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热吻北极——景戈
时间:2022-07-16 07:35:31

  过了一会儿,裴祉皱了皱眉,“还有别的事吗?”赶客的意图明显。
  李振耸耸肩,“下午没事一起看电影去啊。”
  学院发的电影票,影院就在学校附近的商业中心。
  “不去。”裴祉拒绝得直接。
  李振给自己接了一杯水,握在手里,“你算算回来以后有多久没有参加过两个人以上的活动了?”
  他走到办公桌旁,语重心长,“我感觉你这一次调整的时间格外长。”
  “......”裴祉打字的动作顿了顿。
  人类学者回归到原本自己属于的社会后,都会有一段调整时间,从极度孤独的心理失衡状态到重新适应社群。
  根据李振的观察,裴祉这一次归来后的状态,比过去要更加封闭。
  “去看什么。”裴祉问。
  他是个很聪明的人,一经提点就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并且尝试去改变。
  “还能是什么,《界线》啊,电影票还没发到你吗?”
  李振嘿嘿笑道:“我和那导演可熟了。”
  “你还记得去年广西的项目不,原本让你带队的那个,宋导跟我们一起去拍摄的,本来我还想介绍你们认识认识呢。”
  “她对印第安文化特别感兴趣,就连去拍摄也还带着一个印第安的木偶。”
  李振对那个木偶垂涎许久,“那个木偶,我听小道八卦说,好像是她男朋友花好大价钱给她拍的。”
  “你猜多少钱?”
  裴祉一声不吭,键盘敲击的节奏变得急促,透露出打字人的烦躁。
  李振没有察觉到,自问自答:“整整一千万!”
  他啧啧感叹,“有钱人的世界我不理解,那么贵的木偶,是我就得找个保险库放着,哪像宋郁一样天天手不离的带着。”
  “啪——”
  裴祉阖上了笔记本电脑。
  李振吓了一跳,才看到对面裴祉的脸色黑得跟锅底似的。
  他仔细思考了一下自己刚才说了什么,小心翼翼地问:“你去一趟巴西回来,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啊?”
  李振越看越觉得裴祉最近的状态像是失恋了,不然这么那么听不得他说其他人谈恋爱的事儿。
  “......”裴祉冷冷扫他一眼,“没有。”
  李振看他的反应,一点不信他说的没有。
  他又接了一杯水,抿了一口,慢悠悠地说:“社会本身的广度是有限的,将要扮演的角色分配给不同成员,我们遇到的人实际上并不是自足自在的个人,而只是一些功能。”
  “我们选择他们,与其说是因为他们本身的重要性,倒不如说因为他们就近在身边,符合我们对功能的需要。”
  裴祉听出他说的观点,来自于著名的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可以延伸到社会角色理论。
  他指尖在桌面上敲击,已经极度的不耐烦。
  “说重点。”
  李振轻咳一声,直截了当,用更通俗的语言表达。
  “失恋就失恋,下一个会更乖。”
  两分钟后,办公室的门被重重地关上,李振被请出了门。
  李振蹭了蹭鼻子,才想起更重要的正事儿没说。
  他敲了敲门,“对了,北极科考队临时加了一个成员,央视计划拍一部北极的纪录片,导演这次跟我们的项目组随行采风。”
  “你到时候多照顾照顾人家。”
  “知道了。”男人隔着门道,语气淡漠。
  办公室里面,裴祉靠在椅子上,仰着头,唇角抿成一条线,漆黑的眸子沉沉,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许久。
  他抬起手臂,挡住了眼睛,发出一声长长的轻叹。
  作者有话说:
  下章要见面了!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Heathens 7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1章 赤道
  上海极地中心码头。
  红白相间的雪原号破冰船气派巍峨, 发出绵长的汽笛声,驶离基地码头,前往地球的最北端, 执行今年的北极科考任务。
  透过会议室的窗户,可以看到雪龙号已经远离了港口,港口的五星红旗越来越模糊,最后只剩下一抹红色,远处是一望无际的大海。
  这是他们上船后的第一次全员会议, 主要是强调雪龙号上的安全守则。
  船上总共有一百来名成员,一半是船长、领航员、船员及厨师等工作人员, 另一半是国内各个大学或者研究所的教授老师、科研工作者。
  距离会议开始还有半个小时, 来自不同领域的考察队成员都到齐, 大家三三两两凑在一起,聊着这次科考要研究的课题。
  关于气象、北极地质、水质和浮游生物等等。
  宋郁坐在会议室的角落里, 在这样一群高知分子里显得格格不入。
  “不好意思,请问能帮我们拍两张照片吗?”有个戴黑框眼镜的男青年朝宋郁招手。
  宋郁愣了愣,一时没反应过来,猜测她应该是被误会成摄像师了。
  宋郁肩膀上背着一台单反相机, 在会议室里又无所事事,确实很像是专门的摄像师。
  而且在这些满脑子都是科研工作的人里面,关注娱乐圈的更没有多少, 没有人认得她是谁。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宋郁站起来走过去。
  男青年的长相清秀,个子高高的, 穿着蓝色的条纹衬衫, 打扮很朴实, 让人觉得非常真诚和舒服。
  他站在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授身边, 男青年的行为举止里对那位老教授充满了尊敬。
  宋郁给他们两个人拍了好几张照片,态度认真尽责。
  老教授脖子向后仰,眯着老花眼,从相机里看到照片,夸赞道:“这张拍得好,连外面的海景都照进去了。”
  他看向宋郁,客客气气地说:“等回去照片洗出来,还请你寄给我一张。”讲话行事还是老派的方式。
  宋郁笑了笑,“不用,我现在就把照片用手机传给您,很方便的。”
  “哦,那要怎么弄?”
