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生活日志——川不辞盈
时间:2022-08-02 06:55:47

  有人带了鸡鸭上来,有人在吃早饭,车厢里各种味道混杂在一起,熏得人头昏脑涨。
  林青玉两根手指用劲,才捏着开关打开紧闭的窗户。她刚呼吸了一口新鲜空气,坐在她身后的大娘就开始抱怨:
  “你这姑娘,开什么窗,风都吹进来了。你不冷别人冷啊!”
  说着重重地一推,窗户啪地又关上了。
  林青玉有些晕车,加上林青旸自上车后就一直很紧张,紧紧捂着肚子。林青玉就没多事,只再次给窗户拉开一道小小的缝。
  “妹儿,你是认真的吗?这可是2400块!?”东风批发市场前,林青旸抬头看着那个崭新的招牌,有些不确定的问。最后那个数字他说得很轻,生怕被人听见了。
  林青玉侧过头,认真地看向哥哥问道:“哥,你相信我吗?”
  林青旸看着这个和记忆里的小鱼越来越不像的妹妹,心里有些打怵。可要不是一家人,她怎么会这么劳心劳力。他咽了咽口水,压下那些奇怪的念头。
  “走吧!”林青旸心下发狠,妹子都有这个魄力,他一个当哥哥的,不能事事都让妹子顶在前头。
  林青玉踏进批发市场的瞬间,脑海里又响起了曾经在经济电台里听到的:
  “……在批发市场里压价,前一秒都要跟人吵起来了,后一秒还能舔着脸笑着说谢谢老板。背着胶丝袋,省那一两趟车费,风里来雨里去……”
  相比这里其他人行色匆匆熟络的样子,兄妹两温吞的就像是意外闯入的。
  身边花花绿绿,琳琅满目的一个摊子挨着一个摊子。腰间挂着个装钱的兜兜,手臂上搭着主卖款式的老板大声的叫卖、穿着黑灰上衣,拎着大胶丝袋的顾客大声的讨价还价。
  讨价、收钱、装货。
  这一切都让兄妹俩看直了眼。
  林青玉双手握拳,指尖掐着掌心。手心的刺痛让她的眼神恢复清明,这样的场景,记忆里也是经历过的。只不过那是2015年,而现在是1985年。
  “哥,你跟着我。”从这句话开始,林青玉就进入了状态。
  接下来,林青旸紧紧贴着小鱼走,他看着她边走边听价格,遇上中意的还会停下来问问价格。而他捂着自己放钱的口袋,还要注意经过他们身边的人。他就怕人一多,再给钱弄丢了。
  林青玉在一家看着比周围都大一圈的摊子前停留。老板是个大妈,她正忙着给几个人结账。
  “文化衫150件,牛仔裤50件,喇叭裤……好勒,您下次再来。”
  “尼龙袜?现在更流行丝袜呢!您瞧瞧——”
  “哎哟,您眼光好。这是雨衣,京都现在正流行呢,又能防雨,天冷了还能当外套穿。行,50套是吧,来……”
  大半天,他们从头走到了尾,每一家都看过了。这里最多的还是衣服,各种各样,长袖、袄子什么款式都有。
  “老板,拿八个胶丝袋!”林青玉盘算好他们带的两千四百块钱能买多少东西后,在门口的小商店里花了来到这里的第一笔钱。
  随后,兄妹俩每人两手都挎着两个袋子重新走进市场。这打扮就和其他来批货的人一样。
  他们到了刚才停留最久的那个摊子前。
  作者有话说:
  ①:引用李叔同《送别》歌词。
 
 
第9章 
  林青玉知道,不管到了什么时候,那都是女人钱和孩子钱最好赚。所以她的目标,就定在这个范围里。
  现在是七月份,苏国那边冬天时间长。嗯,还不能挑尺码,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均码的概念。她一边思索一边在人家摊子前张望。
  “妹子,看看,我这儿的货可是最齐全的。”
  “大姐,这线衣和尼龙袜怎么拿?”
  快五十岁的女人看向林青玉,大姐?嘴巴倒是甜。不过看着面生,她眯了眯眼,报了个价:“八块!”
  林青旸上前一步,正想理论两句,怎么八块?刚才他们还听到是三块八的,这不是坑人吗?
