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郑国,那仉选肯定头一个跳起来说事。
同为国君岳丈,缪成志还对他道:“纪国向来如此,只要有能力,大家就信服,你郑锡的能力如何,你心里没数?”
杜邗也道:“对啊,能跟你做事,我都觉得自己不够格。”
杜邗是这三人中最年轻的,也最不要面子,说的让人好笑。
旁边国子监主簿耘先生点头:“咱们纪国国子监的门口,由小公子纪凌提议,萱夫人所写的不拘一格降人才,可没说错。”
你庆耘什么时候已经开始一口一个咱们纪国的?
你才到纪国多久啊?
郑锡深吸口气,但还是接下这两个官职。
从此以后,他就是纪国的大学士,还是纪国的刑部尚书。
刑部,制定律法,审理各地死刑案件,还有对各部监察之责。
再加上首席大学士,又能是纪国国君幕僚。
听他们的意思,国君的意见也会经过三位大学士商量,若大学士反对的人多了,国君的政令都要缓一缓。
这种职责明了,还能“以下犯上”的位置。
郑锡在郑国都没体会到啊。
虽说不能调兵遣将,但郑锡很明白这些权力意味着什么。
纪国给的体面太足了,让他都有些扬眉吐气之感。
之前在郑国什么样子,要打仗,要跟反对的人斗,还要跟国君吵架。
永远都是操不完的心。
消息传到各国,昌国国君看看自己下面几个不争气的儿子。
这次的事,纪胜出力,纪凌出谋,再有纪伯大度,所以顺利办成。
他哪个儿子有那个本事?
连臣子都谦逊,可他的臣子呢?
也是他晚了一步,应该也去抢人的。
郑国国君那个蠢货,连郑锡都不知道珍惜,自有别人珍惜。
其他各国的想法也差不多。
只剩下暴怒的郑伯以及担忧的周王室。
以前郑锡在的时候,他们的日子还好过些,会阻止郑伯无缘无故地迁怒,现在郑锡走了,情况会非常不妙。
周王看看妹妹,干脆给郑锡写信,提前把妹妹送出周,他就这么一个妹妹,不能留在身边。
而且妹妹今年十三,也要“藏”一“藏”了。
纪凌不知道,他千辛万苦把郑锡要过来当臣子,还会连累周王室。
等接到信的郑锡询问纪伯,能不能把周王妹妹安置在锡城,以郑锡的势力保护。
这样既不牵扯纪国,也算帮了周王。
郑锡其实也没想到这一层,故而愿意帮周王这个忙。
这点小事,纪伯自然不会拒绝,只是说给纪凌的时候,纪凌少见有些愧疚,干脆送了些纪国的特产过去。
算是对这位周公主的愧疚。
若不是他,周公主也不用从周搬到锡城避难。
处理完这些事,再无视郑伯多番写信,甚至还要威胁出兵。
郑锡真正审视现在纪国。
纪国,仍属于小国,二十三个城池,还属于诸侯国垫底。
可这二十三个城池建得太好了。
每座城池的官道皆跟国都连接,所有官道的标准都跟他来时见的一样。
不仅如此,各处的房屋,城墙,水源,田地,全都规规整整,每处的官员全都上过学,认识字,甚至学问还不浅。
纪国的厉害,远超他的认知。
在郑锡被纪国内里震撼的时候,郑伯那边彻底愤怒,既是被背叛的愤怒,也是被无视的愤怒。
打!必须打!
他要让纪国尝到教训!
你们有骑兵又怎么样,我有五十万大军,一定会让你们吃到教训!
骑兵出来也有好几年,他们早就有了应对之策!
不仅要打纪国,还要打锡城!
郑锡听到这话,其实有点尴尬。
因为应对骑兵的方法是他想的。
纪凌笑道:“砍马腿,还是麻绳绊倒?或者做钉板,挖壕沟。”
这几样说完,郑锡再次沉默。
也是,人家的骑兵,人家自然知道问题所在。
纪胜也笑:“不就是五十万大军,小问题。”
不是纪胜夸口,而是打仗这事,他真的有信心。
因为郑锡,纪,郑两国再次起了冲突,跟上次三国围攻不同。
这次是郑一国出力。
五十万大军,直接压境,作为人口刚破百万的纪国,按理说压力应该很大。
可纪国上下好像没什么事一样。
不就是打仗吗!
纪国怕过谁吗!
不少拿着锄头的百姓帽子一摘,别忘了!我们以前都是兵士!
