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含章不停地雕刻着,轻声“嗯”了一声。
又过了几天,祝含章雕刻的紫檀木快要完成时,她家二哥哥才连夜赶回来。
祝硕博因为边关战事在送新娘子上喜轿后便走了,而对于妹妹未成的亲事,也是从马文才弃笔从戎这件事打听到的。
怎么说呢?他们家的孩子在娶妻嫁人这一方面格外不顺。
祝硕博来看望祝含章时,她正在专心雕刻“不倒翁”,那把小刀在祝含章手里用得很利落,让一旁的祝硕博看得心惊胆战,他犹豫着开口,“含章,你……”
他凑近看着“不倒翁”的五官,觉得一股子熟悉感,心里不由得泛着苦涩,半晌才开口,“刻得真像。”
祝含章听这话,手不经意地颤抖了一下,匕首一个没拿稳,割伤了她的手指。血迹顺着刀刃滑在紫檀木上,染成了一片,血迹又滴在棉衾晕了一片红迹。祝含章攥紧了手中的“不倒翁”,直勾勾地盯着被染成的红色。
“疼不疼?”祝硕博紧张地抓着祝含章受伤的手。
祝含章失魂落魄地摇了摇头。
祝硕博找些白布,他本想将祝含章手里的“不倒翁”抽出,将伤口包扎一下,可是他每多用一分力,祝含章的手便紧紧握上一分。
而一用力,伤口又崩出许多血。
他看着既心疼又生气。
最后直接作罢,将白布敷上她的手,无奈道:“你先自己止血。”
白布很快被红色血液渗透,祝含章胡乱地擦了几下,随后垂眸接着雕刻。
“我原是看不上他,总觉得他配不上你,可没想到你更……”祝硕博话说了一半。
祝含章不言不语,手上不停做着事情。
祝硕博心知在祝含章这里问不出个所以然,便单单坐了一会儿,随后起身离开。
临走的时候,猛然想起什么,犹豫着开口,“我想着还是应告知你一下的好。毕竟祝英台与你还是有些关系的……我听说祝英台自从下山那天后人一直在医馆高烧不退,昏迷不醒。”
祝英台没死。
祝含章错愕了一下,停下手里的动作,抬起头,眼神中满是不敢相信,还有难得的一丝清明。
系统察觉到她的情绪有翻天覆地的变动,恰机做出解释【没错,那日你回来之后,马文才又上了一次山,将祝英台从墓碑前背了下来。这些天她一直陷入昏迷。】
祝硕博说完,便掩门而去,留祝含章一个人继续消化这个消息。
过了很久,祝含章才找回自己的声音,“那合葬的剧情是?”
系统耐心地解答,【剧情走向,不可更改。】
这消息太过于震惊,祝含章还是不肯相信。
系统继续为她解答,【你可以想想,梁山伯都没有死,所以哪里来的合葬?】
对啊,怎么忘记梁山伯了?他在边疆建功立业,虽说是被敌军抓走了,但目前还没有死,不是吗?
哎!先前只顾着伤心,根本没想起梁山伯这一茬事儿。
祝含章问系统,“到底怎么回事儿?”
【梁山伯出征前,担心自己死于边关,到时连个立碑的人都没有,便想着自己先给自己立个碑。这事儿没人知道,由于偏离剧情走向,系统也不知道。至于合葬这个剧情,先前系统格式化,只能费劲儿的小说剧情走,也是没法子的事情。】
祝含章频频点头,“之前系统是规定格式,那现在呢?”
【现在稍微有了自我意识。】
祝含章也不知是该哭或是该笑,梁山伯和祝英台没死是好事,可她和马文才生生分离,又该怎么办呢?
