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这种忙碌之中,薛裳枝也逐渐从流言中知道何铛头的烦心事。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璨璨的七瓶营养液,谢谢宁云的一瓶营养液,小树苗长得很快呀~
第27章 27
薛裳枝让郑娘子找个多话的人把这里有豆花秘方的事情说出去,果真有心思不纯的人来偷盗。
即便这样他们也不理,故意让几家盗贼分别偷走。
这样一来,反倒把姜文的视线引走了,抓住做豆花的人就是一通逼问,这样当然问不出什么,让姜文着实抓狂一番。
当然薛裳枝不知道这件事。
薛裳枝穿越回古代后就捂白了不少,肤色如雪,她本就是容易晒黑变白的体质,弄得碧茹十分心疼,决心给她抹些胭脂唇脂来提亮气色。
薛裳枝看了一眼桌上的古代护肤品,连忙转移话题道,“先不提这个,我要做些糖。”
这不完全是借口,薛裳枝之前做好了一罐子麦芽糖,这大半罐麦芽糖得之不易,被碧茹当做宝贝般藏在衣柜里,平日待客的时候取出,她便要精打细算一番,遇到其他人还好,若是何良君一类蹭饭之流,是绝不肯多拿的。
薛裳枝想看看何铛头出神入化的制饼手艺,便琢磨做些吃食去交换,若是饭菜那实在显眼,不如点心方便携带。
思索之下干脆打起那半罐麦芽糖的主意。
先是买了市面上常见的果干,用杵子捣成酱之后混入糖中揉匀,切块,做成水果味咀嚼糖。
又做了糖瓜,把麦芽糖取一小块后放入陶罐中熬化成不粘牙状态,冷却到烫手的程度开始拉糖,薛裳枝臂力好,反复拉扯成合适的状态后让碧茹帮忙用干净的细绳把糖整齐绕断。
糖瓜一颗颗落在案板上,不断滚动木筛直到冷却,冷却后的糖瓜不过指头大小,圆圆滚滚像小南瓜似的,又小又可爱,薛裳枝尝了一口,觉得香脆可口,果真是上辈子的味道。
糖用纸包好,在封口处系一根红色绳子,根据果干的不同各染上颜色,花花绿绿装一匣子,显得十分可爱。
而糖瓜做好后装在一个纸盒中,用稍大的纸包好一整包,四四方方整整齐齐,再系上绳子,看起来就是一份足以送出手的礼物了。
在出门前,碧茹还有些不高兴撅着嘴,薛裳枝心里暗笑她小孩子心思,把桌子上的木盒子递给她看,“你看这是什么?”
碧茹眼睛一亮,道,“麦芽糖?”
薛裳枝笑道,“是做的夹心糖。”
麦芽糖软,包不住夹心果干馅儿,因此夹心糖算是失败品,就给小孩子吃着玩了。
碧茹把这盒子夹心糖拿到手里,小心翼翼锁在柜子里,轻声道,“可别给何姑娘看见了,不然一罐都不够她吃的。”
碧茹和何良君不对付,碧茹性格节俭,何良君却很贪吃,被碧茹怼过几次后就偷偷对薛裳枝念叨碧茹是个管家婆,被碧茹听见后气了好久。
薛裳枝好笑道,“你藏的东西她哪次找到过?”
