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这么打算的,不过回家之前得先来你这买五个烧饼。”说到这,赵美美甜滋滋夸赞道:“我们家侄子侄女都爱吃你做的烧饼。”
大娘听到这话,心花怒放,立刻给他们装了五个烧饼。
买完烧饼,赵美美他们又去了供销社给孩子们买文具。
他们不知道,他们今天没摆摊,好多来买过凉拌的客人来回徘徊都扑了个空,忍不住问旁边卖烧饼的大娘,才知道他们的凉拌一早就被民政局隔壁那家面馆买了去。
四舍五入的,也算帮面馆老板做了一番宣传。
---
有了面馆这边这笔稳定收入,赵美美和施茂彦也不需要每日都去镇上摆摊了。刚好村里开始分田,施茂彦身为村里为数不多的读书人,自然被施大队长叫过去帮忙。
而赵美美呢,时间多出不少,又忍不住琢磨新的靠山吃山法。脑子里想的是还有什么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贝,她能用来赚钱呢?乱砍伐、贩卖野生动物这些她是坚决不会干的。
对于施敏儿来说,赵美美不用每天去集市卖凉拌,就等于是可以在家里陪自己。
前天她在后山玩发现了个秘密,早就想拉着赵美美去看了,这下终于有机会了。
◎最新评论:
【打卡】
-完-
第36章
◎【3.01更新】◎
赵美美猜测孩子口中的宝贝应该是些以前没见过的好看的花花草草之类的, 没看到实物前,她是万万不敢想,施敏儿发现的这个东西还真的是个宝贝。
那些攀附在老树皮上的植物,不就是古人称之九大仙草之一的石斛吗?
别的她不敢乱认, 石斛她是确确实实印象太深刻了。
有一年春节, 她和一个关系不错的女同学去云南旅游, 很倒霉的, 她们聘请的那个当地导游是个半桶水的, 领着她们上山后竟然迷路了, 转了半天都没能走出来,还好后来遇到了另外一组旅游团的人,才跟着她们一起下了山。
被困山中的那半天, 她们虽然被恐惧笼罩着,但也没闲着。导游为了安抚她们,给她们介绍了不少山中野药材, 其中就多次碰到石斛。
施敏儿指着那些长在树干上的植物,哪怕已不是第一次见, 仍旧一脸惊奇对赵美美说:“婶婶你看, 这些树是要长小树吗?”
赵美美看着那些花骨朵, 开心解释道:“不是, 这是石斛,它们只是‘寄生’在这些树干中。”
“寄生?”
这对施敏儿来说以后点难理解,赵美美又简单解释了一下大自然的寄生现象。
施敏儿听后直呼神奇,也许就是从这一刻起,她对植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赵美美靠近观察, 凭着自己浅薄的经验分析, 这些石斛好大部分生长年份都不短了, 可以剪采。
想到这些野生石斛能卖不少钱,赵美美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大:“我的好敏儿,这些东西能卖不少钱呢,你可真是我们家的福星宝宝,。”
听到这些自己无意中发现的东西能卖钱,施敏儿也激动了:“真的吗?”
“真的。”赵美美点点头,目光再次看向那些石斛。虽不足以让他们家发财,但也抵得上她卖几个月凉拌菜了。
上辈子天生有钱的命,钱于她而言更多的就是一个数字。来到这个贫穷的七十年代末,想攒点钱都要绞尽脑汁以‘分’为单位算起。难是难了点,但这样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去赚钱,让她体会到赚钱的快乐。
她甚至有些理解,为什么爷爷奶奶有时候说起八、九十年代,即便贫穷,也会感慨那是让人充满希望的二十年。
机会之门刚打开,社会的价值观还没有被高房价扭曲,大部分人都坚信并且确实可以通过‘勤劳致富’。
贫穷,却生机勃勃。
赵美美真有些庆幸自己穿越到的这个时代是七零末,而不是十年前。不然想到自己在最美好的年华,却要在昏暗岁月里蹉跎,她怕是会立刻变为一条咸鱼。
两人四周转了圈,确定了石斛大概的生长区域后,便回了家。
她们要回家拿剪刀篮子,趁着这片野石斛没太多人发现之前,把能剪摘的都摘了。
下午,在生产大队忙了半天的施茂彦回来,看到施敏儿搬着小板凳坐在院子中,眼睛直勾勾盯着那摆放在院子里的几个簸箕,上面还晒着东西,不自觉笑了笑。心里清楚,这些东西肯定是赵美美弄回来的。
难得在家休息,她也不闲着,施茂彦有些无奈。
通过这段时间的相处,施茂彦越来越认定,赵美美这样一个积极生活的人都能被其他知青传成好吃懒做,一定是刚下乡那头两个月不适应,加上心如死灰。
施敏儿看到他回来,立刻从小板凳上弹起,兴奋告诉他:“小叔,你看,我和婶婶弄回来的宝贝。”
“是吗?什么宝贝?”施茂彦关上院门,笑着走向其中一个簸箕,拿起一根晾晒的石斛放至鼻下闻了闻。
听到外面动静的赵美美这时候也走到厨房门口,笑眯眯对施茂彦说:“回来啦,分单干的事还顺利吗?”
施茂彦温和笑道:“总体还算顺利。”
涉及到切身利益,再怎么秉着公平公正处罚,也难免会有个别村民认为自己分到的良田不如别人,觉得自己吃亏了。但这些问题都是能调解的,所以他没和赵美美说。
“大队长那边你预计还要帮忙几天?”
