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抚着头道:“头又痛起来了。”
方才李初给按着的时候是不痛的,可是李初刚收了手,折子写到一半开始,李治的脑袋又痛起来了。
“要不要让公主回来?”
询问着,思来想去李治是不想去寻太医的,不想用太医怎么办,最好了的人选就是李初,德宝也是没有办法。
“别了,让初儿回来只会让她更担心,她这一天天操心的事情够多的了,不必再让她为了我的身体不得安宁。现在也睡不着,让人给我按按,你把初儿的折子念给我听。”
李治难受是真的难受,不过想到李初刚刚按得舒服,只好让内侍们上前来,给他再继续的按着。
得闲的这会儿还可以让德宝念一念李初的折子。
“对了,外面跪下的御史都走了吗?”李治还想起一件事来,跪在外面求他一定要将李初革职的御史,这个时候是不是还在外面跪着?
德宝道:“刚刚陛下睡了,公主在忙着写折子,人走了奴就没有让人通报,公主才进来不久,人就走了。”
有了李初的放话,要是他们还敢跪下去都有鬼了。
李治笑了,“一个个人都是欺软怕硬的,初儿这样就很好,谁都别想欺负了她,行事有原则,不做落人口舌的事,自然不会有人能对她不利。”
这样一个坦荡的李初是李治极喜欢的,说起来就是眉开眼笑的,德宝道:“公主有君子之风。”
李治一下子笑了,“君子还不是那种迂腐的君子,正擅长权谋。有些事你顺便去办办。将一些人,新练出来的一批人都交到慈心的手里,让他们去认认初儿,好让他们知道,那是他们未来的主子,誓死效忠的人。”
想来想去,李治想起了另一回事,德宝微顿,“那太子呢?”
把人都给了李初,那么将来哪里来的人给李弘,都是儿女,不,应该说那可是太子,凡事应该偏着太子李弘才对,可是他们皇上怎么感觉都反过来了,完全想把手里的好东西都给李初了。
“将来这个天下要靠初儿撑起,不给她多一些人,多一些手段,不利于初儿。弘儿,只要他好好的活着,相信初儿,一切就不需要他担心了。”李治对于李弘的定义是令德宝难以想像的。
李治不怕和德宝说得更明白,“弘儿的身体啊,朕是真的忧心,却也莫可奈何。”
很无奈,他并不愿意承认,可是却不得不承认,最后只能迫于打起别的主意来。
“是!”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德宝明了李治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李初的身上了。
想来也是啊,比起一个正直坦荡,又心存家国亲人的人,谁都知道怎么去选,李治道:“念念初儿的奏折。”
他会继续的为李初做好准备的,所有的人,李治都会让他们对李初心存恭敬和畏惧……
第109章 孝敬皇帝
不出意料,第二日的早朝又因为李初的折子再起风波,李初将昨天监门卫发生的事一五一十说得明明白白,让人知道事情的过错并不在她。
两个中郎将,为了不让李初捉到把柄,竟然不惜打伤自己,更编出被人打伤的事来。
身为中郎将,每日何时抵达监门卫,训练将士都是有规定的,他们先是无故不到,后来又怕李初告状,将自己打成重伤,欺上瞒下,只为了将此事掩过。
如此不诚不信的人,如何号令三军,又怎么能让将士信服?李初给他们留颜面,让他们自己乖乖的请辞,不想反倒引起的御史台的注意。
御史台闻风而奏,这是规矩不假,但是,罔顾事实猜测就要扣李初一顶打人的帽子,御史台的风气也该正正。
大唐律令有规定,诬告者反坐,为的就是避免有人滥用私权,御史也是朝中重臣。要告人小事可以闻风,而奏大事却该寻找证据,以人证物证而论罪。
人无度而肆意妄为御史台也该有度,闻风而奏的底线还有什么才算诬告?这些都应该规定。
立下法规,人依法而行,这是为了抑制人性之恶。
一番长篇大论下来都是。要求御史台也要立个标准,闻风而奏不是可以随便乱奏。
依人情而论又依法度而言,李初一番话说下来,朝中的臣子几乎都是认可的。
所谓无规不成方圆,不管是谁当官都应该有个尺度,进如何退如何?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执,把事情规定好了。怎么参人怎么奏人也就一目了然。
所以李初也算是又立了一功。改了御史台的行事准则,要求御史台在小事可以闻风而奏,大事上却必须拿到证据,用证据说话,合情合理的要求谁都挑不出毛病。
监门卫一下子没了两个中郎将,某位当父亲的也不着急把人补回去。他这样不着急着补的样子,可不让人看出点端倪来了,李治还想将整个监门卫交给李初不成?
