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女首富发家记——孟冬十五
时间:2022-05-07 11:21:38

  赵惟谨的话点醒了她。一个人在群体中生活,要想如鱼得水,就得顺势而为,这并非同流合污,而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从而有力量做更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

  不就是炒作吗?她又不是做不来!

  很快,南山村传出一个消息——林悠然要建学堂!

  她大张旗鼓地买了一片地,热热闹闹地请来工匠挖地基、建屋子。她雇佣的人多,又舍得花钱,短短半月就建成了一座簇新的校舍。

  足足三排砖瓦房,每排各有十几间屋子,个个窗明几净。屋前还有一片极大的地方,铺着青草,搭着怪模怪样的架子,据说叫“操场”。

  十里八村的百姓都来看稀罕。

  有人同许氏相熟,笑着调侃:“这屋子瞧着比你自家住得都好!”

  许氏和气地笑笑,不着痕迹地往自家女儿脸上贴金,“吖吖说了,毕竟是给娃娃们读书用的,圣贤地方,马虎不得,比自家住的房子好是理所当然的。”

  “夫子可请好了?”

  “郡公帮的忙,在东京请的,都是学问好、见识广的老夫子,科场上中过举的。”

  大多百姓不知道啥叫“中举”,但一听是京城来的,还都是“老”夫子,就觉得好,特别好。

  有人借机问出最关心的问题:“每季的束脩不便宜吧?”

  许氏含蓄一笑,不怎么在意地说:“吖吖说了,不收束脩。”

  一片哗然。

  这可比单纯围观校舍令人激动多了——不收束脩?可以免费上?那岂不是人人都有机会读书了?!

  “敢问,是单收南山村的娃娃,还是各村都收?有何要求没有?”周围人的态度明显客气多了。

  “都收,不论男娃女娃,不管年龄大小,只要想学,尽管来。”

  这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传遍十里八村。

  修桥铺路办学堂,往往是最得民心的善举。学堂还没正式开,林悠然头上就多了个“大善人”的名号。

  作者有话说:

  没有意外的话,傍晚有二更哦!

  (有意外会发小包包通知~

 

 

65章 南山技校

  校舍还在完善之中, 报名工作已经开始进行。在确认了果真不用掏束脩之后,很多人家都带着孩子过来了。

  河沿儿食肆的姐妹们都来帮忙,结果还是忙不过来。尤其是负责解答疑问的柳福娘, 被婶子大娘们团团围住,嗓子都喊哑了。

  当然, 彼此都是高兴的。

  有人瞧见林悠然站在旁边, 讪讪地靠过来,小心翼翼地同她搭起了话。先夸两句校舍,然后说说自己孩子, 最后终于进入正题——

  “萝卜疙瘩的事, 是俺们做得不地道,吖吖别跟咱一般见识。”

  “是啊, 早知道姓姜的是那样的黑心玩意儿, 给多少钱咱都不会卖给她!”

  “吖吖勿恼, 往后你就是咱南山村的活菩萨, 谁要再敢跟你作对, 我王婆子第一个不答应!”

  “……”

  这已经是今天的第三拨了, 类似的对话每隔一会儿就要发生一回。

  林悠然面上应承着, 心里却觉得好笑。真让赵惟谨说对了, 这年头不流行做好事不留名,先把自己包装起来才能更好地发光发热。

  孙淳的祖母孙婆子过来, 笑骂道:“一个个厚脸皮的老货,我家吖吖被姓姜的打上门那会儿你们在哪儿?如今瞧见好处了倒一个个上赶着套近乎, 我都替你们臊得慌!”

  这话带着三分真心七分笑意, 说得众人面上发烫, 纷纷露出讨好的笑。

  孙婆子骂完人, 转头又悄悄地劝林悠然:“事情既然已经过去了, 吖吖不如放宽心吧,这些墙头草们值不得你花心思记恨……有句话说得好,‘宁可得罪君子也别得罪小人’,万一哪个心黑不怕死的放火点了成衣铺子,损失的还是咱们自个儿。”

  “晚辈省得了。”林悠然屈了屈膝,真心受教了。

  果然是个睿智的老人家,难怪偌大的孙家家风清明,上下三代人才辈出,不见一个浪荡子。

  如今,孙淳如愿投入杨延昭麾下,据说在高阳关屡次出谋划策,极得杨延昭赏识,前程不可限量。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