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软美人的继室之路——赵安雨【完结】
时间:2023-03-21 17:52:36

  花锦明是知道的,笑道“在家里也是这样”又称赞“珍姐儿做菜很好,我母亲也夸奖。”
  也就是说,珍姐儿在婆家下厨,讨婆婆欢心。曹延轩十分喜悦:女儿在家里娇宠,嫁出去就懂事了。
  “甚好。”他笑道,“年底事多,天气又冷。明年暖和了,你和珍姐儿可以出去走走,到桃陇庄住几日。”
  珍姐儿这才露出笑容,娇嗔道“年初芳姐儿送了桃花给我,把我勾的,想去庄子上玩了,上一回去庄子,还是前年姑姑在的事呢。”又说“到时候,给爹爹带酒回来。”
  歇过午觉,时候不早,珍姐儿叮嘱过弟弟“跟着爹爹好好读书”,也就该走了。
  曹延轩送到外院,望着和自己肩膀一边高的女儿,心中颇为不舍,“回去了,和锦明好好过日子。陪锦明读书,服侍好你婆婆,家里有什么事要放在心上,不要吝惜钱财。记着,若与锦明有分歧,不许与锦明吵架,在人前听锦明的,回来告诉爹爹。”
  这句话触动珍姐儿心事,勉强道“爹爹,若是花锦明欺负我呢?”
  “瞎说。”曹延轩没当回事,笑道“好端端的,他欺负你做什么?”珍姐儿扭扭身子,强调“人家说的是万一嘛。”
  曹延轩依然不信:“锦明比你大好几岁岁,比你懂事的多,我看,你是欺负锦明才对。”
  珍姐儿侧着头,不吭声了。
  曹延轩轻轻叹息,“你过得好,你娘也就安心了。”
  娘亲,娘亲,等爹爹续了弦,除了自己和弟弟,这府里,慢慢会把娘亲淡忘吧?珍姐儿呜呜咽咽哭了起来。
  十月十五日是下元节,按照习俗,祭水神、解厄、求平安。
  曹慎来约曹延轩:“去城外消散半日。”
  曹延轩应了,告诉纪慕云:“去没去过禹庙?”
  禹庙吗?纪慕云听说过,有点好奇:“是城东那座吗?妾身知道,却没去过。”
  曹延轩伸手捏她耳垂,笑道“往年下元节做些什么?”她哀哀呼痛,嗔道“只去过道馆。”
  蒸红豆骨朵,糯米糍粑,麻腐包子,纪慕云把昱哥儿托付给吕妈妈,“只去半日,吃过饭就回来。”
  吕妈妈满口答应,“家里这么多人。”又悄悄叮嘱“虽然老爷出了孝,到底有宝少爷。穿得素净些。”
  纪慕云连连点头,到了那日,穿一件湖绿色卷草纹对襟褙子,杏花白挑线裙子,外面罩着靛蓝色素面披风;绿芳嘀咕“太素静了”,她便戴了曹延轩送的赤金海棠花簪,在鬓边簪一朵海棠绒花。
  曹延轩早早过来接,带她上了小油车,到府门外换了马车,行到隔壁街道,在一座宅邸外略等片刻,曹慎也带着戴着帷帽的杨姨娘出了大门。
  禹王庙在城东十多里的地方,远离管道,位置颇为偏僻,平日很少人过去,今日路上马车一辆接一辆,行人络绎不断。
  “这么远啊?”道路坑洼不平,马车颠簸的很,车厢里的纪慕云揉一揉后腰,“怪不得,妾身没去过。”曹延轩扶着车壁,把大迎枕垫在她背后,“也就下元节这一日人多些,我也不是每年过来。”
  等到了地方,纪慕云戴好帷帽,小心翼翼扶着曹延轩的手下了马车,发现前面是一座荒凉险峻的山丘,一座不太起眼的旧庙屹立在山前。
  庙前停满马车,路人摩肩接踵的,几乎比得上前年中元节了。管家周红坤开路,护卫在四周,四人费了点力气才随着人流挤到庙前。
  离得近了,纪慕云才看清楚,山间有一条细细的溪流,在庙宇右前方汇聚成一汪极大的深绿湖泊。再看庙宇,显然是新近修缮的,粉白墙壁和红漆廊柱在连绵山脉间略有些突兀,庙前几棵柏树至少数百年了。大雄宝殿外挂着殷红色的“禹王庙”三个大字。
  “纪妹妹。”杨姨娘亲热地到她身边,因人太多,便没行福礼,“好久没见了。”
  一方面,纪慕云觉得对方是个聪明灵巧的人,另一方面,从曹延轩嘴里,能听出曹慎对她十分宠爱,于是纪慕云对杨姨娘也十分友好,“可不是,上回还是四小姐成亲时见到的。姐姐可好?”
