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衔垂着眼,冷冷地说。
越是这样,谢颐清越是觉得羞愧不已。
她张了张口,想说自己并不会嫁给元穆安,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事已至此,什么话都太过苍白无力。
秦衔说完,不再逗留,拉了拉缰绳,骑马小跑着离开,留下谢颐清一个人站在原地,失魂落魄。
……
腊月十六这日,距离元穆安的婚期腊月十九只剩三日。
宫里宫外看似都还在为这场婚事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可众人心里都直犯嘀咕。
谢家从谢柘开始,在朝中担任要职的几人都已落罪,整个家族已然衰败,谢颐清从过去的宰辅之女,一下成了罪臣之女,即便上面还有一个谢皇后在,这样的身份,也已配不上太子妃的位置了。
事情统统都是谢皇后在操持,太子对此仿佛毫不关心。
就连应当提前四五日派册使往谢府为准太子妃先行的册礼,都迟迟没听到动静。
礼部和宗正寺的臣子到元穆安面前提过一次,得到的答复却是另择吉日。
仅余三日,哪里还有吉日能择?
众人几番揣摩,纷纷猜测婚事恐怕要不成。
就在这时,重明门外,谢颐清在两名太监的指引下,缓步行近,跨入东宫,往承恩殿的方向行去。
作为太子理政的场所,白日的承恩殿一向人来人往,繁忙不已。
一场议政才毕,好几位兵部的大臣从里头出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话,结伴走下石阶。不过数步,却忽然见到迎面而来的谢颐清。
未待他们斟酌好该如何问候时,谢颐清已在阶下站定,施施然跪下。
当着所有人的面,只听她扬声道:“妾谢氏颐清,自知家父获罪,即将入刑,有愧于殿下的信任,更对不住大燕的臣民百姓,身为罪臣之女,日夜惶恐,甚为不安,实在不敢担太子正妃之名,故求殿下另择贤妇!”
第53章 送行
◎燃起一阵熊熊烈火。◎
周遭的众人, 从兵部那几位臣子,到侍立在殿外的太监,都被惊住了, 面面相觑, 不知如何是好。
虽然早猜测婚事要不成,却都没料到,会是由谢家娘子用这样的方式提出。要知道, 时至今日, 清宁殿的那位皇后仍在不遗余力地促成此事。
不过,再一想, 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谢柘获罪,他的女儿自然没资格再成为太子妃, 即便婚事成了, 日后免不了被言官针对,被百姓们非议。
但若是由太子出面,在婚仪前数日毁约,一来于太子的名声无益, 恐会落得个不义的名声,二来,也毁了谢家娘子的一辈子。
而谢颐清自请退婚,既能保全太子的名声, 于她自己, 也争来了一个深明大义的好名声, 即便谢家已败落, 也不至于牵累到她和其他族人, 待事情过去, 只要太子宽容,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她便还能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
如此,方不至于让场面太过难看。
承恩殿中,元穆安不曾露面,只派了康成出来,一阵好言相劝,称殿下已然知晓她的意思,会将此事处理好,让她不必担忧,更不必害怕,只管回府等候消息便是。
谢颐清没有再坚持,得了承诺后,便识趣地起身离开。
她心里清楚,元穆安迟迟没有发落她父亲,也没有直接下旨退了这门婚事,就是给她这个主动退让的机会。
她因婚期的缘故,无法再常住宫中,只能派人入宫给姑母递话,劝其不必执着此事,早些放手,方能各自安好,只可惜,姑母不明白他的用意。
无奈之下,她只得在这最后关头,抛开自己身为世家贵女的面子,直接到承恩殿来,主动退婚。
好在还不算太晚,太子终归是答应了。
当日午后,翰林院的旨意便下来了,除却表明答应谢颐清主动退婚一事,还大大褒奖了她的深明大义与良好品行,并称会因她之故,对谢家从轻发落。谢家有从龙之功,即便谢柘获罪,他的独子谢佑仍能与寻常良民一样,参加科考,获取功名,或是投身军中,挣得功劳。
如此,已是给足了谢颐清脸面,让京中的权贵们不得落井下石。
一场婚事,操持数月,终是在婚期前三日破灭了。
兴庆宫中,众人打扫了许久的宫室,又将各处装点一新,骤然听闻消息,竟有些怅然若失。
唯有东宫内外没什么变化。从一开始,元穆安就没让东宫的人忙碌这些事。
夜里,从承恩殿回来时,他再度显得兴致高昂。
秋芜才从康成捧上来的铜盆里绞干一块巾帕,走到他面前替他擦拭脸颊,就被他一把扣住手腕,拉到怀里抱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