碧茹一听就高兴起来,骄傲道,“那是,她就是变成一只狗也不可能吧我藏的东西找出来。”
薛裳枝:………
两人出门就去拜访何铛头。
何铛头自己单独住在一个小院子里,只一个小丫头伺候。她平日经常外出,没有其他人居住,院子里透露出一股寂寥无聊的味道。
薛裳枝进了院子,就看见角落里生长着一棵枯死的枣树,枣树下的大水缸里一条黑鱼游来游去,不知什么品种。
何铛头看她发呆,就笑着解释说,“这鱼是我初学厨艺的时候从一名食客手中救下来的,不知不觉竟然也这么久了。”
薛裳枝领会到她的意思,点头道,“第一次下厨难免露怯心软。”
何铛头对薛裳枝的到来没什么疑惑,因为以各种借口来做客的人多得去了,丫鬟识趣地给两人端上茶水。
薛裳枝尝了一口茶水,便把两盒子糖放在桌上道,“劳您照顾良久,特意送些薄礼来谢谢您。”
何铛头打开盒子,盒子里满满当当装着糖,只见这糖做得格外精致,各有意趣,都是在市面上没见过的稀罕种类。
她知道此时富贵人家里私藏的秘方多着去了,所见所闻也不是她区区一个铛头能比,故而只以为这是薛裳枝从家中带来的东西,并未想到会是薛裳枝自己所做。
何铛头嗜甜,看见这份礼物就知道花费了心思,脸上笑容渐深,“我便收下了,以后你有事尽管来找我。”
薛裳枝不好意思地说明来意,竟被何铛头一口答应下来。
何铛头思忖道,“你既然要见识一二,不如等元始天尊诞前几日到后厨,到时各位厨娘们大展身手,你也能一饱眼福。不过小昆阳观毕竟不是什么大道观,想来不如你们大户人家菜肴精致。”
薛裳枝高兴应了,“你别这么说,厨艺无高低贵贱之分,各有千秋罢了。”
如此两人便商量好。
等到薛裳枝走后,何铛头笑容渐敛,露出些愁容来。
每年元始天尊诞都有贡品孝敬他老人家,从香、花到水、果应有尽有,阔气一些的还会摆放茶、食、宝、珠等等,往年时会由何铛头做上好的胡饼,然后请观外一位手艺人制作贡品。
今年却不知何故,无论如何也请不来那人,她不由思索自己是否在平日言行中得罪对方。
何铛头一时想不出更好的人选,叹口气顺手拿出手边盒中的糖吃下。
糖瓜做得香脆可口,甜香四溢,水果糖散发淡淡果香,何铛头因为嗜甜平生吃过各种糖,也吃过昂贵的糖,但薛裳枝所赠的糖口味独特,别具一格,依旧让她眼前一亮。
她想了想,决定还是再劝一次,忍住强烈的不舍各取了半匣子糖放在攒盒中,作为礼物一同送去。
冬日没有蔬菜,因为蔬菜非常娇气,不耐寒且不耐旱,在古代的冬天,蔬菜是一种非常昂贵的物品,只有大富之家才能吃上。
这就是后厨不见蔬菜,只能看见肉类的原因。
薛裳枝难以忍受没有蔬菜的日子,决定搞个古代大棚出来。
最简单的是生豆芽,豆子用温水泡发六个时辰之后放在罐子里,搁在后厨里。
后厨从早到晚烧柴火不见停歇,保持一定的温度下豆芽发芽很快。
但这并不能让薛裳枝满足,蔬菜当然是得有绿色叶子的菜,薛裳枝逛过集市后挑选了几种耐寒的种子,包括冬苋菜,蕨菜和韭黄。
这种温室当然和现代不同,薛裳枝请人在院子中挖了一个大坑,买来便宜又厚实的纸张将坑密密围住变成相对密闭的温室,温室内用竹子搭成温床,覆上土壤种植种子。其下填满廉价从观内师兄弟处买来的畜类粪便。
粪便在坎下发酵后自然会生出热气催长种子,若是天气骤降,就要不断烧开水灌入其中保持温度,以免蔬菜冻死。
因为程序过于复杂,薛裳枝便花钱让曾静德介绍了一位十三四岁的小道童一起帮忙。
第一次温室生菜效果颇好,没过多久就见成效,此时还未到元始天尊诞,采摘下的蔬菜能做成炒菜,多余的也能拿来做成咸菜。
薛裳枝正美滋滋打算,却不知道有人知道后也在打这批蔬菜的主意。
过了两三日,通明子道长忽然找上门来,诚恳对薛裳枝道,“可否请你把葱、韭卖给我?我愿意出高价买。”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璨璨的十瓶营养液,贴贴
第28章 28