作者有话说:
第50章
郑国跟纪国又要打仗。
如果一定要对比的话, 郑国人数多,而且刚占了九城,军队有经验, 但之前军队消耗大, 所以物资没那么充沛, 仅仅够用。
纪国这边装备领先,物资充足,可要临时扩军,以及人数很少。
纪国人口刚刚破百万,其中有战斗经验的兵士也才五十万, 还是男女老幼都算上,是纪国最初的班底。
他们的各地常备兵士一共十五万,都城这边一共十万,算是常驻军队, 其他都是当地驻军。
但这十万军队里,有两万是骑兵, 两万骑兵全都由纪胜亲自训练出来, 平时做的事情也不少。
所以两边算是各有优势。
郑锡一时间情绪复杂, 他对郑军十分了解, 可让他立刻反水, 告诉纪国怎么对付郑军, 似乎又有些别扭。
逼他走的不是郑军, 是郑伯。
郑锡纠结的时候,纪伯直接给他下了个命令。
“最近事情不多,要不然你就修修律法吧, 特别是户籍那一块, 似乎很有意思。”
等会, 什么叫事情不多?
现在不是打仗的吗?
让他去修律法?
郑锡看纪伯,纪伯笑着点头:“去吧,其他的事不用你操心。”
郑锡瞬间明白,这是不让他掺和的意思。
让他避开这场战争,算是全了他对郑国的情谊,让他不用陷入两难。
等出宫室时碰到纪胜,纪胜一身盔甲,朝他点点头,同样没有问一句关于郑军的问题。
回到家后,郑锡轻轻摇头:“怪不得耘先生来纪国没多久,就一口一个我们纪国。”
现在来看纪国当然值得。
郑锡埋头修律法,消息传出,他的名声愈发响亮,对比起气急败坏的郑国,还是郑锡跟纪国更占理。
这场仗还没打,众人的想法已经有所偏向。
其实郑国也有反对的声音。
原因有二,郑国刚打了几个月的仗,多数兵士还在九城占着,一旦撤离,九城不会太稳。
第二就是,郑国想打纪国,不能直接打纪国,要想打锡城。
锡城还算好打,它的位置被郑国其他城池包围,几面围攻就好。
但问题就是,打了锡城,又是给纪国反应的时间。
不打锡城,就要从锡城绕开,然后再过两个郑国城池,来到纪国跟郑国的边境。
再说,锡城虽小,但产锡矿,人力物力充沛,出了名的城小且坚,突破很少。
这些声音都被郑伯忽略掉,他就是要打锡城,还要打纪国。
“先拿下锡城!然后再打纪国!他们再召集人手有什么用,不就那么点人,咱们有应对骑兵的方法。”郑伯直接道。
下面心里吐槽,应对骑兵的方法,那也是郑锡想出来的。
国君都说打了,那就打。
之前这种战争都是郑上卿拉着不让打,现在没人拦着了,劝阻的郑锡都会被逼走,他们算什么。
郑伯急需一场没有郑锡的仗来证明自己,确定郑锡不参与之后,他更是松口气。
其实郑锡的本事他也知道,可没人会允许比自己强的臣子存在。
郑伯不信会有这样的君主。
此时的纪国宫室。
纪凌在院子里写写画画,纪胜到的时候也没打扰他。
等看到大哥过来,纪凌把自己画的地图递给大哥,这是他根据去郑国时候画的地图,现在完善一下,希望能给大哥帮助。
纪胜看着清晰的标注,笑道:“多谢弟弟了。”
纪胜即将出征,还是作为前锋出征,去之前肯定要跟弟弟打声招呼。
更别说他还带着弟弟给的锦囊妙计。
在他出征的时候,两封书信会给到赵国跟梁国。
郑国攻打锡城的时候,就是纪国攻打他靠近边境的两个城池的时候,更是赵梁两国夺回九城的时机。
到时候郑国首尾不顾,别说五十万大军了,一百万大军都会疲于奔命。
虽然此举会把郑锡近一年的努力全都送回去,但这跟纪,赵,梁又有什么关系。
既然郑国要打,那纪国也不会手软。
纪凌跟纪胜对视笑笑。
其实两人都听过很多传言,比如弟弟过于厉害,哥哥只会打仗等等。
可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从未有过问题。
纪胜也有足够的自信,他弟不会伤害自己。
而纪凌对那个位置更没有想法。
第二日,七月初五。
纪胜带十万兵马出征,纪国现在二十三个城池,各处抽调五千人,一共二十一万人赶往边境。
七月初九,依托便利的交通,所有人马准备到位,粮草准备充足。
纪国准备停当,只等着时间成熟。
郑国那边又出现问题。
郑国要把占九城的八十万兵马里的一半人手,从最北边,调到最南面。
刚打完仗没多久的兵士立即出发。
如果郑锡在的话,这场仗绝对打不起来,因为郑伯没有注意到时间。
七月,秋收。
有经验的君主绝对不会在这个时候打仗。
所以纪国从各个城池抽调的人手只有五千。
可郑国这边先调四十万刚打仗休息的士兵,又从各个城池调兵二十万。
这比当初说的又多了些人。
在郑国把九城兵士调走的时候,北面的赵,梁,果然蠢蠢欲动。
郑国内部也有了反对的声音。
秋收啊!