额,整个有点难度,毕竟监门卫是分左右的,最多也就是只能给李初半个吧。
这样,李初在监门卫的威严,一时也是无人能出其左右,而那位所谓徐非杀人的案子,终查个一清二楚了,人不是徐非杀的,但是徐非倒霉的撞见了,之后就被人用昔日他在监门卫时落下的把柄威胁让他顶罪,而两个罪名相较,竟然还是他在监门卫的罪名更大。
徐非自己供认,他曾收了别人的钱送走了应该诛连九族之人的女儿,至于是谁家的,徐非执意不肯说,只道他知道自己犯下大过,他愿意领罚,当年他答应过别人的事,不能出尔反尔。
事查至此,牵出其他的案子,也将真正在宫中行凶之人捉拿归了案,那是羽林军的人,感情的纠葛和徐非说得差不多,谁能想到这都有顶罪的人,最后李初会让彻查到底。
宫女当时是因为远远看到李初行来,想跑去求李初做主,羽林军没有办法,只能在那人来人往的地方把人杀了,最后抛尸。
监门卫会为了一个徐非闹起来,这是谁都想不到的事。
更没有料到李初会拿这样一件案子当回事,亲自过问让人查查,最后把他这个幕后的人揪了出来。
杀人者死,羽林军的小兵被处以死刑,这样一个扰乱宫闱的人,没人会轻易饶过他的。
而徐非,他敢私放死犯,如同同犯,罪名不小,朝廷依律而判,也是死刑。
这一次的事,监门卫下不敢再说话了,这样大的罪名,徐非不可能再来一次乱认。
但也就此事,李初在监门卫训了他们一顿,让他们时刻都记住自己的身份,虽为小兵,可是他们的责任重大,看守门户,谁都以为这是小事,可门户是天下人的门户,能是小事吗?
私下为了银子而忘记自己的责任,更是不可取的,一个个都记住教训,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训完之后,李初可得给他们洗脑了,什么羽林军是皇帝的亲军比他们更胜一筹,那都是放屁的话,天下军马各司其职,谁都重要,谁都不能轻视。
人只有自己看不起自己,别人才会看不起你。
看门户的是守卫大唐的百姓,看的是大唐的门户,试问若是没有你们看守门户,贼人横行,天下难道不会大乱?
所以啊,不要以为看守门户的人就不重要,没有前途了,试问若是他们监门卫的人帮着朝廷捉下要犯,这样的功不大吗?难道朝廷会不赏吗?
想立功,就得配合看看朝廷都有哪些通缉的犯人,想赚钱,捉住他们都是有赏银,既然可以为国除害,又能解自己燃眉之急,何乐不为?
这个事情,其实私下不是没有人想过,只是想归想,都不会把话说得如此的直白。
李初那是深知人心,做人做事,能够利人利己,最好不过,捉犯人,只有关乎他们自己,能让他们利己的,人的激情才会高,李初就是要把人的激情调动起来,让大家一起出力,一起干成一番成就来。
为了让他们把人认出来,都能立功领赏的,李初教他们认人,更是让他们提升武力值,这要是武力值不行,就算认出人了就能把人捉住?
本事,不管做什么,只要学好了都会有好处,她是看出来了,监门卫的人因为自己是看门的,看门嘛,总是站着不动,就没有一个人想认真的学一身的好本事来。
但是,当兵的没有本事,等于是拔了牙的老虎,有什么用。
李初并不希望手里握着的第一支军队那么没有用,因此下了死劲的让他们学武,身上的本事学好了,李初保证帮着他们打击犯人,拿赏银去。
“公主,你又不是没有银子,为什么不直接和他们说,要是他们把本事学好,你就赏他们银子?”卫因在听完李初挑动人心的时候不是拿自己的银子动人,而是用朝廷的银子,就觉得纳闷了。
她这样一问出来,李初道:“为什么要用我的银子,他们捉人,尽自己的职责是为了大唐,为了百姓,又不是为了我,这个想法得给他们定死了,一辈子都要让他们记得牢牢的,两者的差别太大了。”
为了一个人,那么可能不辨是非,为了国家,为了天下,那是大义,不管怎么样都不会差到哪里去。
李初的想法一向都很坦荡,能让人心怀天下,何必把人变成一个的手下呢?
胸怀要帮人打开一些,不要一味的只想利于自己,目光看得不够长远,最后会自己把自己困死了。
卫因似懂非懂,她反正没有什么大义,她就知道,她的责任是保护李初,哪怕她死了,也绝对不能让李初有半分的闪失,这是李治交给她们的任务,她和慈心都一样,都是不会改变的。
有了李初洗脑,不得不说洗得好,尤其在李初真带人去捉到一个通缉的犯人后,监门卫们意识到李初真不是说说,给他们画个饼罢了,完全就是说到做到。
捉了人,领了赏,一群人都要乐死了!
