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的十九世纪[综名著]——山海十八
时间:2021-09-08 09:18:43

  现在已知上辈子熟知的一批人,他们的祖辈在这个世界并不存在。由此可以推论,某些学说无法在将来某一时刻被如期提出。
  但,那又如何呢?
  玛丽又不是研究狂人,否则不会在博士毕业后投身华尔街,又为了追求更大的刺激去了战地搞救援。
  当下,面格林教授的慷慨陈词,她只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说得直白些,就是看心情。比如近期就没心情搞论文,因为在华尔街沉浸式体验两个多月之后,她也要问上帝是不是去外星球度假了?
  如今,纽约比一百五十多年后要乱得多的多。
  贿赂法官、帮派林立、不限性别地利用美色窃取公司情报等等,这些狗血的实况刺不刺激?
  数学确实很美。
  奈何,玛丽追求的不只是美。
  放眼全球,纽约的现实乱得精彩纷呈。其情节之跌宕起伏,是各大流派的小说坐火车也赶不上的。
  人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却忽视了一点。艺术作品需要逻辑,现实不需要逻辑。
  作品里不敢瞎写的桥段,现实通通安排上。比如半路抢文件、偷公章杀人、夫妻反目情人得利等等,绝非一二特例。一不顺眼,等不及买.凶让帮派分子上演枪战,老板们就直接抄家伙打得头破血流。
  纽约之乱,被害与死亡如同家常便饭。
  一桩桩一件件的劲爆真事,让玛丽从没太多兴致撰写19世纪华尔街实录,转变为兴致勃勃要把一切曝露于人前。
  写!
  抓紧写!
  正好最近华尔街妖风阵阵。
  两家交易所正式宣布合并为一体,同时制定了几条新规则。
  其中最重要的两个规定,一则针对公司。任何新股发行都要提前一个月公之于众,且必须到新合并的交易所提前登记。
  是为防止类似铁路争夺权乱战中肆意滥发‘掺水股’的情况再出现,杜绝因隐瞒股票数量而造成混乱买卖。
  除了对公司的影响,也对股票经纪商造成了史无前例的影响。
  纽约交易所与公开交易所的合并,代表完全主宰整个华尔街的霸主级新交易所诞生了。
  其他的小交易所无法与之抗衡,经纪商们必须成为新交易所的会员,否则约等于失去了从事金融交易的资格。
  这一回变革,堪称生死存亡的变革。
  经纪商们一旦入会就要遵守新交易所的规则,抛弃原本肆无忌惮操纵市场的习惯,而让华尔街发生根本性变化。
  此时出版一本华尔街乱象实录,简直不能更适合。
  这书的推出是乘势而上,火上浇油,推波助澜,兴风作浪,总结就是起来赶上好时候了。
  于是,玛丽客客气气地送走了四位教授,也礼貌地答应了有空就去C大数学系转转,更表示今年不出意外会准时入学。
  至于小论文尚未谈及的那些后续研究还是等一等。搞研究要严谨,不能拍拍脑袋就能得出结论,否则世上人人都是牛顿。
  话是如此,格林教授回到学校再研读了几遍小论文,回想刚刚的那一场更甚博士答辩的讨论,非常肯定他的准学生没有说实话。
  不是吧?
  格林教授瞥向书架上莫里亚蒂所着的《小行星力学》,和同事亚瑟面面相视。难道说他们又遇上了一个不喜欢搞研究的天才?
  搞数学研究不好吗?
  不用风里来雨里去,除了可能秃顶的风险,一般情况不必担心冷不丁就遭遇生命危险。
  不管C大数学系教授们的心情如何忽上忽下,八月一本新书横空出世,仅仅一周就登顶纽约销售榜首。
  加印,再加印,新书的热潮似滔天巨浪从纽约席卷全美。
  很快也引起大洋彼岸的注意,欧洲各国与东方世界都迅速传来希望合作的橄榄枝,期待将此书翻译成各国文字版,而且从快从速。
  究竟是什么书令人们疯狂?
