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超市去逃难——云遮雾掩【完结】
时间:2022-10-21 18:26:03

  而且宣宁没穿过千层底的鞋子,更别说做,她不太能估算出耗费的布料和线的量,只好使劲往高了估,确保在最坏的情况下自己也不会亏钱,甚至有的赚,能保证自己的口粮和饮用水的供应。
  三五天费时费力熬到眼花手疼才换两三斤粮食,宣宁都恨不能叫自己一声“宣扒皮”。不过用窗帘布做的鞋子鞋垫还不知道能卖出多少价,宣宁本身兜里也没多少钱,没法慷慨,也只能这么凑活着来。
  宣宁让三人把鞋垫收好,等“商队”来了估价。等第二天走了一上午,队伍又走到了弯弯绕绕的山路上,宣宁抓紧时间选择配送。
  一阵汽车轰鸣声,村民们不明所以,有些紧张。宣宁“眼前一亮”,道:“是商队来了!”
  村长急忙招呼自己的儿子去帮忙搬黍米,自己则简单理了理衣裳,往队伍最后走。
  宣宁早有准备,本来就走在队伍靠后的位置,听到声音又快走了几步,和其他人拉开距离,和不知道从哪来的配送小哥嘀嘀咕咕几句,神情严肃地点了点头,点清货物后迅速在配送单上签字确认。
  村长紧赶慢赶走到队伍最后,迎面就看见了这些衣着服饰颇为奇怪的人,他脚下一顿,然后才重新挂起笑脸,和气地拱手:“诸位辛苦了,小老儿是王家村的村长王长兴,劳各位大老远地跑一趟,罪过罪过。”
  配送小哥一脸阳光和煦的微笑,面朝着唯一的顾客——宣宁,对周遭的一切毫无反应。
  宣宁签完最后一笔,把单子递回去,笑道:“村长伯伯不要客气,危难当头,互相拉扯一把,都是应该的。”
  然后转过头,看配送员检查完签字,把单子收好放在口袋里,云淡风轻地挥了挥手:“好了,你们回去吧。”
  话音刚落,配送员略一弯腰,笑容依然明亮:“很荣幸为您服务。”
  说完,拿起黍米头也不回地转身走了。
  “哎,谢谢几位,谢谢,我送送您……”村长嘴里念叨着,脚底下却像生了根一样一动不动,眼睛黏在地上几个白色的编织袋上。
  相对而言更稳重的村长都这样,其他人更不用说,他的三个儿子激动的手都不知道往哪放,眼里除了珍贵的粮食再也看不见其他。
  王三柱脸色通红,呼吸急促,腰越弯越低,伸手就要去碰地上的袋子,却被一只手用力打开。
  村长两眼发红,死死地守在粮食旁边,伸手温柔地抚摸着白色的袋子,脸上是纯然的喜悦。
  上一次这么高兴,似乎还是长孙出生的时候。
  “这是什么?”
  村长声音很轻,像是怕声音太大会把自己从梦里吵醒。
  “粮食啊爹。”王三柱心直口快,很快被两个哥哥一人踹了一脚。
  “是粮食。”
  宣宁笑着回应。
  是粮食啊。
  村长把脸贴在袋子上,笑出了眼泪。
  他们昨天准备做饭的时候才发现,那两大筐“粮食”只有上面是能吃的东西,下面是不知道从哪挖来的沙土,沉甸甸地占了大半筐。
  两筐粮食本来也只够全村人节衣缩食吃个四五天,眼下更是雪上加霜,要是商队不来,他们至多后天就得断顿。
  从逃难一开始,村长的眼睛就没闲着,一直努力在路上补充点吃的。也因为这,他惊慌地发现走在前面的难民情况越来越不好,之前还依照老一辈传下来的逃荒经验,选能吃的、味道还可以的树皮野菜吃,现在看起来已经饿极了眼,不挑了,连地上本就稀疏的野草都少见了。
  他们最近喝的都是清凉凉能看见人影的稀粥,突然获得了这么多粮食,还有了稳定的赚取粮食的渠道,哪能不高兴?
