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团宠十格儿[清穿]——王浩然【完结+番外】
时间:2023-04-13 17:21:18

  她是皇上最宠爱的女儿,皇上看着她从小长大,未必会怪罪她。倒是自己,从头到尾都听得很齐全,会不会被皇上杀了灭口?
  不,应该不会,他还这么年轻,阿桂中堂年事已高,朝廷里还需要用人领兵打仗,正是用得着他的时候,暂时是不会死的。
  福康安想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却没有分毫放松。
  因为皇上的脸上没有笑容了,沉沉地看着十格格,“朕记得你学了《旧唐书》?换一本吧,这书不适合你。朕瞧着不如换成《四书章句集注》或者《近思录》更好一些。”
  珠锦知道,她表现的太过分,乾隆有点害怕了。
  她适可而止,但是心里并不恐惧,依然是理直气壮的样子,像个没心没肺的小孩子,对父亲十足地依赖,完全信任对方不会伤害自己。
  珠锦不高兴地哼了一声,嘟囔道:“不如直接给我换成《大义觉迷录》,我觉得那本书应该挺有意思的。”
  福康安:“……”
  乾隆:“……”
  乾隆刚想训斥她,突然想起来雍正极有可能就在珠锦身边,张了张嘴巴,什么声音都没发出,立刻闭上了。
  刚从外面走进来的雍正:“……”
  《大义觉迷录》是雍正亲自编纂的一部史书,记载的就是雍正的经历,这书主要就是他用来给自己申辩的,不过跟《康熙起居注》之类的文献记载差的有点多,后世都说这书里好些地方都是雍正自己瞎编的。
  雍正来到珠锦面前,沉郁道:“弘历想让你学《觉迷录》?倒是不错,这里面有朕的很多想法,可以看看。”
  珠锦:“……”
第43章
  雍正当皇帝的时候真的很爱写东西, 不止在折子上批复的多,《大义觉迷录》也絮絮叨叨讲了很多。
  他把别人给他安上的贪财、好色等十几条罪状一一辩驳,总共写了四十三万字,又让人刊印出来, 所有官员必定人手一本, 还命令那个指责他身为蛮夷, 皇位来路不正的人去全国巡讲,为百姓解释书里的内容。
  乾隆一上位就把这书给禁了。
  珠锦年纪小, 什么都不知道, 福康安已经在官海沉沦这么久,该有的眼色还是有的。
  乾隆此刻真的生气了,刚才明显顿了一下, 接着一动不动地看着十格格, 连手里的筷子都放下了。
  福康安害怕极了,也跟着放下筷子, 紧张地看着乾隆, 一点声音都不敢发出, 内心非常纠结, 应不应该开口提醒一下十格格。
  雍正感觉到了这诡异的沉默,问珠锦:“怎么?”
  珠锦看着雍正的脸色, 往乾隆旁边靠近一些,心道:汗阿玛,我帮不了你了。
  雍正见没人搭理他,还以为是这么多人在场, 不方便与他说话。他默默退到一边,没有再与珠锦交流。
  吃完饭后,乾隆带着珠锦和福康安到外面去转转, 他俩似乎忘记了这个话题,谁也没再提起。福康安觉得很疑惑,也庆幸这事儿似乎就这么过去了。
  乾隆与珠锦其乐融融,与之前没什么区别。
  珠锦在集市里转了一圈,买了点时兴的水果和点心。
  民间的点心对好吃的标准与宫廷里不太一样,普通百姓平时做菜不舍得用油、糖、盐等物,所以这些吃的,也多是甜甜腻腻的。偶尔吃一次还好,吃多了真的受不了。
  乾隆给珠锦付了钱,看她明明没什么兴致,却还一个劲儿买买买的模样忍俊不禁,跟在珠锦后面亲自替她付了钱,问那个卖灯笼火烧的老伯,“最近生意怎么样啊?”
  “托您的福,近些日子生意还成。咱这是小本生意,每天能挣个几文钱就心满意足了。”
  乾隆又问:“老丈家里几口人啊?日子过得还好?”