  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说,但意外地集结了爱恨情仇、阴谋血腥、勾心斗角等等元素,让人看了就欲罢不能。
  这样的书却有着非常朴实无华的书名——《十九世纪华尔街实况分析》。
  它乍一听枯燥无味,差点让很多人与之失之交臂。因为书名像是堆积数据的学术论着,也像是毫无爆点的纪实文学,谁能想到里面的内容如此令人啧啧称奇。
  华尔街不相信眼泪,鲜血淋漓的金钱战场,阴谋与爱情的难解难分,总有一款狗血能满足你。如果你不想看狗血,想看点严肃详实的数据,请别走开,因为非常神奇的是这本书也全都有。
  雅俗共赏,居然在一本书中得以实现。
  读者们开始纷纷猜测为什么要起这样一个赶客的书名?这是典型的名不副实,实际内容比名字精彩了无数万倍。
  各种解读开始满世界乱飞。
  众所周知,《十九世纪华尔街实况分析》的作者没留真名,只有代号「M」,书中更是没有任何作者介绍。对外,从出版到授权翻译,都是由纽约日报的社会版块记者韦斯莱出面全权代理。
  有些人就开始谴责韦斯莱。一定是他的职业病发作了,参考了以往社会版的无趣新闻标题。
  当然,也另一些有人猜测书名是「M」的随便起的。一位不愿意透露真名的作者,他压根就不在意书名是否赶客。
  除此之外,还有阴谋论甚嚣尘上。
  华尔街的新合并交易所有意向改变美国金融的游戏规则,继而能加做大美国的金融市场。
  然而,一种新规则的出台注定是一种束缚,习惯暗中操纵的经纪商与公司能开心吗?高远之见者少,鼠目寸光者多。太多人并不在意将来,只想现在捞一笔大的。
  束缚不只针对直接参与买卖的商人们。原本接受贿赂的政客与法官们,希望看到新秩序的建立吗?如果水不混,他们怎么摸鱼。
  鉴于《华尔街》一书揭露了太多内幕,哪怕有些人名进行了模糊处理,但懂的都懂并不难推理。
  结合现实情况,1870年的炎炎夏日,华尔街之上无数股势力正在生死角逐。
  这时必须换上一个低调的书名,是打压也是保护,以而确保「M」先生的新书能够顺利出版。
  面对热议纷纷,迈克罗夫特只想给一句评价——想太多。
  身在伦敦,他对华尔街动态不能说是毫不关心,简直就是密切留意。
  哪怕如今华尔街的市场体量只有三十亿美元,远远不及伦敦金融市场具有一百亿美元的市值,但也足以引起英国方面的重视。因为它的增长速度太快了。①
  因此,他需要收集分析华尔街的相关各类情报,也就不可能错过《十九世纪华尔街实况分析》一书。哪怕没有得到「M」的亲口承认,但能确定这本书百分之九十九出自明顿先生之手。
  问为什么?
  可以随手举例,比如对于数据的处理方式;比如遣词造句看似大天使劝人为善,实则暗藏着冷漠辛辣的嘲讽。
  正经的理由还有很多。
  比如这本新书出版代理人是韦斯莱,这是很重要的一条线索。可惜,世上知道明顿救过韦斯莱的人,一只手也数得过来。
  除去细节实证之外,也是因为一种直觉。
  女巫镇分别,至今已经小半年。
  迈克罗夫特没有再见过明顿先生。
  即便知道对方又又又出席了哪一场酒会,但也仅是通过坊间传闻,得知华尔街多了一位稳赢不输的点石成金手。
  只是有个小疑问:明顿先生会安安分分在金融市场日进斗金吗?
  迈克罗夫特一直报以怀疑,直至爆款新书问世,让他有种果然如此的尘埃落定感。
  明顿并不是去认真赚钱,而是在严肃地暗搓搓地搞大事,是把几十年来华尔街的老底都揭开了。
  无怪要用代号「M」,否则走在路上分分钟要防着被套麻袋,起这种枯燥书名也只是对方的恶趣味罢了。
  不难推测,这本书九成是韦斯莱记者邀请明顿写的。如非趁着华尔街大换血,此书根本不会有面世的可能性。那位记者一直勇气可嘉,但到头来也必须一力扛下外界的纷纷扰扰。
  习惯吧,习惯了就好。
  这个世界很精彩,这个世界也很危险。
  各种纷争,你方唱罢我登场。
  大西洋的这一头,纽约华尔街之变,兵不见血;大西洋的另一侧,埃姆斯密电事件引得法国对普鲁士宣战,欧洲大陆上普法战争爆发。
  那不仅仅是两国之间的事,势必引起欧洲格局变动。
  迈克罗夫特久违地收到了马修阁下的密信。
  简单概括,伦敦方面对普法战争给予密切关注。原计划美国的任务为期一年,算算时间还剩三个月,罗曼夫人也该结束她的美国旅行。
  不妙!
  迈克罗夫特脑中警铃大作,他一眼读懂潜台词,这种情报工作还有完没完?
  之前说好的一年,该不会变成一年又一年,美国结束之后要去法国吧?难道白厅没有其他可用之人了?会不会是他太好用了,所以被反复使用了吧?
  即便在心里把马修阁下按在地上反复摩擦,但现实中该做的工作还是要继续。
  **
  九月,微凉。
  纽约第五大道的豪华酒店里开始了一场盛大晚宴。
  主办者是大都会博物馆的筹办委员会。三四年前,一批美国企业家计划建立一座博物馆。时逢上个月普法战争爆发,正是好时机以低价购入一批欧陆的古物。
  今夜晚宴的主题与此相关。
  邀请了权贵富豪、社会名流、艺术大师等等,筹办委员会对外广而告之,表达了想要收购各类艺术品的决心。
  玛丽也收到了邀请函,肯定不是以揭露华尔街内幕的始作俑者「M」的身份,而是以近几个月在金融市场上小赚一笔的身价。
  前者,估计是会人人喊打;后者,却被同一批人虚心求教如何在风云跌宕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灯红酒绿的夜晚,入目皆是歌舞升平。
  这种地方简直无聊透了。
  玛丽有点后悔,为什么要多此一举来此闲逛?