  比人更兴奋的是早就饥肠辘辘的肚子,王三柱一个劲地咽口水,肚子也配合的“咕噜”一声。村长恼羞成怒,还没来得及训斥,回音一样的“咕噜”声在耳边环绕,响成一片。
  最尴尬的事,其中最清脆响亮的一声还来自他自己。
  气氛诡异的沉默了一瞬,几个人面面相觑,喷笑出声。
  队伍很快走到了一个宽阔一些的地方,然后村长宣布暂停前进,先把商队带来的东西分下去。
  分粮食无疑是令人愉悦的事情,村长当仁不让,亲自负责这次的事情。他虽然不识字,但当了十几年村长,各种事情再熟悉不过。也不用记账,谁家收了多少黍米一清二楚。用自家的瓢在编织袋里往外盛高粱,一出手就是一个准儿,很少需要再添减。
  男人们凑在一起嘻嘻哈哈领粮食,村长时不时笑骂几句,甚至上前踹一脚,被踢的也不嫌疼,甚至有年纪小跳脱的一蹦三尺高,逗得所有人哈哈大笑。
  另一边,村长媳妇拿着剪刀,在估摸着分布和白线。菊香摸着花纹清晰、手感细腻的布料,看婆婆比划两下,干脆利落地下了剪子,一整块布料“撕拉”一声被分成两半,一朵栩栩如生的粉色花朵恰好被截断了枝,心疼地差点伸手去拦。
  “小心着点。”
  莲香提醒一句,接着帮婆婆扯起布料一角,方便裁剪。菊香忍不住小声道:“这么好的布,县城布庄里最好的布都差一大截,做点什么衣裳不好,非要剪了纳成千层底。”
  这么大一朵花,那么小的鞋垫,再巧的手也没法让花完整地展现在鞋垫上,可不就全浪费了。
  “你管这么多。”莲香白了她一眼,看菊香还想说话,问道:“我问你,你想不想挣粮食?”
  当然想,听到“粮食”两个字,菊香的口水已经开始分泌了。她咽下了不争气的口水,看了看说笑间抬手剪花布的婆婆,乖乖帮忙拽好了布,不再说话。
  宣宁没有参与王家村的盛宴,但每个领到粮食和花布的人都会笑着看她一样,宣宁也浅笑着回应,转过头就对上了江大的视线。冷冰冰的目光难得带了些温度,宣宁却只觉得心里咯噔一下,脸上的笑容立刻僵住了。
  王家村的人好说,往上数三辈子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出过村。哪怕是最见多识广的村长,也不过是去过几次县城,接触过几次小吏,宣宁不需要说什么,村长他们就会自行脑补,把一切归到富贵人家和贫苦人家不一样这一点上。
  毕竟,村长家在村里算最大的富户,据说曾经有头牛有两只羊,可惜京城守卫战之前都被征走了。
  和村里仅有的几头畜生一起被征走的还有大家不多的一点粮食,不然也不至于断粮断的这么快。
  但江大显然不同。虽然他也穿着粗布衣裳,穿着破破烂烂的鞋子,有什么吃什么,休息时随便一躺,除了脸好身材好,跟身边的庄稼汉子也没什么区别。
  但只要看一眼江大这个人,就能立刻把他和周围的人区分开。
  他有一种很独特的气质。
  仿佛经历过许多次磨难,所以对身边的一切波澜不兴,沉稳冷静但又冷淡至极。又似乎是一片深沉的海洋,包容着所有冰川河流。
  宣宁看不懂他,也猜不出他的来历。但接触到对方的眼睛,她下意识开始复盘自己的所作所为。
  配送小哥衣着奇特,问就是经常去塞外或者这样更适合长途奔走。粮食依然选择了村里常见的高粱,为了有合适的容器带过来,宣宁没有选择散装的,而是买了编织袋装着的。不过超市里的商品除了商品名和厂商标志,并没有其他印刷文字。
  这只是最容易露馅的一点,可细想起来,宣宁和王家村之间的交易说得通也说不通。
  细想之下,会不会让人觉得怪怪的?
