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活下去,就是自私。
珍珍一直没告诉任何人,她的绿色书包里揣着所有家当——一千一百多块钱,这是临出门前一刻拿上的。
这一夜她几乎睁着眼睛,熬到外头有自行车声立马蹑手蹑脚爬起来,也不知道是几点,来到楼下才知道刚三点半。外头还黑着,偶尔有下夜班的自行车经过,扫把刷在马路上的声音,一个小女孩子独自走在外头,要说不害怕都是骗人的。
紧赶慢赶到医院,挂号台前已经排起长龙,有的裹着军大衣和毯子,有的自带小马扎,但无一例外都是男人居多,偶尔有个妇女都是上了年纪的,像她这么年轻的还真没有。
“小女同志也是来看病的?”
“嗯。”
“你看,还是家里人看?”
“家人。”
“看的啥病,准备挂谁的号啊?”
“呼吸内科钟主任。”
“那我告诉你,趁早回去吧,早没号了。”说话的是个年轻男人,“咱省医最难挂的号就是他的,每天等着挂他号的没一千也有八百。”一方面这年代容易多发呼吸系统疾病,单一个肺结核肺气肿就是最常见的,另一方面地区医疗医院紧缺,县市级医院设备有限,很多病都看不了,只能把病人往省医推。
珍珍泄气,稳了稳情绪,“同志你知道怎么才能挂上钟主任的号吗?我家人病得很严重。”
对方摇头,“总有比你早,比你有能耐的。”
果然,事实证明这人没危言耸听,珍珍一直排到挂号员上班,腿都直了,别人冷冷的说一声“号没了”,就催着下一个。而此时,林丰收带着超英也才刚刚来到,她还没意识到即将面临的残酷。
珍珍按捺住内心的烦躁和沮丧,尽量冷静的安排:“姐你先陪超英去检查,超英知道都在哪儿检查吗?”
少年点点头,他昨天就把各处看好了,不需要人陪也能独立完成检查。
珍珍这才硬着头皮找到钟主任的诊室,门关着,门口排起一条长龙,所有人脸上都是焦急和沉重,找上他老人家的都是急病重病。
终于,门开了,有病人出来了,珍珍泥鳅似的,赶在门再次合拢之前钻进去,“钟主任您好,能不能麻烦您给加个号,我外甥肺病十几年了,钱不是问题……”
话未说完,伏案疾书的人抬头,珍珍愣了愣,这不是……昨晚的瘦老头吗?她隐约记得别人叫他“老钟头”,莫非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呼吸内科专家钟维民?
老头笑得和蔼极了,“丫头,是你啊,你外甥怎么了?”
珍珍迅速反应过来,这就是上天要给超英活路啊!忙机关枪似的哒哒哒说了他的基本情况和症状,又说他还有哪些检查没做完,估计要一会儿才能过来。
今天的老钟头戴着副黑边框眼镜,多了股知识分子的儒雅,“去把钱退了吧,直接过来。”
“嗯?”
“那些检查不用做了,你让他直接过来。”
“可是……”
老钟头摘下眼镜,揉了揉太阳穴,“丫头听我的,好好吃药你外甥能活到八十岁。”
这还等什么?!林珍珍感动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飞奔出去找超英……当然,他们队排得早,检查都做完了,林丰收听说了倒也没心疼钱,“检查一下也好,放心。”
……
超英的病说简单不简单,说复杂其实也不复杂,就是个肺萎,这种功能性改变检查效果不明显,但中西医结合效果不错。中药全靠养,药价不便宜,关键还有个叫万托林的进口药比较难办。
这药的产权和版权属于一家美国公司,而华国和美国现在是完全对立的意识形态,要搞到这个药只有两个办法,要么有亲戚朋友在美国,要么从别的已经建交的国家买,譬如英国,法国,香港。
而正好,老钟头有个同学在解放前去了香港,现在那边一家非常有名的制药公司,如果请他带的话也算方便。说到这儿,他顿了顿,“你们可以考虑一下。”
“不用考虑,钟主任麻烦您帮忙问一下朋友,大概需要多少钱,带一次能用多久,钱不是问题。”
林丰收急得眼睛直抽抽,啥叫不是问题,钱才是最大的问题!这不,听说一年要一千块的时候,她差点给吓死了。
一千块啊!就是把她杀了,剥皮抽筋一刀刀卖了,也拿不出这么多钱!一千个鸡毛毽子挣一百块,这得做一万个毽子才勉强够吃一年,第二年,第三年……就是他们做得出这么多,也卖不出去啊。
林丰收从没如此绝望过,以前总觉着儿子的病不好是没去大医院没找好大夫,只要一天没被“判死刑”就一天有希望,现在进了大医院找了好大夫,反而让她更失望!
她艰难的看向儿子,眼圈红得不像话。
林珍珍紧了紧随身挎着的绿书包,万元户以后还能当,可救命却刻不容缓。“钟主任,您这儿能不能打电话?”
