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猪肉不要肉票就更好了。
很快就轮到她了,小声喊了句“三婶。”
宋三婶抬头看了眼,然后舀粥的动作明显往下,因为干的都在盆底。
这样一勺子出来,干的就比稀的多。
至于数量,没敢多给。
小孩都是两勺,定量的。
但是勺子大,其实不少了。
宋红米对着三婶扯扯嘴角,小声说道,“三婶我回家了。”
然后利索的把小草盖帘子把木碗盖上。
不是她如此,差不多人人这样,所以她这行为也不显得多突兀。
三婶一边给后头的宋小弟盛,一边回答,“快回去吧。建民又有题目不会了,回头让他去你家一趟。”
宋红米点头,刚要答应。
“三婶问我啊,他才二年级,我学习也好。”宋小弟抢话,脸上有些不服气。
“行,问你们谁都成。”三婶给两人打完,又催促她们快走吧。
宋红米拉着宋小弟也不多待,也没想去找宋母或者等宋二姐她们。
她知道有些目光在打量或者是在盯着她们。
忍不住将草盖帘盖的更严实一些。
她也听到后头那些排队的妇女们在说她,都在夸她脑瓜聪明会读书,以后能考上大学之类的。
自从她小升初考了全镇第一,在宋家大队就越发的有名气了。
这种话她都听腻了。
不过她成绩好,也起了一定的榜样作用。
一些孩子的入学时间早了,就拿三婶家建民来说,六岁上学,整整提前两年。
很多家长对孩子学习上心了,考试考不好,烧火棍子很费。
她早就发现很多小朋友对她很不友好。
她也很无辜啊。
好在她不是真小孩。
对小朋友们的羡慕嫉妒恨毫无波澜,还觉得有些好笑。
姐弟俩到了家,怕粥凉了,赶紧开吃。
宋红米象征的喝了两口稀的,“我不太饿,你替小姐吃了吧。”
宋小弟瞅瞅木碗,又抬头有些幽怨的看了眼宋红米。
把宋红米看的一愣愣的,“你啥眼神!”
给他饭吃,咋还幽怨了。
宋小弟哼,“柳哥又给你好吃的了。”
“又”字用的很是玄妙。
宋红米有些心虚,也有些小尴尬,虎着脸将木碗再次一推,“吃饭也對不住你的嘴。”
“小姐,柳哥对你真好。我班咋没有女同学对我这么好么?”宋小弟还可怜巴巴叹口气。
宋红米直接被口水呛到了,这是什么“虎狼之词”,她小弟这么小居然就有了“饭太硬”的想法。
别真被她带歪了。
怎么解决,在线等,挺急的!
忍不住看了看他小嫩脸,别说,这脸还是合格的。
宋小弟还问呢,“小姐,你不是说,我只要好好学习,同学会主动送糖给我吃么。”
他脸上差不多写着“你骗人”三个大字了。
“我说的是以后,以后,而且还得遇到对的人。快吃饭吧,回头大姐她们回来,你就吃不了独食了。”宋红米压着他快吃。
还是用吃的堵嘴吧。
宋小弟果然不叨叨了,然后眼珠一转,将她的碗里饭直接拨到他的碗中,这样宋二姐她们回来看到也不怕了。
宋红米翻了个白眼,贪吃的臭小子,净是心眼子。
不过也越来越能吃了。
可是坏日子就要来了啊。
“慢点吃,别噎到。”宋红米揉了揉宋小弟的脑袋。
跟谁跟他抢似的。
“咚咚咚…”
下工的锣声敲响。
人们拿着农具赶紧往食堂奔去。
现在村民为了早点吃饭,都是带碗筷下地的。
下了工,直接去食堂,有的人甚至在半路就把饭吃了,回家洗洗就能上炕睡觉了。
所以这食堂也是得了一些人好感的。
特别是刚开始管饱那会。
宋爹他们不用抢,自有宋母给他打,他们也没在食堂吃,端着回家了。
宋家人除了宋母还需要在食堂做工,其他人都在饭桌上了。
宋红米挑着地瓜块吃了,把剩下的倒给了宋大哥。
宋红米经过一段时间的铺垫,她的小胃口已经家人皆知了,家里很多人愿意接她剩饭。