  宣宁脸上的笑容只凝固了一秒,她很快绽放出一个更招摇的笑容,挺直腰背,微微扬起下巴,一副不可一世的大小姐样儿,实则暗自捏了把汗。
  “看我干嘛?”
  江大摇了摇头,拿起借来的锅勺搅了搅,给宣宁盛了一碗。
  白绿相间的白菜叶飘在面碗里,清甜的香气格外诱人。
  挂面是宣宁特意买的,省的吃个饭还得偷偷摸摸想办法解释,白菜也是。毕竟因为长期干啃馒头,她已经有了……那么一点不可言说的问题。
  吃了这么久的馒头,宣宁看见面条就两眼发光,也顾不上江大对这一系列事情的看法,拿起筷子就要接过碗。
  “小心!”
  刚出锅的面条实在太烫,宣宁猝不及防,差点把碗打翻在地上,好在江大及时接住了,没浪费来之不易的粮食。
  宣宁被烫了一下,忙不迭地朝自己红彤彤的手指吹气,一抬头看见江大还稳稳端着面碗,忍不住有些怀疑人生。
  “你不嫌烫吗?”
  江大正查看她被烫伤的地方,闻言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把面碗放在地上,语气和动作一样不疾不徐,非常平淡:“还好。”
  还好?
  明明有那——么烫,他俩真的是同一物种吗?
  宣宁凑过去看江大的手,后者躲闪不及,被看了个正着。大手上有着厚厚的茧子,一层叠着一层,昭示着主人之前的辛苦。
  因为前倾的动作,宣宁的手就在一旁,不如以前白嫩但也白皙柔软的小胖手,高中还有个写字写出来的茧子,现在掌心里干干净净,指尖则被烫出了一片可怜兮兮的红色。
  江大飞快地把手抽回,放在腰侧,宣宁这才发现两人靠的太近了,有些不自在地回到自己原本的位置,眼巴巴看着冒着热气的白菜面条,想吹一吹又怕带起地上的灰尘,眼里的焦灼和迫不及待清晰可见。
  江大叹了口气,拿起自己的碗盛了一点点,吹了吹递给宣宁,宣宁眼睛一亮,一口吃完,幸福地眯起了眼。等睁开眼睛,又是几个面条盛在了碗里。
  一个放一个吃,不一会,宣宁摸了摸自己微微凸起的小肚子,示意自己已经饱了,蹦蹦跳跳地去看村长分粮食。
  江大捧着宣宁用过的碗,觉得手心被热气熏得有些发痒。
  一如刚才被清浅的呼吸掠过的感觉。
 
 
第7章 
  勤快的女人们早就做好了准备工作,下午上路时,有板车小推车的上车让人推着,自己抓紧时间干活。没有的就互相搀扶着,争分夺秒地穿针引线。
  好不容易到了傍晚,队伍停了下来,女人们就地一坐,埋头干活。孩子们成群结队捡柴火,男人开始忙活着做饭,其中也有从来没做过饭的,一阵手忙脚乱,在媳妇恨铁不成钢的声音中一个指令一个动作。
  等做完饭,发现别家女人趁这会功夫又多干了很多,心疼地恨不能给自己两巴掌。
  当天晚上,王家村升起了一个个火堆,大姑娘小媳妇盘腿坐在火堆旁边,借着一点点微弱的光纳鞋底,直到月近中天,捡来的柴火用的差不多了,这才一个个揉着酸痛的手臂睡去。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就有人醒过来,一个叫醒一个,很快所有女人都起身,静悄悄地拿出没干完的活计,趁着光线充足还不用走动,干得头也不抬。
  当宣宁一觉睡醒,刚睁开眼,就有大娘来问她商队什么时候来,她已经做好一只了,另一只最晚后天下午就能完工。
