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个上卿都得不到什么土地。
要说遗憾?那确实遗憾。
可杜上卿是个聪明人,知道顺势而为。
于是作为铁杆纪国卿士,立刻带着自己人前往宫室,向纪伯道喜。
“有此良策,纪国必然昌盛!”
纪国最大的官,杜上卿都同意了,下面但凡有反对的,这会也不好说话。
而且最能分到封地的公子凌跟公子钦也是闭嘴不言。
公子凌不说了,纪伯跟纪胜亏谁都不会亏他。
公子钦也看得很开,他心里只有种田,父亲为了种田而死,他因为种田被卢国扣了那么久。
现在能让他种田,以后能让他为父报仇,他都很高兴。
而且他是明白人,这样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权力集中在纪伯手中,更能保护好纪国。
纪伯见杜上卿上道,连喊三句好,扶着杜上卿起来道:“既如此,那纪国户部尚书,礼部尚书的职位非你莫属啊!”
???
户部跟礼部尚书,都让他一个人做?!
没办法,纪国人少啊,职务太多也麻烦,而且这些事原本就是他在做。
再说了,谁让杜上卿是头一个出来支持的,不给点好处,后面的人怎么会蜂拥而至。
纪国开年,迎来两件热闹事。
蜂拥而至自荐的官员们,以及欣喜的百姓们。
前者因为官职改革,官位迎来大洗牌,谁都想谋个职位。
后者知道科举的作用,好像只要努力,人人都有可能当官?
纪凌看着这一切,他自然知道集权统一并非只有好处。
但这样做,已经是最合理的过渡。
什么时候做什么事。
他倒是想一键进入社会主义。
但客观条件根本达不到,不管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生产力,全都差得远。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在未来混战中保护好纪国,保护好百姓,努力提高生产力,为未来的大战蓄力。
纪国的官职改变倒是引起一些风波,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听话。
但这些事根本不用纪凌管,他父亲纪伯也不是吃素的。
几番折腾下来,从城改为郡的各处郡守皆已任命。
按他父亲的话说,不折腾几圈,都不知道谁才是忠心的。
郡守,县令,司马,司军等人,皆是派到下面任职,以后这些官员每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考好了还能升官。
考不好直接免职。
一条条下来。
所有上任的官员心里都打着鼓,必须要做好工作啊,不做好连官都没得做!
没看那些靠着关系上来的世袭贵族子弟,已经被边缘化吗?
看着给的职位好听,根本不管事啊。
而且官学那么多学子对他们的位置虎视眈眈,不努力根本不行!
什么?
打压他们?
国君说了!自己任地里的官学也算政绩之一,谁的任地考出来的学生多,谁的年末考核就会好看一点。
几套环环相扣的连招下来,所有郡守县令认清一个事实。
好好做事!才能升官!
不要搞那些歪门邪道的!
不出三月,纪国各地官员已经上任。
这个消息传到诸侯各国,大家的反应并不一样。
只有昌国国君感受到深深的惧怕。
如果说之前的肥皂厂,白纸厂只是小打小闹。
这样约等于废除分封制的行为,才动摇根本。
庆国的事,可不止纪国知道,其他国家都得到风声,知道他们因为分封的事闹得一团乱麻。
这样甚至能解释,为什么当初想交好纪国的时候,没有嫁国君女儿,而要嫁卿士女儿。
昌国国君可以想象得到,那些官员为了升职,肯定会努力建设下面郡县,努力开耕土地。
纪国的发展,肯定会直接提速。
昌国国君,头一次真正感受到危机感。
甚至连一直在自家闹事的郑伯都不再找郑锡麻烦。
在纪国紧锣密鼓改变中,庆国那边传来最终消息。
庆国国君被杀,五个异姓卿士占领国都,正在商量怎么分庆国土地。
以后的庆国,估计会成为五个国家。
他们甚至送信到周王室,让周天子给他们加封诸侯封号。
这是要名正言顺建国?!
作者有话说:
第44章
五家分庆, 传到其他诸侯国耳中先是震惊,后面的一连串消息也让人反应不过来。
庆国国君睡梦中被叫醒,说是五家联合围城, 眼看马上守不住, 五家还说要杀了您!
纪凌外祖缪成志赶来的时候, 庆伯已经收拾好细软准备离开。
缪成志劝:“您要走了,庆国便拱手让人,那五家不敢拿您怎么样的。”
虽说那五家胆大妄为,但真要杀国君,暂时没那个胆子。
反而是庆伯一走, 他们直接瓜分庆国,这才是真的。
所谓的杀了庆伯,完完全全是吓唬。
而且五家谁动手?
