抬头望着他:“阿兄,其实你不希望我嫁给他,是吧?你宁愿养着个来历不明的私生子,也不愿意我嫁他。”
  韩烈道:“我当初在葛荣手下。葛荣是叛军的贼首。你哥哥我,是起义造反的出身。我为什么要去投奔太原王?太原王为什么愿意收留我?皆因我们这些都是北人。咱们北人,跟朝廷,跟中原士族,向来水火不容势不两立。葛荣造反是因此,六镇起义是因此,河阴之变,还是因此。陛下登基之后,若能重用北人,我们自然尊奉他。可他不愿为太原王做嫁衣。河阴之变,我们这些人,杀了他太多亲信,又撺掇太原王称帝,犯了大忌,所以他登基后一直想方设法地排抑北人,为河阴遇难的朝臣平反。这次,帮助他杀太原王的,依然是那些中原士族。你以为陛下杀太原王,只是因为忌惮太原王?是那些中原士族,整日在陛下面前煽动。他们是在报河阴之仇。”
  “哥哥怎么知道,他们是在报河阴之仇。”
  韩烈道:“还不够明显吗?大赦的诏书中都说了。太原王的罪名,就是在河阴屠戮朝臣,这是祸根。他们是恨的咬牙切齿了。他们问河阴的罪,你哥哥我也是祸首。而且撺掇太原王登基,我第一个该杀。贺兰韬光正是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会掉头不顾逃出洛阳,现在发了疯要报复。”
  阿福觉得从韩烈嘴里听到这句话,有些陌生。
  “可陛下不是已经下诏赦免了你们。”
  “血海深仇,是能一句话说赦免就赦免的吗?要是能赦免,当初河阴之变刚发生时陛下就已经赦免了太原王,为何现在太原王又死了?而且给他定罪的诏书中,又提起河阴之变?谁都不傻。不过是有利用价值的时候就先安抚,等没利用价值的时候再亮刀子。皇帝不会信我们忠诚,我们也不会信他仁慈。你要是嫁给了他,有朝一日,像太原王这样,撕破了脸,你是要哥哥,还是要丈夫?”
  韩烈道:“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你想取代皇后,想给你和孩子一个名分。阿兄也盼你能嫁个好人,可道不同不相为谋。我可以背叛太原王,我也可以支持陛下。但我不可能从北人的阵营,跳到中原士族的阵营。没人会跟着我跳,中原士族也不会接受我。”
  阿福张了张嘴:“我……我没有想取代皇后,我也不要名分……”
  她总是心里不喜欢皇后,觉得她是云郁仇人的女儿,他们的婚姻是一场充满胁迫的利用和交易。殊不知,在
  云郁心中,自己也跟皇后差不多。
  “是我错了。”
  她自言自语似的:“我不该糊里糊涂的,什么都不懂,便情不自禁跟人好。我只想跟家人在一起生活,安安稳稳的。”
  韩烈看她这样子,有些心疼,上前搂着她,摸了摸她头安慰:“你放心,不论发生什么事,你和孩子,阿兄都会设法保你们周全的。”
  她乖乖依顺在他胸前,好像被抽走了魂魄,什么都不说了。
  作者有话要说:  评论一直在看,大家对这段时间章节的意见也很多。
  说明一下吧。
  不管大家对男主意见多大,不会换cp。
  我不觉得男主渣,他其实是个感情很赤诚的人,只是命运坎坷。经历过一系列的人生变故,对感情会有新的理解,会知道什么最重要。阿福是真爱他,不会变,所以他们接下来会共患难,会和好。
  会虐。
  不会be。
  会有追妻情节。
  但故事怎么发展,人物感情怎么变化,有它的节奏,该来才回来,急不得。
  觉得受不了虐的朋友们的可以养肥,放一放。后期如果相会的话应该还是挺有意思的。
 
 
第128章 多说无益
  最糟糕的事情, 终于还是发生了。
  得知贺兰韬光蓄意复仇,云郁的心情,反而看开了。