  宣宁:“……”
  她看了眼大娘因为持续用力不自然弯曲的手指,再想想昨晚路上的辛劳和半夜的火光,制止道:“你们……我知道你们是想多挣点粮食,可是白天赶路已经很辛苦了,你们还一直低着头在太阳底下做针线。晚上也不好好休息,这样用不了几天,你们的身子就垮了。路上缺医少药还吃不饱……”
  大娘原本兴奋的目光黯淡下来,狡辩道:“庄户人家,平时干农活比这个累多了,身子骨好,不要紧的。”
  “但这样下去,你们的眼睛很可能会出问题,”江大夫开口,劝说的分量重了不少,旁边的人也竖起耳朵仔细听:“顶多三双,六斤粮,你的眼睛就看不清东西了,严重的话,可能平时走路都得摸索着来。”
  这话说的严重,大娘的脸色也惊慌了一瞬,脑子里全是听过的八卦里,曾经村里瞎子们泡在苦汁里的生活。
  他们往往死得很快,哪怕有侥幸活着的,也没撑过征粮,逃难路上全乎人都很难活下去,更别说瞎了眼。
  不过几个呼吸,大娘脸上的惊慌转为绝望。
  瞎了可能会死。
  不干活倒是能保住眼睛,可是能保住她的孩子吗?
  困难显而易见,一时间气氛有些沉凝。宣宁偷偷瞥了眼一旁偷听的村长,状若不经意道:“锦州还有多远啊?那里真的有那么好吗?”
  人在迷茫的时候往往会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怀疑,尤其王家村不过道听途说,全村压根没人去过锦州,宣宁这么一问,大家沉默了一会,一起把目光投向了村长。
  村长捏着烟斗,艰难道:“他们说,皇上也去了锦州,那里会有新的皇宫,新的朝廷。”
  宣宁没有说话,就有女人抹着泪恨恨道:“要没有朝廷把粮食都抢走了,咱们也不至于这么早断粮。要是朝廷能硬气一点守住城,谁会离开家去逃难啊?”
  听到叛军要来的消息,大家都乱了,慌慌忙忙地就往外跑。
  也是从那一天开始,她再也没听到过隔壁村娘家的消息,家里爹娘老弟弟小,还不知道怎么样呢。
  一路走来,谁家也不容易。村长蹲在地上,吧嗒了一口烟斗,声音有些低落发飘,像是在讲述一个美梦:“他们说,锦州……锦州知州是个好官,青天大老爷,粮食年年丰收,还天天有肉吃。”
  村长的大孙子石头听见“有肉吃”三个字,用力地咽下口水,熟练地把大拇指塞进嘴里假装在吃东西,刚咬了一下又赶紧吐出来,担心道:“咱们这么多人都去,他那里的肉够不够吃啊?我们是不是得走快点?”
  是啊,锦州不过一个州,北边这么多难民逃过去,该怎么养活?
  众人像是被一榔头敲在了脑袋上,把头顶厚重的壳子劈开了一条缝,恍恍惚惚地意识到了不对。
  也不是聪不聪明的问题,是他们近来遭遇了太多的变故,征粮被带走了那么多粮食,正心疼,还没缓过劲来,听说叛军要来了,大家又一窝蜂的去逃难。
  一辈子没离开过自己的家,突然背井离乡,任谁也得神思不属一阵。等脑子好不容易重新上工,他们又想起了外村的姐妹闺女或娘家,一天天悬着心。
  这种担心持续不久,很快又会陷入即将断粮的危机。而眼前黄土路漫漫,不知道走多久才能停下,不知道过多久才能重新拥有一个家。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