  距离大一开学只剩四天,她想着挑场晚宴最后围观一番热闹。等前往C大上学,虽然学校同在曼哈顿,但好歹要做一段时间教授们期待的潜心研究好学生。
  然而,今夜的晚宴没有出彩之处。
  或许是前几个月沉浸式调查,华尔街的腥风血雨太刺激了。是让她产生了审美疲劳,再看眼前的舞会只觉得平平无奇。
  哦不,谁说平淡无趣的?
  玛丽在拒绝了几位女士的共舞眼神邀请后,看到几十米开外站着一道许久未见的身影。
  宴会厅,杯觥交错;
  舞池里,人头攒动。
  光影迷离之中,隔着人群,两道目光倏然相撞。
  或许,初秋不同深冬,秋日允许一点点温情的存在。
  两人去年在塞勒姆旅店偶遇,当时只感遇见对方准没好事。此刻的再相逢,竟然泛起一丝愉悦。
  玛丽举起了香槟酒杯,遥遥示意,露出了一抹微笑。
  这个笑容与温柔无关,但泄露了几分真诚。在此浮华之地,真诚反而成了异类,异常难得。
  迈克罗夫特也扬了扬酒杯,不由勾起了嘴角。他笑得幅度很小,却比自以为的平静更多几许波澜。
  此时此地,几乎人人都戴着伪装面具,极为不合常理的情况却出现了。在他的眼中,最为表里不一的明顿先生竟然变得颇为真实。
  微笑过后,两人却都没有立即走向对方。
  等会开口要说点什么呢?是一贯如常地客套一番,还是聊点别的?
  下一刻,却听舞池的角落传出一声惊呼。
  “啊!救命——”
  是女人突然发出的叫喊,声音无比惊恐。
  玛丽和迈克罗夫特脸色微僵,很快又是挂上标准假笑。
  两人见面总要撞见一些什么的。这样也好,他们不必去想合适的开场白了。很棒的重遇场景,不是吗?
 
 
第51章 Chapter51
  宴会厅, 直呼救命的声音过于惊慌而刺耳,令人想不注意都不行。
  人们纷纷向喊叫声的发源处看去。
  没有起火,没有发生冲撞,没有谁突发疾病倒地。
  都很正常啊!
  一众宾客不明所以, 他们来来回回上上下下扫视了好几遍, 仍然没发现问题。
  那为什么要喊救命, 总不能是见鬼了?还是有谁恶作剧吓到人了?
  只见刚刚喊出救命的红发小姐止不住地哆嗦, 躲到了同伴身后,又紧紧抓住同伴的手臂。
  “贝妮,你怎么了?”
  梅丽莎的手臂突然被死死抓住, 她也紧张地四周环视, 但没有发现任何可疑事物。再回头, 看到一头红发贝妮的面色惨白,红与白的对比让贝妮看起来像是一具活尸。
  “S, S,S……”
  红发贝妮全身僵硬,惊恐地语无伦次, 吐不出一个完整的单词。
  S?
  什么意思?
  梅丽莎一头雾水, 周围人群也是不明就里。难道在场的有人姓名首字母是S, 那位令贝妮感到恐惧。
  人们茫然四顾。
  有的人始终没能发现异样,就开始以异样的眼神打量起发出惊叫的红发贝妮, 就差直说这女人是不是精神异常病症发作了?
  此时,玛丽放下酒杯,取过侍应生托盘上的餐巾。
  走向贝妮所在位置不远处的灯台,是用餐巾轻轻擦过灯台。
  随后,玛丽转身,走到距离贝妮两米处停下。
  她伸出手, 摊开了餐巾。“请看,这是一只断了腿的幽灵蛛,它已经彻底死亡。因此,您不必继续惊慌。”
  就见洁白的餐巾上多了一抹深褐色。
  是一只断腿幽灵蛛的残尸,还没有小拇指指甲盖大。
  灯台,古铜色;蜘蛛,深褐色。让人不容易看清米粒大小的蜘蛛残尸。
  当人们不知蜘蛛恐惧症的这一病症存在,进而怀疑贝妮在胡言乱语时,谁能想到小小的蜘蛛残尸会把一个大活人吓倒如此地步。
  “啊——”
  红头发贝妮瞥见餐巾上一动不动的蜘蛛尸体,不可控制地再度惊叫,这次是慌不择路地冲向了人群。
  “请小心。”
  迈克罗夫特侧移一步避过了贝妮的冲撞,然后拉了她一把,没让连环相撞又推搡倒地的惨况发生。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