他们下地干活更累。
宋大哥今年十八,估计是因为跟着宋爹一直学木匠,很有把子力气,所以现在挣的是滿工分,十二分。
和宋爹一样多。
宋母在食堂,活琐碎但不那么累,一天八个工分,在妇女里头也算不错。
至于宋大姐,一天顶多五六个工分。
就这在女的里也不算垫底的。
大家伙吃饭速度不慢,吃完了谁也没动弹。
宋爹冲着宋二姐说话,“没太吃饱,一肚子水,回头躺下准饿,要不再弄点吃的。”
宋爹说完,宋大哥、宋大姐都看向宋二姐。
宋二哥他们几个上学的还好,勉强七分饱,可以了。
宋二姐有些为难,“家里粮食我也拿不出来啊。”
“也不用粮食,要不往灶坑埋几个地瓜、土豆,一会睡觉前一人吃两个,也就差不多了。”宋爹早就想好了办法。
宋大哥更是直接站起来了,“我去埋。”
宋二姐也就不管了。
宋红米赶紧说话,“大哥,别带我的,我不吃。”
“大哥,我要吃地瓜。”有吃的,宋小弟就没有不要的。
第59章 五十年代小奋斗(21)
家里两个铁锅都没了,灶台被重新砌了下,现在上面是陶罐子,用来烧水、煮粥都可以的。
宋大哥动作敏捷的拿过烧火棍,将灶坑灰扒拉一下,然后开始往里扔土豆、地瓜,又用烧火棍将灰给盖上。
再往里加把柴火。
回头土豆、地瓜就能在余温下被烤熟了。
不过这个时间可不短,所以扔进去,宋大哥起身拍拍手就不管了。
宋家人除了宋二哥谁也没动弹,在一起唠嗑,也是在等宋母。
宋母回来的有些晚,毕竟要把粥分完,还要收拾食堂。
工分也不是那么容易挣的。
晚上宋母回来,手里拿着一只大木碗。“我吃完了,没剩下啥,就一点稀汤了,谁想喝就喝了吧。”
这就是在食堂工作的福利,晚上剩的东西可以分了。
不过多数时候是剩不下的。
能拿回来点稀粥汤就不错了。
“咋不吃啊?”宋母看他们谁也没动,觉得有些不对劲。
宋爹清了清嗓子,“都没吃饱,就埋了俩地瓜、土豆。”
抬着下巴往灶坑那指指。
宋母哼了声,到底没说啥。
宋红米发现宋爹和宋大哥都偷偷长出一口气。
有些想笑。
“那你们不喝,我自己喝。”宋母端起木碗吨吨吨的喝了起来。
喝完一抹嘴也坐了下来。
“老大,今个你四婶子,二雷子他家的。”村里婶子太多,宋母不得不解释清楚,“说她有个侄女,孙家大队的,今年十六岁,长的好看还能干,能拿六个工分。”
宋大哥满脸的不情愿,“娘,我不着急。”
“啥不急啊,你都十八了,以前你小,现在可一点不小了,咱家房子也有,家具也有,就差新媳妇进门了。”宋母已经想到抱大胖孙子了。
“娘,要不明年吧,这马上就要秋收了。”宋大哥还在推脱。
宋红米已经看出来了,宋大哥的不情愿。
她愿意帮一把。
因为她知道明年啥形式,到时候家里多张嘴也是负担,其实娶了也就娶了,她怕的是新大嫂怀孕,毕竟这是个没有“小雨伞”的世界。
大人饿一顿吃的差点也能对付。
可是婴儿太娇弱了。
她听大伯娘说过,她娘也流过孩子。
应该说,这村里哪家没夭折过婴孩。
太多了。
“娘,我觉得还是应该尊重大哥的意思,毕竟是他娶媳妇,他要和对方过一辈子。而且娶的还是咱家长嫂,这个太关键了,要是娶个搅家精进来,我们都没得消停了。”宋红米说的也是心里话,长嫂放到古代就是宗妇,真不是随便谁都可以的。
宋母其实有些听进去了,不过还是有些生气,毕竟这已经不是宋大哥第一次拒绝了,“老大你给我个准话,啥时候想相看?”
宋大哥张张嘴,好一会才说,“我想着二十岁再说。”
好嘛,一杆子又支了两年。
宋红米确是翘了翘嘴角,就差欢呼,干的漂亮了!