谁动手那就是千古罪人。
缪成志脾气暴躁,但不代表不聪明, 在这种危机中更能看清楚情形。
那庆伯已经被吓得要死,再听外面兵卒的叫喊声, 身边的嬖人还在催促:“国君您再不走真的来不及了, 这会不攻打宫室, 估计是五家给您留时间呢!”
嬖人就是国君身边一起吃喝玩乐的玩伴。
他们身份低微, 但又靠近国君, 跟国君很是亲近, 除了昌国跟纪国国君身边, 基本都有嬖人的存在。
庆伯也不例外,他犹豫再三,推开缪成志道:“爱卿抵抗一阵!孤把庆国交给你了!等事情平息, 孤再回来!”
“走!去周!向诸侯国求救!我等还会再杀回来!”
庆伯之前也不是个糊涂的, 但自从和平盟约之后, 他便放松很多,平日吃喝玩乐,纵情自在,身边嬖人优人无数。
四五年下来,只想着打压同姓,疏忽外姓。
毕竟都以为,现在天下已定,谁能想到内部忽然出问题。
这段时间五家连番威逼,已经让庆伯的精神到达顶点,加上嬖人催促,他只有一个想法,跑,立刻跑。
“国君,您现在不走,其他诸侯国还会过来相救,若走的,真的大势已去。”
不管缪成志怎么劝,庆伯已经被宫室外的声音吓破胆。
这几日里,天天从睡梦中惊醒,每次都能听到外面有人要杀他声音。
他实在坚持不住了。
缪成志见此,心里已经有些冷。
之前庆伯的不待见,遇到事情却推他出来。
纪凌外祖父头一次微微后悔,年初接到女婿来信,就该带着全家一起去往纪国。
纪国那边至少不会有这种荒唐事。
缪成志想到纪国,庆伯同样想到,眼看半只脚出了门口,又回来:“缪卿,今日起你就是庆国上卿,为了庆国,不如写封信给纪国。他们的骑兵骁勇,一定能帮孤压制五家。”
缪成志的儿子刚想上前,就听父亲道:“国君先走便是,臣定会写信前往纪国。”
至于内容,就不是国君管得了。
其实缪成志也好,谬家也好,还有此时对国君行为赞同,或不赞同的人,全都没有发现。
五家分庆,也渐渐改变了他们的想法。
放在以前,没人这样反对国君,更不会阳奉阴违。
但现在不同,他们看出来了国君的软弱,以及国君权力也是可以动摇。
这份细微的变化,甚至影响天下人。
原来高高在上的诸侯们,也是可以被推翻的。
所以天下诸侯纷纷响应,已经准备好去救援庆国。
他们不仅是维护庆国国君的正统性,更是维护自己的正统性。
这次出兵,倒是多了几分真心实意。
可是就在各国点兵的时候,被告知庆国国君已经逃离庆国,
这下诸侯傻眼。
连一直不声不响的祁国国君都大喊一声:“糊涂啊!”
在庆国境内,你还是国君。
出了庆国呢?
又过两天,消息传来,庆国一行要去周求助,夜晚休息的时候,国君被身边嬖人一刀砍了。
等身边护卫反应过后,嬖人已经消失在夜色当中,明显早有准备。
庆国国君的几个儿子下意识四窜而逃,跟着自己家臣去往不同地方。
国君死了,他们几个就是对手,若再待在一起,说不定有人便会痛下杀手。
这种时候,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庆国剩下的兵卒商量一下,就地解散。
比猪八戒知道唐僧死了之后散伙都快。
至于去哪也无所谓,反正去哪都能活,这年头又没有户籍,甚至有几个兵士干脆往纪国方向走。
听说纪国现在发展得好,干脆去投奔他们好了。
缪成志没想到,自己还没去找女婿,就有其他庆国人先去了。
庆国的荒唐,让各国诸侯彻底不想管了。
你们但凡坚持一两天,但凡国君死在庆国,他们都能去救援,然后扶持公子上位,维持庆国正统。
现在呢?
国君暴尸荒野,杀他的是个无名小卒,不知身份,公子们都不给父亲收尸。
真是周礼哪一条都不占。
现在想去支援,那都没个特别合适的理由。
等消息再次传开,那就是庆国国君被杀,五家占领庆国国都,开始瓜分土地。
各国的反应?
