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祺然狂点头:“有的有的,当时大壮、木头、阿才都在,他们可以作证。”
“行,把他们全都叫过去作证。”这下轮到赵美美勾唇角。
三个孩子本愁容满布的小脸,忽然一亮。
杨祺然连连点头:“对对对,我可以把他们都叫去作证。”
这下张大娘不由在心里暗叫大意了,当时只是看到自己孙子被杨宏朗坐在身上,两兄弟齐齐摁住他的手脚,一下子太气急败坏,才会气呼呼跑到施茂彦家质问,还真没想过先问问自家孙子整件事情的起因和过程。
如果真是杨家两兄弟所说,她孙子未必占理,她这样闹可能也讨不了好。事到如今还真有些骑虎难下,但要她向施茂彦和赵美美服软,那是不可能的。特别是知道自己的孙子竟然还直接从人家嘴里抠糖,馋到这地步,真是丢死人了。
实在找不到台阶下,恼羞成怒的张大娘只能一巴掌打在自己孙子身上,怒骂道:“混账东西,人家嘴里的东西都要,你是恶鬼投胎吗?”
张狗蛋到底不过是个六岁的孩子,本就害怕的很,被奶奶这样一打一骂,彻底忍不住了,整个人往地上一座,配合着哇哇大哭两腿使劲蹬。
张大娘把自己的恼羞成怒通过打骂孩子来找台阶下的这种行为让赵美美十分看不惯,张狗蛋虽然说不上是个乖孩子,平时没少干那些欺负同村孩子的事,但养成这样,主要还是大人没教育好。
赵美美被张狗蛋的哭声闹的脑壳疼,但终究没有再和张大娘争论。不是她愿意就此将此事掀过,而是想到这事如果她咄咄逼人,指不定会在六岁的张狗蛋心里留下阴影。一颗糖引起的争执而已,没必要给孩子造成那么大伤害,至少这件事到目前这程度,她不愿意自己成为那个有份制造孩子心里创伤的那个人。
然而赵美美和施茂彦没开口,张大娘可并没有停止骂人,不过这次却有些明晃晃指桑骂槐。
“混账东西,想吃糖不会跟家里大人说吗?一颗糖才几个钱?我们家买不起吗?有的人啊就是以为自己家才买的起这些东西,让孩子带着到处显摆呢。”张大娘边骂边拉着孩子站起来,并开始往外走,还不忘给赵美美这边一两个冰冷的眼刀子。
赵美美直接气笑了,这张大娘胸怀可真是比针眼还小,就这么多点程度都能让她妒忌到失去理智。等日后她赚很多很多钱了,可一定要好好显摆一番,不然对不起今日这番话。
张大娘和张狗蛋走出他们家后,赵美美没忍住对施茂彦说:“就冲着张大娘这脾气,我对他们家那两个媳妇是佩服的五体投地,绝对评的上中国好媳妇十强。”
这话虽然说的有些带气,但施茂彦也是认同的。
张家那两个儿媳妇,确实能忍。但现在谁在意张家的事,他们家的几个孩子还因为张大娘这一闹,紧张的站在那不敢出声呢。
施茂彦看向他们,温和说道:“你们只是想保护妹妹,小叔不觉得你们有做错。”
得了他这句话,杨家两兄弟终于松了口气。
年纪较小的杨宏朗甚至红了眼,小声说道:“下次我再急也不坐在别人身上了。”
“唔,这得分情况。”施茂彦开始把这行为掰开几面分析,比如他对张狗蛋这么做,很可能会因为对方年纪小而伤了他。但是如果遇到危机的情况,任何能制服敌人的办法都是好办法。
赵美美听了一会,不自觉点了点头。男孩子的教育还是交给施茂彦,她回厨房继续完成她的红糖花卷,蒸好了安慰一下受惊的孩子们。
美食不仅能安抚胃,也能抚慰心灵。
在这个美丽的春日傍晚,他们家虽然发生了件意外的事,但处理好这意外事件后,日子仍旧是平淡而美好。不过这邻里关系,则多多少少有点尴尬。
当然了,尴尬的是别人。对于赵美美和施茂彦来说,张大娘的冷脸根本影响不了他们。村里人谁不知道张大娘泼辣,村里就没几个人没受过她冷眼的,她啊就是妒忌人家施茂彦和赵美美的日子过的比自己好。
但是话又说回来,看着以前日子比自己还苦的人,如今小日子过的这么甜滋滋,谁敢说自己心里没妒忌呢。
不过,很快施家村就发生了件大事,不仅让大家都忽略掉了邻里之间平时的那点鸡毛蒜皮,甚至暂时放下了在这段事件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分单干。