老钟头带她去院长办公室,那里有一部电话机。
珍珍拨出去,得先转到电话局接线处,才能再转到她要打的地方,“你好,能不能帮我找一下季渊明?”
里头的八百块,她只有保管权,还是得征求主人的意见。
电话那头顿了顿,“好的,您稍等。”
可这一等,就是好几分钟,直到换了个人来说话:“对不起,季营长不在,请您改天再打。”
珍珍不信邪,半小时后又打一次,对方直接说会转达季营长,没说他在不在,去了哪儿,什么时候回电话……估摸着,又是去出什么任务,无可奉告了。
珍珍咬咬牙,掏出砖头厚一沓钱,数出整整一百张硬挺的大团结,“麻烦钟主任转交朋友,我们感谢他。”
老人惊讶的张了张嘴,这年头能拿出一千块的人家屈指可数,他本来是没打算告诉她们这个渠道的,因为这无异于痴人说梦徒增烦恼,只是想到昨晚小姑娘的帮助,总觉着不让她们知道这条希望通道对她们不公平,毕竟,任何人都有活下去的权利。
可……她居然还就真拿出这么多钱来了!
就是自诩最了解妹妹的丰收大姐也傻眼了。
“珍珍你哪来的钱?”
“季渊明给我的。”
林丰收嘴唇蠕动,当着其他病人的面,也不好再说什么,心里却仍怪怪的,季渊明不是把津贴都寄回家了吗,他能攒下这么多钱?可即使攒下了,他就这么不带犹豫的全交给珍珍了?
是,珍珍是个好女孩,可也才刚结婚几个月,见了两面啊!
她心里既替妹妹高兴,又觉着不踏实,小两口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瞒着她。
很快,钟主任挂完电话,笑眯眯的进来:“你们运气好,我朋友今晚就要过来,估计最迟后天能到这儿,钱我先帮你们收着,后天见了药再给他可以吗?”
要知道,没关系的话她们可能连药的名字都不知道,即使有关系请人帮带,代购费也不会便宜,老人家不收一分手续费,又是打电话又是走人情的帮她们,珍珍都不知道怎么感谢他了,“要不,您家里还有没生病的花?我去帮您看看?”
老头高兴坏了,“这敢情好,下午六点,我去招待所接你们,你们就住我们家对面是吧?”
直到走出诊室,又取了中药,超英整个人还是迷糊的,脚底下软软的像踩在棉花上,那是一种超越一切的欢喜与激动,仿佛亲眼看着自己的生命线被延长了一般。
珍珍如释重负,挣钱的意义不就是花钱?只是这事得跟季渊明说一声,虽然交给她的,可终究还是他的钱。
忽然,袖子被人拽住,少年用他绝无仅有的,清脆的声音,坚定地告诉她:“谢谢小姨,我一定会还你钱。”
虽然她不是原主,可林丰收对原主的关爱就跟母亲一样,占据了原主的身体,她就要替她履行义务。
省医门口有两家国营副食品店,跟后世不一样,现在是一个全国统一物价的年代,这里的水果特新鲜,还跟清河县一个价,当然,珍珍看的是柜台后那一排排五颜六色的铁罐玻璃罐,橘子罐头荔枝罐头黄桃罐头和各种奶粉麦乳精,全是探望病人的佳品。
而更让她意外的是,只要有看病的介绍信,这些东西不用票也能买到,只是价格翻倍而已。
哪怕整个石兰省,也找不到这样的地儿。
珍珍当即要了三罐麦乳精四罐奶粉二十个罐头,分四个大网兜扛回去,豪!
一路上,林丰收也想开了,反正药钱都花那么多了,再买点东西给珍珍和超英甜甜嘴又有什么问题呢?反正她这辈子啊,是成她妹的大债主咯!
回到招待所,三个人盘腿坐床上,打开一个橘子罐头,你一嘴我一嘴的吃起来,橘子甜丝丝,凉润润的,入口即化,橘子汤更甜,简直就是冰糖水,让人幸福得直眯眼睛。
吃饱睡一觉,太阳落山的时候钟主任找上门来了,手里还提着俩网兜,又是罐头你说巧不巧?不过,他的罐头种类更丰富,不仅有水果,还有鱼肉,午餐肉和火腿罐头,这些可是要高级干部的特供票才能买到的。
原来,招待所对面就是省医院家属区,以前是纺织厂宿舍,前几年纺织厂倒闭了,又把他们这些省医院退休和临退休的老同志们安排过来,方便每天出门散步。钟主任家的房子也不大,就三十来平,厕所是院里公用的,做饭也得提着煤炉子到过道里,这年头还没商品房,除非级别特别高的干部,不然住房待遇都差不多,还不如农村人,大屋大院的宽敞。
钟老太太也是一位大夫,还没退休,见家里来了客人,还是那宝贝疙瘩的“救命恩人”,立马骑自行车上菜市场买肉,天冷吃饺子。
钟家的小房子里摆满各式花草,几乎无下脚之处,珍珍粗略的扫了一圈,都是些常见花卉,最珍贵的就是那盆金茶梅。但她也不马虎,在钟主任期待的目光里一株株认真检查,从花到叶到茎再到根,还真发现好几株都是带病的,灰叶病真菌病和茎腐病,也很常见。
小小的她,仿佛成了植物大夫,望闻问切,视触叩听。
林丰收心里突然有个奇怪的念头,这丫头还是她从小带大的林珍珍吗?