“也就这两天吧,到时候公社那边会来人。”
到时候每个人分了哪些田,登记本上白字黑字一确认,这事就不容有异了。
赵美美哦了声,代表这个话题结束,同时也再心里盘算着,既然施茂彦这边还要忙两天,她就多剪摘些石斛回来,等到去镇上卖凉拌菜的时候,一同拿去卖了。
接下来两日,施茂彦依旧是每天吃过早饭后去大队长那边帮忙,赵美美则带着施敏儿去山上剪摘石斛。
因为这段时间他们家老去后山挖竹笋野菜,邻居也见惯不怪了,以为她们是去挖蕨菜。
虽然后面他们知道了赵美美弄这些回来是做成凉拌菜来卖,不少人也试吃过,味道确实好吃,难免会有人动了也卖凉拌菜的心思。奈何自己在家偷偷尝试后,就是做不出赵美美拌的那个味道,加上买调料那些挺贵的,担心回不了本,故而想着想着,这些人也就歇了这心思。
经过两日的剪摘,赵美美收了整整一箩筐的石斛,她按干湿程度不同分成了两袋,在施茂彦得空这日,连同送素面馆的凉拌一同挑着去镇里。
他们去镇上卖东西的时候,施敏儿都会很乖的跟着哥哥们去学校。
隔壁张大娘一早去菜园摘菜,回来刚好遇见他们挑着两个箩筐出门,语气酸溜溜打招呼:“哟,又去镇上摆摊呀?”
赵美美淡笑回答道:“是的呢大娘。”
“看着挺沉的,做了不少吧。”
听出张大娘语气里的不怀好意,赵美美没回答做了多少,故意说道:“没办法呀,有家面馆老板吃过我们的凉拌,非要长期和我们买。”
张大娘妒忌的嘴角忍不住抽搐了两下,不想再搭理这两夫妻了。
转身进了自己院门,看到自己的两个儿媳坐在屋檐下肯番薯,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怒骂道:“吃吃吃,一天到晚就知道吃。也不学学人家隔壁赵美美,知道去山里挖些野笋野菜卖钱。”
两个儿媳妇顿时觉得委屈,她们怎么只知道吃了?一大早婆婆抢着去菜园摘菜,让她们去山上捡木柴,。
结果,她们都捡了两大捆木柴回来了,婆婆才从菜园姗姗回迟,早饭都没煮。她们实在饿的慌,这才从锅里拿了昨天晚上吃剩的番薯裹腹。
本来吃冷冰冰的番薯已经够委屈的了,婆婆竟然还指责她们只知道吃。张家两个儿媳妇一肚子委屈,却不敢和这个强势的婆婆顶嘴。
赵美美和施茂彦没走多远,张大娘指责儿媳妇的话隐约听了去,两人都不自觉摇了摇头。
“张大娘这样强势,迟早会逼得两个儿媳妇闹分家。”
“可不闹过一次。”施茂彦说出了个让赵美美很意外的回答。
她微微一愣后,笑了。在拿工分吃大锅饭的时候都被逼的想过分家,那看来张大娘家分家是迟早的。
笑完之后她想到一个问题,如果日后在这个贫穷的小山村,他们家成为了生活条件好的那个,是不是很容易惹来众妒?
---
两人给面馆老板送完凉拌后,又去经常摆摊的集市卖剩下的。
因为他们现在出摊不定时,那些熟客遇上了基本都会买多一些攒着吃,于是不到两个小时,这些凉拌也卖完了。
卖完凉拌,两人便去了镇上一家不是很起眼的小药房。
据闻这药房在这开了上百年,医术是祖传的。镇上很多人都在这看过病,评价颇为不错。
赵美美还是有钱大小姐的时候,交友就一直秉承一个原则,哪怕被人说高傲,也只和靠谱的人做朋友。
这样做的结果,虽然会让她朋友不怎么多,但基本都是能放心来往的。
做生意也是同样的道理,要合作,就得找那些靠谱的商家。这样虽然也许赚的钱要少一些,但至少不会被人坑。
就好比这凉拌菜,为什么选择素面馆老板合作?还不是因为这老板实诚,万一找了个黑心肝的,那天饭店出了事,非冤枉是她的凉拌有问题,她就有得麻烦了。
这卖药材也是,卖就要卖给靠谱得药房,才会能让这些珍贵得药材发挥最大得作用。
来到小药房,一年月五十岁左右的男子坐在一张小竹椅上,神情悠哉捧着一本医书在看。
看到他们,放下手中的医书,和蔼笑问道:“两位小同志,看病还是捡药?”
赵美美摇了摇头,回答道:“都不是。”
来药房既不是看病也不是买药,这还是第一次见,好在男子并没觉得他们无理取闹,仍旧很好笑容招呼他们。
赵美美掀开那盖着箩筐的破布,施茂彦随即把其中用蛇皮袋装着的石斛提了了出来,并打开袋子让男子看清里面所装的东西。
男子一眼就看出这是石斛,且质量很不错。
他心里已大概猜到眼前这对年轻男女来这是为什么。
虽说以前他们药房也收购一些附近村民在山上采的药,但近几年已经不这样了。
一来是村名大多并不是很认识药材,经常会将一些看起来相似的毒草和药材搞混,他们还必须得花时间和精力去挑出来。二来是镇上有了西式医院后,越来越少人选择疗效慢的中医,他们医馆对中药材的需求量大大减少。
可眼前这些石斛真的很不错,男子有些心动。
实物摆上台,赵美美也开门见山问道:“同志,你觉得这些石斛如何?”
眼前这个中年男子,并非国家医院里的正式医生,只不过因为家里世代懂医术,开了这么间药房,搁二十一世纪,就是赤脚医生。赵美美不知该怎么称呼,只要概以这时候非常流行的‘同志’。
“好东西。”即便猜到他们来这是想卖药材,男子也毫不吝啬夸赞。
听到这话,赵美美放心了,也更加觉得这药房老板名不虚传,果然是品德高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