  林青玉扯了扯他的手,用眼神示意他别冲动。
  她对着那大娘笑了笑,这会连大都没了,语气更是亲昵地道:
  “姐,您别开玩笑了。这玩意供销社也就八块。我真是诚心要的,您看,我们家伙什都带了。”林青玉指了指两人手里的胶丝袋。
  “姐您说个诚心价,这四个胶丝袋装满,剩下两个装尼龙袜。下回我还来您家。”
  那大娘看着林青玉小小年纪,说话老练,也笑了,“行吧行吧,看你面善,五块八,我给你装上。”
  林青玉侧过身,脚向着外面,“姐,您这个价可不诚心。这线衣市场里哪个摊子没有,我就是刚听见姐和前头那个大哥说话,看您也是厚道人才进来。您这……算了,我还是去别家看看吧……”林青玉做出要走地姿势,林青旸以为妹妹是真要走,他转身大步离开。
  “诶,诶,闺女!你等等,别走啊——”那大娘见人真要走了,赶紧出声叫住。
  林青玉停下脚步,“姐,我们大老远坐车来是真得拿货。价格不合适,咱们都别耽误彼此时间……”
  “你这小闺女性子怎么这么急!我才说两句,就着急忙慌的要走。行了行了,这也要吃中饭了,我就当是收摊了。三块八给你,尼龙袜三毛。这总成了吧?我这线衣质量可和那些不一样,你自己扯扯,弹性多好不管胖瘦都能穿!”
  “您这质量不好我能在这么多家相中吗?谢谢姐~”还到心里的价格,林青玉也笑着夸了句。
  “你可真会灌迷魂汤,说好了,你以后可都得来我这拿货呢!还有别的你要不,这雨衣你们不看看……”
  林青玉嘴甜,夸的那大娘同意让他们免费寄存胶丝袋。
  这一下,就用去了大半的存款。
  她带着哥哥来到一处批发玩具的摊子前。
  玩具款式很多,她在娃娃和玩具枪中犹豫。后来想到那可是被称作战斗民族的国家啊!于是果断选了玩具枪。
  还价这种事一回生二回熟,这次没费多大功夫就以合适的价格装满了两胶丝袋。那老板最后还送林青玉几件样品。什么呱呱叫的小鸭子,金发碧眼的洋娃娃之类的。
  林青玉看着脚边八个鼓鼓囊囊的大袋子,开始发愁了。买的时候倒是痛快了,可现在就她和哥哥两个人,该怎么带回去?
  还有,这么多东西,他们俩真的能带上火车吗?
  她有点后悔,可林青旸却被这几包东西激出勇气来。钱已经花了,那就只能往前!
  “妹儿,别愣着了,走!”话音落下,他雄赳赳气昂昂地开始抗胶丝袋。
  人不到绝境,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
  以上感悟来自扛着三个胶丝袋的林青玉。
  曾几何时,她也是个要等着男同事换水的弱女子。
  可现在,她身上这些,百八十斤有了吧?
  批发市场距离公交车站大概两三百米,林青玉却觉得这条路怎么漫长。她都想不到自己是靠着什么样的毅力才能坚持走到公交车站。
  等公交车的人很多,兄妹俩还没过去呢,就被大多数人侧目了。
  “这大热天的,你们干嘛不来两趟。瞧瞧这满头大汗的。”有个大哥看不过眼,走过来帮林青玉背了两个。
  她顿时直起腰了,也没管还往下淌的汗珠儿,扬起笑脸,一叠声地,“谢谢大哥。”
  公交车没一会就来了。只是回去的公交车比来的时候更挤,车上的基本都是来这拿货的人。肉贴肉,或者贴着包裹,林青玉被林青旸护着缩在角落里坐在胶丝袋上。
  林青玉看着林青旸被挤得只能蜷缩着腰背,不止身上冒出汗水,就是一头短发都湿了。
  “哥……”
  “没事,好好呆着。一会儿就到了,别说话。等下又该晕车了。”林青旸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个笑脸。
  下了车,距离他们家还要好些路,他们租的那房子在胡同的中后段。
  “妹儿,你在这儿等着。哥回去推板车来。”
  林青旸看妹妹才走了几步就呼呼喘气的样子,解开身上的麻绳,放下胶丝袋。
  “哥,你怎么不早说!我都走了这么多步冤枉路了!”林青玉也放下袋子,毫无形象的坐在袋子上,还一边挥手,“去吧去吧,哥你再帮我带杯水来哈。”
  同一时间,今儿出院的徐榛年,他和奶奶坐着的军用吉普车,正往老宅驶来。
  “停车。”
  徐榛年往车窗外看到的时候,看到一个应该陌生,却常在他梦里出现的身影。
  “榛哥,怎么了?”开车的是徐志清的勤务兵小宋。
  “没什么,就是看到认识的人。顺路,搭他们一程吧。”
  吉普车停在两兄妹面前,徐榛年摇下车窗。
  这兄妹俩的形象是真的惨。
  当哥哥的,全身是汗,对着他们的后背都湿了。他在路边解身上的麻绳卸袋子。当妹妹的一头麻花辫乱七八糟,同样满脸汗,她也不说帮忙,反而就坐在袋子上看着。
  “林青玉。”
  “啊?”谁叫她?
