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现在在食堂打包饭食回来吃饭还好,要是在以前,还得准备全家人的饭,光是一顿饭做下来就能把人给累死。
看见赵秋香依旧不慌不忙的,赵秀红扁了扁嘴,心想在这方面赵秋香倒是落了个轻松。
赵秀红起身要走,赵秋香作势要送她,被她拦住了:“就两步路的距离,不用送了。”
“不过这纺织厂我是去不了了,你还是找别人陪你去吧。”
赵秀红走后,赵秋香又在原地坐了会儿。 李大深下工回来,就见他媳妇儿正一脸闷闷不乐的坐在那。
一边将脏掉的外衣解下来,一边问道:“咋了这是?寻思啥呢,一脸不开心的。”
见桌上放着两个茶杯,李大深又问了一句,“隔壁老二媳妇找你来了?”
赵秋香点了点头。
沉默了一会儿,她试探着说道:“秀红来找我说了些纺织厂的事儿。”
李大深“哦”了一声,本不想再谈,可直觉告诉他赵秋香闷闷不乐的原因与这件事有关,便又多问了一句,“咋的,张老婆子能让她去?”
赵秋香摇了摇头:“不让。”
“说是怕她工分赚多了心思也多,再说了,女人家哪有成天在外面抛头露面的。”
说完,赵秋香双手紧张地交握在一起,两眼直勾勾看向李大深,想知道他有什么反应。
便见李大深解着外衣的手一顿,回过头神色讶异地看了过来:“媳妇儿,这话可不像是你平时会说的。”
“我平时怎么了?”
“你平日里可没有这么拧巴。得,想说啥就直说吧,我都听着呢。”
赵秋香握着的手越发紧了:“我,我想去纺织厂。”
谁知在她说完后,李大深竟笑了出来:“哈哈我就猜到是这事儿。”
看见他这反应,赵秋香顿时恼羞成怒起来,她在一边忐忑不安,李大深居然还能笑出来。
不由生气道:“你这是什么反应?到底是同意还是不同意?”
将解下的外衣放入木盆里,李大深本来正要端出去洗,见媳妇生气了,他赶紧告饶道:“同意同意,这有啥不能同意的。”
“上进是好事,媳妇儿你可别听那些人胡说,什么‘女人家不能抛头露面’?要我说,不管男人女人,没本事的人才怕抛头露面呢!”
听到这话,赵秋香顿时乐了:“哦?要是我往后工分赚得比你还多,你不怕被别人说闲话?”
“说啥闲话?我媳妇本事大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那你不担心日后我工分赚多了就瞧不上你了?”
“我相信我媳妇儿可不是这种人!”李大深立马表态,“再说了,我媳妇儿在纺纱厂干得这么好,我在水泥队也不能闲着啊。”
见李大深所说不像作伪,赵秋香嗔了一句:“油嘴滑舌。”
但到底是放下了心。
见李大深端着木盆要出门,赵秋香叫住了他:“你刚下工回来,歇会儿吧,这衣裳我拿去洗。”
李大深却不让:“这时节河水还冷着呢,可别把你的手给冻着了,我去就行。再说了,这沾了水泥的衣裳不好洗,我力气大,还是我来。”
赵秋香心中妥帖,便也由着他去了。 谁知李大深没走几步路又折了回来:“媳妇儿,比我工分赚得多的没我对你好,比我对你好的没我工分赚得多,我寻思还是我最适合你,你觉得呢?”