宋母气的胸脯直抖,“不行,那就明年。”
“那…明年秋天。”宋大哥居然还敢讨价还价。
宋红米觉得有些怪异,为啥宋大哥要定在明年秋天呢。
如果他想拖时间,不是直接说冬天更好,难道是怕宋母直接暴躁,然后退让了一个季节,很聪明的做法。
“行,就明年秋天,到时候你还唧唧歪歪的,看我不捶你。”宋母做凶狠状。
宋大哥缩了缩脖子。
其他人也不敢吱声,怕扫到台风尾。
“宋红米,你咋不回屋看书,别以为脑袋瓜聪明就不用学习了,看你考不上高中的。”宋母这是明显迁怒了。
宋红米特别知趣,立马站了起来,“我这就回屋看书去。小弟,你和小姐过来一趟。”
宋红米拉着宋小弟赶紧撤退。
“上次我教你的发音忘没忘?你给我背一遍。”宋红米在教宋小弟俄语。
其实之前也没有这个想法,是柳宵哥提醒她的。
他说她们学了一次,这俄文还这么难,那些刚接触的更难摸到头绪了。
宋红米深以为然,然后就想到了宋小弟。
小孩子学新语言更有优势。
而且他现在跟着她学,正好她念完初中,他也该上初中了。
“ИиI…ЛдL…”宋小弟的记性还是不错的。
只不过发音有些问题,准确的说是俄语发音太别扭了。
“你跟我再读几遍。”让他加深一下印象,还有纠正一下他的发音。
宋红米走了,不知道宋爹宋母还在说话。
说的是宋三叔,他去了镇上炼钢去了。
这炼钢可不是白干,大队要给工分和粮食补贴的。
听说好像温度不行,炼不出来好钢,需要木炭,宋母的想法是村里要是烧窑,让宋爹过去,省得下地干活累。
不过这活儿可是香饽饽,谁都想干,不一定争得上。
……
宋二哥走在前头,嘴里嘟嘟囔囔的,宋红米和柳宵走在后面,边说边聊,不过两人偶尔会用几句俄语。
宋红米这么做,可不是为了时髦,只是在加深记忆罢了。
三人走路都不慢,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初中。
“中午找你吃饭。”柳宵和宋红米约定好,才向自己班级走去。
她们没能分到一个班级,宋红米在二班,柳宵在三班。
不过这也很正常,她们一个全镇第一,一个第三。
初一一共四个班,肯定要搞平均的,不能把好学生都分到一起。
宋红米点点头,也进了自己的班级。
她在第一排,没办法,身高是硬伤。
她是班级年纪最小的,今年才十岁,很多小孩这个年纪还在读一二年级呢。
所以开学那会,她又被当西洋景围观了一段时间。
好在现在大家已经习惯了。
不过在班级里,她还是挺受优待的。
之前柳宵哥还担心她,怕她挨欺负。
她们班也的确有淘小子,就是那种薅女生小辫子的那种。
但是她是老师心头宝,还是班级几个“大姐大”的小妹妹。
没有男生不怕死,对她下手。
当然也可能她年纪太小的缘故。
她可是知道,男孩子薅女生小辫子不过是为了引起对方注意的手段罢了。
她虽然长的不丑,但还是个豆芽菜,男孩子对她应该没什么兴趣。
宋红米和几个早来的同学打了声招呼,就拿出课本进行复习。
暂时来说,初中的知识对她没什么难度,但是她仍然很认真。
因为她不打算考高中,所以初中成绩至关重要,关系到她能不能考上中专。
因为目标明确得关系,她一进初中就有打听,关于考中专的信息。
没有老师说容易的。
没看到宋二哥复习一年,都没敢说要考中专么,还是奔着高中去的。
不过再难她也不怕。
又柳宵哥陪她呢。
作者有话要说: 晚安。
第60章 五十年代小奋斗(22)
因为时间短的关系,她收集的关于中专的信息还不完整。
但也知道一些关键的。
比如这中专也有三六九等,也分学校,录取分数相差很大。
最好的中专肯定是省城的。
但是它们对下面招生数量太少了,可以用狼多肉少来形容。
接下来就是各个市的中专。
几所中专可能都落座于s市,但有的直属省级教育部,有的属于市级教育部,等级不一样,难度自然也不一样。
宋红米虽然是农村户口,但也是s市人。
她如果考省级的中专,就没有什么优势,人家面向全省招生。
如果考市级的,特别是本市的,相对就容易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