  林青玉扭头顺着声源看过去。
  是他。
  他伤好出院了?他白的还真快,上回见还是小麦色,现在皮肤就白了。啥体质啊,真羡慕!
  不对,他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以上,就是两人对视的时候,林青玉心里的想法。
  “上车。”徐榛年看她傻乎乎的样子,忍不住笑了。
  一直观察老孙子的徐奶奶看着这一幕,心里也乐了。
  她家小榛什么时候这么主动和姑娘家说过话了?
  “不用,我哥要回去拿板车了。”林青玉拒绝道。
  “顺路。”徐榛年解释了句,“你上次也送我奶奶了。”
  徐奶奶一听,这是拿她做筏子呢。但是她老孙子今年都28了,再不结婚都要而立了!
  于是徐奶奶也起身到窗口,“闺女,上来吧。奶奶送你。这天儿多热,快上来,堵在这儿不好看。”说着她又冲驾驶座的小宋道,“小宋,你下去帮他们把胶丝袋放车后面去。”
  “诶。”
  看着开始有人围观了,林青玉只能应了。
  徐奶奶坐回去,还不忘给孙子一个眼神。
  徐榛年对她竖起大拇指。
  军用吉普车的车后座很宽敞。
  徐车门打开,徐奶奶下了车,她示意林青玉兄妹先上车。
  “奶奶有些晕车得坐窗边,你们不介意吧?”
  这话问的,林家兄妹也不好意思说介意呀。
  于是车后座从左到右分别是徐奶奶、林青旸、林青玉、徐榛年。
  在林家兄妹一再道谢后,车厢里又没了人说话,气氛有些沉闷。
  “闺女,你叫青玉?”
  “是,奶奶,我叫林青玉,这是我大哥林青旸。”
  “噢,你们这大包小包的,是准备回老家?我听你们口音,是东北人?”
  “奶奶,我们是连市下面秋浦县的。嗯呐,放暑假了。”
  “我们老家是白山那嘎达的,就是多少年都没回去了。青玉你是大学生呀?”
  唠这个,林青旸就来劲了。他这半年摆摊锻炼的,也没从前那么腼腆了。
  他表情自豪,接话道:“奶奶,我妹是北师大的学生,她是我们村第一个考上大学的。现在还拿第一名呢!”
  徐奶奶有些意外,看着林青玉频频点头,“真的啊,闺女你可真厉害!大侄子,那你呢,你在京都做啥?”
  林青旸没觉得摆摊有啥见不得人的,他没藏着掖着,很大方,“奶奶,我在咱们胡同对面那早市摆摊。咱家煎饼鱼面挺不错的,下回您来,我做给您吃。”
  “那感情好呀,等你们回来,奶奶一定去!”
  “不用等,等会我们回去就要摊饼带火车上吃。奶奶我一会子给您送去。”林青旸想着人家搭他们一程,总得回礼。
  徐奶奶看了眼沉默的孙子,笑了笑,“好呀。”
  “大哥,前面就是,您在那停就行。”林青旸给小宋指路。
  车停在院子外。
  小宋帮着他们把胶丝袋卸下来。
  “宋大哥,我们自己拿进去就行了。”
  林青玉跑到车窗前,“奶奶,谢谢您。”
  “客气啥,反正也顺路。原来咱们离得这么近呐,真是有缘。”后半句徐奶奶说得有些意味深长。
  “徐榛年。”
  徐榛年看着林青玉说。
  林青玉反应过来,“徐大哥,也谢谢您。”
  徐榛年没想到她会这么说,眼神呆滞片刻,随后伸回目光。
  “青玉,奶奶在家等你,一会儿你要来哦?就是前头门前有石狮子那家。记住了哈。”
 
 
第10章 
  “好香啊!小鱼,我发现你做面食真的是这个。对不对小桐桐,妈妈做饼香不香?”梁满月抱着七个月大的女宝宝站在厨房门口。
  林青玉一手拿着肉酱碗,一手拿着小刷子,对着烙好的油饼上刷着酱:
  “热不热啊你,把她放摇篮里呗?”
  “不热,我就爱抱桐桐!”梁满月嘿嘿乐道。
  “啊啊啊。”女宝宝也不知道是为了啥,突然很兴奋,对着林青玉咧着嘴叫,口水流了一围兜。
  林青玉就转头冲女儿飞吻,还开玩笑般,“这可不行,满月同志你得一碗水端平,还有你大侄子呢!”
  梁满月被她逗笑了,“知道知道,一定严格按照您的育儿手册来。我说,你都是上哪学的这么多带孩子的知识啊?”
  从哪学?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