这件事严格来说是知青点的事,和施家村村民关系不大,却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关注,不少好事之人更是挖空心思想从其他知青那打听更多的消息。
赵美美之所以会知道这事,还是因为她曾经的知青身份,村里一些老人想从她这知道刘小红和高健的事。
她摇头表示什么都不知道,别人却不信,只当她是嘴巴紧。
对此,赵美美表示很无奈,住在知青点的时候,她是真的半点没看出来高健和刘小红之间有什么。那两人平时别说说话,就连眼神都很少有交流。
直到有一天,赵美美在菜园浇菜的时候遇到出来散步的许小莲和邓丽丽。
两人看到身段妖娆面容姣好的赵美美挑水浇菜,真觉得画面十分不和谐,于是过来聊了两句。
除了隐晦问了问赵美美,如果早知道这么快大家都有回城的机会是否会后悔嫁给施茂彦,也和她说了刘小红和高健的事,赵美美这才知道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事情是这样的,在施家村的村民津津乐道分单干一事的同时,知青点的知青们也同样激动。
这农村都要分单干了,他们这些下乡锻炼的知青不就没继续留在农村的必要了吗?于是,每个人都卯足了劲,给家里写信的写信打电话的打电话,用尽一切能用的手段打探消息。有个别政治嗅觉更灵敏的,甚至开始让家里帮忙找好工作。
刘小红算得上是那个嗅觉灵敏的知青之一,但她能依仗的不是家人。
早在去年底,知青点隐约传出知青有机会回城的消息后,她就有意主动接近讨好男知青高健。只因为对方的父母是某单位的小领导,虽然只是校领导,可也已经是施家村十三个下乡知青里背景最硬的了。
她琢磨着,只要把高健的心征服,他有机会回城时,一定会想办法带上自己,回城后也会想办法让父母动用一切关系帮她也解决掉工作问题。
刘小红算盘施打的噼啪响啊,并且在她的不懈努力关怀下,高健终于有所动容。
年轻人嘛,又施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有人对自己嘘寒问暖,会陷进去也很正常。
女有意(特意)男有情,本来也不是什么坏事,坏就坏在在回城信息越来越明确的时候,高健父母犯事了,丢了官职不单止,还落了个不好的名声。
本来这事家里一直瞒着高健的,但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联系频密了,这事自然也就露了马脚。
高健深受打击,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去找理解关心自己的红颜刘小红倾诉。谁知刘小红听完,脸都绿了。
自己苦心经营这么久,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思来想去,她觉得既然很大可能所有知青都有机会回城,自己何必和人民蛀虫的儿子扯上关系。
于是,把利益想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刘小红对高健的态度突然一百八十度大转变。
高健刚得知家里发生了这样的事,现在连昔日关心自己的人也急着和自己划清关系,重击之下难免会有些心灰意冷。于是在某天晚上和其他两个男知青喝酒之后,在知青点大闹了一场,咄咄逼问刘小红,一字一句,几乎把她钉死在趋利避害心机女上。
好在刘小红也不是没留底线,她只是对高健好,偶尔暧昧一下,却从来没说过明明白白爱慕的话,更没有和他确立男女关系。当然,当时她也不是不想赶紧确立关系,只是高健这人太男攻下,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让他打开心扉,没来得及趁热打铁,他们家就出事了。
现在看来真是老天保佑,她之前错怪老天爷了。
刘小红自认给自己留足了退路,但经高健这么一闹,这事不可避免就被传开了。
许小莲告诉赵美美,这事虽然不能耐刘小红何,但知青们都是站在高健这一边的,通过这件事大家也彻底了认清刘小红这人心术极为不正。
