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公主穿八零后赢麻了——蓝榄
时间:2022-07-05 07:17:46

  老头接触过一次后觉得这对未婚夫妻实在难得,态度立马来了个大转变,和两人倾心交流了大半天, 将自己酿酒几十年积攒下来的经验几乎是全无保留地倾囊相授。
  在东湖酒厂学习结束之后两人就离开宁市, 打道回府了。
  这趟出行一共四天, 时间有点赶, 宁市的什么名胜风景区都没去过, 有点小小遗憾,但临行前制定的计划基本都圆满完成了,收获还是不小的。
  江舒云也想多呆几天,但她挂念家里的情况,和许绍庭各自都还有很多事要做,没空去游山玩水,只能踏上归途,返回安阳县。
  回来的火车上江舒云就想好了,到了安阳县后就直接拿着证件去了一趟工商所,申请了“云熙绣坊”的营业执照,以后再做东西就有个正式的名目。
  办完后先回青河村,看到两人回来,陶春兰问:“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没在宁市多玩两天?”
  江舒云把在宁市买的特色糕点拿出来,一边逗弄囡囡一边说:“不放心家里,就早点回来了。”
  江秋月笑道:“家里都挺好,我和妈这几天一起做了一套衣服,早上刚交单,客人挺满意的。”
  “这是当然,你跟妈的手艺已经赶上我了,完全没问题。”
  许绍庭跟着道:“这次是比较匆忙,等结婚后有时间了我再带舒云出去好好玩玩。”
  不止是宁市,他还要和江舒云一起去海市,去港市,去法国和意大利,去国内国外所有她向往的地方。
  江舒云微微抿唇,似笑非笑:“你可不要光说不练打白条。”
  许绍庭一本正经道:“当然,君子一诺千金,‘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出自前苏联黑白故事影片《列宁在1918》里的台词。)
  “好啊,那我就等着以后吃面包,喝牛奶了。”
  囡囡听到吃的就嘴馋,马上伶俐地接了一句:“二姨夫,我也要吃面包,我也要喝牛奶。”
  江秋月教过女儿,许绍庭是二姨的未婚夫,等结婚了以后就是她的二姨夫。小姑娘记不住这么多,就直接叫许绍庭二姨夫。
  “那是必须的,我们囡囡的可不能少,多喝牛奶才能长高高。”许绍庭说着从自己的大挎包里拿出一罐幼儿奶粉。
  江秋月忙道:“绍庭,大老远的怎么带这个回来,真是让你破费了。”
  这个时候奶粉并不是普通家庭的必需品,乡下的娃娃们断了母乳后就基本上和大人一样吃喝了,最多磨点豆子喝点豆浆而已,不会多花两三倍的钱买奶粉。
  许绍庭说:“没有,二姐客气了。奶粉花不了多少钱,但科学家说对小孩子的成长是很有利的,尽量让囡囡每天喝一杯。”
  “好的,谢谢。”
  囡囡顿时笑弯了眼睛,抱着奶粉罐甜甜地说:“谢谢二姨夫!”
  “哎,囡囡真乖,不用谢!”许绍庭也笑着应道,接着又掏出一听城里时兴的麦乳精,“听说这个东西好喝,大家也尝尝。”
  陶春兰也不说客套话了,从厨房拿来几个杯子,一人冲了一杯。
  尝过之后大家都表示,味道确实不错,又香又甜,喝了之后让人心情都亮堂了一些,这钱花得值!