赵秋香无语。
本来就是一句玩笑话,合着他还真寻思上了。
见李大深站在原地动也不动,似乎还在等着她的回答。
赵秋香只好回道:“是是是,你最适合,没人比你更适合了。”
李大深这才满意地点点头,端着木盆乐滋滋地朝河边走去了。
第四十七章
来纺织厂报名的人比盛玉想象中的要多上许多。
许是有李铁兰、许玉兰等人的事迹在前;又或许是男女同在田间上工的生活慢慢模糊了工作上的性别限制(有时女人做得还要好些);妇人们逐渐意识到外出上工也不是一件逾矩的事儿, 不足以让她们避如蛇蝎。
在女人们观念逐渐转变的同时,纺织厂成立了。
纺织厂的建立为女性提供了更多工作岗位,同时, 也代表着东街终于有了女性的一席之地。
这天, 是纺织厂第一天上工的日子。 来到东街, 早已有十余个妇人等在那里,她们都是报名了纺织厂的人。
看到这超出预计的人数, 盛玉惊讶的同时深感欣慰——
她的一番心思没有白费。
见到盛玉, 妇人们同样很是激动, 她们没想到少夫人居然会为了这么一间规模甚小的纺织厂亲自前来。
待盛玉站定, 喧闹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
对上她们满怀期待又略显忐忑的脸,盛玉微微一笑:“欢迎来到纺织厂。”
在众人热烈的回应声中,盛玉直接步入正题:“纺织厂的工作分为两种, 一种每天九工分, 一种每天只有五工分,你们想要哪种?”
能来报名纺织厂的都是有些野心的,闻言众人纷纷回道:“九工分!既然来都来了,要拿就拿最高的工分。”
盛玉的笑意更深了:“好, 有志气!”
她转身看了一眼身后的厂房,接着说道:“别看咱们纺织厂现在的规模小, 要知道纺织厂的工作不像其他几个厂房是一成不变的。待这一阶段的任务完成,将会有新的任务派发下来,到时纺织厂便会扩建。
当然, 五工分、九工分也都只是暂时的。纺织厂扩建后工种增加,大家现在的工分翻一番也不是问题。
就看你们有没有本事拿了。”
说完后, 盛玉停顿了一会儿,给众人留够充分的反应时间。
眼见着面前的人越来越激动, 她又继续问道:“咱们边关给工分的标准是什么?”
立刻就有人回道:“——不看年龄,不看性别,谁有本事谁就拿得多!”
“对,不看年龄,不看性别,就看你有没有那个本事。”
“——你们有吗?”
“有!”
一番动员的话说完,纺织厂的众人明显更有干劲了。
一个个满面通红,活像打了鸡血,嘴上还在不断嘀咕着:“我一定要留在纺织厂,争取拿到更高的工分!”
不远处,站着两个身姿笔挺的男人。
是谢景珩,他恰巧经过此处,见到盛玉便停了下来,遥遥看了一会儿。
身后站着谢迩,即使是料峭春寒的时节,他的手上依旧拿着一把扇子,慢悠悠地扇着。
望向那边热闹的画面,谢迩不由称赞道:“少夫人当真是世间少有的女中豪杰。”
女将他见过不少,才女他也见过不少,但像少夫人那般精通各项学术,又能将此运用到生活上的人却不曾有。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已经不足以形容她的博知了,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丝毫不以此为傲,而是尽全力运用这些知识让百姓过得更好。
在这一点上,纵使是男子也不如她。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若是女子能够入朝堂,盛玉能够坐上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也不可知。
谢迩摇了摇头,赶紧止住了脑海中这危险的想法。
同时心中庆幸,还好少夫人是他们的少夫人,边关之地偏远,既隔绝了外界打探的视线,亦能让盛玉尽情发挥自身所长。
谢迩的语气中带着无尽感慨,又隐含着阵阵担心。
他的意思谢景珩未尝不明白,但他此时却没多说什么,只淡淡“嗯”了一声。
若是有朝一日发生不测,他自会护她周全。
看向盛玉的眼眸渐深。
谢景珩觉得她沉稳了不少,也长大了不少。
淡淡收回视线,谢景珩转身离去:“走吧。”
谢迩赶紧跟上,同时嘴里追问到:“不过去和少夫人说句话吗?”
谢景珩头也不回:“回了将军府自会见到。”
.