  这时,远处有人喊他,“徐教授。”
  何复拿出自己的手机,“老师,我这来弄,您先去忙吧。”
  被叫到的徐教授点点头,“行,那小何你记得之后发我。”
  徐教授走后,经过一番操作,宋郁把几张照片全部导到了他的手机里。
  何复翻着照片,“你很会拍呀,想不到今年科考队那么周到,还请了随行的摄像。”而且还是那么漂亮的摄影师,他偷偷瞄一眼宋郁,把这句话留在了心里。
  宋郁把相机的镜头收起来,解释道:“也不全是做摄像工作,我是跟着去北极勘景,准备拍一部纪录片的。”
  自从宋郁去年那部新电影上映,她的口碑急转直上,年初甚至还收到了央视纪录片的拍摄邀请。
  其实拍纪录片,肯定是不如拍电影赚钱的。
  但因为宋郁这两年对于自然和原始的题材变得很感兴趣,正好赶上来雪原号的北极考察,一般情况,很少有人有机会能够深入极地,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因为这一次只是去北极勘景,初步确定要拍摄的内容,不需要很多人,加上考察队里能塞进去的闲人名额有限,所以就宋郁一个人跟队。
  何复一听,立刻明白自己是误会了,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原来是这样,我说怎么拍照技术那么好呢,还让你给我们拍照。”
  “对了,那你是跟哪个组的呀?”他问。
  宋郁想了想,“我应该算是京北大学研究组的。”
  因为船上参与考察工作的科研人员很多,所以按照主要负责的项目组进行分组管理。
  之前宋郁也是跟着京北大学的那帮研究生博士生一起参加的雪龙号试航,按照雪龙号的规矩,所有以前没有上过雪龙号的人,在正式出发前,都要参加一次试航。
  闻言,何复点点头,脸上的表情有些可惜,“我还想你如果没有分组,让你来我们组呢,我们组主要研究的是海洋生物与生态。”
  “不过京北大学从第一年北极科考就有参与,尤其是这次考察队的领队裴祉,已经有过好几次北极考察的经历,经验非常丰富。”
  “今年又是雪原号第一次进行北极冬季科考,不是裴教授领队,我还真没底呢。”
  何复讲的时候,眼睛里闪着艳羡的光。
  他今年研究生毕业,而在相同的年纪,人家早就已经博士毕业,成了副教授。再过几年,等他到裴祉现在的年龄,估计也还是达不到他的水平。
  自从上船以来,宋郁前前后后已经听过裴祉这个名字很多次了,不管是她从杂志期刊上看到的,以这个名字发表的学术论文,还是从旁人口中提及。
  她和何复闲聊的功夫里,人陆陆续续到期,终于开始会议。
  会议开始前,以每个项目组的首席科学家为代表,介绍各自的课题,组内成员也分别自我介绍。
  每一个人的谈吐举止,都充满了文人学者气质,低调谦逊,和宋郁以前所接触的所谓精英有很大的不同。
  前面的教授老师一个个介绍完自己的研究项目,包括全球大气气象、海冰生态环境之类的课题,宋郁反而不好意思多说什么了,混在京北大学的团队里,打算就做很简单的自我介绍。
  身边两个京北大学的学生在嘟囔。
  吴月探头问:“裴队还不来啊?”