薛裳枝知道蔬菜昂贵,但由于不清楚行情还是低估了它的价值。
此时要吃到蔬菜,常温下必然不行,所以有钱人家都靠温室供养,但这时候的温室和薛裳枝的温室又有不同,乃是用碳一直保温。
因为炭火不便宜,且需要持续不断使用,这种方法得到的蔬菜价格之昂贵,数量稀少,有价无市,非普通人家可以吃到。
所以普通人冬天都是不吃菜的,只吃肉和粗粮。
如果看见谁家冬天还在每天吃菜,那肯定是大富大贵之家。
但薛裳枝这个现代人不一样,要让她不吃蔬菜非得逼死她不可,所以才想出这么一个宋朝开始流行的温室种菜法。
通明子道长知道薛裳枝借走一名小道童的时候,一开始并不在意,知道从小道童口中得知她在种蔬菜,关键还种成功了!他就实在坐不住,匆匆赶来找薛裳枝。
通明子道长直截了当道,“听说你最近种了些蔬菜?我是否可以高价买一些,不用卖太多给我,只要到时候元始天尊诞作为贡品够就成。”
他打算得挺好,咬牙拨一笔钱买一批蔬果当贡品,到元始天尊诞的时候拿出来炫耀,到时候被周围道观知道,那可够有面子的。
薛裳枝并不清楚蔬菜价格,但还是装作胸有成算说,“既然是咱道观需要,那我自然愿意,钱倒是其次……”
通明子道长不愿意占她便宜,打断她想要免费送的话,说了个让人惊诧的价格。
薛裳枝听完差点想摔杯子了:要知道卖蔬菜这么赚钱,她干嘛还要辛辛苦苦卖豆花?这可是她卖十天豆花赚到的钱。
她干脆不要当厨子,就当个菜农,以后给全国各地输送蔬菜,开大型果蔬超市,搞果蔬批发,成为古代版果蔬大王。
薛裳枝正懊恼着,通明子道长误以为她不乐意,再接再厉道,“若是你觉得太少,还可以加钱。蔬果毕竟贵重,你得来不易,我也是可以理解的。”
薛裳枝摇摇头,露出个含蓄又不失礼貌的笑容:她不是觉得少,是觉得太少了,要是能和通明子道长合作的话………
文娘子十八岁的时候开始学做豆腐,那时候她嘴巴不像现在这么毒,容貌姣好,有一手做豆腐的好手艺,被众星捧月般捧在天上,得了个外号“豆腐西施”。
现在年纪大一些,依旧傲气不减,为人也很讲究,例如不吃有味道的饭菜,衣服过两日要熏一次香料,每隔半旬洗一次发,自诩是个天上下凡的小仙女,每天都要保持美美的状态。
直到遇到薛裳枝,她终于破防了。
不仅是因为薛裳枝非要把一身做臭豆腐的本事交给她,还因为她那些古怪的基本功要求。更过分的是,现在薛裳枝已经当甩手掌柜,自己只做最关键的一步,其余部分和售卖全交给她。
文娘子嗅觉灵敏,平生最受不了异味,如此才过两三天就受不住,决心无论怎么挨骂也要向何铛头辞去此事。
结果刚遇到何铛头,就被一通笑眯眯的夸赞。
何铛头对她道,“你近来生意做得颇好,裳枝也向我夸奖你踏实努力,好好把这门生意做下去,这个月俸禄肯定少不了你的。”
文娘子告状的话梗在喉咙被硬生生咽下去。
等到下次又反复被夸赞,成为众厨娘的榜样。
文娘子生平头一次被何铛头如此重视,以前她学会做豆腐的时候也只得到一句淡淡的“不错”,十分受宠若惊,又因为有高薪奖金,痛并快乐地开始卖臭豆腐生涯。
薛裳枝不知道文娘子愁肠百结的心理活动,她正在做小昆阳观蔬菜种植计划,决心将小昆阳观打造成绿色蔬菜供应中心。
说服了通明子道长抽调几名勤恳努力的道长来给她打下手,然后积极利用观内各种温度较高的环境种植环境要求不那么苛刻的绿植,一是在厨房里种植豆芽,二是公共洗浴间旁常年湿润暖和,是种蔬菜的好地方,最后连观里那眼温泉也被征用了,温泉周围用来种香花。
此外还要做温棚,温棚需要大量粪便,包括人粪和牲畜粪便。粪便的处理就是一门学问,若沾染在蔬果上难免不好看,而且未消毒容易滋生细菌,所以从喂养牲畜和清洁处买来粪便后预先处理。
经过薛裳枝这么一弄,小昆阳观中可谓随处可见绿色蔬菜,道士们都在抱怨没有必要连一同诵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