那么多的赏银,比他们的月银要多得多了,垂涎三尺。
李初再接再厉,“如何,现在都想专心和我学本事了吗?有这手本事在,你们会没有钱?会要你们提心吊胆的做那些违法乱纪的事?”
“公主,公主我们都听你的,保证都听你的,你让我学什么,我们就学什么。我们当初就想过通过捉人这事赚钱,可是都不敢把话说到明面上,还是公主好,看公主你不仅教我们,还带我们去捉,有了这
第一回 ,往后我们可就知道怎么行事了。”
得了好处,领赏的时候都特别的快,因为他们公主。
赏银标得一清二楚,一文都没有克下,捉住犯人的那一位,嘴都笑得合不拢。
“好,我的本事多着,告诉你们只要你们学好了本事,以后有你们可以挣赏银的时候。”李初就是让他们赏到甜头,这样才能更让他们上进。
自此,监门卫上下可谓变了一个样,读书学武,样样不落,精气神不说,虽然是守着门,捉犯人的手段高明啊,至少洛阳城上下的军队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们。
而随着监门卫的人捉犯人领赏的速度越来越快,洛阳可谓是前所未有的清明,监门卫受到的夸赞也越来越多,多得监门卫逢人就笑,不笑都不行。
眼看监门卫那么意气风发的,可就有人不服气了,不就是捉了几个小偷小盗杀人犯吗?就以为自己了不起了,论拳脚的功夫试试,从来监门卫的人都是垫底的。
那是从前,现在和以前不样了。
监门卫的人想到李初最近操练他们可是从来没有手软,没有理由叫人看轻了,所以他们想看笑话,绝无可能,想比拳脚,来啊,比一场。
李初正想试试十六卫的人都是什么样的身手,有人提到比试,李初暗暗和李治吹了耳边风,理所当然的就挑了一个黄道吉日,约齐了十六卫的中郎将,各自带上他们的人,来啊,比试一场,决出一个胜负来,赢了的军队赏一百两。
有了钱,可不让人更上进了,打啊,斗啊,他们还能不如其他的人不成?
打死也是不能承认自己不如人的,所以都存了这份心,比赛的那天,比的拳脚功夫也好,或是骑射也罢,都得拿出真本事来。
比来比去,从来都是垫底的监门卫最后竟然胜了,胜了啊!
胜了就是胜了,还能假得了。监门卫的人抱着一百两的赏银正讨论这钱怎么办呢,看到一旁的李初都赶紧的上去问问,李初答道:“银子是你们赢来的,你们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公主就是大气。”压根没有想过打他们这点银子的主意,引得一群人都欢喜不已。
李治听说监门卫的人对于李初那是推崇无比,眼睛都亮了,果然是一个好的开始。
监门卫的人都服李初了,就该想想下一个地方了,不能让李初一直的呆在监门卫。
李治思量再三,李初提起了开渠引水的事,兴修水利事不宜迟,现在已经拖了很久了,所以李初拒绝李治真让她往十六卫转一圈的主意,直接要求李治给她一批人,她要带人去实地考查,其中最重要的人就是裴观。
所谓的想法都是纸上谈兵,想要确定下来究竟怎么开展水利,就得去实地看看。
对此李初很是认同,同李治从工部要一些人来,就在洛阳附近找一个天旱定然无水的地方看了看,李初这些日子也一直都没有闲着,该忙着看的书一本没有落下。
当日还以为消入落空的系统在得知李初依然要买几本书的时候,乐得赶紧给李初打折。
李初很富,富得压根不应该在意这点小钱,可是偏偏李初每回只要问出折扣两个字,系统就觉得气弱,不由自主的说出最低的价格,没有办法,系统是真的悚李初。
所以有了书本上的知识,再结合实际,李初做事事半功倍,再有名师教导,李初对于水利农业的事都有了新的认知,然后李初想起水泥的事来,不二话,立刻让系统调出相关的事,水泥如何制作,有了理论,比例,一定可以做到。
李初想要改进制作的工艺,这得试验,毕竟兴修水利不是小事,要是其中工艺出了丁点的问题,对于百姓来说都是灭顶之灾。
想试验容易啊,水灾时的水如何的冲击,力道有多大,完全可以模拟出来,水泥会不会比糯米更牢固,试试就知道了。
裴观听明白了,李初虽然想改进,但是不想乱来,凡事总是要试试的,试了才有知道该不该做。
那行啊,只要不损于国,相对于粮食吃紧的世道,有了可以取代的东西,谁不乐意用。
百姓种出粮食来不容易,要是都能用来给百姓食用,多好的事,求都求不来。
李初提出水泥的制作方法,试啊试,一试再试,最终才把书上记载的最好的水泥做出来,那就试吧,建起一面墙来,用水冲击而来,就看看能不能受得了这样的冲击,如果可以,那么就要大力推广,取代糯米作为建筑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