昨晚她说是高中学的,他们学校刚好有一盆一模一样的花,可今天这么多花草,难不成也是学校里见过的?她到底是什么时候学会这些本事的?就像积年的老农民,没个十年八年的看不出庄稼毛病。
好在没多久,钟阿姨买菜回来,她去帮忙包饺子,也就没往深处想。面是早就发好的,中午钟主任专门跑老伴儿科室,让她回来发面,说晚上有客人要来。白菜剁碎,肥瘦各半的猪肉剁得细细的,再切一把姜进去,打俩鸡蛋,搅拌均匀,大家就闻到了香味儿。
就连一直胃口欠佳的林超英,也没忍住咽了口口水。当然,也不全是馋,还有养生茶的功劳。
钟主任用黄芪、枸杞、桔梗等七八种中药材给他泡了一壶养生茶,听说有补益肺气的功效,让他喝了两杯,这不没多大会儿,脸色转好不说,肚子也饿得咕咕叫。
再吃下两碗肥得流油,香得吞舌头的饺子,小伙子脸蛋红扑扑的,嘴唇也有了血色,要跟谁说他病了十几年谁也不信。
丰收看在眼里,哪有不明白的,他这是三分病,七分养,吃不好养不好所以一直病歪歪呀!珍珍还特别有心的,走之前从钟老那里要来几个补肺养肺的方子,都是常见药材价格不贵,以后能给超英当茶水喝。
***
一转眼,出门已经七天了,丰收大姐真是心急如焚归心似箭,家里是没几个值钱东西,可她就是一遍又一遍的催珍珍:“妹啊,咱可以回去了吗?”
“再等一天,就一天。”
丰收跺着大脚,“药也拿到了,钟老的花也好了,吃的住的上个街也要花钱,你这钱只听见哗啦哗啦,我的心……”一碗只加一丢丢臊子的面居然卖五角钱,你说夸不夸张?水饺更是,看着大耳朵似的,馅儿蚂蚁大全他妈是面皮,居然也要八角钱?
她要有这五角八角的,她去割肉买面自个儿包不香吗?
“姐放心,明天要是顺利,我保证把咱这几天的花销给找补回来。”
“真?别是还卖鸡毛毽子吧?”她们也没带毽子来啊。
珍珍笑而不语,第二天早上先饱饱的吃三碗牛肉汤面,三人雄赳赳气昂昂杀到省城最大的自由市场。林丰收跟钟阿姨聊天就是鸡毛蒜皮东拉西扯,吐槽男人怎么不管事儿,孩子怎么不省心,可珍珍却一心打听省城的黑市。
省城作为整个大横山区四省中最大的城市,水陆空交通便利,人口密集,黑市也比横西市繁华得多。而且,因为自由市场繁华,还形成了一定的规律,七天一次大交易日,珍珍等的就是这一天。
下了公共汽车,钻过钟鼓楼,再往小山坡里一爬,来到横广铁路沿线最后一个小站,那儿已经三三两两的聚了一些人。
这里,买方和卖方很容易区分,推着改装自行车,提着网兜或者尼龙袋的是买东西的,而那些悠闲的,两手空空,胸口兜里揣着纸烟的,就是倒爷。
她们刚到,就有几个倒爷闲庭漫步过来,双方互相打量。
“要棉衣吗同志?”
“要线衣吗?广州货。”
“我这儿还有靴子,正宗东北貂皮的。”
如果不走近,没人能听见他们聊什么,只当是大马路上普普通通的擦肩而过的陌生人。珍珍三人算是开了眼界,原本以为清河县的就够隐蔽的,人省城的全身上下着装正常,也没个包啊筐啊啥的,“货在哪?”
对方再三打量,确定他们不是便衣,才说:“你要感兴趣,可以跟我来。”
三人连忙跟上,又是爬山又是钻洞的,走了一刻钟来到一个小村子,男人听口音是省城本地人,也不知道这村子是他自个儿的房子还是租的,地窖里堆满各式商品,衣食住行都有。
在昏黄的灯光下,林珍珍挑中几套线衣线裤,准备给家里所有人各买一套,她历来是有恩报恩。
“线衣三块,线裤两块。”
“一口价,咱三块钱一套,我要十三套。”
倒爷刚要拒绝,听她后半句,又犹豫了。说实在的,这几天治安队抓得紧,已经来过好几拨便衣了,他这些线衣线裤进来快两个月了,压根没卖出去几套,再这么压箱底下去,他连本都回不了。要压到明年去,明年的局势和流行趋势谁说得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