  接下来许绍庭继续紧锣密鼓地筹办加工厂,采买设备,修整厂房,办理各种生产许可证,或者外出观摩学习,又是经常三五天不见人影。
  江舒云也忙,虽然安阳县里的仿冒品越来越多,但钱记布庄那边仍然不愁销路只愁数量太少,时不时还有慕名上门来定制的单子。
  现在虽然母女三人一起开工,也没法短时间内马上交单,至少要提前十来天预约才行。
  对于时不时有外村的陌生人进出江家,青河村人茶余饭后当然也聊过,不过都没太当回事。
  有人听说江家在卖衣服之类的东西,也只当是陶春兰从县里批发来的,只能赚点差价的小钱而已,搞不出什么大名堂。
  ……
  时至深秋,桑树开始落叶了。
  江舒云一共养了四批蚕,除了日常用的丝线以外,还攒出来了一床蚕丝被,又轻又软,比棉被舒服多了。
  她拿给江氏夫妻用,陶春兰收下了,却并没有立马用起来,只道:“这床被子来之不易,我得等个黄道吉日再用才行。”
  江舒云便由着她去了。
  这个时节田里没有太多农活要做,江海涛大部分时间都在家歇着,最近数日除了酿白酒,他也在看书学习。
  江海涛没有正经读过书,但是上过扫盲班,认识的常用汉字也有三千,相当于小学文化水平,看一般的书差不多够用了。
  就算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东西,家里有江舒云在,那就不成问题了。
  他看的是一本《葡萄扦插与种植技术》,前阵子特地让许绍庭从县里买来的,预备明年不种庄稼,改种葡萄。
  二闺女和未来的二姑爷明年会把酿造葡萄酒作为一项主业,自己当然要大力支持。
  就算要用粮食造酒,购买原料也很容易,价格也非常低廉,葡萄就不一样了。
  做出这个决定对于循规蹈距这么多年的江海涛来说是一次大胆而又冒险的尝试,但他种了这么多年的庄稼,知道再怎么辛勤努力也种不出个花来,连一家人的温饱都难以维持。
  种葡萄的确冒险,但利润比种粮食高,有句话说得好,风险与机遇并存。
  活到这把年纪,他也想像年轻人那样挑战一下自己,尝试一下新事物。
  都是伺弄土地干农活,他就不信自己种不好葡萄。
  书上说葡萄苗可以春秋两季种植,眼下就正好赶得上。要是等明年开春再种,那就会白白浪费几个月时间。
  江海涛还了解到适宜酿酒的葡萄品种和当成水果食用的品种并不一样,而且有红白两种葡萄酒之分。
  经过一番比较和考虑,他打算先从使用最广泛的红葡萄赤霞珠开始。
  这个品种产量稳定,耐旱耐寒,适应性比较强,酿出来的红酒味道香浓,广受欢迎。
  青河村和附近几个村子都没人种这种葡萄,江海涛就专门上县里的农资供销社打听,结果那边也没有,只能从外地购买。
  一株两年生、次年就能结果的葡萄苗批发价1毛钱,一亩地大概能种300株,十亩地3000株就是300块,成本不低。
  江海涛咬咬牙,把压箱底的300块拿出来,订购了一批葡萄苗。
  作者有话说:
  注:面包牛奶这句话出自前苏联黑白故事影片《列宁在1918》里的台词。
 
 
第49章 
  十天后, 葡萄苗到了,就又开始忙着下地了。
  但江海涛一个人种不过来,一棵苗子要刨一个坑, 栽上之后除了施肥还要搭支架,便于以后爬藤, 过程比较麻烦。
  他腿脚不便,影响速度,3000株大概要十来天才种得完。
  江舒云就果断让她爸去村里找三个人帮忙,每人一天给五块钱的人工。
  江海涛有点不舍得, 说:“一天五块, 三个人就是十五, 干几天就几十块了。你辛辛苦苦赚钱不容易, 还是不请人了吧,我尽量搞快一点。”
  江舒云劝道:“我没关系,是爸你太辛苦了, 要是累坏了身体得不偿失。伟人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早点弄完了就能早点进行后续工作。而且我现在收入稳定, 这笔钱出得起, 你放心。”
  “那行, 我去找人。”
  江海涛被她说服了,于是就到村里找人帮忙。
  一天五块的工钱相当不错了,对于不少无事可干赋闲在家的人而言很有吸引力, 所以很容易就找到了三个年轻后生。
  三个人一个叫小吴, 一个叫小陈, 还有一个小郑, 每人负责三亩地, 江海涛只用种一亩就行。
  知道江家要种葡萄后,三人都很惊讶,这可是个新鲜玩意儿,他们并不看好,但只要有钱拿就行。
  小吴活泼外向,小陈有点木讷内向,两人偶尔拌个嘴,不过并不耽误做事,效率都还不错,一天种一亩,三天正好完工。
  小郑则有点小聪明,想多干一天就能多拿八块钱,所以拖到第四天才种完。
  江舒云没说什么,照样按照天数付了工钱,不过对这三个人的性格为人有了判断。等许绍庭的加工厂开起来后可以继续请小吴和小陈去那边上工,小郑就算了,淘汰。
  很快青河村人都知道江家改种葡萄的事了,个个都觉得江海涛真是脑子有点不清楚了。
  葡萄是一种味道不错的水果,县里一斤卖两三毛钱,比苹果梨子什么的稍微贵一点,但自己家里种一两棵吃吃就行了,种十亩地就完全没必要了。