这是秋收!
我们不想打仗!想收麦子!
可惜高高在上的郑伯听不到下面的声音。
疲于奔袭的六十万兵士终于到了锡城附近,时间已经到七月二十。
没错,七月二十号。
这还是军队都已经集合完毕时的速度。
还是他们比纪国早七八天出发的速度。
跟纪国那边完全没得比。
谁让纪国之前的底子,加上本身虽还没有户籍制度,但是各处官员对地下了如指掌。
还有强大的运输能力,遍布整个纪国的宽阔官道。
都让他们的速度无与伦比。
郑国军队休息三日,七月二十三对锡城放弃总攻。
锡城内一处精致小院里,周天子的妹妹周季漪安慰身边人:“不要慌,这是郑锡的城池,别人一时半会攻不进来。”
“而且纪国也不会坐视不管。”
纪国那么厚待郑锡,更不会让他带来的城池失守。
周朝七百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三。
这一天发生一件大事。
或者说一场混战。
很多人说,这是郑国衰退标志,但身处这个时代的人并不知晓那么庞大的事,他们大概分为四种心情。
旁观的:打得热闹!
身在其中的赵,梁:打得轻松!
纪国:打的爽啊!
郑国:打得快哭了。
七月二十三。
郑国调兵六十万攻打锡城。
为首的统帅正是郑伯老丈人仉选,可他忘了,这里面有四十万人是郑锡带过的队伍,所以消极怠工的不在少数。
很多人都知道,换做郑锡郑上卿在,人家绝对不会让他们跑来跑去地打仗,肯定让他们回去秋收。
家里的麦子重要,还是帮你们攻城重要?
不过到底人多,锡城就算再坚固,也撑不到三天。
但就在同一天里,仉选接到边境两个城的求援。
因为就在夜半时分,人家纪国骑兵势如破竹,把边境两个城拿下,穿过这两座城直奔锡城啊!
还有!
我能一天之内把送信过来,不是因为我跑得快,是纪国骑兵带着我跑的!
人家已经在两座城池驻扎,增援的人就在路上!
其间还夹杂着纪国的国骂。
翻译成文明点的语言就是。
什么破路,难走死了,心疼我的马。
坑坑洼洼的能叫官道?什么垃圾。
这城墙跟纸糊一样,好笑死了。
青铜兵器?你们还在用呢?狗都不用!
什么?吃饭都没吃饱,我们顿顿大白馒头大肉包子!
别的还好,但边境的武城跟定城因为大白馒头跟大肉包子破防了。
因为郑国打仗,去年他们的粮食八成都送到前线。
今年粮食倒是要收获了,但至少有一半的壮劳力在打仗,眼看天就要下雨,连着下几天,麦子都要烂在地里了!
还白馒头!
黍粟都吃不上!
今年吃点野菜吧!
纪国军营的伙食一开,只听对面肚子咕噜咕噜,听着都可怜。
反正城已经占了,按照统帅大公子纪胜的说法,分他们一两个馒头也没事。
但分着分着,竟然有一种感觉。
他们这是打仗啊,还是扶贫啊。
随军的军师陷入深思。
这城池要是被他们收入囊中,是不是还要帮武城跟定城搞基建?
他们好像吃亏了啊。
这就是纪国的打算。
打都打了,锡城都被郑锡带到纪国了,没必要留个尾巴吧?
以后纪国跟郑国的边境就是锡城,从锡城往南,武城,定城,以后都是纪国的地方。
不然他们干嘛要出兵四十万?
说起来,纪国跟武城,定城还有些渊源,当初这两个城池是一个国家,之后郑跟纪联手灭小国,但城池归在了郑名下。
基本就是纪凌爷爷辈的事。
兜兜转转,竟然又回来了。
纪国大军不费吹灰之力攻下武城,定城,直奔锡城。
骑兵还带着送信的一起,让行事送消息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