  不知是不是和曹延轩刚刚出丧期有关,杨姨娘今日打扮的也很素净,穿件淡紫色绣缠枝花褙子,玉色罗裙,袅袅婷婷地如没出阁的少女。“老样子了。妹妹可曾来过?”
  纪慕云摇摇头,“今日是第一回 。”
  周遭人越来越多,杨姨娘左右瞧瞧,指挥护卫往左边走,牵着她踏上一处稍高的土坡,“我给你说,一会儿可有意思了。”
  曹延轩和曹慎跟着过来,见两个女子已经亲亲热热执手说起话来,不由相视一笑。
  正午时分,纪慕云看到金陵城一位官员在众人的簇拥下站到湖边,大声说着什么,之后有两位道士在香案后点燃香烛,向天祭拜一番,登上岸边一条独木舟。
  “是要做什么呀?”纪慕云垫着脚尖。杨姨娘指着湖心方向,“祭禹神啊。”
  果然,独木舟划到湖泊中心就停下来,远远望去,像一片褐色树叶般浮在青山绿水中。两个道士把船上的馒头、糍粑一股脑儿推到水里,岸边道士也把吃食往下抛,一时间,大大小小的吃食雨点般落入湖中。
  原来是这样“祭禹神”的,纪慕云看得兴致勃勃。
  越来越多的人边喊“来了,来了!”,边往前挤。
  再看湖面,不知何时浮起不少黑影,大的如胳膊,小的像手掌,原来是各种各样的鱼虾,竞相叼食、争夺浮在水面的吃食,水花四溅。
  好大的鱼,纪慕云惊叹。
  突然之间,有人尖叫起来,声音透着惊恐,纪慕云迷茫地瞧向那人的方向,立刻睁大眼睛:不知什么时候,水底浮起一条长长的、弯曲的黑影,迅速向独木舟游去,在湖面留下一条水线。
  那是什么?纪慕云说不出话,水蛇?鳗鱼?还是蛟龙水怪?
  独木舟上的道士也发现了,略一慌乱边便镇定下来,弯腰从船底拾起两根木桨,一人持一根,拉开架势站在摇摇摆摆的船上。
  后来想起来,那一刻很短,又长得令人心悸:
  那条什么生物游到距离独木舟数米的地方,仿佛被水底其他东西吸引了注意力,调头朝下,朝更深的湖底去了,啪地一声,一条三米余长、赤红色的尾巴伸出水面,打了个旋。
  阳光之下看得清楚,尾巴前面碗口粗,顶部只有手指细,长着一层层鳞片。
  大概....是条蛇?