本以为好不容易从关外回来一次,可以好好和未来夫人培养感情。
可谢景珩却没想到,近几日盛玉会忙到人影都不见一个。
纺织厂的成立对城内女性地位的意义重大,现在它刚刚建成,尚在起步阶段,盛玉便不免往纺织厂多跑了几趟。
东街的一切事务原是谢迩在管着的,纺织厂是个例外。
涉及到月事带这方面的私事,女工们脸皮薄,有问题也不敢向谢迩多问,耽误了许多进程,盛玉便派了枝儿去多盯着点儿。
枝儿到底是第一次干这种差事,凡事拿不定主意只好询问盛玉,一来二去,纺织厂的工作可以说是在盛玉的眼皮子底下步入正轨的。
自然,盛玉也对纺织厂的进程一清二楚。
在了解到第一批月事带即将缝制完成后,盛玉便着手考虑如何将月事带投放到市场了。
在盛玉看来,她既是个政治家,同时为了更好地为民谋利,也不免成了个资本家。
国有国库,而边关的收入从哪儿来?
——这就不得不提及大夏的城都制。
众所周知,大夏共有十三城,其中都城为朝城,乃是皇宫所在。
其余十二城以城主作为最高行政长官,包括城主在内的城内三大最高职位都由圣上任命,这一点边关是个例外,目前边关全权交由谢大将军管理。
除此之外,皇室对各城的管辖力度其实并不高。
除却每年要按比例向国库缴纳一定税收外,各城的收入都由各城自行管理。
可以说大夏各个城都的自由度极高。一方面是由大夏建立不久,政策尚不完善导致的;另一方面,城主人选皆从各大世家选出,世家之间互相掣肘,各大世家的大本营也都在朝城,可以说是变相的扣押。
其他城都尚有税收维持官府运转,而边关因上任城主管理不善,城中仓库早就空空如也。
盛玉现在的收入有三:一是叶怀兰及其他副将夫人偶尔给小辈的零花;二是将城中收获的蔬菜、家畜卖于军中火头营所得;三则是谢司周转各地卖土豆所得,这也是收入的大头部分。
而支出则全部用于城内建设。
当下边关城中,百姓的物欲并不高。
所得工分除去用于食堂购买饭食上,几乎别无他用。
这一点有刚经历过一无所有的饥荒时期,对自身拥有的财产看得较重的原因所在;边关的商品市场贫瘠也是一大原因。
为了更好地融入整个大夏市场,工分制不可能在边关永久存在,盛玉目前考虑的便是如何利用本地市场逐步消化百姓手中拥有的工分。
月事带是边关第一样投入市场的商品,基于当朝人对月事避如蛇蝎的态度,这也是一样特殊的商品。
不仅如此,当朝妇人都由私人缝制月事带,将它当做商品在市场上流通边关可谓是开了先例。
基于以上两点,月事带投入市场一事之艰难可见一斑。
盛玉思忖良久,叫来谢迩,打算在城内开展女性生理卫生健康知识普及。
这一决定不可谓不大胆。
关于“女性生理卫生健康”一事,在较为开放的现代尚且令人谈之色变,更遑论民风保守的大夏。
像食堂外的大字普及课一样在明面上开展课程肯定行不通,所以盛玉的计划是——印发“传单”。
只需要将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印在草纸上,派发下去,众人的接受度会高得多。
同时,再将月事带的售卖信息印在背面,这样一来,也省了宣传的功夫,可谓一举两得。
说干就干。
这一天,在边关的各个地方,都飘落着数张宣传单的身影。
有扎着辫子的小姑娘捡到传单,认真看了看,只认识上面所书的“女”、“月”等字眼。
皱着眉,将传单拿在手上,颠颠地往家里跑去了。
她要拿去问问阿娘,上面写的都是些什么。
有刚下工走在回家路上的年轻姑娘看到传单,还以为是哪个小孩儿调皮随意将草纸扔在路边。
要知道纸可是好东西,虽然因为大字课每人两天可以领一张,但写完大字的纸也可以用来干其他的事儿,是以大家对此都很是珍惜。
小心地捡起传单,待看到上面所书的内容后,不由一下红了脸。
“英子,上面写的啥呀,你脸红什么?”
有好事的小姐妹凑了过来,叫英子的那人赶紧把传单收了起来,想了想,大家同为女人,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便又将传单拿出来,递了过去:“你自己看吧。”
那人好奇地接过传单,一看,脸也不由红透了:“这,这怎么是写的这种事儿……”
传单经众人的手被传阅了一番,红了脸的女人从两个变成了六个。