  老伯佝偻着身子,脸上挂着卑微的笑容:“老头子家里有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家立业了,大儿子强壮地很,在田地里刨食,小儿子还在读书,正准备考秀才呢。”
  “好好。”乾隆点了点头,多留了几两银子。
  德州百姓虽然穿的衣服算不上非常光鲜,但是精神面貌看起来很不错。这时候也没什么灾情旱情,乾隆又找其他人询问了粮食收成、税务等问题,比他想象中还要好一些,乾隆喜笑颜开,心情也松快了不少。
  福康安在一边吹他的彩虹屁,“全靠皇上的英明神武,知人善用,德州百姓才能过上如此好日子。”
  乾隆没有应和,从表情上看,对他这番话还是很受用的,“也算是个好兆头,只盼着南边那些地方也能如德州一般。”
  珠锦安静地跟在乾隆身边,福康安和李玉手上全都是乾隆给她买的零嘴儿。
  但是自打从客栈里出来,乾隆就没怎么跟珠锦说过话,回避的态度太过明显,福康安只能揣着明白装糊涂,就当没看见。
  李玉也一直默不作声,不过倒是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皇上对十格格有多宠爱,他们这些做下人的有目共睹,没见着俩人吵架了,皇上还念着十格格,给她一个劲儿地买吗?
  珠锦蹦蹦跳跳地走在前头,没把乾隆的冷落放在心上。
  她把乾隆给的一部分小吃丢给了路边的乞丐,乞丐对她感恩戴德。珠锦看着他们与本地居民格格不入,她歪了歪头,做天真好奇状:“你没有家吗?”
  那个乞丐愣了一下,眼泪忽得流了下来。他抱着牛皮纸包着的点心,泪眼婆娑地看着珠锦,“小的……小的……”
  “怎么回事?”乾隆一直看着珠锦这边的动静,她跟那个脏兮兮的乞丐挨得这么近,乾隆都吓了一跳。
  这孩子怎么一点警惕心都没有?
  乾隆赶紧过来,将珠锦挡在身后,居高临下打量路边这个乞丐,生怕他又是那个反清复明的教派人员。
  乞丐也有满腹怨愤无处倾诉,听到乾隆问了,伸出粗黑的手抹了把眼睛,“俺本是临清旧城人,家里儿女俱全,少有薄田,日子原本也是和和美美。谁知道乾隆三十九年,地里粮食歉收,寿张县清水教起义,攻到了临清,清水教所到之处皆开仓放粮。俺们全家都要饿死了,官府又强征粮食,俺们哪里拿得出这么多粮食,所幸加了清水教,还能混口饭吃。”
  珠锦不着痕迹地看了乾隆一眼。
  乾隆三十七年时,她还没有出声,没听说过这件事情,也没听说过“清水教”的名字,但也差不多能猜到,它应该是和白莲教差不多的反清复明的组织。
  梁进文的案子过去还没一年,乾隆将原告斩首示众的圣旨犹在昨日。
  没什么错处的受害者都能让乾隆如此震怒,更别提真的加入过反清复明组织的人了。
  乾隆手上用力,按着珠锦的肩膀,不动声色拉着她向后退了几步,给福康安使了个眼色。
  福康安身上没带刀剑,但是腰里别着短刀,靴子里也有匕首。常年征战,他身体自然不错,反应能力也很迅速,收到乾隆的暗示之后,上前两步,反手就把乞丐给制住了,快到珠锦都没反应过来。
  那个乞丐“哎呦”一声,脸贴在地上,双手被缴在身后,福康安用膝盖顶着他的后背,冷笑道:“果然是清水教余孽!”