  早来晚来, 终归都要来,这一天终究要面对。他不顾左右劝阻, 执意登上城门。
  城门下游荡的契胡兵, 被太阳晒的东倒西歪, 口干舌燥,个个脏兮兮的,灰头土脸。手里拿着武器。有骑在马上的, 有站在地上的。有扯着嗓子不停叫骂的, 有闲的无聊,在那挠痒、拿手在肚皮上搓泥的。还有一边在扪虱子,一边往嘴里塞的。七嘴八舌嘟囔的, 抱怨的,打哈欠的。
  原本闹闹嚷嚷, 一片嘈杂。不知是谁突然抬头, 看到了皇帝。有人叫了一声,指了指, 其余人陆续跟着抬头。
  一瞬间,都安静了。
  尽管这些契胡兵们, 骁勇善战无法无天。背地里提起云郁,恨得咬牙切齿, 但这样当面见到, 其实还是有些敬畏的。毕竟是皇帝,是他们曾经诚心拥戴过的。云郁这个人,素来温和有礼, 平易近人,对将士们也十分体恤。至少面子功夫做的极好,从感情上来说,这些士兵,是并不讨厌他的。
  那张洁白干净的脸,五官轮廓精致端庄,漆黑的眼睛,写满了善良和真诚,在这些粗莽的契胡士兵们看来,有些俊美的过分了,让人简直不好去碰他。此时此刻,他确实毫无防备,并没有穿犀甲,戴头盔,身前也没有护着盾牌,而只是穿着黑色锦缎朝服,临风的玉树一般,立在城墙的阙口,打量着城下的情景。
  众人见了皇帝,脸上都有些凄惶之色,纷纷说:“陛下来了。”
  “是陛下。”
  云郁见城下的契胡兵们,都陆续抬起头,望向自己,说道:“你们既认得朕是陛下,当明白事理。”
  他语气凝重道:“太原王立功不终,阴谋篡位,已被正刑。你们都是太原王手下的将士。你们所做的一切,皆是奉太原王之命,朕不会治你们的罪。朕会赦免你们。诸位只要投降,为国效力,朕依然保留你们的官爵。朕一言九鼎,绝不反悔。”
  契胡兵们交头接耳。
  有人高声道:“我们信陛下,却不信陛下身边的人。”
  “对。”
  “密谋参与杀死太原王的人,云徽,杨宽,温子昇,还有明光殿中动手的那几十个人。陛下交出他们的人头。”
  云郁望着城下,道:“交出他们的人头,你们也不一定会投降。朕却会里外不是人,既得罪了你们,又得罪他们。到时叫朕如何自处呢?朕不能答应。何况,杀太原王,是朕亲自动的手。太原王是死在朕的剑下。你们若要报仇,第一个应取的是朕的人头。”
  “陛下不交出他们的人头,恕我们不能投降。谁知道一旦投降后是生是死。”
  云郁道:“你们替太原王报仇是为义。他们奉朕的命令行事,也是为义。朕怎能为你们的义,而辜负他们的义。”
  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没有谈判的余地了。
  契胡兵中有个领头的,接着云郁的话说:“臣等随太原王入朝,本是为迎接皇太子诞生,大喜之事,不料遭此冤酷。事已至此,而今不能空着手回去。我们要索回太原王尸身,送往并州入葬。既遂此愿,生死无恨。”
  云郁道:“太原王的尸身,不能送还并州。”
  “落叶归根,请陛下还回太原王尸身。”
  这些契胡兵说到悲痛处,纷纷流泪哭泣。一时城下哭声连片。
  云郁见状,也落了泪。这场眼泪就掉的,各有各的心思了。这些契胡兵们,或有为贺兰逢春的死感到悲伤的,但更多的哭,是因为自己。主子死了,他们从此成了叛臣,无家可归之人。