  这种果子和便于储藏的粮食不一样,大夏天成熟,摘下来卖不掉的话两三天就会烂掉。外销也很麻烦,同样涉及到保鲜和运输的问题,成本太高了。
  种粮食是赚不了什么钱,但不至于饿死,种葡萄可就不一定了。
  大伙儿说起这事都摇头叹气,到明年江家怕不是要赔得当裤子了。
  村里人的顾虑有道理,可惜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江家种的不是水果葡萄,而是用来酿酒的,自产自用,不愁销路。
  不过个中细节就不必跟外人说了,毕竟一切还是未知数。
  隔了两天许绍庭抽空过来一趟,发现江家的地里已经整整齐齐种上了葡萄苗,不由十分惊喜,不遗余力地夸赞未来的老丈人:“江叔真厉害,这么快就种好了十亩地,就像变戏法一样。”
  江海涛有点不好意思,憨厚地道出实情:“没有,是小云出主意,我请人帮忙一起种的。”
  许绍庭继续拍马屁:“您有这个魄力和领导能力也很了不起了,善于用人、提高工作效率是很重要的一门学问,现代化生产更需要。等您以后当上副厂长了,一定会是个好领导。”
  江舒兰忍俊不禁,陶春兰跟着笑起来,未来姑爷的口才真不得了,这话听着真是窝心。
  江海涛晒得黎黑的脸膛也微微有点发红,又有点不敢置信:“我当副厂长?不行吧?我不会说话,又从来没当过官,怕干不来副厂长,把你的事情搞砸了。”
  “不会的,我相信您有这个能力。您会酿酒,葡萄园也是您一手建起来的,以后加工厂开起来了,您就专门负责这一块。”许绍庭异常诚恳地说,“当副厂长需要干实事,并不用花言巧语拉关系,除了您我也想不到能够信得过的可靠人选,只能让江叔您辛苦一下,给我帮帮忙了。”
  江海涛十分感动,油然而生一种使命感,便点点头道:“行,只要我这把骨头还能派得上用场,需要我干什么你只管说一声。”
  “谢谢江叔!”
  ……
  到了十一月下旬,成人高考成绩出来了,去县一中的报考点可以提前查到分数,不然就等一个星期甚至上十天才能收到邮局寄出来的成绩单。
  许绍庭等不及,就去青河村接上江舒云,一起去县里查分。
  四个科目各150分,总分600。根据往年划的分数线,达到160分就能被录取,条件比较宽松。
  江舒云是百分之百能过的,所以并不担心。
  许绍庭却略显不安,去县一中的路上神色不是太轻松。
  江舒云故意问:“怎么,你怕考不到160?”
  许绍庭否定了:“不,160闭着眼睛都能过,我只是有点不确定英语分数有多少。”
  他知道自己英语及格没问题,但希望能稍微高一点,和江舒云之间的距离能尽量小一点,不然会有损他状元郎的自尊心。
  江舒云本来不怎么在乎成绩的,这会儿心里不禁也有些迫切起来。
  倘若许绍庭考得太差,自己这个“江老师”脸上也没有什么光彩。
  到了县一中,成考招生办里挤满了人,都是来查成绩的。
  两人一时进不去,只能在外面等着。
  忽听里面有人说:“哇,满分600,居然有人能考568,这么厉害!”
  “是啊,有这水平怎么不去参加统考呢?”
  “谁知道,第二名好像才300出头,这差得太远了吧。”
  “考那么高干什么,160就能过线了,像我就刚好考了这个分数,不多不少正正好,嘻嘻。”
  “第二名不是300多,是548,只比第一名低20分而已。”
  “哦哟,这俩是华山论剑啊,都考这么高!”
  许绍庭听到这一句,顿时就松了一口气,说:“还好还好,差得不多。”
  江舒云对自己的分数是比较有把握的,不禁揶揄道:“你就知道自己多少分了?万一第二名不是你呢?”
  许绍庭言之凿凿:“如果不是我,我当着所有人的面表演一个胸口碎大石。”
  江舒云“噗”的一声笑起来:“行啊,那一会儿我就等着看杂耍了。”
 
 
第50章 
  招生办的人出来了一大半, 两人进去,向负责查分的老师报了自己的考号。
  那个老师都没查,听到他们俩的考号就直接从桌面上拿起两份成绩单, 一脸欣慰地说:“你们俩挺不错,一个全东湖省排名第一, 一个第二。虽然成考比统考的难度要小一些,但能考这么高的分数说明还是下了功夫的,值得肯定。以后也要继续保持这种认真学习的态度,将来做出一番成绩, 给其他成考生树立一个榜样。”
  江舒云有些感动:“明白, 谢谢老师。”
  许绍庭则一脸自信:“您放心, 我们会的。”
  其他考生发出一片惊呼声, 看他们俩的眼神既羡慕又佩服。
  从招生办出来后,两人展开成绩单看了一下。
  江舒云语文140,数学144, 英语146,史地138。
  许绍庭语文145,数学144, 英语125, 史地134。
  两人其他三门分数不相上下, 差距大一些的就是英语。
  虽然英语题目比较简单,但许绍庭没有基础,只是学了不到三个月就能考到125, 已经相当不错了, 足见他确实下了不少功夫。
  许绍庭自己对这个成绩也非常满意, 唇角翘得老高。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