  “等等呀!”珠锦刚想上前,又被乾隆拽了回来,只能出声制止,“表哥,他还没说完呢,等他把话说完呀。”
  “有什么好听的?这人已经承认了,难不成还放着孽党在外面伺机而动,扰乱民心吗?”福康安说的不客气,动作也凌厉狠辣,不过也确实把珠锦的话听进去了,没有给部下传达消息,立刻将乞丐逮捕。
  被制住的乞丐哀嚎出声,被福康安这么一按,身上的棉衣直接破了个口子,露出掺着干草和柳絮的旧棉花。
  没了臃肿棉衣的遮挡,枯瘦的骨架分外明显,乞丐半点挣扎的力道都没有,只能任人宰割。
  侍卫们动作干练,将乾隆和珠锦保护起来,隔绝开看热闹的人群,谨防此人还有同党。
  “表哥他要喘不过气来了,你稍微松一点点,让他继续说嘛。”珠锦挨在乾隆身边,对福康安说。
  乾隆沉声道:“让他说完。”
  福康安卸了点力道,乞丐勉强能抬起头来,“几位都是贵人,俺知道不该说这个,可是一家老小,就剩俺一个人活着,干不动活儿,光是要饭也没意思了,倒不如死个痛快。临到了了,俺也想把事情说个明白,给自己讨个公道!”
  “少废话!”福康安压了他一下,乞丐身上的骨头吱吱作响。
  “地里没有收成,官府还强行征税,俺们只是想讨个活路罢了,怎么就这么难……”
  乾隆见他满腔怨气,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没了耐心听他絮叨,摆摆手,四下的侍卫们一拥而上,福康安默契地把人交出去,吩咐道:“送交官府!”
  侍卫们干脆利落地捂住乞丐的嘴巴,把人提溜下去了。
  珠锦远远地看着他被拖走,心里很不是滋味。
  “怎么?吓着了?”乾隆也顾不得和珠锦闹别扭了,直接把人抱起来,大手按住她的脊背,让她贴在自己的胸口,“叫你再胡乱跟人搭话,在外面不比宫里,就算咱们带了这么多人,也是危险重重。”
  珠锦心情很复杂,害怕有一点,但是更多的,还是对乾隆治下的大清的担心。
  “汗阿玛,那个清水教是什么东西?”珠锦在乾隆身上蹭了蹭,闷声问道。
  “白莲教下面的一个分支。”乾隆不愿说太多,招呼着福康安准备回客栈。
  德州这里是不能多呆了,不止要准备离开,还得给德州和聊城知府都记上一笔,回京之后找他们问责,要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就等着降职吧!
  珠锦跟着乾隆去了客栈,乾隆和福康安在房里单独说话,水芝在房里陪着珠锦解闷儿,不停地逗她开心。
  珠锦没心思听,她看着水芝年纪大一点,知道的东西应该比她多点,敷衍地应付了水芝的讨好,问她:“那个清水教是怎么回事呀?你跟我讲讲吧。”
  “奴婢不敢乱说,奴婢家在京城,离着山东也不近,确实听说过一些闲言碎语,具体的却是不清楚。请小主恕罪。”水芝是个很谨慎的人,先给珠锦请了罪。
  “你讲讲嘛,把你知道的都说一下,我就恕你无罪。”珠锦知道她的顾虑,有蒙古金国作为前车之鉴,满族人统治中原,心里也是不踏实,对这种事情格外在意。
  说白了就是汉族文化太博大精深了,而且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他们要是不想被汉族同化,用自己的文化来治理这么大的江山是很难的。但是也不能完全抛弃原本的东西,皇室子弟一直在学习汉族文化,前面几年还好,到了现在,除了这个发型,跟汉人也差不了多少了。
  只是与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来讲,他们到来的时间毕竟太短,也没有足够的自信,能治理好这里。每一任皇帝都战战兢兢,平复着自处的战乱,警惕任何一个会动摇统治的人。
  文字狱不就是这么回事?