  投降是不可能投降的,如此深仇大恨,哪一方都不可能手软。贺兰逢春的死,已经是前车之鉴。皇帝还有皇帝身边这些人,恨他们入骨,一旦投降,虽然眼下不死,但来日必定跟贺兰逢春是一样下场。皇帝他们做事太奸诈了,把猪骗到圈里才杀。所以绝不可能投降。但是不投降,他们未来的出路在哪呢?荣华富贵,已经彻底泡汤。本来跟着太原王,他们官高位显。他们一心要做的,就是跟着太原王混,太原王升官发财,他们也升官发财。太原王登基,他们也跟着立功沾光,鸡犬升天。可现在,即便是打,也不一定会有好结果。太原王死了,他们没有了主心骨,就是一群散兵游勇。即便是杀了皇帝报了仇,又有谁来带领他们,在这遍地豺狼虎豹的丛林中搏斗撕杀?弱肉强食的草原上,没有强大的领导者和队伍,他们就是一群孤狼,毫无战斗力,只有被人鲸吞蚕食,消灭掉的份。
  这才是最让这些契胡兵恐惧和伤心的。
  而云郁的眼泪,则更多的是触景伤情,且带着一点虚伪了。
  贺兰逢春的尸首,是绝不能归还的。
  贺兰逢春是因罪伏诛,让这些契胡兵,哭哭啼啼地把尸首要回去,一边喊冤一边下葬,算怎么回事?真答应,便成了自己没理,不该杀人。他们索要贺兰逢春的尸首安葬是假,想借送葬之机,为贺兰逢春喊冤,再以此为由召集部众,找借口对付自己是真,云郁岂会不知。何况贺兰逢春的尸首,早就被砍的面目模糊无法辨认,更不可能送还了。
  云郁派人,跟贺兰韬光喻旨,要他投降,并赐丹书铁券。
  贺兰韬光拒了。
  到此时此刻,贺兰韬光也算是看明白了。洛阳根本没什么防守。否则以云郁的性子,早就直接动手,不会在这啰啰嗦嗦废话了。禁卫军那帮人,关键时刻,是不顶用的。贺兰韬光越发自信,一定要给皇帝一点颜色看看。
  云郁见此情景,知道多说已无益。
  而今除了死战别无出路,他已经不抱任何幻想。
  可是诚如贺兰韬光所料,洛阳防备空虚,朝中无兵可用。杀贺兰逢春已经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而今又来一个贺兰韬光,还有这么多造反的契胡兵,朝中所有人,都提心吊胆了起来。朝堂上,云郁召集众臣商议对付贺兰韬光的策略,所有人,包括原来一直积极主张杀贺兰逢春的城阳王云徽等都沉默起来。众人的建议,就是拖。
  “贺兰韬光寡兵少将,坚持不了几日的。只要关闭城门,他们断了粮草,不出十天半月,顶多一两月,入了冬,他们就自行散去了。”
  这是车骑将军云鸷的话,众臣都纷纷赞同,连杨宽等人都犹豫了,畏惧胡兵,不敢应战。唯独中郎将李苗站出来说:“胡兵惯于野战。没有了粮草,他们就会在城外四处劫掠,杀戮百姓。若是京畿之地,都任由他们如此杀戮,天下谁还敢相信朝廷,相信陛下?要是等到冬天,他们依然不肯离去呢?天子脚下化为焦土,到那时人心必散,洛阳还能保得住吗?”
  “道理,在座的诸位都懂。”
  云鸷冷笑一声:“可关键是,谁去应战?你去,还是我去?还是你们在座的其他人去?就算你我愿去,去禁卫军的大营中问一问,有几个将士们肯跟着拼命的?不战,还能拖它个三五月。一但交战,稍有不利,就是兵败如山倒。你当这是在拼口舌讲意气吗?”
  余官皆低头缄默。
  李苗道:“贺兰韬光只有五千余人,就算是朝廷出五万人,十个人杀一个,也将他们杀了。我不明白诸公何以如此畏惧?当初河阴之变,贺兰逢春带着区区两万人,就能挺进洛阳,将朝廷官员数千迁至河阴,尽数屠杀。云灏北归,仅凭陈庆之七千余人,就攻占了洛阳。这样荒唐的事何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诸位就没有反思吗?就是因为你们这些人一味的退避却让,才致国事衰败至此。而今洛阳禁卫军精锐十数万,却被贺兰韬光五千人围着,无计可施。诸位不觉得可笑?如此苟延残喘,又能苟几日?”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