眼下祝英台还在昏迷,祝含章定了定心神,决定将改变剧情的机会用于祝英台,让祝英台恢复健康,与梁山伯相遇。省得这个机会留在她这里浪费,也影响她回家进程。
【改变剧情的机会是否改善祝英台身体健康状态?】
“是。”
【如需使用,请说确认。】
“确认。”
【好的,祝英台身体健康已完全恢复。】
解决完祝英台,接下来就安安静静等着回家就好。
第43章 守城
据说昏迷了多天的祝英台突然痊愈了,不仅如此,她还再次女扮男装去往了边关。
祝含章知道这消息后,浅浅一笑,相当满意自己的做法。
系统也是闲暇了,总诱导她做一些《梁祝》小说以外的剧情,好去触发一些番外剧情,祝含章被诓着做过几次,后来,猜透了系统的小心思,对它的话是半听半不听。
譬如,现在九月份,祝含章半躺在摇椅上,眯着眼睛,无聊地数着院子里树叶子还有几片泛绿的树叶。
【算算日子,马文才也快生辰了。你曾经送给他的松树现如今也长大了许多,要不你抽个时间去看看?】
祝含章不假思索,散漫地回答,“不去,我要回家。”
系统不死心,【有奖品的,你不要?】
祝含章干脆道:“不要。”
自从《梁祝》小说剧情完结,系统升级变啰嗦后,祝含章经常怀疑,她重新穿进了一本小说。而这本小说,系统人性化,只要她做一丁点儿好事,系统便找个借口给她塞道具。这大方的模样,让她一再怀疑,她是不是重新开启了别的剧本。
昨天,她早起散了个步,系统奖励了她“万能药丸”;前天,她心情好,下厨做了顿饭,系统送了她一件围裙;大前天,她翻开《中庸》看了几页,系统表杨她,随机掉落了一个“盲盒”……
这种东西太多了,祝含章不稀罕,便随意丢给系统保管,系统也不知道扔在哪里旮旯角落里落灰。
“'不倒翁”早就做好了,小桃拿不准祝含章的心思,将它放在铜镜一旁的木匣子里,这个位置显眼又低调。
再后来,听说祝英台潜伏敌军战营,没了消息;听说马文才跟着陈庆在战场上一鼓作气,以几千兵力破敌军十几万的兵马,所向披靡,将丢失的城池夺了回来;听说同马文才一同夺城的还有陈祝之;听说大家都称赞他们……
祝含章也去看了几次她送给马文才的松树。它们被栽在马文才买的小院里,青葱幽郁,枝繁叶茂。
它们郁郁葱葱,茁壮成长。
不止如此,年前,系统突然的一声“嘣”响,随之而来的消息是,听说李怀玉死了。
李怀玉,哦,当初一心向神的刻薄学子。
据说他用兵一时,在他的带领下也算赢了大大小小数十场战役,最后一战,敌军换了个新的将领,用调虎离山之际,将我军的大部分军队引诱别处,只留李怀玉和百来名士兵守城。并趁机攻城,李怀玉誓死守卫……
祝含章听闻这消息时,起初是不信的,毕竟任谁也想不到,当日那个刻薄的儒生会如此不惜命,会死得如此轰轰烈烈。直到有人拿出一封信和一块儿石头,她才恍惚明了。
那封信的字迹,祝含章只看了一眼,便知晓这是出自谁手。
想来,马文才怕是难过到极点才会给她写信道缘由。
信上记载了一切,祝含章每看一字,心拔凉一分。
信上说,敌军的将领是一个颇有手段的人物,他竟然让用兵如神的陈庆栽了跟头。
敌方先是放出假消息,引诱陈庆带领大部分军队浩荡出行,那时城中兵力正是空虚。然后抓住时机,来个偷袭,给守城的李怀玉打了个措手不及。
李怀玉本是不用来的,但为了感谢梁山伯,他陪他至千里之外,见着刀光剑影。原因要'追溯到数年前,他还是个穷苦学子的时候,认识了梁山伯,梁山伯素来欣赏读书人,便将自己看过的画卷书籍皆赠予他。两人这就认识了。
本是君子之交,读书人之间的相互欣赏,却在得知梁山伯要去边疆之时,为报知遇之恩,李怀玉义不容辞的奔赴战场。
而且,李怀玉原不用死的,就他那学识身骨,顶多算是个出谋划策的谋士,全是啰啰嗦嗦靠嘴说话的人。若真是打起仗来,只用躲在一旁,完全可以弃甲而逃,保住性命,安稳度日,然后再进入朝堂,做个文官。
可是,他没有。
那一夜,守城的人不足百人,城外数万士兵,火光冲天。那情那景,人心惶惶,弃城逃走才是最明智之举。
可偏偏李怀玉是个死脑筋。
他想,若是弃了这城,那国家的第一道防线就这样轻易攻破了。那他不是愧对父老乡亲?愧对百姓?愧对梁山伯?
这样想着,李怀玉披上了足足有十斤重的,比他本人大一圈的战甲,那瘦弱单薄的骨干根本就撑不起盔甲的重量。
他负重前行,站在高台之上,俯视着城外的满天的火光,用尽全力,扯着嗓子喊了一声,“誓死护城,佑我家国——”
这一声长腔冲破云霄,在静谧无声的夜里格外响彻,有一股欲将漆黑的夜空撕开一道裂缝的趋势。
当他喊出第一声时,城内鸦鹊无声。因为没有人会相信不足百人的人数可以打败对方数万军队。
可读书人了解人心,没有人比此刻的李怀玉更清楚人心的弊端,以及战场上士气不足的坏。
他又是撕心裂肺地喊了句:“以我身躯,护我家国——”
那是如此得惊心动魄,如此得震撼人心。
“以我身躯,护我家国——”
李怀玉的头颅、身躯紧张起来,他此时只有一个想法,无论如何,一定要守住城,一定要守住城!