感慨完这些,许小莲叹了口气,如实对赵美美说:“以前看你和刘小红闹矛盾,大家嘴上虽没明说,但心里多少都认为是你不对。通过这事,大家看清楚了刘小红为人,也都意识到误会你了。”
赵美美笑了笑:“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没什么好感慨的。”
误会不误会什么的其实不重要,住在一起生活,哪怕是有血缘关系的父母子女,日子久了都会有矛盾,何况五湖四海聚在一起的年轻人。
完整的吃完了瓜,回到家的赵美美自然要分享给施茂彦。
施茂彦听后淡淡一笑,说的却是:“我确实没想到政策会变得这么快,原本还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城的知青,这下很快就都能回城了,你……”
赵美美知道他接下来想说什么,抬起手示意他停下,笑道:“我对自己所作的每个决定都不后悔。”
不和施茂彦结婚,她至今还得在知青点煮十多个人的饭,更不会通过卖凉拌菜和药材赚到钱,更不会有这段贫穷却快乐的珍贵时光。她活了两辈子,从没像这段时间活得那样有激情。
对她这个见识过二十一世纪繁华的穿越人士来说,城里那个世界也是落后且陌生的,而且她心里始终记得赵美娟在作话里说的那番话,不会让‘赵美美’回城后有好日子过的。
---
话再说回分单干这事上,因为想赶在这一季的春耕开始前落实好政策,公社那边加班加点,总算制定好最终分配方案,各村大队陆陆续续开始分田地。
施家村的人基本都还满意这次的分配,都沉浸在拥有自己的耕地的喜悦之中,放下了对知青点的关注,也放下了邻里之间平日里那些鸡毛蒜皮的小矛盾,全身心准备新一年的春耕。
相比于别人家欢天喜地开始春耕,赵美美和施茂彦则太苦恼了。
勉勉强强完成了下秧的工作,就开始愁谷子发芽长成秧苗后的插秧怎么办。
村里就两头大黄牛,等到了水库放水那几天,大家肯定会起早摸黑轮着把地犁好。问题来了,施茂彦和赵美美都不会犁田。
面对种田,他们真有一种秀才被迫去参军,不知道该怎么使用武器的深深无奈感。
苦恼了几日,施卫民来找他们,主动提出两家人一起合伙干。起因究竟是,他母亲生病了,不仅不能帮忙下地干活,媳妇还得帮着照顾老人孩子,他一个人恐怕搞不定几亩地的农活。
施卫民不亏是当了那么多年大队长,深怕小两口误会他们家只出自己一个劳动力,连忙说得更明白些:“当然了,肯定不会让你们两个全干完的,我媳妇忙完了家里的事也会来地里帮忙的。”
对于施茂彦和赵美美来说,有种田经验的人提出和他们合伙干,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好了。虽然这样以来,两人要干的农活得多一些,但至少能保证这一季田地不会荒掉。
放下这个心头事,两人趁着里秧苗长大还有段日子,又做了两批凉拌菜送到素面馆和在镇上集市卖,也算是把这一季的化肥农药钱搞到手了。
日出日落,很快秧苗就长到了可以插秧的阶段,学校也放了几天农忙假。
两家人分工合作,施卫民负责犁田,施茂彦赵美美以及两家年纪稍长的孩子们负责插秧,施卫民媳妇则负责施肥,一切倒也开展的井然有序。
插秧这种体力大于技术的活,赵美美干了半天腰就有些直不起来。她不理解,为什么非得要弯下腰插秧,就不就能站得直直得,直接往地里抛吗?
施茂彦给她解释,秧苗如果不插进土里立稳,才能好好成长。不注意间隙,太密则不利于水稻吸收营养和阳光,太松则有些浪费土地。
总之,看似简单的插秧,却也是藏着很大的讲究。
赵美美算是明白了,为了到时候能有个大丰收,现在累点就累点吧,总好过现在投机取巧,最后白累了不单止,还没有后粮食。
她是那种想清楚利弊后就果断行动的人,咬牙一坚持,真坚持插完了两家人近十亩地的水田。
彻底忙完的翌日,她腰痛的差点没办法起床。
豪不夸张说一句,活了这么多年,真没试过像春耕这几天这么累过。这时候的农民太辛苦了,几乎什么都靠人工,她现在非常理解知青们为什么这么渴望回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