  回去的车上,两人一直在讨论“那是什么蛇”。
  “妾身听过一个故事,志怪小说里面的。”纪慕云眼睛发亮,像说评书似的,“前朝末年,一个姓苏的人带着猎犬弓箭,进山打猎。当天夜里,这个人梦到一个身高两丈、细细长长的白衣人,白衣人说,明日我与仇人交战,如果你帮助我,就会得到厚报。姓苏的就动了心,问,怎么帮?白衣人说,明日申时,你去小溪边,穿白衣服的是我,穿黄衣服的是敌人。”
  “第二日,姓苏的真的去了,在溪边见到两条山岳长的大蛇,一条白一条黄,眼睛像灯笼,在水中恶战。白蛇渐渐打不过黄蛇,姓苏的用弓箭射杀了黄蛇,白蛇离开了。夜间,白衣人又来了,向姓苏的道谢,叮嘱“君可在此处行猎一年,之后回家,再也不要来了,否则会有灾祸。””
  “姓苏的在山中打猎,果然得到许多猎物,拾到奇珍异宝。姓苏的离开山林,回到家乡成了富人。过了十余年,他想,说不定能得到更多的东西,就不理白衣人的话,再次进了山。”
  “刚刚到达第一回 扎营的地方,就见到了白衣人,白衣人说“我对你说的,为什么不放在心上?仇人的儿子已经长大,再发生什么,我也管不了了。”说着,白衣人就化成巨蛇离开了。”
  “姓苏的很害怕,转身就想跑,却发现从草丛中出现一个黑色的、半人半蛇的怪物,对他张开嘴巴,姓苏的立刻倒在地上,死掉了。”
  曹延轩听了,“是什么书里的?”纪慕云便答“《搜神记》。”
  他点点头,“我也读过一个,是《聊斋志异》。东郡有个耍蛇人,养了两条蛇,叫做大青、二青。耍蛇人非常喜爱它们,精心喂养,常常和它们说话。”
  “年头长了,大青死掉了,耍蛇人很伤心,二青进了山林,七天七夜才露面,带回一条小青蛇,耍蛇人非常高兴,给它取名小青。”
  “耍蛇人带着两条蛇在四方卖艺、献技,两条蛇非常灵性,令他挣了大钱。慢慢地,二青长到三米多长,耍蛇人就把它带到山林,把它放走了。二青走了一会儿,又回到林边,不愿意离去,耍蛇人忍着心痛,对它说: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你隐居深山沼泽,可能会化成蛟龙,二青与耍蛇人和小青告别,依依不舍地走了。”
  纪慕云听得津津有味,问道“后来呢?”
  曹延轩笑了笑,“过些年,当地流传着山林多了一条青色怪物,追逐、戏弄行人,人们不敢从那里经过。有一天,耍蛇人路过那里,一条青色巨蛇冲了出来,一下子缠在耍蛇人身上,原来是二青。二青和小青重逢,高兴极了,亲亲热热缠在一起。耍蛇人便说,小青本来就是你带来的,你再带它去吧,不过,万万不可在惊扰新人,要不然,怕你们两个会遭天谴。”
  “二青和小青连连点头,朝他行个礼,像两条蛟龙似的腾空跃进山林。耍蛇人直到两条蛇彻底不见了,才离开了。从那以后,两条蛇再也没有出现,行人往来如初。”
  纪慕云一下子高兴起来,“妾身看过《警世通言》,里面有个《白蛇传》,叫做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曹延轩哈哈一笑,满脸戏弄之色:“哦?倒是小瞧了你,《警世通言》也看过?”
  《警世通言》是市井小说,话本子,荤素不忌的,男子才读的,大家闺秀哪有读这书的道理?
  纪慕云脸庞腾地红了,双手握着粉色帕子,讷讷地说“表兄偷着读的,我,我只看过两眼。”
  她从未这么羞涩过,还带着难为情,曹延轩不由心疼,搂着她肩膀:“好好,看两眼就看两眼,不碍什么的。”又问“哪个表兄?”
  远在西宁卫的二表兄,不光偷看《警世通言》,还看《西游记》和男人才看的书,近十年没见过了。
  她惆怅起来,低声答“姨母家的表兄。”
  曹延轩哦一声,闲闲问道:“如今在哪里,做些什么?”