没有反应?
庆国公子有的去了狄戎部落,有的去了昌国,还有去周,找周天子求助的。
但周天子能管得了他们谁?
公子庆还在周王室那看到一起去讨封的五家使臣。
双方见面都有点尴尬。
公子庆才是正统,但五家使臣实力更强。
周天子眼神带着无奈跟不甘,只能从中劝和。
至于给五家封赏的事,他还没拿定主意。
世人皆知五家是乱臣贼子,若给封了,那周礼基本等于没有。
但封了。
也有好处。
周天子对妹妹缓缓道:“给了封,让他们跟其他诸侯平起平坐,倒也不错。”
这又回到那句话,让天下人知道,诸侯的地位也不是不可动摇。
这样一来,其他诸侯的地位也没那么稳。
一边是周礼,一边是动摇其他诸侯国势力。
周天子举棋不定。
周天子的妹妹今年十一,正在认真饲养筐里的蚕。
她年纪虽小,却有一手极好的养蚕心得。
周季漪抬头,低声道:“哥哥,只怕轮不到我们做主。”
周天子微微一顿。
是了。
他恐怕做不了主。
五家要他封赏。
诸侯定然不准他封。
到头来,只有周天子两头受气。
想当年其他周王君临天下,四方膜拜。
他呢。
周的地方越来越小,实力越来越弱,早就是空壳子,战车不仅落后也没什么人能打仗。
连趁乱抢点土地的能力都没有。
庆国大乱在各国都有讨论。
纪国也不例外。
纪凌道:“若是我,就给封。”
周礼算什么,不破不立。
周已经这样了,不如狠一把,拉天下诸侯拖下水,这才有机会乱中取胜。
等实力够强的时候,再拿周礼来说事即可。
纪伯点头,显然赞同。纪胜没什么想法,他问道:“那还要不要去帮庆国?”
按理说诸侯同气连枝,往上数都是亲戚,是该帮的。
但国君都死了,帮了也没用。
纪胜下意识看向弟弟,纪凌微微摇头:“不着急,这事有人会出头。”
会出头?
谁?
郑国。
郑国想出这个头,准确说郑锡想出。
刚开始各国都想帮忙,郑国也不例外,但现在他们更想帮了。
郑锡跟郑伯之间虽然有间隙,大事上还是献上良策:“原本想从纪国突破出去,拿到更多领土,但纪国如今强势,上次又战败,不好再动手。”
“既然南面不行,不如往北面看看。”
“庆国已乱,我们可以打着为庆国国君复仇的名义,去北面扩张土地。”
更多的土地,才有更强的实力。
这点纪伯自然同意。
郑国位处中间,有城池跟庆国接壤,去抢点土地非常轻松,甚至可以一直往北。
所以事情发展到这,已经不是帮不帮庆国的事,而是临近的郑国要趁火打劫。
纪凌这才说不着急,有人会出头。
到这会,也只有郑国出头了,毕竟只有他们离庆国最近,可以趁乱拿点土地,其他诸侯国都太远,鞭长莫及,打了也不划算。
当然,郑国也不会直愣愣去帮忙,必然前去周,召集天下诸侯出兵帮忙。
名义有二。
一,维护诸侯正统,这点任何人都不会反驳。
二,铲除奸臣,为庆国国君报仇。
第二点见仁见智,明面上没有问题。
但冲着第一点,各国都会派兵帮忙,真帮忙假帮忙不知道,反正人肯定要去。
三月下旬。
事情真如纪凌所预测的一样。
连郑锡亲自去周,然后召集天下诸侯出兵帮忙,以及打出的口号,全部一一对应。
半点差错都没有。
所以其他国家还在揣摩意思的时候,纪国已经做好准备。
其实郑国给他们的书信更为恳切,甚至还说纪国兵马的粮草,他们郑国全都包了。
纪伯嗤笑:“说得好听,反正到地方之后,都是抢粮仓,还他们包。”
这话甚至有些耳熟。
当年百年之战的时候,各国也是这么对纪国的。
纪凌终于知道,打仗那会各国对纪国的态度,以及纪国为什么没种庄稼。
还不是他们拿纪国当武器用。
现在又来这一招。
更别说纪国现在的骑兵人人艳羡,有骑兵在,可比什么战车厉害百倍。
故而郑国态度如此之好。
纪国虽然做好准备,也准备响应五国帮庆,但并不声张,等到其他各国兵马前往郑庆边境帮忙的时候,纪国五百骑兵缓缓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