  珠锦在心里念叨了几句文化自信有多么重要,缠着水芝讲几年前清水教起义的事情。
  “那事儿其实闹的挺大的。”水芝讲话不紧不慢,听着很舒服,她还是有些顾虑,念着小主子心里有数,跟普通的五岁小孩不一样,水芝才跟她详细讲了讲,“有一本小说,叫做《忠义水浒传》,历来被禁了许多次,只是这书里讲的故事太有名了,又是说的山东的事儿,百姓口口相传,咱们也都知道一些。”
  珠锦点了点头,“这和《水浒传》有什么关系?”
  水芝说:“那小说里讲了一百多个汉子在梁山聚义的事儿,有个叫武松的,正是从清河县搬去了阳谷县。后来被逼上了梁山。梁山原本没有土匪,全靠着白衣书生王伦与另外两个头领占地为王,后来王伦被林冲给杀了,才拥簇晁盖做了寨主。说来也巧,清水教那个头领,名字就是叫王伦,家就住在阳谷县。奴婢还听说,清水教里还有个叫三娘的姑娘,跟《水浒》里的扈三娘也能对得上。”
  “啊……”珠锦愣了一下才记起来,施耐庵是明朝人,已经去世很多年了,不可能以这个故事点为原型写了水浒。这么一想确实挺巧的。
  所以他们是把这事儿当评书听的吗?怪不得水芝这种远在京城的深闺女子都能说出点儿来。
  水芝说:“这个王伦最初就跟《三国演义》里讲的黄巾军似的,用符篆神水给老百姓治病,最初也没什么人管,就这么过了半年多,寿张县地里歉收,知县还强行加税,要收的粮食不止没减,还比以前更高了。王伦治了半年的病,早已有了声望,揭竿而起,一呼百应,带着那群人攻到了临清去。但是咱们朝廷也厉害,直隶总督、河南巡抚,还有额驸那旺尔济、左都御史阿思哈,都带着兵打过去了,四面夹击之下,王伦再无生路,清水教平乱很快就平定了。”
  珠锦听明白了,这次乾隆傻爹做的事情还行,没有出现天怒人怨的情况。
  她问:“那个坏蛋知县呢?”
  水芝说:“奴婢听说,王伦起义原本是定在后面的月份,知县突然要彻查,结果县衙里的衙役,也是清水教的人,及时给他送了消息过去,这才提前起义。他们一路杀到县衙,把知县和差役都杀死了。”
  “倒是恶人有恶报。”珠锦听着更像水浒传的情节了。
  果然艺术源自生活。
  弄清楚前因后果之后,她安心了许多。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个从叛乱中逃出来的乞丐,她真的没有理由开口求情。而且他自己也说,家人都死了,他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估计干不动活儿,只能乞讨,还每天提心吊胆的,对着他们说出这些话来,也是存了死志。
  珠锦叹气,要是她不多嘴问那么一句就好了。
  可是如果她不问,又怎么会知道发生在她出生前的事情?
  珠锦突然想到了样板戏《白毛女》里的一句话: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可惜以她女孩子的身份,能突破世俗制约,自己过得快乐就很难了。
  “你看了好多书。”珠锦把心思藏起来,没跟水芝多讲,“我也想读《三国》和《水浒》,在哪里可以看到?”
  “这个……小主绕了奴婢吧,奴婢不敢说。”水芝求饶道。
  “放心啦,我不会为难你的。”珠锦拍拍她的肩膀,“我不会出卖你的。”
  -
  在德州又呆了一天,乾隆他们迅速收拾东西,往济南那边赶路。
  没人提起那天遇到的乞丐,乾隆也没说过他是如何下的旨意,这件事情就像从来没发生过似的,远远抛在了脑后。
  珠锦看了看雍正,又看了看乾隆,还有旁边的福康安,默默选择闭嘴。
  “济南的风光还是一如既往,朕却已经老了。”乾隆看着外面的景色感叹道。
  济南四面环山,冬天无雪,也没有草木,看起来光秃秃的。泉水没有结冰,只是降水少了,泉眼也没有夏日那般喷涌。
  福康安说:“皇上千秋鼎盛,身体也好,以后日子还长着呢。”
  珠锦很明显能感觉到他俩说的不是同一件事。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