或是他信奉的神在那一刻庇佑了他,在他不断的激励下,城内断断续续传来了,“护我家国”的呼喊声。
人心都是肉长的,在李怀玉撕心裂肺声声不断的咆哮下,当即便有人红了眼眶,他们攥紧了手中的长 枪、弓 弩,心中隐隐升出了破竹之势。
性命重要,家国亦重要,身为男儿的热血沸腾之志,被人激发了出来。
有人克制不住那心中的激愤,跟着他喊,“以我身躯,护我家国——”
“以我身躯——”
空荡的营地上,传来了男儿们的呐喊。可能他们自己也明白,除了他们,没有人会保护这个国家。
他们只能赢,因为就算这个国家放弃了他们,可是他们也不能放弃这个国家呀。
那一夜火光满天,在一阵又一阵的呼喊声中,双方打了起来。
第44章 家书
文人披甲,冲上战场是一桩美谈。
昔日瘦弱单薄、性格刁钻的李郎君竟然上了战场。
他曾经可是一个抓着“不敬神”的话就不松口的人,现如今他也成了一团军师。在士兵不够的情况下,披着大一圈不合身的铠甲,冲锋陷阵。
只是后来,文人风骨敌不过刀剑无眼。
北魏的一名士兵只凭一柄□□便轻易穿透了李郎君的后背。盔甲里灰白的布衫染色大批血色,胸前从未离身的卷边书籍也被刺穿了。
君子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李怀玉双手拼死扶着头盔,护着这点儿君子之仪。
只可惜,他径直摔在地上,头盔在泥土中滚了几圈,满脸的污垢血迹,没有一丝力气。他的脑海里只有一句话,“我李怀玉终是没有跪在这群狗贼面前。只是,可惜,没有手刃敌军……”
他用余下的力气,瞪大转眼,白眼仁满是不甘地盯着天空。
梁兄啊,我这算是对得起昔日你对我的情谊了吧!
他没有死在群臣进谏的朝堂,而是死在敌军作乱的□□之下。
他不甘呀,不愿呀……
只是成为边疆上的一抹黄土,也算……报国了吧?
虽然这朝代遗弃了他。
国家有忠臣,是幸。
那一夜的战况鲜少有人知道,只是马文才跟着陈庆大军回来时,城被人占领了。李怀玉的盔甲被人剥了挂于城墙之上示威。
而数百名将士的尸骨被火烧的残缺不已,被不知随意丢在坟坑之中。
马文才当即带着一半的兵力到城墙之下咒骂,听到他骂声的敌方将领位于城墙之上俯视着他,只笑不语。
马文才这才眼见敌军将领的路上真面目,看着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似乎是唤做……辛伯阳?
马文才隐约忆起正旦前夕,这人放着孔明灯支撑不起的心愿,误会他和祝含章是夫妇。
那会儿祝含章虽是扎着两个羊角花苞头,但还是与成婚的妇人盘头样式不同,只要认真看,总是能发现的。
原以为辛伯阳只是误会,现在才明白,他是北魏人,是不清楚未婚与已婚盘头的区别。
兵家胜败是常事,但那般侮辱对手属实不是君子所为。同时,大伙儿也知道绑架梁山伯的也是这厮。
几年前这人口口声声为求“百年昌盛”,现如今倒成了挑起事端的贼子。一个国家的昌盛需要去抢夺征战另一个国家。也是可笑。
所以,纵使辛伯阳有勇有谋,马文才也瞧不上他。
在错失李怀玉这样的忠心爱国之士的悲痛中,在众人愤怒、哀怨的心情下,马文才率众军用了不到三天的时间,又将城夺了回来。
梁山伯与祝英台作为那场战役求和的工具,安然无恙的回来了。
夺回城并不能让人的伤痛减少,陈庆带着马文才等众人将已故将士的骨灰装了起来,逐个遣送回家。
魂归故土,方能安心。
但能找到的骨灰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融于黄沙之中。
不止骨灰是如此,还有家书。
每一位将士在开始之前都会提前写上一封家书,尤其是那些没有胜意的战争。马文才这样谨慎的人自然也写了,他还小心地将信藏于床榻与地面的缝隙之中。
但后来胜利者屠城一把火将那些“无用”的东西烧个干净。
那百来名已故的英雄最后除了名字什么都不剩。
梁山伯万分心痛自责,他向来欣赏有志之士,李怀玉又是因为他才来的疆场,他心中的自责掺杂着懊悔和心痛,厌食了好些天。
后来,在回忆李怀玉时,他猛然想起李怀玉陪着他前往战场之际的某个晚上,两人畅所欲言的过程中,接着夜光和烛火,随意在途中捏着一块石头上,用匕首刻着几个字,当时玩笑说是“先写着愿望,等天下太平时,一起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