  出了学校,吴月他们一般不会再用学校里教授老师之类的称呼去喊裴祉。
  张铖悄悄看一眼手机,轻轻“嗯”了一声,“他在和船长商议前往北极的冬季航线,估计晚一点,待会儿让我替他讲。”
  冬季并不是适合北极考察的季节,温度低,冰层厚,对于雪原号来说,是一场很大的挑战,所以航线的制定至关重要。
  吴月抬手握拳,一脸同情,“师兄加油。”
  她想了想,“不对啊,航线不是出发前就定好了吗?”
  吴月语气微顿,悄默声儿地问:“我咋觉得我导儿就是故意的呢,他是不是就不想讲PPT......”
  张铖看一眼吴月,咋那么不懂事,不知道看破不说破,他没接话,低头滑着手机看PPT,嘴里默念组织语言。
  吴月没得到回应,撇撇嘴,扭头凑到宋郁旁边,小声嘀咕,“我还想着今天终于有机会让你见见我们导师了呢。”
  宋郁是在之前跟雪原号试航时认识吴月的,吴月二十出头的年纪,今年读研二,青春活力,特别喜欢讲话,嘚吧嘚吧没个停,尤其崇拜她的导师。
  “不是我吹,裴队真的帅绝了!”吴月眼睛睁得大大的,竖起大拇指,“你要是见了,肯定想找他给你拍电影,演男主角!”
  宋郁瞧她那副模样,忍俊不禁。
  此时,张铖已经上台开始介绍,京北大学是课题最多的项目组,也是唯一一个她听到有人文地理类的项目,考察北极圈周围的人类社会活动。
  “你知道吗,以前北极科考都是没有社科项目的。”
  吴月在下面跟宋郁解释,“因为大家都比较看重实用主义,像海洋啊、气象啊、物理环境这些,才是北极科考的重点,很少有人会去关注北极地区的文化和社会。”
  “研究北极的社会文明,可以帮助我们在北极科考更加顺畅,比如指导国际会议的谈判,因为明白北极区的人们看重的是什么,沟通起来更没有障碍。”
  吴月撇撇嘴,“但其实很多人并不这么认为。他们不了解,人类学并不是一个短期就有所效益的学科,而是在漫长历史周期里,回溯过去,根据不同的文明进度形态,建立出一个模型,以帮助现在文明发展的学科。”
  张铖介绍完课题下来,就听见吴月在侃侃而谈,一巴掌拍在了她的后脑勺,“别拿裴队教你的话来忽悠人,害不害臊。”
  吴月摸了摸头,嘿嘿笑道:“我这不是现学现用嘛。”
  她扭头和宋郁继续说:“所以裴队这次能在考察队里担任领队,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
  宋郁望着吴月,小姑娘眼睛亮亮的。
  她一直觉得对事物有热忱的人会发光,从吴月身上,她看到了似曾相识的东西。
  像是火光灼人,宋郁眼睫颤了颤,收回了视线。
  不知道为什么,心脏好像缺失了一块,觉得有些难过。
  会议的主讲人是雪原号上的组织协调管理人员,守则一条一条讲得很细、
  因为船上从头到尾到处都安装有实验设备,包括世界上最先进的表面海水采集分析系统,船仓内部也有很多的实验室,所以有许多的实验室守则、安全守则需要强调。
  虽然会议室里坐着的都是老研究员了,但听安全守则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
  倒是宋郁听也听不太懂,很快坐不住了,会议室里热气烤得她透不过气,胸口憋闷。
  最后终于熬到大家开始讨论起实验仪器和实验室的轮流使用时间,宋郁悄悄从后门溜了出去透气。
  打开门,一股冷冽的风就往她的脖子里钻,海上比陆地还要寒冷。
  雪原号自中午出发,已经航行了数个小时,天空是阴沉的灰白色,不知道什么时候下起了毛毛雨。
  雪原号全长一百六十米,二十三米宽,船仓共七层,会议室在一层,沿着走廊出去,就到了船头甲板处。
  黄昏时的海浪起伏变大,船体小幅度地晃荡,但不至于影响走路。
  宋郁站在甲板上,视野开阔,远处是模糊的天际线。
  大陆早就已经看不见,取而代之是一望无际的大海。
  雨珠下落的速度在海上很慢,宋郁看见甚至有细碎的雨珠随着风在缓缓向上飘,仿佛时间在这茫茫大海里,以缓慢的速度正在倒流。
  她深深吸了一口气,将胸口滞涩许久的烦闷置换,任由海风将她的头发吹起,挡住视线。
  细雨越下越大,像极了圣保罗上空漫天飘舞的草木烟灰。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