  纪慕云心脏怦怦跳,作出不在意的模样,“跟着姨母回老家了。”
  午饭在松鹤楼。
  依然是上回的包间,曹慎两人直接上去了,曹延轩招招手,也踏上楼梯。
  也就是说,不用回避了。纪慕云踏进包间,学着杨姨娘摘下帷帽,给曹慎行了半个礼,杨姨娘也给曹延轩福了福。
  因有女眷,便没摆四仙桌,包间中央是一张长条桌案,两两相对而坐。
  大概吃絮了,今日没点招牌菜,曹慎要了龙井虾仁、烧黄鱼、樱桃里脊和山蘑煨肉,指着曹延轩,“再给老七点个八宝肥鸭,响油鳝糊,怪可怜的,一年没沾荤腥了。”
  曹延轩也不客气,“我倒是想吃这里的狮子头了,家里做不出味道。”
  杨姨娘推推曹慎胳膊,“爷,您还敢吃鳝糊?快换一个,妾身一想起就哆嗦。”曹慎笑道:“怕什么,有爷在,就那条小蛇,来了就下到锅里。”
  三人都笑,杨姨娘笑得花枝乱颤,又说“纪妹妹来得少,您倒是给人家留个空儿,点个爱吃的。”
  这是正理,曹延轩便把水牌递给纪慕云,“想吃什么,自己看。”
  家里菜肴很好,纪慕云一时没什么想吃的,随便点了麻油干丝和状元豆,如今没有莲藕,便点了糖芋苗。
  状元豆不起眼,除了金陵本地人,很少客人特意到酒楼点这道菜。纪慕云在家里时,常常买了豆子,自己做着玩。
  曹慎瞧她一眼,摆弄着折扇,“小弟妹一看就是会吃的。”杨姨娘附和,“妹妹是本地人,不像我,来了就点大螃蟹。”
  不多时,状元豆上桌来,咸鲜软糯,另外送了五香蛋、糖沾核桃和鱼皮豆,用红底黑漆攒盒盛着,在大鱼大肉中格外有趣。吃着菜肴,闲聊城中琐事,男人喝两杯酒,女人就说起闲话:今日杨姨娘戴着一根凤穿牡丹簪子,纪慕云看着像翠羽楼的手艺;杨姨娘也夸“海棠花别致”,她笑着答“我们家六小姐做的。”
  到家已经是下午,纪慕云把回家路过道馆买的平安符分成三份,送到媛姐儿院子一份,给昱哥儿一份,最后一份教他“宝哥哥来了,这个给宝哥哥。”
  果然宝哥儿一露面,昱哥儿就喊着“包”,扬着手里的黄色平安符,宝哥儿伸手要,他却不肯给了。
  孩子们咯咯笑,另一边卧房,纪慕云找出青色家常衣裳给曹延轩披上。
  “我那里也有《警世恒言》,不但有三言,还有两拍、《金瓶梅》。”曹延轩还没忘了今日的事,仰着头,任由她系着衣带,“来爷书房秉烛夜读?”
  纪慕云在他腰间轻轻一掐,“妾身倒是想去,不知道您那边方不方便?”
  这话一说,曹延轩没词了:
  十月三日一过,他便想搬回双翠阁,可宝哥儿这一年习惯了跟他住,他搬过来,宝哥儿怎么办?
  他可以住在东厢房,西厢房是留着昱哥儿大一些,跟着奶娘搬过去的,且纪慕云东西越来越多,加上教媛姐儿画画,已经占了三间库房。
  双翠阁只是个两进院子,如今养个孩子,丫鬟仆妇已经不少了,宝哥儿身边三个婆子四个丫鬟五六个小丫鬟,根本住不下。
  再说,宝哥儿一个男孩子,跟着父亲住在妾室院子,说出去惹人笑话。
  可让曹延轩把大病初愈的宝哥儿一个人留在正院,又不放心。
  想来想去,曹延轩只好依然带儿子住在正院,每日到双翠阁来,见一见她--还得避着三个孩子,在纪慕云心里,有点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
  此刻想起来,她越想越有趣,双目秋波婉转,脸庞红得像晚霞,看的曹延轩心中一荡,张开胳膊把她搂在怀里。隔着两层门帘,却听到昱哥儿的哭声和宝哥儿的劝慰--这小子每日都要哭一回。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